03.03 中國都有哪些著名的風投失敗的案例?

OneSky


1927年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北洋時代結束。在此背後,有個“風投失敗”的故事——




1923年,一箇中國的青年將領來到了莫斯科,他受孫中山委託,率“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蘇。


這個青年將領和他所屬的團隊,急需得到蘇聯的錢、軍火。為了獲取蘇聯人的信任,他強忍著對蘇聯的種種惡感,高唱友誼之歌。他說,國民黨一向視蘇共為“姐妹黨”,蘇共的經驗,就是中國的希望、世界的希望。他還強烈要求,讓蘇方給他安排一次演講。面對400名蘇軍士兵,他慷慨陳詞,大讚蘇聯紅軍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勇敢的軍隊。演講,不時被長久的掌聲打破,他“幾乎是在吼”著大聲宣講:“每一個戰士的義務就是犧牲……這就是勝利的保證。”


當時,孫中山的聯俄計劃已經展開,國民黨和蘇聯,需要一個雙方都很信任的得力干將。這個青年將領,給斯大林等人留下了極佳的印象。蘇方認為,他對蘇聯革命“充滿著強烈而真摯的感情”,是一名可靠的“左派”。他們決定,大力支持他。



這個青年將領,就是蔣介石。之前,他是國民黨內萬千失意青年中的一個。歸國後,他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這是國民黨第一次擁有直屬的“黨軍”,這是即將改變中國的槍桿子,而他,就是這個槍桿子的主人。


之前,他在國民黨內,面對一眾元老、大佬,根本排不上號。但在蘇聯派駐廣州的顧問鮑羅廷支持下,他一路扶搖直上。比如,廖案爆發後,鮑羅廷提出關鍵建議——以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處理廖案,授以政治、軍事和警察全權。蔣介石馬上抓住這個機會,宣佈就任廣州衛戍司令,指揮軍隊包圍了許崇智住宅,指其涉嫌廖案,逼迫他倉惶逃往上海,然後,蔣介石以同樣的理由逼走國內黨內另一大元老胡漢民。


對蔣介石的這些行動,鮑羅廷給以一貫的支持。在他看來,那些國民黨元老,本來就位高權重,他的支持,對於他們而言,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他對蔣介石的支持則不然,這個後起之秀,必將對他感恩戴德。他向蘇聯駐華全權代表加拉罕保證,蔣介石是“完全可靠的”,同蔣介石在一起能“完成一項偉大的工作。”


蔣介石也及時地投桃報李。他一邊逼走許崇智、胡漢民,一邊到處高調宣稱:“俄國人來幫助我們,是為求中國的自由平等。”



到了1926年1月,蔣介石已經可以和汪精衛平起平坐了。當時,廣州第一公園大門口出現了這樣一副對聯:上聯“精衛填海”;下聯“介石補天”。


兩個月後,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變”,逼走汪精衛。這一行動,再次得到了鮑羅廷的支持。


至此,蔣介石成為集軍政大權為一身國民黨頭號強人。


這,也是他和鮑羅廷破裂的開始。


北伐開始後,鮑羅廷試圖繼續控制蔣介石,但已漸漸感到無能為力。


北伐成功之日,也是蔣、鮑公開撕破臉面之時。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併發布通緝令。鮑羅廷的名字,列在通緝名單首位。


1927年7月27日,鮑羅廷黯然歸國。他的離開,不僅意味他個人的努力全部歸於失敗,更意味著之前蘇聯對蔣介石的全部“風投”都打了水漂。


北上途中,鮑羅廷傷感地對一名隨從說,如果還有中國將領到莫斯科高喊世界革命萬歲,那最好的辦法是馬上將其交給秘密警察,因為他的目的是騙取步槍。那位隨員不以為然,反駁說,剛才見到的那個人不是很友好嗎?他十分熱愛蘇聯。鮑羅廷回答:“因為他年輕,當他們年輕時,個個都是好人。”


對於蔣、鮑而言而言,命運從此分野。


從此,蔣介石執掌中國二十餘年。鮑羅廷呢,則在離開武漢前夕,對一名記者嘆息說:“四年的奮鬥犧牲已付諸東流……浮起時是滿腔的破碎希望。”他曾經躊躇滿志,但至此,他不得不清醒又悲哀地認識到,他的政治生涯,至此已經全部斷送。回到蘇聯後,等待他的全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先是當一名英語教員,後來又做了莫斯科一家小報的編輯。


1951年,鮑羅廷死於西伯利亞一個勞改營中。


五年後,蔣介石在臺灣出版《蘇俄在中國》一書,稱鮑羅廷受莫斯科派遣,利用他、又排擠他,對此,他“深惡痛絕”。


何書彬


我之前做過投資連鎖餐飲的風投。我寫了一個巨型ppt說這餐廳很差,項目不能做。最重要的我吐槽的一點就是,一個做餐飲的,飯怎麼能這麼難吃。你說這玩意有營養,有營養我也不吃。

老闆吃不出來,覺得挺好吃的。

最後那個餐飲不賺錢,具體品牌我就不說了。

所以你不講吃不講喝,你就不要投資餐飲和酒了呀,反正你喝不出來也吃不出來。


波塞冬是一匹馬


投資事件:五穀道場被中糧集團收購

五穀道場主打“非油炸”,是方便麵知名品牌。該品牌2004年由中旺集團創立,2005年提出“非油炸”概念一炮走紅,成為我國非油炸方便麵的開創者,火爆一時,其倡導的“拒絕非油炸,還我健康”的理念風靡一時,2006年銷量突破10億,榮登當年度“中國成長企業100強”榜首。但是公司對未來市場發展誤判,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業擴張,2007年出現了斷貨、拖欠經銷商貨款、拖欠員工工資等負面新聞。2008年下半年,公司的資金鍊斷裂,全面停產,並申請破產重整。

2009年,陷入危局的五穀道場賣身中糧,作價1.09億,中糧集團持有五穀道場100%股權。

收購五穀道場後,中糧集團為五穀道場注入了2億元資金,並聘請了康師傅創始人之一、白象方便麵總裁宋國良作為該公司的新掌門人。但是五穀道場難挽頹勢。2015年,五穀道場營收1.2億元,虧損1.9億元,負債額則高達9億元。2017年,中糧天然五穀營業收入為0元,淨利潤為-10.15億元,負債總計1.12億元。截至2018年9月30日,其營業收入依舊為零,淨利潤為-85.31萬元,負債總計約1.17億元。

在2017年6月,五穀道場再度轉手,克明面業以合計1.06億元的代價購得五穀道場100%股權和債權。

失敗原因分析

方便麵市場競爭激烈,早已結束快速發展期,行業發展較慢。而且隨著消費升級和餐飲業的多維發展,消費者對食品的口感和營養健康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方便麵市場後續發展乏力。

非油炸市場發展空間小,在方便麵領域,非油炸屬於小眾領域,如果沒有更加具有特色的競爭優勢,很難取得市場。


投資小咖007


關於中國風險投資的失敗案例很多,失敗原因也很相似,比如股權分配的問題,最後導致團隊土崩瓦解,再比如聯合創始人太多,最後導致團隊不和,無疾而終。下面給大家介紹中國典型的風險投資失敗案例:

真功夫

這個大家很熟悉,沒錯,這就是當年號稱中國的“麥當勞”,曾經風靡一時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真功夫。

真功夫的前身是由蔡達標和好友潘宇海開了一間“168蒸品店”,後來越做越大,改名成了真功夫,當時的股權分配是蔡達標和妻子潘敏峰(潘宇海的姐姐)各佔25%,合計50%,潘宇海佔50%,後來潘敏峰和蔡達標離婚,潘敏峰用25%的股權還了孩子的撫養權,這樣,潘宇海和蔡達標就各控股50%,這種股權配比,給日後真功夫的發展危機埋下伏筆。

2007年為了讓真功夫更加快速擴展,提高市場佔有率,真功夫引入了兩家風險投基金,兩家風投各自稀釋了蔡達標和潘宇海3%的股份,其中一家風投的名字,相信大家很熟悉,就是今日資本,當時今日資本也考慮到了兩個創始人的股份佔比是一樣的,會給日後的企業發展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好在當時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都有蔡達標決定,所以,風投就入場了,為了鞏固蔡達標的話語權,風投也開始稀釋潘宇海的股份,從此,一場股權爭奪戰拉開序幕。

2011年,蔡達標與潘宇海兩人的股權爭奪戰愈發激烈,到了211年4月份,蔡達標被廣州市公安機關證實,涉嫌挪用資金,以及職務侵佔,被依法逮捕。2012年,今日資本也頂不住壓力,將股權賣給了香港一家投資機構。三年之後,真功夫原總裁蔡達標一案塵埃落定。根據廣州中院二審判決,蔡達標構成職務侵佔罪和挪用資金罪被維持14年刑期。隨著蔡達標刑事案件終審判決生效,蔡達標所持有的41.74%真功夫股權已進入司法拍賣程序,有傳言股權估值高達25億元。

投資失敗原因分析:

真功夫作為家族企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蔡達標和潘宇海,在共同經歷了創業早期的艱難之後,因為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持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又摻雜著家族情感的變異,雙方由昔日的聯合創業者變成了今天的利益敵對方。因為雙方的股權份額幾乎相當,這導致他們之間的衝突難以在不影響公司發展的條件下自行解決。最近的消息是,公司原董事長蔡達標因涉嫌經濟犯罪於2011年3月被廣州警方帶走,至今尚無明確結論。

在真功夫的案例中,值得關注的一個細節是,風險投資在幾年前向真功夫注資時,曾考慮到兩位創始人幾乎相等的股權是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潛在的不穩定因素,由於他們支持蔡達標的發展思路,因此投資人曾要求逐漸稀釋潘宇海的股權。但在這一要求被落實之前,真功夫的內鬥已經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

經驗總結:

1:為了家族企業一定要建立嚴密的規章制度,任何人辦事,都要遵循這個規章制度,做到賬目清晰,不能“胡搞亂搞”,這樣公司遲早會因為管理不善,出現危機。

2:在公司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這時候家族企業裡面,要有人退出,一山不容二虎,剛開始為什麼可以容納,因為剛開始老虎還很小,需要抱團,但是一旦長大了,成了這座山頭的霸主,那麼就必須有一隻老虎退出,避免自相殘殺。

大家對於真功夫的投資案例,有何看法,歡迎參與話題討論!


蔣昊說經濟


現在,小米科技風頭正盛,經歷了2016年的衰退,2017年東山再起,全年營收1100億元,淨利潤達75億元,市場估值達到了1000億美元。

小米賣的不僅有手機、電視等核心產品,它還是一個“雜貨鋪”:T恤、揹包、鞋子、點燈、收音機……應有盡有,小米旗下的產業鏈很長。但其實,小米自己僅僅是生產手機和電視,其他產品都是它旗下的初創企業生產的,紫米、智米、華米……好多米。

今天,作為創始人的雷軍,企業做的這麼成功,出盡了風頭,也賺得盆滿缽滿。但你不知道,他也有投資失敗得讓他肉疼的案例。今天就來說說,調侃調侃。


凡客誠品曾經繁盛一時,在垂直電商領域自稱第二,那肯定沒人敢稱第一。它有卓越網創始人陳年於2007年創立。2007-2009年的三年,凡客以29576%的增速瘋狂成長。

凡客經過8年7輪融資總額超6.2億美元,投資方包括聯創策源、IDG資本、賽富投資基金、啟明創投、中信 產業基金、淡馬錫等,最高估值達50億美元。雷軍曾領投了1億美元給凡客。只可惜寄託了太多投資人期望的凡客,由於盲目擴張、庫存危機、資金鍊斷裂、上市折戟等等挫折之後,從此一蹶不振。

投資打了水漂的雷軍這樣調侃自己:“我人生最倒黴的事情是投了凡客,以後只能穿凡客的產品。”

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風頭領域,10個項目,9個失敗,連雷軍這樣的聰明企業家,又有很多的人脈資源,投的項目都打了水漂。看來風險投資真的有很大風險。


財經知識局


風投是一個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所以我們能看到成功者的光環,但是也不能無視失敗者的黯淡。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兩個中國著名的風投失敗案例!

針對該問題,個人見解如下:

一:真功夫餐飲店

風投失敗原因:股權分配問題、千古不變的話題

自從麥當勞和肯德基等洋快餐流入到中國市場之後,大受歡迎,而國內的中餐市場也奮起反抗,真功夫快餐店就是從中脫穎而出,很快就做大做強,連鎖店面也越來越多,但是因為股權分配問題,真功夫公司的最大股東和董事長當因為委任員工問題,鬧出的一場劇烈爭執,在當時的投資界和創業界也是頗為轟動,1994年,蔡達標和好友潘宇海開了一間“168蒸品店”,最後越做越大發展成為了真功夫。

當時的股權分配是潘宇海佔50%,蔡達標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佔25%,而在2006年,蔡達標和其妻潘敏峰離婚,潘敏峰用25%的股份換來了子女的撫養權,此後蔡達標和潘宇海的股份持平,2007年“真功夫”又引入了兩家風險投資基金,蔡達標和潘宇海各讓出3%的股份給兩家風險投資公司,最後因蔡達標想要打造新的公司管理和治理結構,聯合兩家VC,將真功夫的高層進行清洗,真功夫潘姓“家族化”管理破滅,所以就出現了開場時候的鬧劇。

“真功夫”因股權的分配問題,蔡達標和潘宇海持股相差不大,而蔡達標真的能以多出來的6%的優勢實際控股嗎?而創始人和大股東的矛盾一天沒有解決,就一直是一個定時炸彈!

二:尚陽科技

風投失敗原因:聯合創始人過多、以至於瓦解

尚陽科技自從成立就籠罩著刺眼的光芒,其創始人是網通曾經的COO鄭昌幸,管理團隊有原華為公司副總裁陳碩和網絡產品部總經理毛森江,都可以說是名門望族好,成立之初,公司獲得多家知名風險投資機構的5800萬美元首期融資,主要投資人華登投資1800萬美元、DCM投資1000萬美元、Intel Capital投資700萬美元、NEA投資500萬美元,(其他投資人還包括Sycamore Ventures、Ventures、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住友集團的投資公司Presidio Venture Partners、STAR Venture、日立、伊藤忠、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等等)。尚陽科技還被美國的知名雜誌評為了亞洲一百強的私人企業,這個企業可以說是備受矚目,但是就是因為尚陽科技裡面的能人太多了,包含了國內外的各種人才,所以就造成了尚陽科技裡面拉幫結派,各種派系錯綜複雜,各自為政,但是尚陽科技裡面的人都是商業精英,所以說這個案例和可惜,但是也很經典!

綜上所述:風投不僅要謹慎,還要考慮公司的結構框架和人員構成等等因素。

你好,商函雜並論,以客觀視角解讀商業的偽ceo


商痕筆記


說一個90後的回憶——凡客誠品


凡客誠品是由卓越網創始人陳年在2007創立的,我第一次看到凡客誠品的廣告是在《讀者》還是《青年文摘》上,那時候以為是個什麼大牌子,拍的圖也很好看,T恤、帆布鞋很陽光,價格也不是很貴,幾十塊錢。當時在我們同學中也很火。


那段時間也是凡客誠品最火的時候,因為那時候還沒有淘寶、還沒有京東、還沒有五花八門的各種電商,要是凡客誠品在垂直電商領域敢稱第二,絕對沒有人敢稱第一。


而在淘寶崛起的前期,也就是2007-2009年,凡客誠品的增長速度達到了29576%,非常驚人!


因而,也獲得了眾多資本的親睞。包括大家熟悉的IDG資本、聯創策源、賽富投資基金、啟明創投等等,八年時間經過七輪融資,總額達到6.2億美元。


其中,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明星企業家雷軍,他曾開玩笑地跟媒體說,“我人生最倒黴的事,就是投了凡客誠品,以後只能穿凡客的衣服了。”


之前還看到過一個腦洞——楊振寧媳婦風投了自己的青春,現在還被套著哈哈哈哈。是不是中國著名的風投失敗案例!


英盟財經


大家好,我是曉趨勢。作為一名財經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1999年,剛從哈佛山學院獲得MBA學位的唐海松回國創立了億唐公司,其創業團隊包括5個哈佛大學MBA和2個芝加哥大學MBA。憑藉朝氣蓬勃的創業團隊和誘人的創業方案,億唐從美國風頭SevinRosen和DFJ手中融資5000萬美元,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數額最大的私募融資案例。

其次億唐迅速在全國各地攻城略地。除了在北京、深圳和廣州三個地方監理分公司,億唐在全國各個高校大規模宣傳造勢。“燒錢”速度令人咋舌。不料2000年年末,互聯網寒冬突然來襲,燒光了大半錢財的億唐沒有實現盈利。

最後情急之下,億唐與各種專業公司合作,退出來揹包、內衣等生活用品,還嘗試過手機無線業務,企圖找到一線生機。可惜都無疾而終。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財經相關的文章,謝謝!


曉趨勢


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中國有十大風投失敗案例。今天我們來說說號稱“中國互聯網行業融資額最大”的“億唐案”。

1999年,剛從哈佛山學院獲得MBA學位的唐海松回國創立了億唐公司,其創業團隊包括5個哈佛大學MBA和2個芝加哥大學MBA。憑藉朝氣蓬勃的創業團隊和誘人的創業方案,億唐從美國風頭SevinRosen和DFJ手中融資5000萬美元,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數額最大的私募融資案例。

除了定位為互聯網公司,億唐還定位於“生活時尚集團”,旨在創造和引進國際領先的生活時尚產品。客戶鎖定在18-35歲的年輕人。

一夜之間橫空出世,億唐迅速在全國各地攻城略地。除了在北京、深圳和廣州三個地方監理分公司,億唐在全國各個高校大規模宣傳造勢。“燒錢”速度令人咋舌。不料2000年年末,互聯網寒冬突然來襲,燒光了大半錢財的億唐沒有實現盈利。情急之下,億唐與各種專業公司合作,退出來揹包、內衣等生活用品,還嘗試過手機無線業務,企圖找到一線生機。可惜都無疾而終。

2006年,億唐將其僅剩的優質資產——SP牌照資源以100萬美元賤賣給奇虎,試圖做最後的掙扎。2008年,億唐公司只剩空殼,2009年,億唐域名被公開拍賣,最後以3.5萬美元賤賣,昔日的創業夢之隊紛紛出走。

身為“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族”,億唐幾千萬美元的齊家最後剩下的只是一聲嘆息。


大貓財經


最著名的應該是摩拜和ofo共享單車吧。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風險投資那麼就是聚焦在風險,突出在風險,特點在風險,也就是說,富貴險中求這句話在風險投資行業裡面,那簡直是四個字道盡了真諦。

大家也都知道中國的風險投資,很多案例都是賺五倍十倍甚至百倍的案例也都不為少數,如果說什麼最掙錢?想一夜暴富,那麼很多人說我買彩票,可是你買兩塊錢也好,十塊錢也罷,只能夠中500萬而已,當然500萬也很多很多了。

而是風險投資的話,你只要搞對路弄準了投資標的,比如現在很多粉絲們網上的小網民們不斷的在推導,如果誰當初把騰訊100萬買了,阿里巴巴的最初投資搞進去了,那麼等到他們上市的時候,這得掙多少錢啊?很多人還為當初的李澤楷1000萬美元投入騰訊,最後不到一個億就賣了,都很嘆為惋惜。

所以說風險投資那是很掙錢的。

但中國民間的俗語也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光看見賊吃肉沒看見小偷捱打。

那麼在風險投資裡面,咱們也都知道,共享單車,摩拜和ofo的投資者,有可能就是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

曾經的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中的典型案例,甚至有好事者或媒體或專家把他評為中國的新四項發明。

可是現在在共享單車裡面的兩大巨頭摩拜和ofo也都是風口不在,會不會掉下來,大家自己去判斷吧。

反正摩拜和of o最早的一批風險投資們已經都跑出來了,跑得最高明的那肯定是騰訊的馬化騰和風投的朱小虎了。

可是他倆雖然跑了,但是真正留在裡面的卻還有美團和阿里滴滴等風險投資者,他們是否還能等到更大的風來把這兩頭豬給吹起來那就弄我們廣大網民和粉絲呢,拭目以待吧。

您對共享單車怎麼看呢?特別是最近的ofo退押金難帶新聞充斥媒體,

筆者也還有99元押金,到現在也退不了了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沒退成押金被套在裡面了呢?

如果喜歡敬請關注,文心採露苑,每天與你分享和探討,有價值有溫度,有深度有角度的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