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蒜泥白肉,這菜比紅燒肉還好吃一百倍!

蒜泥白肉,這菜比紅燒肉還好吃一百倍!

蒜泥白肉是一道菜品,屬於川菜菜系,製作原料主要有蒜泥、肉等,口味鮮美,營養豐富,食時用筷拌合,隨著熱氣,一股醬油、辣椒油和大蒜組合的香味直撲鼻端,使人食慾大振。蒜味濃厚,肥而不膩。

當今的蒜泥白肉品質與風味均要求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並略有回甜。傳統用手工切肉片,以表現嫻熟的刀工技巧,當然,有的大餐館、飯店為減輕廚師的勞動強度,也採用切肉片機加工肉片。

蒜泥白肉的老祖宗是“白肉”。最早記載“白肉”資料是宋代盂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耐得翁的《都城紀勝》等書,但“白肉”的發源地卻是在滿族同胞聚居之地東北。袁枚寫的《隨園食單》說白片肉“此是北人擅長之菜”,“割法雖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參、橫斜碎雜為佳,與聖人割不正不食一語截然相反。其豬身肉之名目甚多,滿洲跳神肉最妙”。

蒜泥白肉,這菜比紅燒肉還好吃一百倍!

袁枚說滿洲跳神肉是白肉中最好的。為什麼白肉又叫“跳神肉”呢?原來,滿族曾有一種傳統大禮叫做“跳神儀”,無論富貴士宦,其室內必供奉神牌,敬神,祭祖。春秋擇日致祭之後,接著就吃跳神肉(也叫阿瑪尊肉)。這種跳神肉,“肉皆白煮。例不準加鹽醬。甚嫩美”。其吃法乃“自片自食”。“善片者,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紙之大片,兼肥瘦而有之”。

比袁枚小十四歲的四川文人李調元在整理他父親李化楠宦遊江南時收集的烹飪資料手稿時,也將江浙一帶的“白煮肉法”載人了《醒國錄》之中。晚清時,“白肉”、“春芽白肉”則可以在傅崇榘寫的《成都通覽》所記成都街市餐館食品中看到。上述史料向我們提供了白肉傳人四川的路線:北方→中原→江南→四川。

特別值得提到的是,四川人在白肉的烹飪基礎上加以蒜泥調味,不僅使白肉更好吃了,而且營養價值也更高。因為蒜所含的蒜素與肉特別是瘦肉中所含的維生素B1一經結合,就會使維生素B1的原有水溶性一變而為脂溶性,使它能很容易地通過我們身體內的各種膜,並使它被吸收的效率上升幾倍。可以說,四川的蒜泥白肉在全國各地的白肉中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了。

燒肉就已經很好吃了,

每次吃紅燒肉的時候可滿足了。

但是今天要介紹的這道菜,

比紅燒肉還好吃,別錯過!

川菜一絕 蒜泥白肉

食材

帶皮五花肉1斤,蒜泥50g,姜1撮,料酒2勺,醋3勺,醬油6勺,白糖2勺,花椒粉半勺,油潑辣子6勺

蒜泥白肉,這菜比紅燒肉還好吃一百倍!

蒜泥白肉,這菜比紅燒肉還好吃一百倍!

製作步驟

●選1寸左右厚度的新鮮五花肉,放蔥姜,料酒,花椒 燉煮,水煮開後撇去浮沫。

蒜泥白肉,這菜比紅燒肉還好吃一百倍!

●大火煮大概20分鐘左右,可用筷子戳一下肉,進去沒有血水流出,肉就剛剛好!

蒜泥白肉,這菜比紅燒肉還好吃一百倍!

●將煮好的肉放冰箱冷藏兩小時後,取出片薄片,冷藏時在肉上壓一盆水,可以讓五花肉變平整,肉質更緊實。

蒜泥白肉,這菜比紅燒肉還好吃一百倍!

●將醬汁按比例調好,澆在肉片上或者蘸著吃即可!

蒜泥白肉,這菜比紅燒肉還好吃一百倍!

- 醬汁調配比例 -

蒜泥白肉,這菜比紅燒肉還好吃一百倍!

醬汁配方(實戰配方)複合料味汁;原湯500克【煮肉的湯】,鹽25克,味精25克,雞精20克,白糖15克,生抽30克,以上所有混合一起攪拌均勻,蒜泥白肉醬汁;複合料味汁50克,蒜泥10克,花椒麵0.5克,白糖2克,恆順香醋3克,芝麻油1克,紅油40克,香蔥末3克,酒鬼花生碎10克,以上所有調料混合一起攪拌均勻備用【以上味一份材料醬汁】,製作過程;將豬二刀肉飛水清理乾淨,放入涼水桶內加入蔥,姜,鹽【根據實際情況添加,有點鹹味即可】大火燒開轉小火,煮至八成熟關火悶至熟透,撈出晾涼切成薄片,盤子下面墊上黃瓜片,上面放肉【150克】澆上醬汁即可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