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長期服用核苷(酸)類藥物安全嗎?

核苷(酸)類藥物用於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成為全球公認的標準化治療策略。目前,已有五種核苷(酸)類藥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替諾福韋)被批准用於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療,其中替諾福韋和恩替卡韋是國內外指南推薦的一線抗病毒藥物。

由於現有的核苷(酸)類藥物很難徹底清除乙肝病毒,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HBeAg陰性患者和已發展為肝硬化的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抗病毒治療。而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藥物的安全性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到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重視。

長期服用核苷(酸)類藥物安全嗎?

服用核苷(酸)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乏力、噁心、頭痛、皮疹、腹痛或腹瀉等,這些症狀均較輕微,發生的頻率較低,且不需要停藥、減量等處理。

核苷(酸)類藥物長期治療中需關注的少見或罕見不良反應

總的來講,核苷(酸)類藥物不良反應少,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但確實也有少見或罕見的不良反應發生。如腎功能不全(主要見於阿德福韋),低磷性骨病(主要見於阿德福韋和替諾福韋),肌炎、橫紋肌溶解(主要見於替比夫定)、乳酸酸中毒(可見於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或替比夫定)。

長期服用核苷(酸)類藥物安全嗎?

如何防治、及早發現藥物不良反應

1. 抗病毒治療前的詳細瞭解病史,評估、檢查以減少風險;

2. 抗病毒治療期間遵醫生建議,每3-6個月複查腎功能、血磷、肌酸激酶等,杜絕長期用藥不復查。

3. 定期複查及早發現問題,可以調整用藥。

慢乙肝患友抗病毒治療過程中需要定期監測,出現血清肌酐、CK或乳酸脫氫酶明顯升高,並伴相應臨床表現如全身情況變差、明顯肌痛、肌無力等症狀需要遵醫囑密切觀察,一旦確診為尿毒症、肌炎、橫紋肌溶解或乳酸中毒等,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及時停藥或改用其他藥物,積極給予相應治療。

4. 不用擔心,大多數藥物不良反應在停藥後是可恢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