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圈子決定不了人生高度,而人生高度才決定圈子

很多人,喜歡用圈子來說事,他們總是打著“圈子”的威名來麻醉自己,有些人用“圈子”來吸引別人的注意,總是有意無意的忽略了所謂“圈子”的前置條件——進入圈子的實力。

之前就看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劉強東等大佬飯局曝光:圈子決定人生高度”。文章寫了一次劉強東、姚勁波等商界大腦的聚會,酒足飯飽之後,大家還唱起了一首歌《步步高》。於是,文章沿著這個“飯局”得出了一個結論:圈子決定人生高度。其實,得出這個結論,作者忽略了幾個問題。

圈子決定不了人生高度,而人生高度才決定圈子

首先,一次普通的聚會,一首唱的比較爛的歌上了熱搜,為什麼?還還不是因為這堂飯局的人都屬於牛人,名人。不然,每天聚會的人那麼多,唱歌的那麼多,他們為什麼沒上熱搜?你一個普通人,誰關心你吃什麼,唱什麼歌啊?

其次,這裡有一個隱形條件,進入某個圈子的前提條件是由實力決定的,也就是所謂的人生高度。這個飯局為什麼參加的都是商界大佬?而不是你我?原因很簡單,大家人生高度、層次都比較接近,至少都屬於大佬級別。也就是說,他們這個圈子是大佬級別的圈子,你能融得進去的前提是“大佬”。否則,你一個小兵小蝦,你融得進去嗎?即便你有幸一起上桌吃飯,人家說的話你聽得懂麼?

生活中,很多人總是喜歡說“某某圈子怎麼樣怎麼樣,人家圈子不一樣......”話語之中好像說別人成功都是因為圈子才成功的。這裡把圈子和成功的要件搞混淆了。圈子只是一種小集體,屬於空間的範疇。而成功的要件,是實力、機遇的總和。一個是容器,一個是容器裡面的內容,兩個完全不是有一個概念。如果把人們在社會上所取得的成就用圈子來劃分的話,社會地位、身價、創造的財富多寡就是圈子裡面的內容。簡單的比喻就是,每個不同的容器裝的是不同等級的內容,只有你內容等級相近才能被裝在一個容器裡。這就是為什麼大佬的飯局都是大佬的原因。

圈子決定不了人生高度,而人生高度才決定圈子

圈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是,想要進入某個圈子,你首先得達到進入某個圈子的基本條件。舉一個真實的例子。

有一個朋友,他高中畢業踏入社會打工。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做美容的一個女孩,兩人結婚以後,覺得美容行業是個發展的機會,妻子又有搞美容的工作經驗。於是,兩人回老家貸款開了個美容店。美容店經驗得不錯,兩三年後接著開了個分店。幾年後,買了幾套房子,已然是身價百萬的人了。

有次,我去他家吃飯,無意間跟他聊起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問他孩子是不是就在他們小區的公立學校讀書?

他告訴我說,他孩子送到另一個區的貴族學校去讀書,光是學費都是好幾萬。

我不禁納悶,放著好好的公立學校不讀,為什麼要捨近求遠,跑那麼遠的地方去讀書?

他說:我不知道他以後讀書行不行,送到這個好一點的學校去,如果成績好,當然是值得,如果實在不是讀書的料,那他以後接觸的,認識的人都是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對他的發展會有一定的幫助。

我對這位朋友的觀點不置可否。但是,卻他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至少能進入這種學校讀書的孩子,家庭條件都不會很差。

如果把這個所學校比喻成 一個圈子的話,那麼,昂貴的學費就是進入這個圈子的條件。如果你連這個基本條件都達不到,又談何進入圈子的問題?

圈子決定不了人生高度,而人生高度才決定圈子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引來蝴蝶是因為花開、花香,如果沒花開、沒有花香,蝴蝶是不來的。

有些人,總喜歡給自己找各種冠冕堂皇的藉口,把不成功的責任歸結於所謂“圈子、人脈、資源”等,認為別人成功都是因為有關係、有背景、有圈子。其實,他們都把成功想得太簡單了。我不否認,成功會涉及到如背景、資源、關係等因素,但是,對於任何一個成功的人,否定了他本身的能力,而只談外界因素,顯現是本末倒置。

當你在羨慕劉強東、馬雲飯局多牛叉的時候,不如先把自己能力提高,讓自己在某一領域達到了與他們比肩高度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能融入這個圈子。

所以,不是圈子決定人生高度,而是人生高度才決定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