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80後該如何應對洶湧而至的中年危機?滿身喪氣的你可以跟古人學學

按聯合國的解釋,1992年出生的人已經算“中年”了,這不禁讓人焦慮。其實對中年危機最敏感的群體莫過於古代文人。

80後該如何應對洶湧而至的中年危機?滿身喪氣的你可以跟古人學學

有時候,中年危機是人生的一個註腳。歐陽修一生仕途坎坷,在官場中熬資歷熬到四十多歲,卻因為倡導改革得罪權貴被貶到外地。表面上,歐陽修看破紅塵寄情山水,但他還是在《秋聲賦》中借天氣來吐槽:“草木無情,有時飄零……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人活著真苦,什麼都要操心,老得能不快嗎!

有時候,中年危機來自巨大的心理落差。“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從小帶著神童光環長大,11歲時就獲封弘文館待制,當上皇家秘書了。然而他這秘書一當就是16年,快30歲才混上一個縣令。這種落差讓他變得憤世嫉俗,沒事兒就諷刺朝中的顯貴,說他們像驢子披上皮毛扮成的麒麟……心理長期失衡的他僅僅活了43歲就去世了。

有時候,中年危機是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宋代詞人賀鑄當了一輩子八九品的小官,出身白富美的妻子卻跟他感情篤深,隨他吃盡了苦頭仍然不離不棄。可惜賢妻剛剛人過中年便去世了。賀鑄懷著巨大的痛苦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半死桐》:“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古人面對中年危機時的束手無策令人感覺很喪氣?也不是,還有很多古人會奮起逆襲。

80後該如何應對洶湧而至的中年危機?滿身喪氣的你可以跟古人學學

蘇洵年輕時不愛學習,就這樣一天到晚瞎吃瞎玩瞎混到快三十歲,兒子都會打醬油了他才想起來讀書應試。《三字經》中“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就批評了他這種不努力的行為。

然而你以為你快三十歲了努力一下,老天就會原諒你荒唐的前半生嗎?蘇洵屢次考試都名落孫山,不過這個厚臉皮的中年男人沒有放棄,直到47歲和兒子蘇軾、蘇轍一起進京應考,父子三人同時考中,一時傳為佳話。

也有古人到中年才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比如蒲松齡。蒲松齡是正經的官二代出身,但是他從來沒有考中過科舉,只好靠給人做幕僚來養家餬口,混得很辛酸。到40歲時,蒲松齡突然發現,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其實是聽人講述各種關於鬼怪的奇聞逸事,於是他把這些聽來的怪事編成一本書,並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成了《聊齋志異》。

最讓人感慨的是劉備。那是公元201年,劉備正好40歲,借住在劉表家。一次上廁所時,他看見自己大腿上的肥肉長出來了,這位脆弱的中年男子哇的一聲就哭了。你以為他是擔心發胖影響顏值?不,他的淚點在於:“當年我天天騎馬奔波,一點兒肥肉都沒有;現在天天在家裡窩著,肥肉都長出來了,沒工作沒前途真是太痛苦了,‘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80後該如何應對洶湧而至的中年危機?滿身喪氣的你可以跟古人學學

年少時的劉備曾經立下奇偉壯志,打拼了半輩子,到40歲還是一無所有、寄人籬下,對一個梟雄來說,那種滋味真的不好受。但是劉備並沒有被中年危機擊倒,幾年後他終於找到了可以輔佐自己成就偉業的諸葛亮,並把《隆中對》裡畫的餅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所以說,中年危機不可怕,不直面危機、努力改變自己才是真可怕。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安迪斯晨風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