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不知道還有哪一座山,

能像興城首山這樣,

站在山巔,

即可俯瞰大海,

又可飽覽群山;

即可俯拾古城,

又可遙望繁都。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無論人們如何繁複吟詠,

我始終覺得首山

只有兩個用處,

一個是雲梯,另一個是炮臺。

一個是觀光用的,

一個是打仗用的。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作為梯子,首山不高,也不大,它很好爬,330多米,很容易就上去了。西南面有山門,溜光的水泥大道,連汽車都可以開到半山腰。東北面有林中小路和木質棧道,雖然需要花些力氣,但距離很近。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首山不是個盆景,不光外形簡陋,

山內也沒有什麼景色,

登臨首山的樂趣只在看風景,

看海上朝陽,歲月靜好;

看日暮群嵐,光陰無限。

重讀《山海經》

再憶《雙城記》。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站在首山山頂,

向南可俯瞰一望無際的遼東灣,

向北可俯瞰寧遠古城,

向西可以俯瞰

遼東灣最大的島嶼覺華島,

向東可以俯瞰龍灣新城區。

一眼古城一眼都市,

一眼大海一眼群山,

你暈了嗎?

你沒穿越,你還在首山之巔。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而且背山面海的風水傳說,

讓首山腳下成為

房地產商家的必爭之地。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說到炮臺,這裡地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扼守著出關入關的重要通道。我懷疑寧遠古城建在這個位置,就是因為首山。它是天然的保護屏障,是絕佳的駐守衛士。上有烽火臺,即可瞭望也可報信,更便於攻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明末清初著名的寧錦大捷,主戰場就是在興城首山。當時袁崇煥率軍把個一直沒吃過敗仗的皇太極老兒,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這座小山為什麼叫首山我始終疑惑。以至於有一次陪個老外遊首山我弄不清楚該怎麼翻譯它,the head of mountain?還是the first mountain?後來乾脆就Shoushan moutain了,漢語拼音,總沒毛病。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之所以叫首山,通常的解釋是它輪廓線像個腦袋。我沒看出來,從哪個角度也沒看出來。是不是它被風侵水蝕得變形了?從外形看,我更願意它叫筆架山。非常像案頭放毛筆的筆架,但這名被別的島子給套牌了,只好廢掉。還有的說它的別名叫三首山,三個山包並立,我覺得這名忒沒勁,太直接。它要兩個山包,你就管它叫臀山嗎?還有人編造了一個傳說,沒錯,你猜的對,又是堵海眼,又是鎮妖,能不能有點創新?也不知道哪來的那麼多海眼。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其實我更願意聽信這個民間傳說。說是皇太極得了江山後回東北祭祖,浩浩湯湯的腳、蹄、輪子一列,沿著遼西走廊往撫順走。出了山海關,皇太極四下望著,一面是海,一面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甚覺無趣,那時要有手機他得刷一道兒抖音。就這樣一直走到寧遠,突然看到左前方有一座小山,買嘎得,忒好了,山雖然小點,螞蚱腿也是肉啊,總算看到山了,便給這座山賜了名——首山,出關看到的第一座山,也不管人家原來有沒有名,他說了真算。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接著又走,走到老錦西的位置,這回山多了,小丘陵一包兒連一包兒,太極老先生又賜名了——連山,連成片兒了。不光現在叫連山區,古代它也叫連山。錦西這名是後起的,聽著像錦州的小跟班兒的。接著又走,走到北鎮,這回看見大山了,不易啊,比首山高多了。賜名,必須的,大山。這名有點俗,為了顯示讀過幾年書,遂命名為醫巫閭山,蒙語“大”的意識,不管是不是這麼來的,我以為是,那就我以為是了。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站在山巔,

我望見各類的火車

在大地上緩緩爬行,

不知為什麼,

嘗常常會勾起我

遊子般的思鄉之情。

彷彿我也坐在

某一輛火車上。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轉頭一望,

那天之頭,海之畔,

我的家

不就在眼前嘛。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站在山巔,高瞻遠矚,

我看到我步履曾經走過的地方,

以不同的面目展現在我的眼前。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遠處是興城紅海灘棧道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正在興建的興城動車站和興城高速服務區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老城區的工廠如在眼前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興城大學城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比基尼泳裝廣場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龍灣海濱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覺華島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磨盤山島

還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大地山川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每次站在首山之巔,

俯瞰四周,

總會有一股濃濃的情感湧心頭

嘆自然之雄渾,

思家鄉之溫暖。

首山俯瞰(遼寧興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