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同樣是創始人,為何張文順和李菁一點德雲社股份也沒有?

莫安奈


  德雲社的前身是“北京相聲大會”,創始人就是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三人。剛開始時,看似高大尚的名稱,其實就是個沒有註冊的臨時組織,也就是“草臺班子”。剛開始那幾年時間裡,這個“相聲大會”能否存活還是個問題,哪裡會考慮什麼股份問題。就像三個人一拍即合弄了個沿街叫賣的小攤,都往裡面貼錢了,如果不是因為熱愛而執著,早就散夥了。

  張文順

  三個人中張文順輩分大,也做過生意,有點家底。早期德雲社入不敷出時,張文順時不時拿錢來救急,也確實是一個沒私念的好老頭。平凡的藝人,別硬套上崇高的情操,很簡單的情懷就是酷愛相聲這門藝術。

  

  在郭德綱拜師侯耀文之前,“相聲大會”沒少受同行的擠兌和排斥,許多麻煩事也都由張文順出面擺平的,畢竟他的輩分大,又生於京城,早年下海經商賺了不少錢也積攢了許多人緣,相聲界出名的老好人,人際關係肯定比“北漂”的郭德綱好很多,而那時李菁還是在校生。

  郭德綱認識張文順是在“京味茶館”,同屬臨時演員,那時郭德綱經常的搭檔是王玥波。而那時的張文順已有很多年沒說相聲了,年輕時又因戀愛被國營院團開除,屬於相聲界的邊緣人物。和郭德綱搭夥純粹是愛好這門藝術,也希望這門藝術能延續下去並輝煌起來,沒有什麼功利心態。

  

  這份心跡在徐德亮宣佈退出德雲社時、張文順發布的正式聲明中表露無遺:“我和郭德綱先生創立德雲社時並未想要拿這個團體發財,只是希望看到相聲的重新繁榮。”德雲社走紅之後,有一次張文順接受記者採訪,被問及“你這樣輔佐德雲社及郭德綱並大紅大紫,心裡是否不平衡”時,老頭幽默的說:“我第一次看郭德綱表演就斷定他是個角兒,總得有一個犧牲的,一個成功男人背後……有一老頭!”

  就是這麼一個真摯、重情、耿直、無私的老藝術家。楊少華曾經評價過張文順:“交朋友,得交文順那樣的!”也因此郭德綱和他會成為忘年之交、莫逆之交。老頭臨終時將女兒及外孫託付給了郭德綱照料,郭德綱毫不猶疑的答應了下來並照料至今。在老頭病逝時,德雲社停演七天。

  李菁

  說李菁是德雲社創始人之一,其實應該是早期郭德綱捧李菁時的宣傳用詞,就像現在郭德綱在介紹孫越孫胖子時總要帶一句“李文華先生的外孫”——其實並非親外孫。畢竟1995年成立“白立“北京相聲大會”時,李菁還在讀書,直到2001年才大學畢業,屬於愛好在課餘、週末參加演出,對前期發展沒有太大貢獻。而且,李菁雖然說拜師勝傑老先生為師,但那是2006年的事情了,認“碼頭”入門戶的意義更大些,早期相聲主要還是郭德綱和張文順教的多。

  

  “北京相聲大會”剛起步時,就三人分工上臺表演,先由張文順講一個小時單口相聲,再有郭德綱講一個小時單口,接著由李菁表演半個小時左右的快板。後面就是張文順和郭德綱對口一段,最後以三人的群口表演結束。這應該就是“三個創始人”說法的來源。

  所以說,李菁沒有德雲社股份純屬正常,估計他本人即使再沒離開德雲社時也不敢有“拿股份”的想法,德雲社的“江山”主要還是郭德綱和張文順打下的,李菁可說是郭德綱的左膀右臂,但絕沒有和郭德綱平起平坐的份。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