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孩十四歲了不願做什麼事,整天就知道玩遊戲怎麼辦?

用戶2206678052454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玩遊戲,多和孩子溝通,一起閱讀,陪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半空14


題主,你好。你的孩子玩心比較重,自律性比較差,這就不能怪老師了,只能怪你們夫妻倆平時給孩子的關心太少,或者說你們倆平時太寵溺孩子了,以至於你的孩子會肆無忌憚的玩遊戲,因為他知道,自己玩遊戲不會被處罰,自己成績差,爸媽也不會怪罪,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有父母在後面撐腰,都有父母在後面兜底,所以他們可以有恃無恐無法無天。我們小時候沒有手機,但有那些小網吧遊戲廳,讀初中的時候,爸媽說了,不準進入這樣的場所,要是發現你去了,或者有人看到你去了,打斷你的腿,所以那個時候路過網吧和遊戲廳門口的時候,身後總感覺有股陰森森的涼風吹過,不自覺的就加快腳步走了。

所以,孩子的這種壞習慣,你們夫妻兩個要好好檢討,商量一下,誰唱紅臉誰唱黑臉吧。


Emma老師的英語課堂


我今年帶的八年級,孩子們差不多十四五歲!八年級,十四五歲確實是一個關鍵的成長期!

期末考試前,我們班也出現了一個“遊戲迷”,而且跟他父母說“要輟學打職業”!

父母也很無奈,不過孩子母親還算開明,在老師建議下答應讓孩子寒假去試一試!

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了,對於學習也不再那麼排斥,最後期末成績還不錯——班裡第三,級部第九!

十四五歲的孩子有很多共同的特點,萌動、好奇、產生主見、自信(甚至自大)……想事情很簡單,成功在他們眼裡動動嘴就可以了!

所以,有的時候面對他們要大膽的給他們機會,嘗試過了就知道路是怎麼走出來的!

當然,作為父母的要把握好這個分寸!面對孩子的所作所為,一定要深入的瞭解孩子的想法,方可從根本上引導孩子!


薄期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十四歲可以說是一個很敏感的年齡,正處於青春期,作為家長來說管教上是輕不得重不得。很多家長都在為這個年紀的孩子頭疼,其實說實話這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咱們都是從那個年齡過來的,這時候的心理應該是一樣的,只是咱們那時候沒有這麼多的遊戲,信息,玩樂的方式而已。所以首先一定要理解孩子,不能用過於強硬的態度對待他。孩子實際上是最辛苦的,不管他們學習怎麼樣,每天都要十幾個小時面對作業,學習早出晚歸,我這麼說對嗎?他們的壓力是很大的,而且他們還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去釋放壓力。這時候玩玩手機,聽聽音樂就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要是過了,就要合理引導不能強行制止。

可以和孩子多交流,如果他不願意交流就用問答的方式來打開話題。比如:你可以問他手機上玩的什麼?好玩嗎?教教我可以嗎?以他感興趣的話題開頭,然後引導出他有什麼想法,或者他想成為什麼人,逐步引導,讓他自己說出來,不要幫他設定目標。如果他能說出來那就開始引導他讓他自己想辦法怎麼才能成為他想要的。

當有了目標你就可以幫助他設定計劃了,開始不要設定太高,一步步來,但是設定了就要督促他完成,告訴他這是他自己想要的,這樣他也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動力,同時規定他玩手機的時間。當他的興趣開始轉移慢慢就會養成習慣,你也就不用擔心了。


沉默中吶喊


14歲的孩子應該上初一了,每天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只想玩遊戲,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而初一對孩子的學習又特別重要,是初中三年的第一道坎,如果初一成績差,那麼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事實證明初二初三的成績會更差,最後連一所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孩子之所以會沉迷遊戲表面上看是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其實背後的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家長犯了三個錯誤,因為問題學生的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問題家長

第一點:父母無條件無原則滿足孩子一次次要求延長玩手機的時間,結果久而久之導致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之中無法自拔。

孩子的手機從哪裡來?毫無疑問都是家長給的,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一次次的玩手機會,會讓孩子深深地陷入遊戲的誘惑之中,“我只玩一會或者我再玩五分鐘”,當家長提出讓孩子交回手機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會一次次的拖延,死磨硬泡拿著手機不撒手,最後久而久之形成了網癮,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下圖中這個初中學生,家長溺愛孩子,從初一開始就給孩子配備了手機,結果孩子沉迷於遊戲之中成績一直墊底,從初一的中下游到初二初三成績一塌糊塗,每天作業不寫就是玩手機

因此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嚴格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將手機的所有權收為家長所有,只有孩子把每天應該完成的作業,應該複習的功課都學完以後,才可以適當的玩一會手機,並且這個時間僅僅只限於週六或週日,一次玩遊戲不能超過一個小時,詳細規劃下圖所示

第二點:父母沒有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玩遊戲不學習的孩子在他的思維意識中,總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巨嬰,總是認為父母親可以這樣一直養活自己。

所以他們不會去努力學習,因為學習本來就是一件特別辛苦的事情,很明顯學習沒有玩遊戲來的痛快,所以這些孩子會深深的沉迷於遊戲之中,痛快一會算一會,因此家長首先要告訴孩子:“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只是撫養你長大到18週歲,將來父母年齡大了,你必須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你才可以生存下去,而這個能力來自於學習,來自於知識,所以你現在應該做到學習自立,好好學習,在中考的時候考上高中,在高中努力學習,在高考的時候考上大學去學一門自己喜歡的專業,然後在進入社會以後做到工作自立,最終做到離開父母人生自立。我把孩子應該具備的這三個自立歸納總結為《三個自立教育法》

第三點:父母沒有給孩子講清楚初中生面對的中考是多麼重要,沒有讓孩子明白中考分流的重要性。

孩子在進入初中以後,家長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小學與初中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將要面臨改變命運的中考,而且中考只給你一次機會,如果你考不上高中,那麼就會失去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

當然一下子也不讓孩子玩手機也不現實,但是前提條件必須要給孩子講清楚:那就是孩子的各科成績必須要都在80分以上,即使考不上重點高中也要考一所普通高中,只有守住這條成績的底線以後才可以適當得玩手機,如果孩子在初一,初二成績低於80分以下,班裡排名在25名以後,那麼按照目前中考只錄取一半學生的錄取比例,孩子很難考不上高中,詳細要求下圖所示

總之,手機毀掉孩子的青春,毀掉了孩子的中考,最終毀掉了孩子的前程,所以作為家長不能一味的溺愛孩子,而是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對手機的自控力!讓其迴歸學習!

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


家庭教育感悟


首先我認為孩子會整天沉迷玩遊戲是父母責任的缺失。如果父母一開始就能注意到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就能加於限制跟引導的話,不至於會整天沉迷於遊戲。

14歲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容易情緒化跟極端化,假如這個時候父母橫加阻止、行為簡單粗暴往往會引起孩子的極度反感、極力反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家庭悲劇。

據我從教這麼多年的觀察,孩子會沉迷於遊戲無非是以下原因:自制力差、缺乏父母關心想在遊戲中尋找存在感、從眾心理(周邊的同學玩不玩容易被孤立)、父母的影響(有些父母一有空就刷手機)。

那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我覺得父母得做好榜樣,所謂“其身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你父母自己整天捧著手機玩如何教導孩子不玩手機,如何在孩子面前有說服力?

其次、多關心孩子,多跟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例如假日一起跟孩子去旅行,一起做家務。

再次、通過良好的溝通跟孩子約法三章,每天規定哪些時間點給玩,哪些時間點不給玩,如能完成以上規定,適當給予物質上的獎勵。

教育孩子是一場艱苦的修行,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一味地以高高在上的立場教育孩子,(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互相尊重很重要)這個時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跟關愛,所以溝通最為重要。



齊其奇


14歲還不算太大,家長尤其是爸爸還能管得住,抓緊時間及時行動還來得及!

首先要和孩子講清楚道理,適當玩玩遊戲控制好時間是可以的,但是玩遊戲時間太多,沉迷其中就耽誤生活和學習了…孩子肯定懂,但就是要把這個理告訴他,讓他知道沉迷遊戲理虧,家長講道理時也不要一下子把事說死,可以答應孩子在學習並完成作業之後適當玩一會遊戲,只要能做到就一直執行,條件不算太難,孩子也容易接受,不致於心裡牴觸引發太大的矛盾和後果!

其次就是執行了,家長應該保管手機,只有在孩子完成做到了要求,可以玩一會其他時間不可以玩遊戲,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平時在家也少看手機玩手機遊戲,給孩子做個榜樣也不給他找到藉口!當孩子有鬆懈有無理要求時,家長一定要有底線,不能輕易放棄,還是要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堅決執行,看到家長決心如此,孩子逐漸也就習慣並遵守了!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出現問題的確難管,講道理,講方法,有耐心,有力度是根本!





虞海棠


為什麼很多孩子都喜歡玩遊戲?

因為:及時反饋

很多人都知道孩子願意玩遊戲,是因為有些新鮮刺激,而且遊戲當中的各種設置比較有樂趣,其實孩子而遊戲就是因為遊戲能夠給孩子帶來及時反饋,只要他取得一點點成績,就會有各種裝備和好東西被爆出來,同時它的路線設計的特別清晰,讓你不用思考就能夠慢慢的升級變強大,這才是最吸引人的地。

這樣的孩子真是一個問題,你讓孩子沉迷於遊戲,我們家長必須立即出手,否則孩子一旦沉迷遊戲,時間太長很容易喪失鬥志和信心,生活在虛擬的環境當中,無法自拔,所以如果家庭中有這樣的孩子,我給你以下幾點建議:

一:破壞孩子玩遊戲的環境

孩子之所以願意玩兒遊戲,是因為我們給孩子提供了玩遊戲的環境以及設備,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首先把這些設備和環境破壞掉。

首先要斷了孩子的零花錢,或者不能讓孩子亂花錢玩遊戲,很多孩子都願意往遊戲裡充錢這樣會讓他更有成就感一旦把他的零花錢他在玩遊戲的時候就不會有更多的成就感。

第二個需要沒收他的手機,莫說他的手機有兩個好處,一是他不能在手機上玩遊戲,二是他不能通過手機和遊戲上的各種朋友聯繫。

第3個需要摸索他的電腦,如果家裡有一臺電腦,我們可以把電腦設置密碼。

二:破壞孩子玩遊戲的心情

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那種暢爽的心情,我們可以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給他設置一些障礙,比如他站在屋裡玩遊戲,我們可以把手機WiFi斷掉,讓他成為那個最坑的隊友,時間長了別人就不願意和他玩兒了。

或者在玩遊戲的時候,你可以進屋去打擾孩子,讓他心神不寧,你可以在他的周圍故意的製造一些混亂。

你也可以潛入到他的遊戲當中,瞭解他的水平同時,要通過正向的引導,告訴他不能沉迷遊戲,給他玩遊戲設定時間不能夠隨意的隨時隨地的去玩。

三:幫助孩子建立新的刺激

在孩子不玩遊戲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找一些新的活動和項目讓孩子參與比如孩子喜歡運動的話我們可以去陪孩子做一些運動。

如果孩子喜歡創新或者是喜歡一些刺激的項目,我們可以帶孩子一起去玩一些自己的項目,孩子喜歡看電影,我們可以帶孩子一起去看一看電影。

總之一定要讓孩子更多的去接觸遊戲以外的事情,說不定在接觸某一個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愛上這件事情,甚至對這個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慢慢的就會對遊戲有所淡忘,同時大家一定要記住:

一個孩子之所以願意玩遊戲,就是因為遊戲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叫及時反饋。每進一級都會堆點東西,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也要使用這種策略,孩子沒有一點進步,我們就給他一點驚喜。

五:多動員其他人幫助教育孩子

在和這樣的孩子鬥爭的過程當中,千萬不能單打獨鬥一定要聯合他身邊的能聯合的一切的人員,包括他的親戚朋友,老師,同學,甚至是陌生人,總之要建立一個統一戰線,從生活的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引導和教育。

總結一下:

和這樣的孩子做鬥爭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工程千萬不能心急,一旦心急就容易做錯事,而且輕易不要使用暴力手段,要安撫為主,循序漸進地去引導孩子。

同時你要相信時間的作用和長大的力量,有的時候孩子長大之後見過的世面多了,他就會自然而然的改掉自己不良的習慣。


宇宙最好老師


孩子十四歲了不願做事整天就知道玩遊戲該怎麼辦?

關於這個問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一、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作為家長要深入瞭解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是因為學習成績太差自暴自棄還是其他的誘惑因素,這些問題要搞清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時候家長先不要著急去苛責孩子,先從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作為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或者說學習上的問題沒有幫助孩子做出選擇和進步?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對症下藥才能解決掉問題。

二、多跟孩子交流溝通

在咱們國內,父母大多數屬於掌控型,這一類父母都想讓孩子聽話,聽老師的話,聽家長的話,他們只想讓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其實這就是家長跟孩子溝通的少了,孩子的唯一依靠就是父母,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需要父母的幫助,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給予他的是責備的話,那麼他們會很失望,不再信任父母,這就很容易沉迷於虛擬世界給他帶來的快感。

三、父母做好榜樣了嗎?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影響最深遠的,如果父母在家也喜歡打遊戲,拖延,這都會影響到孩子,作為父母,言行舉止一定要注意,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以上就是我對這一問題的全部解答,其中部分內容沒有展開敘述,各位朋友有需要可以百度查閱。

我是未焱老師,一個從事青少兒編程教育的搬磚工,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您帶來一定的幫助!





未焱老師


作為父母,先調整自己的心態。換一種方法思考問題:我們小孩14歲,整天只喜歡玩遊戲,不喜歡做其它事情。

這是孩子做錯事,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有正確的教育方法。

一、孩子做錯事,父母正確的教育方法

① 嘗試著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有時候,孩子故意的搗亂(沉迷網絡遊戲)是為了獲得人的關注。遊戲是有團隊的,有個人的。無論過程、結果輸贏,都有人、電子屏幕回應獎品或字幕,這種時刻被關注的感覺,是刺激、興奮、快樂的,可以說短暫的幸福。

從心理學說,孩子就是希望父母經常關注他們,愛他們。

從今天開始,你們每天抽時間關注他。他做了一件不是遊戲的好事,例如,中午他煮飯菜,你關注他,並表揚他,以後他就會做多一點家務事。

做不對(他玩遊戲)的時候,特別去關注他們的話,那個錯的事也會重複的發生。

你罵他,對他來說也是一種關注。並且,責罵有時會起到反效果。

② 學會適時的表揚孩子,但一定要堅持真實性。

父母的表揚會成為孩子改正錯誤的動力,同時也不要誤導孩子。

因此不要罵他玩遊戲,你甚至可以表揚他:孩子,你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也非常專一,這是很好的事情。如果可以,你可以把遊戲變成特長,以後的工作就做這個,可以創造一些有意義的遊戲,設定時間,讓工作壓力大的人,適度娛樂。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順便賺錢。一舉兩得!

爸媽相信你,就算你不把遊戲當工作,你在其它方面也會做得非常好!每天專注花主要時間認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日積月累,以後一定會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的。

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成功秘訣就是“專注”!前者沉迷專注研究電腦,後者沉迷研究數字遊戲。

二、錯誤的教育方法會讓你失去真正教育孩子的機會。

體罰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教育法。他玩遊戲,我們也不要打他。

你打孩子,他們覺得痛才聽話的,可是當他們覺得不痛的話,根本就不理你了。況且他14歲,處於青春叛逆期。你靜靜地坐下來,認真看著他打,陪他,等他主動跟你說話時,你就溫柔跟他說清楚;玩遊戲的好處和過度玩遊戲的影響。

三、向孩子表達出出你的愛。

① 孩子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有時會說一些謊言。比如:他偷偷玩遊戲,考試考得不好,做家務偷懶,還說謊:自己笨,什麼也不會做,只能打遊戲了。

作為父母,我們要時刻表現:我們對他的愛,對他的期望是不會變的。

② 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告訴孩子你們有多愛他。

同樣他也會明白自己不需要撒謊和逃避,就算有時做不好,爸媽還是可以理解他,也一樣的愛護他。

父母教育小孩不要分工,用百分之百的力量去教孩子,那麼兩個人加起來就是200分的力量。

爸爸可能有一天很累,沒有時間教孩子。可是媽媽是百分之百,那麼孩子就不會有缺少愛。

要是媽媽累了一天,爸爸是百分之百,所以孩子還是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關注。

或許有一天爸爸媽媽都很精神,那孩子就有200分的關注,200分的父母的愛。

兩個人都用全心全力去教育孩子,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教育環境就特別好。他就會天天向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