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孩子要啥就給啥?物極必反,父母警惕孩子陷入“棘輪效應”

朋友小林在不惑之年才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全家人都對這個孩子非常的喜愛,也非常的寵愛。

小林有時候恨不得可以把自己所擁有的所有東西都給自己家的孩子,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他們家的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他都會想盡辦法去摘下來。

但是有些時候小林又會覺得自己對孩子好像寵的有一些過分了。可是看著孩子開心的樣子,有感覺這樣子寵著孩子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孩子還小。

可是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他和孩子之間開始出現了一些矛盾,他發現自己家的孩子脾氣變得越來越不好,也不願意跟他和妻子講話,並且孩子還出現一些壞毛病,就比如說在外面玩的時候,只要自己不同意他的任何一個要求,他就會立馬發脾氣,立馬在地上打滾哭鬧。

不管自己說什麼他都不願意聽。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小林感到非常的煩惱,並且也不知道要如何去改善現在的情況。

孩子要啥就給啥?物極必反,父母警惕孩子陷入“棘輪效應”

其實像小林所遇到的孩子脾氣不好,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對孩子的過分寵愛導致的。這種長期的過分寵愛,會讓孩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大,只要有不順他心意的事情,他就會用一個非常激烈的情緒爆發的方式去發洩。

而小林和孩子之間出現矛盾的結果,其實可以算是一個必然會出現的情況,因為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們,其實是在一直鼓勵孩子們用一種任性的態度去做事情,也就是說,有些父母以為自己寵寵孩子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但實際上父母們這時候對於孩子的過分寵愛,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越來越無理取鬧,變成不講道理不懂事的孩子。

就像小林家的孩子一樣,他們家的孩子喜歡無理取鬧,不容易滿足的性格,實際上就是因為小林和他的家人們,對於這個“晚來”的孩子過分的寵溺和過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有相當大的關係,而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棘輪效應”,這個效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小林家孩子會出現這樣子的性格的原因。

孩子要啥就給啥?物極必反,父母警惕孩子陷入“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

實際上這個效應是從經濟學上的一個觀點,轉變而來的一個可應用在心理層面的效應。有一位經濟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關於人類的消費心理的調查。那就是大多數人的消費水平一般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於自己以前的消費水準和自己所處的環境。

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個人,他以前的消費水平是處在比較高的階級的話,那麼他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會繼續處於這樣子的高消費狀態。

而如果相反的情況,有一個人他以前的消費水平不是那麼的高,那麼他之後也會一直處於一個相對低消費的狀態,儘管在他消費的時候他有機會選擇高消費,並且也有能力去承擔高消費,可是他會由於以前的消費水平的習慣,會更加容易去選擇那些低消費的物品。其實這個消費心理跟孩子的需求心裡是非常類似的。

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如果孩子的父母們,一直都很寵著孩子,一直都對孩子的需求有求必應,這樣子做法實際上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需求會一直被滿足。

他認為這是一種常態,那麼當他養成了這個心理之後,他就會對那些不能夠滿足他需求的情況表現出非常的抗拒,因為他認為這很不正常,不應該是這樣。這就是為什麼那些“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反而會更不講理的原因。

其實棘輪效應就是隻要把前面所舉的那個消費觀念例子的角色替換成父母和孩子,就可以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對於孩子的要求無止境的滿足,對孩子來說並沒有好處,反而會讓孩子對於不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情況非常的反感。

孩子要啥就給啥?物極必反,父母警惕孩子陷入“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的負面影響。

  • 第一,孩子會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而只注重自己的感受。

有很多被溺愛的孩子因為自己從小就被父母寵愛著,自己提的所有要求父母們都會盡可能的去滿足。在這樣子的背景下,孩子們慢慢的就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所有人都會看重的事情,同時他也會認為大家必須要優先滿足自己的需求。

而這樣子的想法很容易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自我,因為他們做什麼事情都只會想到自己,他們不會去顧慮別人的感受,並且這種類型的孩子還會有一個問題,就是他不懂得去分享。

因為他覺得分享這件事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的需求,別人必須要給自己東西,而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東西。同時這也是為什麼小林家的孩子會出現不講道理,只要沒有被滿足到需求就會大哭大鬧的原因之一。

孩子要啥就給啥?物極必反,父母警惕孩子陷入“棘輪效應”


  • 第二,孩子的性格容易變得固執和偏執。

很多被溺愛的孩子,他們不僅會變得十分的自私,同時他們還會因為這種自私而變得非常的固執和偏執。

就比如說,她想要什麼東西,父母沒有給她買,她想要吃什麼東西,父母沒有給她買,她就會立馬在地上打滾哭鬧,在這期間不管父母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去勸她去跟她講道理,孩子都聽不進去,因為她只想要達到那個父母滿足自己的目的,只想得到那個東西或者是得到那個物品。

在對於棘輪效應的瞭解和分析之後,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應該瞭解到溺愛孩子會產生很多很不好的後果,就比如說前面所提到的孩子會變得自私,也會變得非常的固執和偏執,變得不講道理。

孩子要啥就給啥?物極必反,父母警惕孩子陷入“棘輪效應”


那麼,父母們要怎麼做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孩子出現這樣子的情況呢?

其實很多會溺愛孩子的父母們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實際上有一些觀點是錯誤的,大致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孩子的年齡還小,自己沒有必要那麼早對孩子進行那麼苛刻的管教,一切以孩子開心為主。

第一種觀點,孩子的年齡還小,自己沒有必要那麼早對孩子進行那麼苛刻的管教,一切以孩子開心為主。其實這種觀點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往往那些溺愛孩子的父母們會把這句話當成他教育孩子的主旨,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這些父母過分的看重為孩子的快樂,實施者一種錯誤的以孩子的快樂為主的教育,實際上這種教育並不是教育,只是讓孩子快樂而已,並沒有起到教育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原因。

孩子要啥就給啥?物極必反,父母警惕孩子陷入“棘輪效應”


第二種,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滿足孩子,不管是砸鍋賣鐵還是怎麼樣,只要是孩子想要的父母都盡力去滿足。

有很多父母會有一種觀點,那就是他們會想著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滿足孩子。不管是砸鍋賣鐵還是怎麼樣,只要是孩子想要的,他們都會盡力去滿足。而這種適量的滿足孩子需求的觀念,並沒有太大的過錯。

因為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能夠把自己最好的東西自己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條件提供給孩子。而這個觀點真正錯誤的原因是因為把握的度有一些過火了。

並且一般有這種觀點的父母們,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把握自己滿足孩子需求的力度。

也就是說他們不會拒絕孩子,他們只會去滿足孩子,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實際上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子,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容易滿足,自然就會變得不聽話,不懂事。

孩子要啥就給啥?物極必反,父母警惕孩子陷入“棘輪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