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皇帝》說喬引娣是雍正是親生父女關係,為什麼在電視劇中產生了不倫之情?

青燈問史


在二月河的原著小說《雍正皇帝》裡,喬引娣是雍正落難時期和一個民間女子所生的女兒,未婚先孕在古代不能被容忍,本應該被燒死,但是她母親的雙胞胎姐姐挺身而出,主動代替妹妹犧牲,喬引娣的母親就嫁了個喬姓人家,生下了喬引娣,當然引娣這個名字沒有特殊意義,就是類似招弟來弟的意思。

後來喬引娣家鄉發生逃荒,她遇到了十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暗生情愫,雍正繼位後,和十四阿哥矛盾重重,於是把喬引娣奪到了自己身邊,喬引娣慢慢愛上了雍正,後來喬引娣接自己的母親來宮中,才知道自己和雍正是親生父女關係,亂倫的醜聞暴露,喬引娣母親羞憤自殺,喬引娣也自殺,雍正吃了丹藥自盡。

雖然在小說裡面喬引娣和雍正是親生父女關係,發生了不倫之情,可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改編藝術加工後,並不存在不倫之情,因為電視劇中喬引娣不是雍正的女兒。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喬引娣本來是老十四在回京奔喪路上遇到了,就帶到了京城,相愛在一起,後來康熙駕崩後,雍正繼位,雍正讓十四阿哥去守陵,其實就是變相的囚禁老十四。

而雍正因為痛恨老十四,深知喬引娣是老十四最愛的女人,於是故意把喬引娣奪到了自己身邊,侍奉他,同時也為了讓喬引娣真正瞭解雍正本身的為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喬引娣和雍正互相產生了情愫,喬引娣對雍正的感情到崇拜再到依戀,電視劇這樣安排,和不倫之情無關,是藉著喬引娣這個出身貧苦的人表達老百姓對雍正的感激和崇拜,也肯定了雍正的歷史功績。

因此綜上所述,經過電視劇對二月河小說《雍正王朝》的藝術加工和改編,喬引娣和雍正不是親生父女關係,那必然也談不上不倫之情。


小聰歷史客棧


在原著《雍正皇帝》中,關於喬引娣的情節比較傳奇,喬引娣的母親與年輕時的皇四子胤禛(雍正帝)在民間偶遇,隨後產生感情,有了肌膚之親。但是胤禛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娶喬引娣的母親,而是匆匆而又不捨地獨自離去。喬引娣母親的事已經被家人,被族人所知。


喬引娣的母親眼看要被族人處死,此時,與喬引娣的母親長相幾乎一模一樣的雙生姐姐替下了她,她得以逃生。之後,喬引娣的母親嫁給了喬姓人家,並生下了喬引娣。

喬引娣在逃荒的過程中,認識了十四爺,之後又到了雍正帝身邊,並與雍正帝相知相戀。喬引娣找到了母親,並把她接到了宮中,事情得以真相大白,喬引娣母親感覺現實是那麼殘酷,於是母女倆先後自殺。


在原著中,喬引娣可謂是一個悲情人物,在錯綜複雜的親情和戀情裡艱難地活著,特別是最後得知自己做出了有悖於人倫的事情後,終於無法接納自己,隨著自己的母親而去。


而電視劇《雍正王朝》則對原著進行了大刀闊斧地藝術加工,關於喬引娣的出生與雍正帝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她就是一個貧苦的民間女子,家鄉由於旱災顆粒無收,官府又增加了官銀的數量,一家人實在是活不下去,於是就開始逃荒。半路上,父親死了,母親只好把她賣為奴婢來安葬她的父親。但是買主昧著良心再次把她轉手倒賣,無奈之下,她只得逃了出來。

而隨著康熙的病逝,大將軍王十四爺胤禵也被雍正派人“護送”回京奔喪。胤禵此時已經明白了政權已經落在了自己的四哥雍正手中,作為八爺黨主要成員的他已經敗給了四爺黨,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胤禵滿心的失落、無奈與不服氣,但是事實如此,只剩下滿心的沒有著落與無計可施。


在破廟裡,與十四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喬引娣,穿著孝衣昏倒在那裡。就在大家都狠心要把喬引娣抬出去時,胤禵動了惻隱之心,救活了她。喬引娣無處可去,胤禵帶著她一起回京。後來,喬引娣盡心盡力地服侍著胤禵,二人相互取暖,相互慰藉。

但是,雍正此時橫刀奪愛,把喬引娣弄到了自己身邊。可憐生在帝王家,胤禵作為失敗的一方,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而雍正讓喬引娣來到自己的身邊,目的就是讓這個弱女子看看自己的勤政的做法,看到自己並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君王。


這是劇情的需要,是通過喬引娣這個弱女子,通過她的眼睛,讓觀眾明白雍正在當皇帝期間的所作所為。後來,在慢慢地接觸中,喬引娣確實看到了不一樣的雍正皇帝,覺得他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喬引娣對雍正帝慢慢改變看法後,對他的感情也悄悄起著變化,由恨到愛。這其中的感情變化是源自何時,估計喬引娣自己也說不清。


高處不勝寒!處在權力巔峰的雍正,排除異己之後,對自己一母同胞的十四弟是否有過憐憫之情呢?歡迎大家留言,順手點贊,關注,謝謝!


歷史漫談君



《雍正王朝》電視劇是在《雍正皇帝》這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加工,本身《雍正皇帝》這部原著也不是歷史,裡面有很多根據野史寫出來的劇情。而電視劇和原著裡關於喬引娣身份的差別,其實也不矛盾。


那喬引娣究竟是什麼人呢?


根據《雍正皇帝》原著的敘述:喬引娣是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去江南辦事,意外與喬引娣的母親碰出火花,才有了喬引娣。可因為這種醜事,使得喬引娣母親帶著喬引娣遠走他鄉,來到了山西,改嫁了一位姓喬的人家,喬引娣自然就姓喬了。後來喬家家道中落,喬引娣也是流落街頭,直到意外遇到奉旨回京的老十四胤禵。因為同樣的身世,使得二人心心相印。


因為胤禵與雍正的關係,喬引娣自然也對雍正不滿,可征服欲極強的雍正活生生的拆散了胤禵和喬引娣,將喬引娣安排在自己身邊。二人朝夕相處,喬引娣果然改變了對雍正不好的印象,也和雍正走到了一起。後來喬引娣將自己母親接到宮裡,她母親才發現自己的女兒居然跟了自己的父親,於是悲憤交加選擇了自盡,喬引娣也很後悔,也選擇了自殺,而雍正呢?居然也自殺了。

這個劇情看到最後才發現是這麼狗血。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裡,並沒有詳細交代喬引娣的出身,所以我們不能受到原著的影響,認為喬引娣就是雍正的親生女兒。而在劇裡,只能簡單的把喬引娣當做一個普通的女性。是雍正為了打敗胤禵,才將喬引娣接到了自己身邊。


可為什麼在劇中會安排喬引娣這個人物呢?而且與原著反差這麼大呢?


其實這就是導演的良苦用心。在歷史上,雍正的評價是兩極分化,說他好的人有,說他不好的人更是大有人在。而這部《雍正王朝》,其實就是洗白雍正的一部正劇。


在劇中,我們看到雍正是如何忍辱負重,如何坎坷前行,為了大清江山,四處奔波,受到刁難和非議,最終在鄔思道等眾人的幫助下,登上了地位,也同時拉開了雍正的改革大幕,使得大清江山煥然一清,實力大增。這樣的皇帝難道不值得歌頌嗎?



而喬引娣的出現,則代表的是廣大老百姓的立場,從第三方視角來看待雍正這個人和他的改革,讓大家從對雍正的陌生到誤解,到熟悉,再到認可的全過程,而他們的關係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種簡單的男女之情。


所以說,原著裡雍正與喬引娣的關係,和在電視劇裡的關係,其實是兩碼事,喬引娣在原著裡和電視劇裡發揮的作用也是不盡相同。


對此,你覺得喬引娣這個角色有必要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喬引娣這個角色並沒有被定性為任何的不倫色彩。

她就是一個孤女,一開始被奉旨奔喪的撫遠大將軍王胤禵在山西境內救了,成為了胤禵的知心戀人。由於胤禵對雍正的仇恨,因此也影響了喬引娣對雍正的態度。

因而雍正將喬引娣“要”到宮裡,放在自己身邊。目的就是讓喬引娣耳濡目染,見證他究竟是不是傳說中的昏君。結果喬引娣徹底被感化,並且愛上了雍正。這種處理無論從手法還是效果上講,都是非常合理且自然的。

但是這個和原著小說《雍正皇帝》是截然不同的。《雍正王朝》實際上和《雍正皇帝》在主題上,在對雍正這個角色的把握上,是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二月河雖然寫了“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但是這三部作品被他自己稱為“落霞三部曲”。在小說《雍正皇帝》裡,雍正就是那個野史裡的陰鷙、冷血、貪婪的雍正,小說整體採用了大量的野史和杜撰的內容,基本上並沒有擺脫歷史對雍正惡意評價的藩籬。二月河雖然寫的是清朝帝王,但是對著康雍乾,除了對康熙保持了一定的高度之外,對雍正和乾隆事實上還是保留了很多的意見和看法的,這也就是他和閻崇年不一樣的地方。

而電視劇《雍正王朝》,事實上只是借用了《雍正皇帝》這個殼重新編劇,塑造的完全不一致的故事。我們現在看到的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樹立起來的雍正皇帝勵志改革的形象,編劇劉和平和主演唐國強應該是居功至偉的。為此唐國強曾經和二月河發生過激烈的爭執,最終唐國強說服了二月河,所以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如此正面的雍正形象。

原著小說《雍正皇帝》,其實故事性上來講,也是非常巧妙的。他把雍正暴死和亂倫醜聞以及世道輪迴因果報應結合到了一起。

喬引娣變成了當年雍正江南救災時,留下的孽債。這個故事的原梗其實就是野史中,雍正在承德時,喝鹿血,上了一個醜農婦,生下乾隆的故事。

但是喬引娣被胤禵救了之後,又被雍正搶進宮了,並封為妃。這個符合了野史裡雍正弒父殺母的陰狠,所以搶別人的最愛,是雍正樂此不疲的事情。

所以這樣十惡不赦的人應該有報應。從喬引娣母親進宮後,這個不倫的惡果終於被揭開,所以知道真相的三個人都自殺了。最終結論雍正罪有應得。

以上才是小說《雍正皇帝》的惡人雍正自食惡果的邏輯所在。

所以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一個因為要“抹黑”雍正,而杜撰出來的人物喬引娣,在沒有刪掉此角色的基礎上,反而被塑造成了見證雍正改革艱辛,並客觀移情愛上雍正的這樣一個人物。所以編劇劉和平是在太厲害了,這簡直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炒米視角


《雍正王朝》對於喬引娣的出現引發了很多問題:

1.雍正為什麼要從胤禵的手裡奪走喬引娣?

2.雍正與喬引娣到底是什麼關係?他們相愛了?到底誰愛上了誰?他們卻是父女關係。

3.喬引娣的出現是否狗尾續貂?

......諸多都是熱門話題。那麼,這個叫做喬引娣的女子到底是什麼人,讓讀者和雍正皇帝如此牽掛呢?

二月河的原著《雍正皇帝》裡對於這件事是這樣敘述的(大意):

胤禛當皇子的時候在江南辦差不幸落入河裡,被喬引娣的母親救起,遂二人發生感情,並私下懷上了喬引娣。這件醜事讓喬引娣的族人丟臉,於是要殺了她。喬引娣有個雙胞胎的姊妹,頂替了喬引娣的母親被燒死。喬引娣的母親於是流落到山西一代,奉女嫁給了一戶喬姓人家(不是喬家大院啊,哈哈)。喬引娣所以姓喬,而後喬引娣離家流落,被回家奔喪的大將軍王胤禵收留,帶回北京。喬引娣的外貌引起了雍正的注意,因為他感覺到喬很像他的江南情人,於是想辦法從胤禵手裡奪走了喬引娣,並納喬引娣為妃。如果不是談起父母,喬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接到北京,也許喬的身世永遠就是一個謎了。喬引娣母親的到來打破了所有平靜,一件驚人的皇家醜聞出現了:雍正竟然與自己的女兒喬引娣通婚了。於是喬的母親上吊自殺,喬自刎而死,雍正也自殺身死。

如果電視劇按照原著的這個思路走,一定會落入狗尾續貂的局面。因為:

1.《雍正王朝》的導向。雖然原著在電視劇裡面改動不少,尤其是對雍正的形象進行了大動作的手術,將一個陰毒苛責的皇帝描繪成了具備一定正能量的歷史皇帝,這是電視劇的導向。如果說是要洗白雍正也不為過,因為歷史上的雍正的確是一位出色的改革家和政治家,至於個人的陰毒一面只是因環境而產生。可以想象九子奪嫡的那個年代,要不是陰毒手段,他又如何坐得穩江山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如果再把原著中的這段黑歷史續進電視劇,只會起到狗尾續貂的作用,將一部正劇變成狗血劇和雷神劇。

2.二月河也玩兒野史。歷史上的雍正到底怎麼死的?與喬引娣有關嗎?顯然沒有,儘管雍正之死是一個懸案,但是諸如呂四娘之類的民間傳說都是無稽之談,史學者絕大部分傾向於雍正吃丹藥過多被毒死了的,這在電視劇中是有所體現的。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二月河先生在創作這部正史小說的時候,居然借用了野史的成分,這到底是要將雍正黑死到底呢還是死也要黑他一把呢?大家可以自己判讀。

3.這個人設有點“冷”。喬引娣的出現的確於劇情似乎關係不大,在電視劇中,尚可以做出這樣的解釋:雍正為了推進改革將自己逼到了一個退無可退的地步,孤獨便常伴左右,甚至包括他的親兄弟們都在冷眼與對。毋庸置疑,他這時候需要一個人來陪伴襯托自己的高大上,於是,用喬引娣來表現,從一個女性的角度來看待雍正的新政,儘管,我們認為這種理解或許有些牽強。編劇劉和平不知道是不是這麼想的,喬引娣雖然走了,但是說好要回來的,編劇稀釋了二月河原著中的野史成分,是讓觀眾起碼也能夠接受。要是按照原著,那個結果實在讓人噴血。

聰明的觀眾,你覺得要不要按照原著表現呢?


青燈問史


首先聲明一下,喬引娣在正史中此人不存在,而和雍正產生不能戀情的喬引娣,是出自二月河作品《雍正皇帝》,而電視劇《雍正王朝》是根據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改編的,但是這裡邊根本就沒有不倫戀情,而那個章節則經過了大幅度的改動。


喬引娣是雍正皇帝,和民間女子所生的私生女,後來此女子嫁給姓喬的一戶人家,生下喬引娣,喬引娣長大之後,偶遇了十四阿哥,後來和十四阿哥互生情愫,後來十四阿哥把她接到了北京,並安排到自己的府裡,金屋藏嬌了起來,但是過了不久,十四阿哥就煩了,而這時候喬引娣也對十四阿哥厭惡了起來。


這個時候正巧碰到了皇帝雍正,雍正隨即把喬引娣接到了自己身邊,並對她寵愛有加,喬引娣覺得雍正就是對她最好的人,慢慢的,一來二去她竟然愛上了雍正,愛就愛吧,雍正也不在乎,多一個妃子,可是事情卻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喬引娣把自己的母親接到了身邊,和雍正皇帝碰面之後,她這才知道。自己是雍正的私生女。



自己這麼做簡直就是不倫,自己和雍正的感情,也是不倫的戀情,而當她的母親知道這一切之後,憤恨交加,又恨又鬧心,心裡想著自己做的錯事,怎麼能讓兒女來承擔?她越想越懊惱,越想越抽自己的大嘴巴,她突然,覺得沒臉活在這個世上,於是舉刀自盡了,當喬引娣母親為了這個羞愧的事而自殺了之後,覺得自己也不能苟活,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於是她也隨母親去了。


結束語:而這個橋段在電視劇中,卻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展現了出來,電視劇裡的喬引娣和雍正沒關係,她也只是一個民間女子而已。


佳寧說歷史


這段情節在小說和電視劇中有比較大的出入。小說中,喬引娣是雍正皇帝的私生女,但兩人卻發生了關係。電視劇中,雍正是為了報復自己的親兄弟,才搶走了十四阿哥最愛的喬引娣。


小說中的喬引娣,是雍正皇帝的私生女。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在民間視察河工,結果遭遇洪水,被喬引娣的母親救了起來。兩人暗生情愫並且有了喬引娣。之後喬引娣的母親因為與人私通,差點被族人用火燒死,結果是喬引娣的姨娘以身相替,最後才逃得了性命。

喬引娣後來落魄江湖,被雍正的十四弟胤禵相救,後來作為諾敏藩庫案的證人被帶進了京城。她在和雍正相逢後,兩人產生了感情,雍正還將她封為妃子。後來喬引娣的母親現身,雍正發現喬引娣居然是自己的女兒,結果兩人雙雙自盡。


電視劇中的情節則完全不一樣,大將軍王胤禵在進京途中遇到了喬引娣,把她帶在自己身邊,後來因為奪嫡對胤禵內心生厭的雍正,把胤禵的宮女太監都拘押起來,喬引娣就在其中。雍正知道喬引娣是弟弟的心上人,故意把她留在身邊,一方面是為了報復弟弟,另一方面則是想讓喬引娣看看,自己是個真正心懷蒼生的明主。

開始的時候喬引娣寧死不從,後來在雍正的感化之下,慢慢的覺得雍正是個有為的君王,內心開始傾向於雍正。況且這期間,雍正給了她後宮少有的特權,即便是有人犯錯了,只要喬引娣出面,就都能化解危機,平息雍正的怒火。喬引娣受到雍正的寵愛,在宮中的地位與眾不同。但最後她因為勸誡雍正對兄弟們友善一些,而被雍正認為她仍心向胤禵,把她遣送出宮。

《雍正王朝》中,喬引娣的戲份不多,但卻是比較重要的一個角色,她既是胤禵的愛侶,又是雍正的新歡。《雍正王朝》中,本來感情戲就不多,具體到雍正皇帝身上,只表現了他和三個女人的感情。第一個是他的正福晉,人物的主要性格就是賢惠,能夠大方得體地幫助雍正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第二個是年秋月,也就是年羹堯的妹妹。她本來是和鄔思道心心相印的,但出於政治壓力而嫁給了雍正做側福晉,結果鬱鬱而終。第三個就是喬引娣了,她和雍正之間,才是真正的日久生情,兩情相悅。



尤其是在雍正處理完政務,在朝陽的映照之下,僅僅握住喬引娣的手,走在清晨的陽光裡,給人的感覺溫馨之極。看來,鐵面帝王也不是無情之人啊!

順便說一句,喬引娣的扮演者是李穎,典型的東北大妞,個人比較喜歡她。


李飛叨



第179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開始。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喬引娣並沒有與雍正產生不倫之情,與原著小說可謂是恰恰相反,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呢,當然是因為電視劇需要藝術加工咯。

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在原著小說中,喬引娣是雍正流落民間的私生女,先是被老十四佔有,後被雍正納入後宮之中,很是受恩寵。因此她的母親也被愛屋及烏的接進北京,結果與雍正一見面,簡直是晴天霹靂,使雍正和喬引娣都明白與彼此的父女關係,喬引娣先後與親叔叔老十四和親生父親雍正發生關係,做出這樣有違倫理之事,自然是萬念俱灰,因為自殺而亡,雍正也因為這件事,而自殺身亡。

原著小說中,這樣的故事,可謂是狗血至極。

到了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喬引娣卻與雍正並非父女關係,還成為足以證明雍正為國為民的支線劇情。

這是為什麼呢?

關於這一點,宋安之認為,這是典型的藝術加工,不只是使狗血的關係不復存在,還藉此突出雍正的為國為民嘔心瀝血。這也可以理解為所謂的主角光環,突出主角雍正的正大光明。


當然這種手法還是很高明的,首先雍正王朝並沒有全部砍掉原著小說中,關於喬引娣這條支線,而是去其糟粕,留其精華,甚至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

喬引娣的存在是側面說明了當時所謂康熙盛世的虛晃,還突出了雍正對於刷新吏治,革除弊端的決心。

首先我們就以喬引娣出場來具體說說。

雍正登基以後,大將軍王老十四手握重兵,因此為雍正所猜忌,所以以回京奔喪為由,解除了他的兵權,又派大內侍衛圖裡琛名為保護,實為監視的“護送”老十四回京。

在回京途中,一個雨夜老十四與圖裡琛等人於一座荒廟中休息,發現了藏在荒廟中,凍的奄奄一息的喬引娣。

注意當時的畫面,喬引娣被發現以後,圖裡琛讓屬下抬她出去,免得礙事。當屬下發現喬引娣還有氣說出來以後,圖裡琛還是毫不猶豫的說出“那也抬出去”。最後為老十四所阻,才救下了喬引娣一命。

由此可見,當時統治階層普遍是視人命如草芥,就連圖裡琛這個御前侍衛也是深受其影響。

當然老十四救下喬引娣,也並非是善良之舉,而是因為奪嫡失敗,父親康熙又突然死去,而身穿孝衣的喬引娣,引起了他的共鳴,所以方才大發善心。


老十四又與喬引娣深談,得知喬引娣同樣是死了父親,更是有著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喬引娣的自我介紹,也是透露出諸多的信息。

她說道去年自己的家鄉遭到旱災,官府又加派了官銀,他家窮實在交不起,所以一家四口就一起逃了出來。半路上父親染疾病而死,為了埋葬她爹,她媽將她賣給人家做婢女,沒想到賣她的人是個人販子,一轉手將她買到了窯子裡做妓女,她好不容易逃出來,又餓又凍,就躺在了荒廟之中。

這裡透露出當時底層老百姓的心酸,首先是看天吃飯就罷了,還要面對官府的欺壓,唯一的反抗方式便是舉家出逃背井離鄉,路上又受限於落後的醫療條件,死個把個人是很正常的。偏偏女性地位又低,父親沒錢安葬只能先賣女兒了,沒想到女兒都不是被賣為婢女,而是慘遭人販子欺騙,進了窯子成為任人欺辱的妓女,即使逃出來,面對天災也是不值一提。

老十四的回應更有意思,疑惑的說道,不是山西遭了災,康熙皇上下詔免了山西全年的錢糧嗎,怎麼還會有官府加收賦稅之事。

喬引娣說道她說的都是實話,不信也沒辦法。而且聽說是山西藩庫拖欠了很多庫銀,當官的急了,所以不顧老百姓的死活,才如此這般的。

這樣一來,更是足以可見這個龐大帝國,已經開始自上而下的腐爛,上層統治者是視人命如草芥,地方官員也是中飽私囊是好手,為了拖欠的庫銀,自己不償還,反而不顧皇上旨意不顧百姓死活,而肆意加派賦稅,以至不知多少家庭如喬引娣這般,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由於可見雍正王朝導演的安排還真是用心良苦。

再說說之後的劇情,可謂是連成一條線,將雍正的很多事情向觀眾表達的更清楚。

喬引娣隨著老十四進京以後,年妃死後,因為老十四身邊的宮女太監散佈謠言,因此所有的太監都被雍正撤換。

心灰意冷的喬引娣,見到雍正不跪拜,只求一死,又因為是老十四的女人,所以引起雍正的爭強好勝之心,以賜死老十四為威脅,強迫喬引娣聽命服侍於他。

喬引娣服侍雍正以後,雍正也刻意讓喬引娣看到他為國為民仁善的一面。比如說因為旗人之事,先是呵斥張廷玉,留下張廷玉以後,又對張廷玉說道自己失言了,不只是感動了張廷玉,也使喬引娣對他的印象改變。

還有後來的科甲朋黨案,雍正呵斥陸生楠和謝濟世時,喬引娣看見以後,自然的大受觸動。雍正晚上與劉墨林喝酒,醉了以後,說起自己為了新政的心酸,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還對喬引娣還打起感情牌,說道以後會放她走的,只求她為自己說幾句公道話,意思是自己是被誤解是孤獨的。

雖然雍正與喬引娣的關係越來越親近,但電視劇中刻畫的二人感情,更多是精神上親密,並非是那種肉體上的親近。


最後雍正送喬引娣去看老十四時,喬引娣囑咐雍正說道“賈道士送來的仙丹好是好,可是要慢慢的補充好。”更是透露出晚年的雍正喜好仙丹妙藥的特殊愛好。

通過以上劇情我們可以看出,雍正王朝電視劇的藝術加工成分還是很完美的。對於原著小說中的喬引娣支線劇情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使有違人倫的父女關係,成為並非是父女關係,並且通過喬引娣先是透露出社會的殘酷現狀,又通過喬引娣以展現出雍正仁善的一面,給觀眾呈現出“暴君”雍正的另一面,最後又一筆帶過的描述出雍正喜好仙丹的愛好,還真是刻畫的淋漓盡致,不愧為經典之作。

最後再說個話外題,現實歷史上,明世宗嘉靖帝是有名的喜好煉丹的皇帝,甚至死亡原因都有可能是服用仙丹過度。而清世宗雍正帝,其實也是愛好煉丹的皇帝,他的暴斃也有可能是服用仙丹過度的原因,這兩位世宗皇帝,還真的是愛好一模一樣,而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對於雍正的這一特殊愛好,也是不經意間就刻畫而出,相當符合歷史的。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179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父女關係是在福氣關係之後才知道的,接她父母進宮才知道。書上是這樣寫的,電視劇沒從這方面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