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新時代下的美麗郯城”——馬頭鎮


第壹回


【導讀】歷經滄桑,流淌依舊。

沂河由北向南蜿蜒數百里,在郯城縣馬頭鎮駐地北急轉彎,向西約2公里又折向南45裡流經邳州徐塘口入運河。多少年了,它川流不息,日聞牛哞,夜聽雞鳴。就是這個90度的的急轉彎,使座落在沂河南岸的古鎮成為堆金聚銀的風水寶地,沂河岸邊一顆耀眼的明珠。沂河縱貫古郯腹地,其有一段折而西去的河床,左岸便是千年水埠重鎮這個擁有繁華歷史的小鎮自古以來商賈雲集,貿易發達。

所以說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位於郯城西部這個名震

魯南蘇北的千年古鎮馬頭鎮,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裡。

● 馬頭鎮位於縣城西部,東連縣城,北瀕沂河,西鄰港上鎮,南靠花園鄉、歸昌鄉。鎮駐地馬頭距縣城9公里。全鎮總面積85.4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6.1萬畝。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1948年劃為郯城縣第十一區。1954年,改建馬頭鎮。1958年撤區並鄉,改稱馬頭鄉,同年秋建立馬頭人民公社。1962年改稱馬頭區。1971年夏稱馬頭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因駐地馬頭,故名馬頭鎮。

2001年1月,撤銷高冊鄉,併入馬頭鎮。2004年11月,部分行政村規模調整,全鎮設九個居委會、58個行政村、9個社區,共20252戶68321人(2017),農業人口76324人,非農業人口1682人。其中回族居民3821人,是全縣最大的回漢族聚居區。


第貳回


【行政區劃】

● 下轄行政村:茅丈子村、茅莊村、西張林村、西愛國村、西高冊村、鬱頂村、陳墩村、陳村、陳高冊村、韓樓村、高圩子村、高大寺一村、高大寺二村、高大寺三村、高樓村、魏莊村、黃圩子村、黃墩村、黃金殿村、前趙村、北單村、雙槐村、後林後趙村、吳家樓村、周高冊、聖村、坊前村、坊後一村、坊後二村、大圩溝東村、大圩溝西村、大坊村、姬莊村、宋莊村、小劉莊、小埝一村、小埝二村、小馬頭一村、小馬頭三村、石站村、胡莊村、萬高冊村、東張林村、東村、東愛國村、中張林村、主高冊村、二劉莊村、二郎村、仇高冊村、何圩子村、興隆村、凌高冊一村、凌高冊三村、凌高冊二村、劉莊村、劉樓村、劉花園、小馬頭二村、崔莊村、張元村、張高冊村、徐大牆村、徐頂子村、新河村、新花園村、楊莊村、林子東村`林子西村、柏花園村、慄圩子村、桃行村、桑莊村、梁村、梁樓村、王店子村、班莊村、田站村、益民村等89個自然村(58個行政村)。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全鎮轄十三個農村社區】

馬東社區黨總支

馬西社區黨總支

高冊社區黨總支

廣源社區黨總支

採蓮湖社區黨總支

北花園社區黨總支

雙興社區黨總支

玉帶社區黨總支

幸福社區

小碼頭社區

富民社區

北高社區

徐大牆社區

●【歷史淵源】馬頭歷史悠久,相傳唐代已初具規模。由於地處沂河岸畔,清代以前水陸交通方便,商船停泊,車馬宿住,故名碼頭,後人為書寫方便,簡化為馬頭。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為郯城縣大東安鄉。雍正二年(1724年)屬郯城縣西鄉。民國初年屬郯城縣二區,並曾稱馬頭鎮。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舊時代,古鎮馬頭繁華鼎盛

《郯城縣馬頭鎮百年滄桑》一書中這樣記載道:“馬頭鎮,始興於唐,盛於明清。傍依沂川,舟楫入運,上至京衛,下抵蘇杭,素為魯南蘇北之重鎮,物資交流之商埠。”字裡行間透露了馬頭繁華的商業歷史。歷史記載,早在唐朝時這裡便已形成適宜人居的村落,因此有“古鎮”之稱。到了明清時代,此地水旱交通便利,是商賈雲集的貿易碼頭,素有“小上海”之美譽。鼎盛時期,全鎮的大小商店和手工業作坊有三百多家,在郯城縣有商會之前,馬頭就有了商會。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古馬頭分為北水門、顏道口、西道口、大東門等多處集中的商業區。其中,北水門是馬頭鎮南北大街北端沂河堤岸上的建築物,這裡是南北物資交流的集散地,沂河船工的航標,商賈的驛站,也是遊客的中轉站。

道口則是水路和陸路的交會處。在北水門東西兩側分別有顏道口和西道口,其中顏道口是為了裝卸貨物而設的港灣,西道口則是擺渡的優良港灣,是郯邑通磨山、蘭山等地的重要關口,同時也是漁船的避風港。

大東門則是飯鋪、客店、攤點相間而設,家家開客棧、辦坊店,燒茶爐。東大街是馬頭鎮的交通要道,向東達縣城,向南通劉馬莊(今新沂),向北可達沂州府(今臨沂)。

正大街,西大街,方正街……每一條街都有著自己的經營特點,或為倉儲集中地,或為客棧集中區,或為“美食街”,或為“文化中心”……可謂是街街皆繁華,戶戶有生意。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 歷史上馬頭不只是商業重鎮,也是紅色革命的沃土。早在1929年10月,前輩鄉人劉之言在濟南求學期間,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思想,回到家鄉在求是小學校長於靄辰的幫助下,創建了“魯南第一支部”,後來演變成為早期的臨郯縣委並指揮了著名的“蒼山暴動”。中共魯南第一支部是蒼、臨、費、莒、邳等地區建立的最早的一個支部,馬頭鎮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在魯南地區的發祥地之一。

回顧歷史,沂河曾經為馬頭古鎮創造了輝煌的商貿繁榮,卻在近代戰爭中幾度淪陷後結束了它的漕運使命,馬頭鎮也淪落成了一個普通的鄉間小鎮。

● 新時期,古鎮建設項目順利崛起

為了延續古鎮歷史,再現古鎮繁華景象,馬頭鎮黨委、政府決定啟動馬頭古鎮建設項目,並於2014年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重點建設項目。項目總規劃面積72.8公頃,總建築面積211333.77平方米,總投資79923萬元,於2013年9月開工建設,預計於2017年全部建成。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為做好馬頭古鎮開發建設工作,我鎮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復東領銜的設計團隊和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為馬頭鎮做總體規劃。馬頭古鎮開發總體規劃秉承傳承與創新的理念,依託現有資源打造“一河、一湖、一古鎮”的多功能旅遊景區,項目擬分為沂河沿岸區域、南北旱街區域等5個區域和沂河春帆功能區、紅色文化教育區、馬頭歷史紀念區、回民文化主題區等14個功能區,通過各個功能區的重點打造集中展現馬頭的商幫文化、水運文化、回民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重塑馬頭絢爛的歷史風采。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歷史文化紀念區是古鎮開發建設的核心區,總建築面積16600平方米,總投資5400萬元,包括歷史文化展覽館、古鎮文化廣場和十個商業組團。建成後將集文化展覽、參觀體驗於一體,

成為郯城縣最大的歷史文化展覽區。目前,歷史文化紀念區一期五個商業組團已交付使用。郯馬民俗文化館布展工作已全面完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 東西大街和南北大街是古鎮的兩條中軸街,呈十字型交匯。南北大街貫穿了南門、歷史文化展覽館、源興湧商號、蘭家大院、魯南第一支部等多個景點,東西大街串聯了烤牌、醬菜、清真糕點、清素蘿蔔卷等特色美食,擁有600年滄桑歷史的清真寺也坐落於此。今年5月,投資了1400萬元對兩條大街進行提升改造。為消除空中蜘蛛網,完成了弱電下地、高壓電下地工程,同時鋪設了各類地下管道。目前,南北大街完成了全長1100米、寬9米的道路鋪設工作,整個路段全部由青石板磚鋪設而成,東西大街完成了全長2600米、寬12米的水泥路面硬化工作。正在進行道路兩側的綠化、亮化工程以及路沿石和步道石的鋪設工作。兩條大街的規範提升為整個古鎮的開發建設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根據戴復東院士的規劃設計,鎮黨委投資近千萬元對南北大街進行房屋改貌,共新建房屋120間、改貌房屋300間,古建面積達20000平方米,青磚紅柱的古鎮小街已初具規模。

● 南門是整個古鎮的入口,也是馬頭具有典型特色的歷史文化景點,為了把南門打造成馬頭古鎮的“迎賓門”,投資了300餘萬元,採用大理石幹掛技術對南門進行裝修,特邀省政協副主席王宗廉為南門親筆題詞。


第叄回


【馬頭著名景點】

● 源興湧

:源興湧坐落於如今馬頭鎮駐地的小紅樓,這幢木質結構的樓房,建於明末清初。古鎮繁華時期,源興湧商號經營土特產品,是當時馬頭鎮300多家商號中生意做得最大的一家,貨物曾經一度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把生意做到了南洋。據說,日本侵略軍至此,倉庫被燒,成麻袋的花生米、大豆,燒了兩個多月還未熄火。1939年8月,八路軍東進支隊司令部進駐馬頭,羅榮桓率領的司令部就入駐在這座樓裡,此樓至今保存完好。2009年,源興湧商號靜靜地迎來了它的百歲生日。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 中共魯南第一支部中共魯南第一支部舊址是魯南地區紅色革命發源地,是革命先烈劉之言同志生前戰鬥過的地方。劉之言,馬頭鎮和平街人,中共魯南第一支部創始人。1923年,劉之言在求是小學畢業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4年,在學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8年大革命失敗,劉之言被迫中斷學業返回家鄉馬頭鎮。校長於靄辰聘任劉之言在求是小學任教,劉之言在這裡組建了“讀書會”“農民協會”以及“小學教員聯合會”等群眾進步組織,向群眾宣傳革命內容,傳播進步思想。1929年10月,劉之言連同教員劉諧和、孫鎮國在求是小學建立黨支部,劉之言擔任書記兼宣傳委員,劉諧和擔任副書記,孫振國擔任組織委員。中共魯南第一支部的成立帶來了先進的思想、理念,帶來了共產主義信仰,並逐步向周邊蒼、臨、費、莒、邳等地發展,星星之火就此點燃。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目前,舊址設有中共郯城縣委輝煌80年展廳、中共魯南第一支部發展史展廳、劉之言師生學習、工作舊址展廳等四個展廳。院落有一座劉之言雕像和一塊黨旗雕塑,黨旗由整塊紅石雕刻而成,是目前為止魯南地區最大的黨旗雕塑。舊址已成為黨員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多項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

● 清真寺:馬頭清真寺位於鎮駐地北部,是蘇北魯南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所民族寺院,始建於1406年(明永樂三年),清代續修添建,民國及現代又多次修葺,現存的大部分為清代建築,是山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真寺總面積13畝,建築面積1870平方米。其中大殿24間,有南講堂、北講堂、東對廳、水房、古井亭、門樓、望月樓等建築,另有“金公施田銘”1幢,大殿北有石碑3幢,其中最早的是乾隆三年所立“重修清真寺碑記。”。寺院內,百年槐樹等樹木參天挺拔,並有常青花木點綴,環境非常幽雅。清真寺建築群整體佈局合理,裝飾古樸典雅,幽靜肅穆,既有中國宮殿建築的傳統風格,也有伊斯蘭教特色,是馬頭鎮附近穆斯林民眾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清真寺運用了中國古代傳統民族建築和伊斯蘭教民族建築寓意象徵的藝術手法。以大門樓、門廳、月臺和南講堂等建築中心為一中軸線,兩邊對稱排列的其它建築。四合院式院落、歇山式井亭以及枋檁斗拱、鴟尾走獸、雕樑、畫棟等建築和裝飾藝術形式,結合伊斯蘭教箭塔等造型,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與伊斯蘭民族建築風格的珠聯璧合。

● 採蓮湖:採蓮湖蓮藕種植基地位於馬頭鎮駐地南1.5公里,萬畝採蓮湖內,其中一條幸福河(北接沂河南通運河)貫穿南北,水質優良,土壤肥沃,環境優美,在古時候遍地都是蓮藕,滿眼盡是荷花,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此地,看到一眼望不到邊的蓮藕,聞到沁人心扉的荷香,高興之餘賜名採蓮湖。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為了打造名副其實的採蓮湖,恢復歷史原貌,發展優質蓮藕種植,馬頭鎮政府組織成立了郯城縣幸福河蓮藕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工商註冊了“採蓮湖”牌商標,申請了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目前已通過土地流轉建設基地2700畝,吸納合作社成員150戶,引進南斯拉夫雪藕、泰國花奇雪蓮、美國雪蓮3號等優質品種6個,實現每畝產蓮藕4000-6000公斤,基地建成後年總產可達7500噸,年產值可達4500萬元。

基地規劃建設兩縱兩橫水泥路(寬10米,長2000米)路兩邊栽植綠化苗木,形成景觀帶,規劃建設一處停車場和一處集休閒餐飲娛樂洗浴為一體的採蓮湖水上人家休閒中心,在原有的池塘基礎上改擴建成休閒垂釣中心,打造成風景優美生態環保的休閒觀光現代農業示範區,和“萬畝採蓮湖荷花飄香,百里幸福河魚肥水美”名副其實的採蓮湖。

【馬頭特色美食】

● 糝:話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經過現在的馬頭鎮時,想品品當地的名吃,當地的官員就把這種味道獨特的早餐獻了上來,乾隆爺一嘗,怎麼從來沒喝過如此可口的東西,隨口問了一句:“這是啥(糝)?”地方官員忙點頭:“這是啥(糝),這是啥(糝)。”因此,天子的隨口一問就成了它現在的名字—糝。糝(讀sa),也是馬頭鎮第一小吃。糝的做法必須是頭一天晚上將白條雞、牛羊肉洗淨,濾去血水放入套在鍋上的木筒內,將水燒開,然後放入大麥麥仁、蔥、姜、大料等,煮到半夜改文火慢煮。一個晚上燜緊蓋嚴,不能跑氣。一碗熱糝配以油條、燒餅、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糝有牛肉糝、羊肉糝、雞肉糝三種,以羊肉糝最為普遍,雞肉糝為珍,是人們非常理想的早餐食品。尤其冬季,更受人們青睞,喝上一碗,不但能祛風除寒,健胃怡神,而且營養豐富,肥而不膩,足令人饞涎欲滴,聞香下馬,不吃上一頓,實是遺憾。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朝牌:說起馬頭,首當其衝想到的是馬頭朝牌,因為其形狀類似封建社會大臣上朝用的笏板,於是,馬頭文人墨客便以“朝牌”命之。馬頭朝牌製作大致分為發麵、摻面、揉麵、成型、上色、撒芝麻、烘烤等7道工序。準備工作有制色、泡芝麻等幾件事。制色就是把紅糖加上一定比例的水,上鐵鍋熬,紅糖色稍變色即可盛出來備用。芝麻首先要泡一段時間,上碓輕踹,去皮簸乾淨,曬乾備用。發麵的方式跟蒸發面饅頭一樣,用面引子和水摻面待其發酵。發好的面放在面桌上,摻入一定比例的生面,酥面、反覆揉,再用面軸子擀成長條餅狀,撒上花椒粉、鹽面,捲成筒狀,分成劑子。然後把熬製的糖色加水,用刷子把糖色水均勻塗在朝牌坯上。最後,把朝牌坯子貼在烤爐內壁。10分鐘烘烤,朝牌便熟透,出爐上攤即可出售。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朝牌烤爐有瓷缸、泥缸兩種。新出爐的朝牌,脆而不硬,香甜可口,令人不需吃任何菜餚,亦能飽腹,且食而不厭。

● 醬菜

:在古鎮馬頭,鹹菜加工、製作、食用有。


第四回


【科教文衛】

● 馬頭鎮緊緊圍繞優化辦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狠抓了校舍改造和教師素質建設。5年來,全鎮投資1200萬元新建教學樓6座,教學宿舍130間,改造校舍危房35間。2003年投資120萬元在馬頭一中建起了全縣鄉鎮中學第一流的體育場,2004年4月成功舉辦了全縣春季中小學運動會。到2014年底,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高級中學一所,小學16所,幼兒園22所。

2014年,鎮辦衛生院2處,村級(社區)衛生室28處,衛生技術人員215人,其中鎮衛生院有專業技術人員150人,病床20張,固定資產283萬元,年接受門診治療病人5.4萬人次。

2003年12月,馬頭鎮鎮成立了勞動和社會保障管理所,到2014年底,全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保率92%。

【社會經濟】

馬頭鎮公路交通有郯(城)微(山)公路橫穿東西,京滬高速公路縱貫南北,並在鎮駐地設立出口。205、310國道環繞東、南。距離臨沂、徐州、連雲港機場均為50公里,交通便利。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 1995年榮獲“首屆中國鄉鎮企業投資環境300佳”稱號,1997年被淮海經濟區命名為“淮海名鎮”,連續5年被臨沂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民營經濟明星鄉鎮”,1999年被省政府確定為中心鎮。2000年被山東省省政府確定為中心鎮;2004年6月,鎮黨委被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0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4358萬元,財政收入12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到3361元。

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0.9億元,第二產業4.6億元,第三產業3.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61元。

2000年以來,馬頭鎮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其中糖果食品、彩印包裝、衛生用品等產業,建成規模以上企業16家,建成了全中國糖果生產基地和全中國鄉鎮級最大的衛生用品生產基地。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 馬頭鎮的商貿業起源於唐代,自古以來,鎮駐地店鋪林立,生意興隆,小有名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群眾市場意識的日益增強,馬頭鎮實施“商貿帶動”戰略,統一規劃,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先後建起了佔地500多畝的金馬商業街、綜合批發市場,改造擴建了馬頭南門口商業街、繁榮商貿區和6處集貿市場,形成了擁有1200多個經營攤位的大流通格局,2004年全鎮共有商貿企業69家,批發零售經營戶2100家,從業人員8000人,實現銷售收入5.1億元,利稅8000萬元。

● 馬頭鎮地處沂河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地勢北高南低,東臨白馬河,西瀕沂河。其中耕地多為黃壤土質。主要生產小麥、水稻、玉米、花生、銀杏、板栗、生薑、山牛蒡、大白蘿蔔等,形成了南糧、中菜、北花生的種植格局。以牛、雞、豬等養殖業和花生加工、麻製品、炊事用品、草制工藝品、家庭造紙、工藝剪紙等一村一品,形成了格局小區域特色經濟,草、柳編工藝品大批量出口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 馬頭鎮自古以來工商業發達。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鎮黨委、政府按照“以業興鎮、商貿帶動、跨越發展、強鎮富民”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努力培植以糖果食品生產、衛生用品、農副產品加工等三大產業。目前,全鎮私營企業已發展到310家,個體工商戶5509家,使糖果食品生產形成了年產6萬噸,年創產值10億多元的規模,成為全國三大糖果生產基地之一,佔地500畝的中國糖果城聞名遐邇。同時,實施優惠政策,擴大招商引資,激活民間投資,建成了佔地250畝,建築面積7.2萬平方米,擁有400個固定攤位,1500個臨時攤點的魯南蘇北鄉鎮級最大的綜合批發市場。


第五回


【小結】

小編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沂蒙人瞭解有限,還有不足,不喜勿噴,還望海涵。

偶有巧合。

創作不易,

禁止抄襲。

《郯國故里》第四篇:千年古鎮馬頭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