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江蘇菜,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簡稱蘇菜。由於蘇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統稱江浙菜系。主要以南京菜(舊稱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組成。江蘇菜起源於二千多年前,其中南京菜起源於先秦時期,當時吳人善制炙魚、蒸魚和魚片,一千多年前,鴨已為南京美食。南宋時,蘇菜和浙菜同為“南食”的兩大臺柱。接下來給大家介紹每個城市的熱門菜餚


鹽水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屬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鴨,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因南京有“金陵”別稱,故也稱“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曆史。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鹽水鴨



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原武進縣)、蘇州市吳中區(原吳縣)和無錫市的地方著名系列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無錫太湖三白



沛縣狗肉,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沛縣狗肉又名黿汁狗肉,是沛縣有名的地方傳統特色名菜。黿汁狗肉呈醬紅色,色澤鮮亮,味美醇香,肉質韌而不挺,爛而不膩,可謂色、香、味俱佳。沛縣因此而成了古今聞名的“狗肉之鄉”。沛縣狗肉以涼食為主,食時用手撕肉不用刀切,其味尤佳。 酥香的燒餅夾著狗肉陪上一碗熱騰騰的狗肉湯太完美了。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沛縣黿汁狗肉



天目湖砂鍋魚頭是江蘇省天目湖地區的傳統名菜。天目湖是一個地名,位於江蘇常州溧陽市。湯鮮汁濃,嘗過者無不讚嘆其美不可言,可是說起它的來歷,知道的人卻很少。天目湖的砂鍋煨魚頭又叫沙河煨魚頭。天目湖原名沙河水庫,水庫中盛長鱅魚沙河鱅魚長得體大壯實,肉質細膩,做出的菜餚滋味鮮美,營養豐富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天目湖砂鍋魚頭



說到蘇州,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美味,那就是吃蟹,每到蟹季,都會吸引一大批遊客前往品嚐鮮美的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歷來被稱為蟹中之冠。這與陽澄湖的特殊生態環境有關。每年早在3月,卷水草、收螺絲、加固蟹池的竹樁,一般20畝的養殖面積,需要裝運7船的水草,投放2000斤螺絲,螺絲是大閘蟹的自然食物,水草有淨化作用,加固竹樁是以免颱風把蟹池颳倒。

4月初,將蟹苗投入湖中,到蟹成熟需要經歷4-5次脫殼。每脫一次殼,蟹大一圈。蟹一生要20次蛻變。

9月到11月母蟹成熟,吃黃、油多、味香。11月到次年三月是公蟹成熟,膏白粘嘴。當你感到有薄薄的秋風颳起(約農曆九月左右),大閘蟹就會很肥美了。老歷九月及十月時吃最好,有“九雌十雄”之說法。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陽澄湖大閘蟹



西亭脆餅是江蘇南通西亭地區傳統名點,始於清朝光緒在位初期,至今已有百年曆史。西亭脆餅用料考究,做工精細,具有酥甜香脆、美味可口的獨特風格。

群眾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西亭脆餅十八層,層層分明能照人,上風吃來下風聞,香甜酥脆愛煞人。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西亭脆餅



雲港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產品之一,被譽為“國內少有,蘇北僅有,灌雲特有”的美味珍品。豆丹雖然是大豆的天敵,但是它的肉漿卻無毒無害,是一種特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餚,十分鮮美,並有治療胃寒疾病和營養不良的特殊療效。豆丹的做法還有很多種,堪稱蘇北一絕,輔材可以和青菜、吊瓜、絲瓜等搭配,還有許多創新吃法,壽司豆

盱眙龍蝦是淡水龍蝦,又稱克氏螯蝦,一般在盱眙境內的陡湖、洪澤湖、天泉湖、貓耳湖、天鵝湖、八仙湖等河湖水塘生長、繁育,是中國重要的水產資源,被列入中國農業入世後的戰略發展規劃。該種群發展特別快,尤其是每年的5—9月份更是生長旺季,已成為優勢種群。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灌雲豆丹



盱眙龍蝦,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2]

盱眙龍蝦是淡水龍蝦,又稱克氏螯蝦,一般在盱眙境內的陡湖、洪澤湖、天泉湖、貓耳湖、天鵝湖、八仙湖等河湖水塘生長、繁育,是中國重要的水產資源,被列入中國農業入世後的戰略發展規劃。該種群發展特別快,尤其是每年的5—9月份更是生長旺季,已成為優勢種群。

盱眙龍蝦體色紅亮,富有光澤;體表乾淨無汙物,活力強;肉質鮮嫩、肥碩飽滿。從中醫的角度看,盱眙龍蝦具有清熱解毒、強身健體等功效,是一種色、香、味、營養俱佳的美味保健食品。 [3]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盱眙小龍蝦



阜寧大糕,又名玉帶糕、一品玉帶糕,阜寧地區傳統糕類佳品。產於中國散文之鄉——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糕片白如雪,柔如雲,甜如蜜,卷得起、放得開,入口香甜、滋潤細軟、營養豐富、老幼皆宜。阜寧大糕十分美味,主要以糯米粉精製而成。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阜寧大糕



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相傳源自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的碎金飯,即蛋炒飯。隋煬帝巡視江都(今揚州)時,將蛋炒飯傳入揚州,後經過歷代烹飪高手的逐步創新,揉進淮揚菜餚的“選料嚴謹,製作精細,加工講究,注重配色,源汁源味”的特色,終於發展成為具淮揚風味有名的主食之一。

揚州炒飯的名氣遍及世界很多國家,據國外來的朋友講,許多外國人都喜歡吃揚州炒飯,卻不知道揚州是怎麼一回事,在他們的頭腦中揚州並不是地名,而誤認為是這種炒飯的做法。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揚州炒飯


鎮江的餚肉,又叫水晶肉蹄,皮白肉紅,滷凍透明,一塊塊晶瑩發亮,煞是可愛!餚肉肥而不膩,香酥鮮嫩。如果再蘸點姜醋,更別有風味,使品嚐者產生好香、好嫩、好酥、好鮮之感。鎮江人吃餚肉有個習慣,清早上館子,泡壺茶,放碟薑絲,將餚肉蘸著香醋薑絲吃。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鎮江餚肉



黃橋燒餅色澤金黃,外觀美觀,香酥可口,不油不膩,適合各地消費者的口味。2003年榮獲“中華民族小吃”的稱號,2004年獲“江蘇食品博覽會金獎”。2005年被評為泰州市名牌產品,是江蘇特色小吃之一。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黃橋燒餅



膘雞是農家婚喪喜慶,多以膘雞作為“頭景”上桌,客人評論廚師手藝如何,也都是以膘雞的製作為標準。膘雞製作相當講究,它選用瘦豬肉糊、雞蛋黃、饅頭屑、澱粉,用鹽、蔥、姜、胡椒粉、味精等佐料攪拌均勻,然後攤在百葉上,厚約一寸厚,再用肥豬肉糊與去皮的山芋糊、雞蛋清、蔥白、澱粉等攪拌均勻後攤在其上,厚約半寸。做好後將其放入蒸籠,蒸熟後,上層潔白如玉,下層紅如瑪瑙。一般先改刀成片,配以菠菜、姜蔥等佐料,青、紅、白三色相映,甚是美觀。膘雞上桌,肉香撲鼻,夾而食之,不肥不膩,嬌嫩爽口。相傳明朝末年,清兵南下,時任明朝兵部尚書的史可法揮師北上,在桃源(今泗陽)、宿遷、淮陰以黃河為屏障築起百里防線,史可法的指揮部就設在桃源縣的崔鎮。在數九寒天的一個早晨,廚師忙著殺雞宰鵝,史可法感到奇怪“不冬不年的廚師忙活什麼?”一問才知是為了自己的生日,不禁火起“大敵當前,不想著去打仗,還過什麼生日”。便讓衛士將雞、鵝、豬蹄膀送往前線勞軍。臨走時,史可法吩咐廚師:“中午只許有一道菜。”廚師反覆琢磨,用一塊巴掌大小的肥肉,兩個雞蛋製出味道鮮美的膘雞出來。後經歷代廚師改進,膘雞口味更加精進,形成現今這道風味獨特的泗陽名菜。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代表菜

宿遷膘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