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夏日絕句》:真的是李清照為了諷刺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而作的嗎?

導讀:

李清照大家都比較熟悉,在學生時代,課本中經常會出現她創作的詩詞,而她也是我國宋代的著名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其實說李清照寫《夏日絕句》這首詩諷刺自己的丈夫趙明誠是一個很流行的說法,但是李清照寫《夏日絕句》真的是為了諷刺丈夫嗎?這樣說到底對不對呢?可以仔細分析一下。

《夏日絕句》:真的是李清照為了諷刺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而作的嗎?

李清照

李清照為什麼寫這首詩,大概只有李清照自己清楚。後人所有的賞析包括我的拙見,都是一種猜測。我覺得把李清照所作的《夏日絕句》看作是對自己丈夫趙明誠的諷刺,可能真的是把李清照,看的太小了、看的太低了。

一、創作背景

說到《夏日絕句》的創作背景就不得不說說李清照與她的丈夫趙明誠。李清照出生在書香門第、官宦人家,所以從小就接受貴族精英教育,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為她後來成為中國古代著名女詞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她的丈夫趙明誠也同樣是官宦人家、書香門第出身,自幼飽讀詩書、專研金石之學,可謂是美貌與智慧並存的才子。兩者結合可謂是門當戶對,琴瑟和鳴,如魚得水。

《夏日絕句》:真的是李清照為了諷刺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而作的嗎?

趙明誠與李清照

但是後來夫妻感情破裂以及《夏日絕句》的出世,這一切美好生活的破滅,還要從金兵入侵中原說起。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北宋軍隊節節敗退,並且最終擄走北宋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後來,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在一天夜裡,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

二、原文賞析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真的是李清照為了諷刺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而作的嗎?

烏江自刎


這首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著名的典故,一個叫“人傑”,一個叫“鬼雄”。“人傑”用的最有名的,那是漢高祖劉邦用的三大功臣,劉邦認為張良、蕭何、韓信,三個人都是“人傑”,幫助自己,所以自己打敗了項羽。“鬼雄”出自屈原的作品《楚辭》,一個是活著的人中豪傑,一個是死去之後的鬼中英雄,這對一個人的評價太高了,李清照對他的丈夫用“人傑鬼雄”來對比,趙明誠配得上這種對比嗎?

什麼人才是生為“人傑”死為“鬼雄”,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出來多少個,項羽是其中的一個,所以李清照看重的是項羽的這種精神,這種人格,她歌頌的也是這種精神,這種人格。所以她才寫出了這首詩。如果說這首詩僅僅是諷刺她的丈夫,豈不是把李清照看得太低了嗎?豈不是把李清照看得太小了嗎?李清照並不是這樣的人,李清照是巾幗英雄,所以她讚美項羽這樣的“人傑鬼雄”,我覺得這樣的理解更好。

《夏日絕句》:真的是李清照為了諷刺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而作的嗎?

巾幗英雄李清照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理解,更有利於鼓勵我們這個民族,鼓勵我們當下的每一箇中國人,生為人傑,死為鬼雄。這樣,對我們每一個人、對我們這個民族、對我們這個國家都是最為有利的,所以我認為這樣來解讀這首詩。而不主張這首詩就是李清照為了男女之情,諷刺自己的丈夫,太小看李清照了。

四、項羽精神究竟是什麼?

我覺得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這前兩句用了兩個著名的典故,一個是人傑,一個是鬼雄,讚揚了項羽的誓死不屈的一種精神。項羽是可以東渡烏江的、是可以捲土重來的、是可以東山再起的;但他後來為什麼不這樣做呢?他覺得自己如果東渡烏江,那是“無顏見江東父老”,這是項羽的名言。所以項羽的這種勇氣,是李清照最欣賞的。

《夏日絕句》:真的是李清照為了諷刺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而作的嗎?

霸王項羽


五、總結

“項羽式的勇氣”是非常高尚的存在,一個民族、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勇氣、失去了這種人格,那這個民族就不是一個“戰鬥民族”了。戰鬥民族是指這個民族的絕大多數人,“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這是一種精神。如果這種精神,影響到一個人,那麼這個人“戰士”;影響到一個民族,這個民族就是“戰鬥民族”。所以李清照歌頌的是這種精神,她非常看重的是一個民族、一個人的這種“戰鬥精神”。這就是李清照寫這首詩最根本的目的。

我是觀史聞趣,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大家共同交流學習。感謝您的評論、轉發、點贊、收藏,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