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幽門螺桿菌超標,會有什麼後果?吃藥無法去除怎麼辦呢?

九點養生在線


幽門螺桿菌這個話題我已經是多次回答了!今天再給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幽門螺桿菌超標會有什麼後果?題目的"超標"應該是陽性吧!幽門螺桿菌通常可以通過胃鏡和無創的碳13/14吹氣實驗檢查。胃鏡發現幽門螺桿菌主要是要做快速尿素酶試驗。這個試驗的原理是幽門螺桿菌尿素酶,這個酶可以產生氨氣。而氨氣可以通過現成的試劑盒來檢測。所以,就可以確定胃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還會產生二氧化碳,而碳13/14實驗就是利用標記的碳元素來做檢查。

那麼幽門螺桿菌陽性不治療會有什麼後果呢?


第一,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不治療會引起慢性胃炎。胃炎症狀比如食慾差,早飽,打嗝,腹脹等等,會反反覆覆。

第二,慢性胃潰瘍。幽門螺桿菌與胃潰瘍是"難兄難弟",胃潰瘍患者常常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而幽門螺桿菌還可能促使胃潰瘍向胃癌轉變。

第三,胃癌。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有些千絲萬縷的關係。幽門螺桿菌感染病人如果不根治,它會不斷破壞正常胃的組織結構,最後使得普通的胃病變成胃癌。

吃藥無法根除怎麼辦?

首先,你吃對藥了嗎?有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如果有胃炎症狀,醫生會推薦根治治療。但,你是根據醫囑吃藥了嗎?吃夠療程沒有?吃藥期間是否清淡飲食,禁酒了?現在,根治幽門桿菌一般醫生會開四聯用藥,吃10-14天,吃藥期間不能喝酒。

再者,吃藥沒根除怎麼辦?一般四聯用藥可以根治90%以上的幽門螺桿菌。如果你不幸是那10%,那麼先想想有沒有上述所說的不按醫囑吃藥問題。如果沒有,那麼可以換藥繼續治療。有些患者會對某些抗生素耐藥,比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因此換抗生素接著根治吧。還有的患者可能吃了藥就根治了,但是4周後又被感染了。這個多半個家裡還有幽門螺桿菌患者有關。這種情況,建議你們一起治療和嚴格分餐!要不然好了又被傳染,反反覆覆。


骨科木匠劉醫生


幽門螺旋桿菌超標的後果主要分成兩種:

第一種:沒有後果。儘管它已經超標,但卻沒有作出任何傷害你、引起你不適的事情。

第二種:腸胃疾病。它會損傷胃粘膜,導致粘膜處發炎、起炎症、糜爛、潰瘍,讓人出現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等相關的腸胃病。

幽門螺旋桿菌主流的去除方式是三聯、四聯藥

這兩種藥的區別在於藥物的種類,三聯是三種,四聯是四種,共同之處是都包含有抗生素,會讓人有不同程度的關聯反應。

但幽門螺旋桿菌有耐藥性,抗生素的使用存在激發它耐藥的可能,因此服藥去除這類細菌,是存在失敗的概率的。

用藥無法去除,建議食療配合、調理

如果多次用藥都沒有辦法清除掉幽門螺旋桿菌,可以考慮在下一次用藥中配合食療,或者直接做飲食調理。



三種食材都有剋制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

食材二:西蘭花

新鮮的西蘭花嫩芽裡,有一種物質——異硫氰酸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讓胃裡的這種細菌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這種西蘭花,不建議久煮,否則其中的有效物質容易流失,會失去作用。

食材三:猴頭菇

猴頭菇裡有一種多糖,可以讓胃粘膜免受幽門螺旋桿菌的折磨,有保護胃部粘膜組織的用處。

這類菇建議買來後泡開,洗乾淨下鍋燉煮後再吃。


什麼是食療


幽門螺桿菌超標,就證明幽門螺桿菌感染呈陽性,說明您的胃部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問題。幽門螺桿菌不受胃酸影響,還能夠吸附在胃黏膜上,同時分泌有害物質,對胃黏膜健康形成影響,研究發現,所有感染幽門螺桿菌問題的朋友,都會存在胃粘膜的慢性炎性反應,但幽門螺桿菌對胃部的影響也因人而異,有的朋友感染幽門螺桿菌多年,但胃部沒有產生任何可診斷的病徵,而有的朋友則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了慢性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方面的問題。

幽門螺桿菌是的確是胃部的一個致病菌,但胃部的相關疾患發生,並不僅僅是幽門螺桿菌的問題,與遺傳因素,個人體質,飲食習慣,心理狀態等多個因素也都密切相關,因此,也不要因為有了胃部的疾患問題,就全部歸咎於幽門螺桿菌感染上面,很多胃病都需要長期的調理和治療,通常也難以徹底治癒或容易復發,因此,如果胃部出現了問題,根據情況適時的根治幽門螺桿菌只是調理和治療胃部疾病的一個方面,而結合自身的情況,注意養胃護胃,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積極的心態,同樣也是調理胃部疾患,減少胃部疾病發生髮展的重要方面。

對於幽門螺桿菌是否需要根治的問題,大家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如果僅僅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沒有任何胃部疾患的情況,是否要根治幽門螺桿菌,還請多多斟酌,一方面是根除治療有一定的失敗率,另一方面是根治成功後,如果生活上不注意,仍然容易重複感染。對於這類朋友,請考量好這2個方面,再確認是否進行根治。

如果是存在消化道潰瘍的問題,或者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情況,同時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是強烈建議進行根除治療的,同時對於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狀的,慢性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情況的,早期胃腫瘤做過手術的,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的,胃癌家族史,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不明原因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型紫癜以及其他相關疾病問題的朋友,推薦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

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目前最主流的方式,還是推薦“四聯療法”,一般包含2種抗生素,一種質子泵抑制劑(拉唑類藥物),一種鉍劑四種藥物的用藥方案,通常需要服藥10~14天,以期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一種治療方式。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四聯用藥是很考驗醫生用藥水平的事情,抗生素的選擇應該考慮地區耐藥性和患者用藥史,身體情況等,而質子泵抑制劑的選擇也有一定的講究,選好了,根除治療的成功率就會高,而選的不合理,可能就會根治失敗。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根治方案,主要還是遵醫囑確定,從用藥方面考慮,給大家以下幾個建議:

1. 抗生素選擇方面,指南共識建議一般有6種抗生素可供選擇,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甲硝唑、四環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這些藥物中,目前克拉黴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這幾個抗生素近年來耐藥率呈逐漸增高的趨勢,而阿莫西林、四環素、呋喃唑酮耐藥率仍然很低,因此,在2種抗生素的藥物組合中,一般都應該含有阿莫西林或四環素。

2. 在克拉黴素和甲硝唑地區耐藥率超過15%的地區,在抗生素選擇方案中,不推薦含有這2種抗生素;

3. 在首次根除治療方案中,一般不推薦包含左氧氟沙星;

4. 雖然阿莫西林、四環素、呋喃唑酮是耐藥率較低的抗生素,如果兩兩組合會有較好的殺菌效果,但同時也應該考慮藥物的不良反應風險和患者的耐受性,在保證用藥安全的前提下,選擇效果較好的2種抗生素。

5. 質子泵抑制劑儘量選擇效果較好,受基因多態性影響較小的拉唑類藥物,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效果越強,抗生素的殺菌效果就越好,能夠有效的提高根除率,雷貝拉唑、艾司奧美拉唑等藥物是首選。

6. 治療方案中應儘量包含鉍劑,如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等,鉍劑的存在,能夠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根治率,而且在根治失敗後二次根治的過程中,用藥選擇上餘地更多。

除了用藥選擇上的注意事項以外,在這裡還要給大家強調一下用藥依從性的問題,醫生開了藥,具體怎麼吃什麼時間吃,吃多少劑量,一般都會進行醫囑,四種藥早晨晚上,飯前飯後,再加上劑量多少,確實比較複雜,不妨將服藥方式和服藥劑量都記下來,完全按照療程劑量用藥,這樣才能夠提高幽門螺桿菌治療的成功率。

有的朋友根治後不成功,還要不要二次治療的問題,應該經過醫生嚴格的評估和考量,確實需要進一步根治的,才應該另選用藥組合方案來治療;如果是本來就沒什麼胃部疾患的朋友,真的不建議您再二次服藥根治了,在生活上多注意飲食衛生,養胃護胃,提高免疫力,注意飲食衛生,注意避免幽門螺桿菌在家人間的二次傳播,加強運動,提高自身身體素質,保持良好樂觀心態,保持良好作息等方面,避免和減少幽門螺桿菌對自身和對他人形成健康危害,才是更重要的方面。


李藥師談健康


我來說一下,有一個大家一定要知道的,雖然你去檢查幽門螺桿菌陽性了,並不代表你一定會患有胃部疾病的,直接說的就是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都會罹患胃部疾病,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是會引起胃部的疾病的可能性,但是也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基因分型,個人的體質等方面都有密切相關。


所以,是否要用藥根除幽門螺桿菌,還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如果有確實需要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的適應症,常見胃病症狀。如果有,可以考慮做藥物做根除治療了,如果沒有症狀,暫時就不需要用藥,不過需要及時的補充舒克幽益生菌。


還有一些朋友說,雖然我有幽門螺桿菌,但是也沒有什麼不舒服,要是傳給我的孩子怎麼辦?傳給我的愛人怎麼辦?

確實,幽門螺桿菌是很容易傳播,但是如果注意飲食衛生,實行有效的分餐制,對可能傳播幽門螺旋桿菌的廚具、餐具、衛生間潔具等經常進行消殺,補充足量的對抗菌株,還是可以避免幽門螺旋桿菌傳播的。

也就是說,其實對於大部人群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都是不需要藥物治療的,只需要中年後定期進行檢查,或在有上消化道不適時進行檢查。據推測我國至少有幾億人群是幽門螺桿菌陽性,若都服用抗生素來根治幽門螺桿菌,那引起的抗生素耐藥問題將是非常嚴峻的,吃藥無法根除的時候說明已經產生了耐藥,需要暫停3-6個月進行下次治療,在暫停治療的時候需要及時的補充對抗益生菌舒克幽。


生活營養師敏姐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胃內存活的細菌,其感染與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乃至胃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40%~50%,感染後多數人群以無症狀感染者的形式存在,少數患者可出現腹脹、腹痛、反酸、燒心、口苦、口臭等多種消化道症狀,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積極規範化治療,以穩定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發生。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這也是許多幽門螺桿菌根治治療後又再次感染的原因所在,因為只要大家在一起吃飯,就可能被傳染,所以大家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相互夾菜,儘量使用公筷,同時要注意勤洗手,也要避免嚼碎食物後餵食小朋友。

幽門螺桿菌重在預防,對於確認的感染者,建議大家行根治治療,具體方案為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加上一種鉍劑(如枸櫞酸鉍鉀等),和兩種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呋喃唑酮等)。療程應至少兩週,足療程後應停藥一月再複查。

感謝閱讀,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歡迎點贊、評論、轉載,關注作者,獲取更多健康知識。不足之處,敬請指正。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全科掃地僧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能夠在人體胃中存活的微生物,一般情況下,胃中會有少量幽門螺桿菌的存在,一旦幽門螺桿菌成為優勢群體以後,會嚴重損害胃黏膜,造成相應的症狀,如口臭,這是由於幽門螺桿菌在患者的牙菌斑中生存,當口腔發生感染後,會分解產生臭味的碳化物;胃腸道疾病,由於胃黏膜的受損,影響腸道的正常蠕動,進而患者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噯氣等症狀;癌變,由於感染幽門螺桿菌以後患者並沒有什麼特異的症狀,因而患者往往忽略了這些症狀的存在,也會延誤病情,隨著疾病的發展,病情會進一步惡化,最終可能會誘發癌症的發生。



吃藥無法去除幽門螺桿菌怎麼辦?

當確診感染幽門螺桿菌後,要及時就醫,按照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如果服用藥物一段時間以後,發現仍然無法去除幽門螺桿菌,首先要回顧一下自己有沒有謹遵醫囑,是不是按照醫生的要求服藥,有沒有按照醫生交代的注意事項去做,如果沒有,那就重新開始完全按照醫生所交待的事項去完成,如果按照要求所做,依然沒有療效,那就再次就醫改變用藥劑量及配方,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對於治療幽門螺桿菌至關重要。



平時可以吃什麼食物,可以緩解幽門螺桿菌所引發的症狀?

其實在生活中可以吃一些食物能夠緩解幽門螺桿菌的症狀,如可以喝丁香茶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經常喝丁香茶能夠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繁殖,從而減輕症狀,還有就是洋甘菊,它能夠緩解胃炎、胃脹氣、胃潰瘍、胃炎、以及各種腸道疾病引發的不適感等等很多食物都具有這樣的功效。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首先幽門螺旋桿菌是胃部疾病主要的致病菌,而且長期治療無效最終可能會導致出現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微需氧菌,而且能夠在強酸環境下生存,主要是穿透胃粘液層,在胃粘膜層與粘液層之間寄生,所以不易跟除,而且也適當毒素對於胃粘膜有很大的刺激和傷害。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主要檢查的就是C13或是C14實驗,所以有幽門螺旋桿菌是需要及時處理,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通過口–口、糞–口傳播,所以一些餐具及飛沫都是傳染的主要途徑,幽門螺旋桿菌引發的疾病主要是慢性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病變,所以胃部疾病的患者90%都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會刺激胃粘膜及腺體,導致胃功能異常,使得出現上腹部隱痛不適、反酸燒心、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而且幽門螺旋桿菌不僅僅只有在胃內,還有一些是寄生於人體牙菌斑中,所以隨著飲食就進入胃內,因此很多人都是吃藥治療胃部疾病,但是從來沒有注意過口腔衛生,所以會導致幽門螺旋桿菌長期無法根除,而且反覆發作。

幽門螺旋桿菌是可以治癒的,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的方法主要是三聯及四聯療法,但是目前主要用四聯,主要就是胃酸抑制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艾普拉唑)+胃粘膜保護劑(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硫糖鋁)+兩種抗生素(克拉黴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四環素),抗生素服用一週即可,但是有潰瘍的患者需要加用法莫替丁,其餘藥物規律服用4~8周。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種主要原因,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約15%~20%會發生消化性潰瘍,以胃竇炎症為主者易發生十二指腸潰瘍,而多灶萎縮者易發生胃潰瘍,前者極少發生胃癌,而後者發展為胃癌的危險性增加。

胃部有幽門螺桿菌,身體會出現這3個症狀:

症狀一:胃疼胃痛

幽門螺桿菌可經過口口傳染,也就是一人患病,全家都可能被傳染。

一旦人感染上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就會在胃內釋放毒素,胃黏膜會遭到病菌的破壞,很容易出現胃潰瘍,表現為上腹疼痛難忍及噯氣。

症狀二、口臭

胃是食物進行消化吸收的場所,一旦幽門螺桿菌進入,就會引起消化不良。

導致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導致在體內發酵後,通過口腔而產生異味,從而造成口臭。

而且幽門螺桿菌也會寄生在牙菌斑中,使口臭加重,這種口臭是用各種清潔,清除口氣的藥物都無法根除掉的。

症狀三、反酸、燒心

導致反酸燒心的原因有很多,如胃食管反流病以及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身體分泌胃酸過多,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出現反酸和燒心的現象,患者會有噁心、反酸、飢餓感,甚至出現嘔吐。

俗話說:禍從口入,如果人體吸收了對健康不利的食物,就會傷害到胃粘膜,加重胃病,相反,如果食物吃的得當,反而會殺滅幽門螺桿菌,減少胃病復發的機會。

胃不好的人,堅持做好“三件事”,胃會慢慢變好!

第一件:常喝“暖胃”茶水

胃是個喜溫的器官,多喝暖胃茶水,有助於減緩胃痛,再放入一些養胃的小植物,更可以養胃暖胃。

用白鼓丁葉子,搭配茉莉花,製成 白鼓丁茉莉花茶,泡水飲即可。

白鼓丁,入胃經,有很好的養胃護胃之效,清代《外科證治全生集》記載,白鼓丁可治胃脘痛。

據現代研究發現,白鼓丁對胃潰瘍具有改善作用,可減輕胃潰瘍的發生幾率,並且還可殺滅幽門螺桿菌,減少胃損傷,修復胃粘膜。

四川某醫院,應用白鼓丁,聯合奧美拉唑膠囊,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糜爛性胃炎患者66例,並與西藥三聯療法治療的66例作對照。

結論:白鼓丁與阿莫西林、甲硝唑抗幽門螺桿菌療效相似,且具藥源廣、價格低,副作用少的特點。

白鼓丁具有廣譜殺菌的作用,有著“天然抗生素”的美稱,又是一味抗“炎”良藥,尤其對胃炎之“炎”有佳效。

茉莉花,不僅味道芳香濃郁,性質還十分溫和,一方面,可以中和白鼓丁的寒性,另一方面,還可溫脾胃,理氣和中,中指的是處於中焦的脾胃

常用於脾胃溼濁不化、少食脘悶、腹瀉和下痢腹痛等。

二者搭配,對殺菌止痛,消除潰瘍、殺滅幽門螺桿菌,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件:晚餐不宜過晚過急

調查顯示,在晚7~8點吃晚飯的人佔了33.3%,在晚8點之後吃上晚飯的人佔了12.5%,經常在晚十點後吃飯的人也不在少數。

不少上班族,只有到下班才會有充足的時間來享受晚餐,受到飢餓的影響,人們對於油膩的食物更感興趣。

所以,火鍋、烤肉、炸雞等油膩的食物,就成為了大眾的選擇。

吃的過多過撐,不僅會引起肥胖,還會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吃的過晚,會加速胃部負擔,不易消化,增加胃病隱患。

第三件:減少菸酒刺激

吸菸會導致微血管收縮,引發胃部供血不足,且還會抑制胃粘液分泌,造成胃黏膜損傷加重。

而喝酒的危害與吸菸不相上下,飲酒會破壞胃黏膜造成水腫、糜爛、充血等,酒精還會引發慢性胰腺炎和肝硬化,間接增加胃部的負擔。

所以,胃不好的人,最好別碰菸酒。

另外,吃飯時有四個習慣的人,一定要多注意

習慣一、飯前便後不洗手

例如,一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在上完廁所以後並沒有洗手,一旦手上沾染上了幽門螺旋桿菌,也沒有洗掉的機會。

隨後又跟一桌子的未感染者吃飯或者是握手,在這個過程當中,未感染者就可能會通過口腔接觸到幽門螺旋桿菌。

所以建議有幽門螺旋桿菌的人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避免傳染給別人。

習慣二、吃不熟的牛肉、魚肉等

隨著社會的近一步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會被西方的飲食習慣所影響,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喜歡吃一些不全熟或者是生的食物。

像是刺身、生的牛肉、牛排等,這些食物雖然別具一番風味,但是這種沒有經過高溫烹煮的食物,很容易有細菌存在。

人體一旦食用了這一類食物,就會讓幽門螺桿菌進入到胃內,繼而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習慣三、不喜歡刷牙

幽門螺旋桿菌的生命力非常強大,在大多數的環境下幽門桿菌都能夠生存,而“口腔”也是非常好的“藏身之所”。

現在很多人不喜歡刷牙,或者是隻在早上刷牙,睡前並沒有刷牙的習慣,其實這樣做會大大的增加幽門桿菌的感染機會。

一旦幽門螺桿菌藏身在牙齒縫隙之間,就會隨著食物、或者是唾液的吞嚥,進入到胃內,對胃黏膜造成損傷。

習慣四、口對口餵飯

“口口”傳播是幽門桿菌的一個主要途徑。

而口對口餵飯,這個習慣還普遍的存在於一些老人的生活習慣中,如嚼碎食物餵給幼兒的餵食習慣,用嘴吹涼餵給幼兒的這些習慣等,都可能造成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

再說一個問題,就是Kiss的問題,口對口親孩子,口對口親吻愛人,如果一方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那麼就有將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給另一方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