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17年後,這群“白衣戰士”再出山

“媽媽,對不起,我又要逆您的意了!請相信我,我一定能再次平安回到您的身邊!”

1月23日,一張朋友圈截圖在醫護人員的微信群裡轉發,引發共鳴。這張圖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護長潘麗麗。17年前在非典時期立下汗馬功勞的她,這次為迎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主動放棄了春節外出的安排,志願加入一線。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悉,廣州不少醫護人員不約而同地做出了同樣的選擇。除了疾控部門、定點收治醫院外,多家醫院的醫務人員春節期間均取消休假,在穗隨時待命,投入這場不見硝煙的“戰鬥”。

這其中有不少曾在17年前參與抗擊非典戰役的“英雄團隊”,他們決心再次以血肉之軀守護廣州市民的安寧生活。來看看這群“白衣戰士”的故事。

▼故事一:27年來的第二次有機會回家過年,然而她還是不能走

這是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急診科主任李芳工作的第27個年頭。自從入職廣東省中醫院以來,她一直在ICU病房、急診等危急重症疾病相關科室工作。春節假日本來就是多種流行疾病的好發階段,是醫生工作強度最大的時候,排班需要決定了大家都很難長時間脫崗。所以老家在山西的她,27年來春節期間回家只有4次,趕在除夕之前能夠到家的,僅有一次。

昨日,記者在午餐時間“見縫插針”地連線了這位忙碌的急診科主任。

李芳說,今年本來已經安排妥帖了,準備帶著兒子一起在除夕前趕回老家看看老人。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糾結了幾天的她,終於在最後期限之前,退掉了回家探親的高鐵鐵票。

她在朋友圈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真的非常抱歉!工作27年,回家過年只有4次,回家過除夕更是隻有一次,而這第二次,我又爽約了。您們年紀大了,都有慢性腎臟病,媽媽想我幫她好好調理身體,總盼著我能夠回家;爸爸昨天早上被門嚴重夾傷了腳趾,他有糖尿病,足部損傷特別容易繼發感染、遷延難愈,女兒真的很心疼、很擔心。但身為醫生的我,卻不能為父母侍疾,何以為孝!

但我又不得不留下,2003年,我在SARS救治的第一線,17年後的今天,作為科室的管理者、葉欣護士長(原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在抗擊非典的戰場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曾經的戰友,也必須和身邊的同事們在一起。在醫院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疫病到來之前,未雨綢繆,嚴控佈防,把困難想得多一些,把措施落實得更到位一些,希望疫情很快得以遏制,希望每一個人都平平安安。”

李芳說臨時取消了回家的計劃,家中老人自然也會擔心,但自己已經有了非典時期的“前科”,他們都很理解,只是簡單地叮囑女兒要做好防護、注意休息,等疫情平穩了再找時間回家。“其實取消休假的不止我一個,同事們都這麼做,臨床上有需要支援,責無旁貸。”李芳說,孩子雖然大了,但是聽說媽媽不回去,也決定不回去,安心留在廣州了。

李芳介紹說,目前醫院沒有收治疑似病例,主要還是做好準備、做好防控,按照規範操作,確保不漏診任何一例病人,同時要做好防護措施,確保整個流程中醫護人員和其他病人都不會受到交叉感染。

17年前非典疫情來襲的時候,李芳還是二沙島急診科的一名主治醫生。回想起當年,她說,當時是真的是有點猝不及防,而這一次疫情首發不在本地,大家有了更充分的備戰時間,希望準備工作可以做得更充分一點,做好萬全的準備,竭力阻止疫情的蔓延,大家眾志成城打好這一戰。

▼故事二:“疾控夫妻檔”寫家書送新春祝福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對廣州市疾控中心檢測實驗室的20多位工作人員來說,春節假期只是七個忙碌的“工作日”。為了加速驗明患者的病情,他們採取“三班倒”,確保對醫療機構採集來的樣本進行“隨到隨檢”。

“疾控夫妻檔”陸劍雲和馬曉薇,一個在傳染病預防控制部,一個在應急部,都是本次疫情防控中最忙的兩個部門。陸劍雲的父親剛剛做了腸部腫瘤手術,苦盼愛子利用假期到病床前侍疾。然而,兩人毫不猶豫地取消了春節休假,留在單位過年。

除夕前,妻子馬曉薇給父母、兒子寫了一封家書:“全力以赴,守護健康!”還沒寫完,工作電話來了,她一手舉著手機一手匆忙給家書收尾。丈夫憐惜地說,妻子又要加班了,寫不盡的柔情,留待“戰鬥”結束相聚時再說。

▼故事三:抗非典烈士“鄧書記”的戰友們正嚴陣以待!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17年前“抗擊非典”烈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黨支部書記鄧練賢主任醫師所在的英雄團隊,此次依然擔當隔離病區救治工作的主力軍。鄧子德、崇雨田……抗非典功臣們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用血與淚取得的經驗來備戰此次防控工作。中山三院感染科黨支部更是發出號召,響應醫院取消醫務人員外出休假的安排,要求全體黨員發揮共產黨員模範帶頭作用。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家裡總共有三個醫生,兩個醫學生,都能理解我們的選擇。做醫生就應該救死扶傷,堅守崗位。”中山三院麻醉科黨支部書記周少麗教授和先生都是醫務人員。兩人一個在省級定點收治醫院,一個在區醫院擔綱,春節必須堅守崗位,只能讓孩子和老人自行回老家過年。讓她感動的是,在學醫的晚輩特意發微信來給她加油。

麻醉醫生要負責給重症肺炎患者插管。這是一項危險而重要的工作,一時不慎可能有感染的風險。周少麗和同事們穿上悶熱的全套防護服,戴上防護鏡和N95口罩,認真地提前演練,為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讓病人少受苦痛。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悉,中山三院天河、蘿崗兩個院區已多次通過現場演練、培訓會等各種形式,確保醫生、護士、護工、司機等行政後勤保障人員全員知曉醫院感染防護要求,進一步明確分診、送檢、運送、護理、救治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將病毒傳播風險降到最低。“

▼故事四:“離開你們熟睡的笑臉,只為了守護更多人的健康”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護士長袁紅一早就買好了和老公回湖北荊州過年的往返車票,接到醫院召集護理人員支援發熱門診的通知後,立即報名,毫不猶豫地退了火車票。在退票回來的途中,她接到了父親的電話,“父親交代我作為一名醫護人員要有責任和擔當,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不必掛念他們,還說要準備我愛吃的食物寄來廣州。”袁紅瞬間潸然淚下,“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的父親每次都能深明大義,讓我越發敬佩,我在心裡默默地說,我一定會好好的,大家都會好好的。”

而提起自己的孩子們,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張梅春主任醫師哽咽了,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寫道:“孩子們,對不起,曾經答應你們年三十帶你們去逛花街,因故要值班;曾答應你們帶你們出遠門玩,因故不得不食言。些許遺憾只好留待春暖花開、陰霾退盡之時努力彌補了。夜色闌珊之時,看著你們熟睡的小臉,我卻要趕車去南沙門診了,雖有一萬個不捨,無奈職責所繫!只希望你們健康、快樂,快點長高長大!”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故事五:怕嗎?怕!可我們還是選擇上!

“眾志成城、勇於擔當,我們志願加入急診科黨支部黨員先鋒隊/急診科青年文明號先鋒隊,抗擊新型肺炎,拯救生命,守護健康!”1月23日中午,鏗鏘有力的誓詞在廣醫三院急診科醫護休息室內響起。在急診科黨支部書記陳德雄的號召下,急診黨支部黨員先鋒隊和急診青年文明號團員先鋒隊正式成立,廣醫三院急診人用行動彰顯抗擊新型肺炎的決心與士氣。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figcaption>在黨旗下宣誓 /<figcaption>

連日以來,源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廣醫三院急診科全體醫護人員主動放棄春節休假,春節期間全部在崗待命,組建起抗擊武漢新型肺炎的堅強防線。

除了急診科外,為了緩解發熱門診人力的不足,廣醫三院其他科室的許多醫生主動請纓支援發熱門診,逆行而上的醫者說:“其實並非不怕,但是此時此刻,我們必須衝在最前面。”

▼故事六:17年前受感動報考醫學院,17年後主動參戰

廣醫三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何德全醫生在得知發熱門診醫護人員不足的情況下,主動報名參加,經過培訓1月23日已經上崗。

“2003年非典時正值高考,被當時很多前輩的英勇事蹟所感動而報考的醫學院。今天,能夠參加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工作,對我而言是實現了學醫的初衷、實現了少年的夢想。”何德全醫生說道。

原本春節計劃去西藏旅遊的何德全醫生,在疫情發生後,就退了票決定留守醫院。他在朋友圈寫道:“2003年SARS高考選擇了臨床醫學,相隔17年,這次輪到我代替前輩們迎戰新型冠狀病毒”。

▼小故事七:17年前跳窗回院參加搶救 如今再次出現在突擊隊中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17年前僅用17個小時就騰出SARS收治病房,具有軍旅底色的這支隊伍在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中以敢打硬仗、能打勝仗著稱。當年,省二醫的醫務人員都是舉著手搶著報名到一線參與救治SARS患者,如今他們依舊積極參與了新的“戰鬥”。當年非典期間,從粵東家中跳窗也要趕回醫院救治患者的護士黃惜華,已經成長為省二醫兒科護士長,這次又報名參加了相當於“突擊隊”的特定傳染病救治隊伍。

“17年前和17年後同一崗位,同樣戰場,負重前行,一路有我。”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蔣曉紅在急診科一線崗位上工作了30多年,曾參加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榮獲抗擊非典二等功以及抗擊非典標兵。非典期間,她每天早上7點第一個到科室噴灑消毒,如今再次請出當年用過的消毒機,蔣曉紅滿意“老戰友”的表現:“它也一直在崗堅守,為大家服務,消毒效果還是挺好的。”

▼故事八:當年小湯山戰隊集體請戰:義無反顧,奔赴一線!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17年后,这群“白衣战士”再出山

23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黨委收到了一封蓋滿鮮紅指印和手寫簽名的特別“請戰書”。這封來自原第一軍醫大學2003年赴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醫療隊全體隊員的請戰書寫道:

17年後的今天,全國人民正面對新冠狀病毒肆虐,作為一支有豐富經驗、戰勝過“非典“的英雄集體,我們更是責無旁貸!

我們特此向院黨委請戰,願為戰勝新疫情,隨時聽候調令,我們小湯山全體隊員都義無反顧,奔赴一線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在此,我們積極請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而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當時這支“戰隊”的隊長、現已64歲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楊振峰教授同樣主動請纓出任珠江醫院發熱門診專家組長,關鍵時刻再次衝在了第一線。2003年,楊振峰教授帶領數十名醫務人員奔赴北京小湯山,奮戰57個日夜,成為全國在小湯山堅守到最後的醫療隊之一。

在老前輩的帶動下,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年輕醫生吳錫平、晏志鵬、陽倩捷也早已志願加入急診發熱門診,通宵出診。“服從命令聽指揮,隨時準備站上一線,是珠江醫院幾十年軍旅和全院老軍人的傳統作風,現在在新一代年輕醫生身上傳承弘揚。”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陳新說。

記者瞭解到,為保證發熱門診更加科學,規範,符合新的運行要求,1月23日,珠江接到通知,醫院醫務處、護理部再次緊急進行了發熱門診應急醫務人員的招募與調配。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急診科、消化內科、ICU、心血管內科、腎內科、護理部等多個科室的專家紛紛主動請纓,報名支援發熱門診,很多人為此放棄了春節休假。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任珊珊、周潔瑩、伍仞、翁淑賢、張青梅 通訊員宋莉萍、周晉安、魏星、黃月、王慧、白恬、王申昆憶、伍曉丹、彭睿宇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任珊珊、周潔瑩、伍仞、翁淑賢、張青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