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嗎?為什麼大部分都以為他是中國人?

球場老大爺哈


雖然說實話會傷了一些人的心,但是不得不說——成吉思汗的確不是中國人,至少對於他本人來說,對中國是沒有任何認同的。

“中國”成為一個國家概念是近代以來的事情,在古代是沒有“中國”的概念的。那個年代的“中國”就是華夏。


我們的祖先胸懷是很包容的,所有對華夏文化認同的人,都可以被接納為我們的一員。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李白,一直被認為是華夏文明的代表人物。日本人阿倍仲麻呂,可以被唐朝封為朝廷命官,至於各族的番將,為華夏文明效力的更是數不勝數。

但是,鑑別這些人是不是“中國人”唯一的標準就是——是否認同中華文化。

而成吉思汗,顯然是不認同的。

我們要清楚,蒙古帝國的版圖並不是成吉思汗打下來的。成吉思汗時期蒙古獲得了統一併大舉擴張,但他們的主要擴張方向是中亞和中國西北。成吉思汗時期蒙古滅掉了西夏但沒有滅掉金國,終成吉思汗一生,他都沒有問鼎中原,成為中原漢人的主人。


對於成吉思汗來說,漢人和党項人、契丹人、花拉子模人一樣,都是“被征服民族”的一部分,並不存在傾心漢族文化的事情。成吉思汗和後代的清朝皇帝不一樣,清朝皇帝是傾心漢族文化的,而成吉思汗對此嗤之以鼻。

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人,文化制度還非常原始,因此每一個先進文明對蒙古人都具有吸引力。成吉思汗活著時還好,他去世之後,蒙古進入了“見神就拜”的階段。在中國西北,他們接觸到了喇嘛教,並將其認做了蒙古的國教。在中亞和西亞,他們接觸到伊斯蘭教文明,大量的蒙古人成為了穆斯林。後來在歐洲,蒙古人又接觸到了基督教東正教文明,他們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基督徒。

而蒙古人真正成為“中國人”,是從元朝開始的。


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接受了“中國皇帝”這個身份。在元朝不長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懂漢語——元世祖忽必烈粗通漢語,元順帝妥歡帖木兒精通漢語,元順帝是唯一一個真正漢化的元朝皇帝,可惜到他這元朝就滅亡了。

至於忽必烈,雖然他對漢語不是很精通,但是他對華夏文明整體是認同的。從元朝的國號就可以看出來,元朝的“元”字取自易經“大哉乾元”的意思。以中國經典作為立國之本,象徵著蒙古政權正式開始向華夏文化靠攏。從元朝以後,蒙古族就真正開始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