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常話說“父母是孩子的最好寫照、有其父必有其子

”,這些話都是在告訴人們,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在前蘇聯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叫做霍姆林斯基,他曾經說過“兒童的發展,取決於父母在兒童面前的表現,父母給孩子樹立什麼樣的榜樣,孩子就會從中需學習和認識,任何人之間的關係和社會環境。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的,對於幼童來說,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而父母的就是他們嚴重的標杆樣子,在孩子的心裡,父母的所有行為都是正確的,就是自己要去模仿的模板。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孩子們都是模仿高手,只要家長為孩子做過一次示範,那麼孩子就會馬上有模有樣地模仿出來

如果孩子的這些行為一定養成了習慣,就會根深蒂固的形成條件反射,就算是以後知道這些行為都是不對的,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加以改正

父母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但是孩子也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而父母的行為也只是在複製上一代的行為。這樣的潛意識可能會代代延續下去極少數有家長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尤其是在下面的這4個方面,說不定第一個就能命中90%的家庭。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第一種,在孩子的面前吵架甚至使用暴力

加拿大的一位心理學家叫做阿爾伯特·班杜拉,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就是“兒童攻擊性行為習得實驗”。

這個實驗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對72名幼童進行觀察,分別把72名兒童分成兩組,觀看兩個成人的不同行為,分別給兩位成年人一人一個充氣玩偶。一個對充氣玩偶施以暴力,另外一個就安靜的坐在一旁,對玩偶置之不理。在讓幼童看過一段時間之後,把實驗用的玩偶拿給孩子們玩。

結果顯示,觀察對玩偶施以暴力的幼童,也對玩偶產生了暴力行為,他們的動作就和被觀察者如出一轍,就算是給他們發了新的玩偶,也是用暴力的行為加以對待。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在生活中,大家也一定經常遇到類似的例子,兩個孩子同在淘氣堡中玩耍,因為一個摩擦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最後引發大人之間的暴力互動

家長的這些行為,成為了孩子眼中的示範,

孩子會認為,這些行為都是正確的,在以後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就會做出自我認為是正確的行為,也就是暴力行為,這樣的行為甚至直接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關係。

父母在孩子的面前,一定要時刻謹記,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和別人發生衝突或者是肢體衝突。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第二種,減少自己的負面情緒積極面對生活

現在的快速生活,給人類的精神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經常是在工作上遇到了眾多問題,回到家還會面對各種狀況,就會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當負面情緒積壓的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找一個宣洩口,或者是通過抱怨、又或者是經常發脾氣,甚至做這些行為的時候都是當著孩子的面。

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都是來自於父母,當父母的負面情緒佔主導的時候,孩子的心裡會產生更多的恐懼感,甚至對於未來對自己都產生各種質疑

更有的家長,會把孩子作為宣洩的工具

無論孩子做了什麼事,都會拿來當做藉口,對孩子侮辱或者是打罵。

最近就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案例,有一位女士,她小的時候,家裡的生活還是不錯的,但是他的父親就經常會抱怨,說自己工資開的少,自己工作多麼的辛苦等。而她每天就會被動的接受這些負面的信息,於是生活中就養成了謹小慎微的就習慣,甚至還非常的敏感,讓自己的生活非常的壓力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曾經有過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二戰集中營中的故事,男主編造了無數個美麗的謊言,就是想給自己的兒子製造一個美好的夢想,男主告訴兒子,現在所有的磨難都只不過是一場遊戲,而遊戲的獎勵就是一輛威武的坦克,從此男主的兒子擁有足夠的勇氣去熬過那段地獄滿的生活。

世界上,黑白本沒有那麼清楚的界限,沮喪的情緒以及負面消極的情緒都可能直接對孩子造成影響,甚至會讓孩子養成消極面對人生的悲觀主義。

父母在孩子的面前,一定要給孩子帶來積極的情緒,以及正面的影響,會讓孩子受益終生的。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第三點,別在孩子的面前破壞規則

生活中有好多有規則的事情,但是家長經常都會在不經意之間就破壞。

在雪碧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姥姥經常帶雪碧出門遛彎,當經過路口的時候,姥姥從來都不看路燈,看到路上沒有車,就拉著雪碧趕緊跑過去。有一天晚上,同樣的狀況,姥姥拉起雪碧剛要過馬路,結果被雪碧給拉回來了。

雪碧告訴姥姥“老師說,要準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要看燈,綠燈才能過。”雪碧的話,讓姥姥都無言以對了,從那以後,姥姥過馬路都會先看指示燈,綠燈才通行。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對於規則是沒有任何概念的,家長在他的面前做什麼,孩子只會照做,如果家長就做一些破壞規則的事情,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效仿。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法不成國。家長應該在孩子的面前做好表率,不做破壞規則的行為,像:橫穿馬路、踐踏草地、破壞公共設施等不文明的行為。

孩子從最規則的行為學起,養成習慣,進入幼兒園遵守幼兒園的規則,進入學校遵守學校的規則,當以後進入社會之後,自然而然的就會遵守社會規則以及國家法律。

孩子的教育都以家庭為主,家長在孩子的面前一定要做好表率,遵守家長的規則,遵守社會的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有形的自由。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第四點,別在孩子的面前,說別人的壞話

俗話說“說人不如人”,在別人的背後說三道四是非常缺少道德的行為,但是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做過,因為這樣的行為不會給別人帶來直接的傷害,所以問題都被人忽視了,但是殊不知

人言可畏的危害。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的面前聊天,很自然的就能說到別人,有時候更會順其自然的說出一些別人不好的壞,說別人的缺點或者是毛病,而孩子雖然是傾聽者但是卻都能記在心裡沒準哪一天就會表現出自己的情緒。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曾經我家就遇到過類似的尷尬事情,有一天我和雪碧爸爸在嘮嗑,說姥姥今天買菜的時候算錯賬了,自己沒反應過來,結果還回去找人家去了,後來才發現是自己算錯了。我就說姥姥老了啊,都糊塗了。結果第二天,雪碧看見姥姥就說“姥姥你都是老糊塗了!”我和雪碧爸爸一頭黑線。

其實這在生活中不算什麼,但是如果姥姥換成了外人,那場面就非常的尷尬了。所以說,千萬別在孩子的面前議論別人。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的4種錯誤行為,是孩子成長的反面教材


孩子其實是非常善於觀察的,並且還是那種默默的觀察,雖然當時沒有什麼回應,但是過後一定會給你製造出一個“小驚喜”的,讓你知道童言無忌的厲害。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不在背地裡議論別人,這對於未來的團隊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起到的是絕對的主導作用,大家一定要牢牢記住“家長是孩子的鏡子”這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