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桑乾河夜戰,許渾筆下普通而又真實的悲劇

桑乾河夜戰,許渾筆下普通而又真實的悲劇

《塞下曲》—許渾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唐朝與奚和契丹的戰爭,是公元七世紀至公元九世紀唐朝和奚、契丹的一系列戰爭。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奚與契丹歸附。後契丹貴族可突於發動政變,驅逐唐都督、公主,廢契丹大賀氏,立遙輦氏,公開與唐朝為敵。公元732年—734年,唐軍節度使王忠嗣與奚和契丹的聯軍在桑乾河展開大戰,全殲奚與契丹聯軍二十萬,殺契丹首領可突於。遭受重創的奚和契丹歸附了回鶻,此後兩邊戰爭不斷,主要戰場就位於桑乾河兩岸。公元830年,李載義大敗奚軍,擒獲奚王茹羯。公元847年,張仲武消滅北奚和山奚。後回鶻亡國,契丹耶律氏取代遙輦氏,收編奚族,於唐朝亡國數年後,即公元916年建立遼。

桑乾河夜戰,許渾筆下普通而又真實的悲劇

發生在桑乾河北的一場夜戰,有一半的秦兵壯烈犧牲再也回不來了。次日清晨收到了他們家鄉寄來的書信,信中說禦寒的衣服已經寄出了。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桑乾河是永定河的上游,發源于山西境內,流經華北平原。唐朝時桑乾河是重要的邊塞,唐軍曾經連續多年在此與奚和契丹發生戰爭。“秦兵”即是唐軍,因為唐朝國度在關中,是秦朝舊地,所以又稱唐軍為“秦兵”。發生在桑乾河北的一場夜戰,使得一半的秦兵再也回不來了。許渾只用十個字就將一幅慘烈的戰爭畫面呈現在讀者眼前,使人放佛置身於那個大戰一觸即發的夜裡。漆黑的夜裡,桑乾河靜靜地流淌著,忽然號角吹響,鼓聲震天,伴隨著喊殺聲,戰士們向敵營發起了衝鋒,在檑石箭雨中很多戰士倒在了衝鋒的路上,他們再也回不去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以及故鄉的親人們永遠的失去了他們。這是戰爭帶給人們的悲劇。

桑乾河夜戰,許渾筆下普通而又真實的悲劇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戰爭是殘酷的,桑乾河一場夜戰使得一半的戰士回不來了,也許不久前,他們在給家人的信裡還訴說著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訴說著戰爭結束後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然而此刻他們永遠的倒下了,再也不能回到家鄉和親人們團聚了,他們的親人也還不知道他們的犧牲,就在他們犧牲的次日清晨還有家信寄來,信中告訴他們禦寒的棉衣已經寄出,希望他們能平安歸來。這樣的情景讓人心情沉重、悲痛,一股濃厚的悲劇氣息縈繞在讀者心頭。

桑乾河夜戰,許渾筆下普通而又真實的悲劇

許渾的這首小詩,看似用平鋪直敘的方法單純的敘事,不發表任何評論,但他用描寫戰爭造成的慘重傷亡,向人們揭露了戰爭的殘酷無情,可以看出他十分反對這場戰爭,而且同情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士。他把戰爭年代一群普通戰士,真實而悲慘的命運描寫的淒涼、哀傷。“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這樣深刻的語句讓人讀來痛徹心扉,不忍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