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丈夫是獨生子女,婚後應該跟父母住一起嗎?

玉樹中公教育


這種問題一直是婚姻裡的一大問題之一,問題沒有確實的答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住房條件允許,孩子還小,父母身子健康。想讓父母幫忙帶孩子。父母也願意幫我們帶孩子。完全可以住在一起。如果父母身體健康,父母辛勞一輩子,想過幾年清閒的日子,不願帶小孩,不願做免費的保姆清潔工。只要父母願意。也可以不住在一起。如果父母身體不好,需要人照料,那我建議還是住在一起,照顧年邁體弱的父母是我們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


甘肅青峰


做為過來人我的意見是不要住在一起,當然,也得分具體什麼情況啦。比如你家條件特別好,有特別大的房子,最起碼有兩個衛生間,這樣也可以考慮住一起;再比如家是農村,住一個大院子,兩間廁所,也可以住一起;或者對方父母年齡太大,需要你倆的照顧,必須得住一起,那就沒辦法了,只能委屈你將就將就吧。根據我將近二十年婚姻的經驗也就想到這麼幾點。

下面就用我的親身經歷來講解一下我介意的點吧。我家是農村的,剛結婚就和公婆住一起,也就是一個院子,當時還有一個奶奶,我和老公加上公婆和奶奶一共五個人住在一個院裡,一共一起生活了六年,在這六年期間,我先後生了兩胎,兩個雙胞胎女兒和一個兒子,直到生了兒子家裡就給我們又蓋了一個院子,合住了六年後我們一家五口就住在了真正屬於我們的院子了,在這六年期間,因為一起照顧孩子,也沒感覺怎麼樣,就是感覺有點壓抑,做什麼都得特別注意小心謹慎,比如倆人有摩擦吵架都不好意思吵,怕老人聽到,就壓抑著自己,再比如一年四季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必須穿的整整齊齊……

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房子,沒住幾年又趕上拆遷,為了省錢,我們租了一個140多平米的房子,三間臥室,好在孩子大了,住校時間比較多,很少在家,也就這麼將就著過吧,我們現在一起住了快三年了,最讓人難受的是公公年紀大了,老是做一些讓人很反感的事,比如他會用我的毛巾,還會用我的洗澡巾,讓老公告訴他各人用各人的毛巾,別亂用,他就說我們事多,我們這個房子最大的缺點就是隻有一個衛生間,上面說的亂用毛巾也是這個缺點造成的,還有一個讓人崩潰的事就是公公去廁所總是不把坐墊掀起來,弄得到處都是尿漬[捂臉]所以,如果一起住一定要有兩個衛生間

總之能不在一起就不要在一起吧,真的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


我是白鳳鐸,白鳳是我的名字,鐸是我老公的名字中的一個字,所以我組合起來賦予我的今日頭條號的名稱。一起進入人間的情感。

不管是獨生子女也好,還是不是獨生子女也好,婚後選擇跟父母一起住呢,這兩者之間其實鏈接的比較少。

這婚後跟父母一起住,其實要根據家庭的具體情況。

一般現在的人,兒子娶媳婦,都會買一套房。兒子媳婦一起住新房,然後吃晚飯都在父母那裡吃了,然後坐坐,休息一會,再回到自己的新房那。這是這邊大都是這樣的了。

有的也要根據小夫妻兩個的工作地方,如果離得遠了,那房子肯定是買或者租在離工作地方比較近。

還有一種情況呢,很多人由於經濟情況買不起房子,然後一般選擇跟父母住在一起比較的多。

所以,我給的建議,看你們自身的情況,還有自己小夫妻的意願。

謝謝!



白鳳鐸


我建議不要住在一起,原因如下:一、獨生子女一般都比較嬌慣,無論男女。二、容易變成“媽寶男”。原本獨立、體貼的一個男性,長時間和媽媽住在一起,就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滋生惰性。我有一個朋友,本來小兩口每天很恩愛,後來有了小孩,還生了二胎,和婆婆住在一起後,她老公回家就只是躺著玩手機什麼都不幹,她每天累死累活也得不到一句體己話,人都抑鬱了。三、你會缺少歸屬感。婚後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你會覺得私人空間開始受限,不能在自己的家中放飛自我,工作的時候要扮演好員工,到家還要扮演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這樣的你沒有一刻是心情放鬆的,每天都在演戲,畢竟你不是演員,時間長了就會發現每當自己想宣洩情緒的時候,缺沒有安全的地方可以宣洩。雖然那個有老公的地方是家,但卻不是自己的家,此時的你會寧願在賓館裡呆一晚,也不想回家,變成了一個有家回不得的“無家可歸”的人。建議在離公婆家不遠的地方買一個房子,和公婆保持一點小“距離”,有利於感情的加溫。有空了可以看看老人,心累了可以回家躺會兒,這樣的家才是心靈的港灣。




家有寶一隻


丈夫是獨生子女,婚後應該和父母住一起嗎?怎麼看?

我的回答是:都行!有經濟實力可以買房,或者租房。

如果男方父母比較好相處,你也喜歡和老人住一起的話,那就沒什麼問題,反之就不要住一起,不然因為生活作息習慣,會有一些矛盾產生。

這事也不是不好解決,和男方商量一下看看他的意見如何,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都表示,婚後是自己和丈夫兩個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容不下別人的身影,尤其是男方的父母。

兩代人之間存在的代溝必然會對日常生活帶來影響,生活習慣的不同、對待事物處理方法的不同,都會成為二人甜蜜世界裡極不和諧的音符。

根據珍愛網大數據顯示,儘管希望上一輩在育兒上打輔助,但單身男女們卻依舊不願意婚後與父母同住,尤其是女性。64.35%的單身男女希望婚後“儘量不與父母同住”,14.25%表示“堅決不與父母同住”,有21.36%表示想與父母同住。在該問題上,也呈現出男性比女性更希望與父母同住的現象。

“希望與父母同住”的男性佔38.28%,女性佔12.82%;“儘量不與父母同住”的男性佔52.73%,女性佔70.22%;而“堅決不與父母同住”的男性僅8.98%,女性達16.96%。

珍愛網專家指出,婆媳問題一直都是中國家庭關係中最較難以解決的關係之一,婆婆看不慣兒媳婦,覺得兒媳婦奪走了自己的兒子;兒媳婦看不慣婆婆,覺得婆婆干涉了自己的生活,在思想上和自己格格不入。

在長久的相處過程中,兩個因為一個男人而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女人,總是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產生許許多多的矛盾。而婆媳住在一起,最為難的其實還是老公,因為一邊是生養自己的母親,一邊是自己深愛的人,也是要陪自己走一輩子的女人,得罪哪一個都會讓自己不舒服。整天在夾縫中求生,簡直是苦不堪言。

都說距離產生美,對於婆媳之間也同樣適用。因為婆婆和媳婦之間有了距離,彼此之間不會把生活中的各種惡習暴露在對方的面前;也不會因為言辭之間出現一些誤會。

分開住不僅可以讓小兩口擁有獨處的空間,避免婆媳之間矛盾的產生,還能讓老人得到好的休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這就是我對:丈夫是獨生子女,婚後應該和父母住一起嗎?怎麼看的回答。





情感李高



鳳146983974


我覺得還是不要一直住一起好,看問題和生活習慣都不一樣,父母那輩人很多都是吃苦長大,看不慣現在人大手大腳的,買東西閒貴,扔東西閒浪費。在孩子教育方面看法也不同,歲數大了都隔輩親,對孫子疼的不得了,打也不讓罵也不行,說幾句就護著,孩子慣的不行了。 不聽父母的覺得不尊重,聽吧看法不同,很為難。如果父母身體健康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不住一起,但是要經常去看父母,或者接過來少住幾天,畢竟父母就你老公這麼一個孩子。如果沒辦法只能住一起,只能多多包容多多理解,人歲數大了和小孩一樣,也要哄著,都有老的一天,想想自己老了是不是也希望孩子對你好孝順你,家和萬事興,活著幸福最重要




傾楊


其實最好的狀態是,不住在一起,但是住的很近,彼此不過多的干預,畢竟是兩代人,兩個家庭,很多生活觀念是不一樣的,住在一起容易產生矛盾。如果公公婆婆年紀大了,生活不能自理,那麼住在一起是必須的。送養老院在現在的國情來看,就是一種不孝。都說養兒防老,這就是防老。


不明白君


如果條件允許,父母身體安康,沒有明確表示要住一起的話,建議分開住。老年人和年輕人生活習慣完全不一樣的。我是深有體會,我和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好幾年,公公婆婆都是生活習慣非常健康的人,按時按點起床吃飯啥的。在平常的相處中,大家只能互相遷就了,畢竟年輕人沒有那麼規律的生活習慣,飲食方面也會有區別。還有小孩的餵養和教育方面,難免有意見不一,長輩的念念叨叨是少不了的。如果公公婆婆和老公都希望住在一起,就做好生活一起的決心,好好相處。畢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好處也很多的,自己會注意改變生活中的小陋習,炒菜做飯婆婆也會和你一起分擔,有時候夫妻倆出去看電影,吃飯啥的,有人看孩子呀!好處也非常多。怎麼選都沒錯的,好好生活,好好愛護家人就對了。



記住你的萌萌


過去是,但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父母如果身體好,幹麼非要在一塊生活呢?老人和年輕人有代溝,生活習貫、處世觀念各有不同,容易引起誤解和矛盾,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倒不如分開住,經常去父母處看望,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現在電話那麼方便,有事沒事常問侯,盡到孝心就行了,不一定非挷在一起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