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對於“提筆忘字”,大家都有同感。離開計算機(手機),很多字就不會了。“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再好的技能或工具,失去“用武之地”就會被淘汰。在古代,寫一手好字是必須的。人與筆之間,猶如我們和手機的關係,根本離不了。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古人相信筆是有靈性的,所以才有“魁星點鬥”和“妙筆生花”。三毛在《我的青春誰做主》中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對於自己所鍾愛的筆,古人已經做了最好的安排。明代朱彝尊的《筆筒銘》說“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閒彼放心,歸於無邪”。筆筒,就是要讓筆的靈魂——有處安放。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筆筒在三國時就有了。吳國的陸璣言:“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或書簡筆筒中,七日而化”。宋無名氏所作《致虛雜俎》言:“王羲之有巧石筆架,名扈班;獻之有斑竹筆筒,名,裘鍾”。筆筒用來放毛筆,肯定沒人懷疑。但我們忽略了一件事情,毛筆若用過,定是大頭衝下的懸掛。所以,對筆筒的用法,就有了新的推測:第一,裝未用的新筆或不用的舊筆;第二,把玩或案頭裝飾。這也是筆筒材質多變的原因,能實用的不需要太好,能把玩的決不能太差。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明清筆筒的材質就頗為豐富,有竹、木、牙、角、金、銀、玉、瓷、紫砂等,刻、鏤、雕、繪無一不精。在文房的藝術表現中,筆筒無疑是最具潛力的。其一,立件易於觀賞;其二,通景更富表現。在筆筒之上,花鳥蟲魚、人物故事、詩詞山水都能得以完美的體現。材質不同,其表現力也不同,最終能把文人借物言志的想法發揮到極致。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從存世量看,瓷筆筒僅次於竹筆筒,品種涉及青花、釉裡紅、墨彩、五彩、粉彩、鬥彩、單色釉等。其中,康熙的青花、雍正的墨彩和乾隆的粉彩筆筒,體現了最高水平。在器型上,清早期的筆筒還保留了明代筆筒上下均略撇的特徵,中期後,筆筒多為直身圓筒。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在紋樣上,有山水人物、花鳥、松鶴、百壽字等。還有少量的玉和象牙的筆筒,用通景加深雕、鏤空和陰刻技法琢制山水人物的方式,達到人景合一、層次繁密,立體感強的效果。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從形制上看,清早期筒身較高,平底無釉,胎體厚重。到了清康雍年間,高度降低,胎壁適中,底似玉壁,稱為“壁足”。乾隆以後,筆筒則變得胎體略寬,胎壁也略薄,其底多為“圈足”。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到了民國,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的繪畫風格的橫空出世,為瓷質筆筒的藝術表現力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大量大師級的精品筆筒,成為彌足珍貴的藝術佳品。某種意義上說,筆筒,已經成為我們心靈的居所。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美品大賞1:清康熙煨瓷藍彩筆筒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這件康熙年燒製的煨瓷釉上藍彩筆筒,高10.5釐米,寬6.5釐米。是將淘洗過的瓷土,採用灌漿的方法成型,然後直接在素胎上加繪藍彩花卉燒製而成。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作品樸拙,畫風自由奔放,極富民間特色,是一件實用性的筆筒。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美品大賞2:青花歲寒三友四君子筆筒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中國文化中,有“松竹梅,歲寒三友”,以及“梅蘭竹菊,四君子”的稱謂。這些植物的生命力被人稱頌,是高尚人格的象徵。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這件明末清初燒製的筆筒很有意思,把歲寒三友和四君子同框了。這件筆筒高11.5釐米,直徑8釐米。口部微微外撇,漸收為直腹,周身用青花繪製三友和四君子圖,筆法奔放,構圖大氣,疏密有致。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此物內外施釉,釉色青白,胎體細膩,有橘皮紋現象。器物內壁釉面自然開片,外壁有自然磨損痕跡。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器底為“玉璧底”,中心施釉,繪製青花樹葉型款識,具有清早期的典型特徵。這件筆筒,實用性兼具觀賞把玩性,置於案頭,滿目蒼翠,鬱鬱蔥蔥,與官窯器的嚴謹呆板不同,給人以生機勃勃、活力向上之感,是一件難得的精品。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美品大賞3:仙槎款花鳥筆筒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仙槎(cha),本名錢安,號仙槎,畫室映蓮軒,為清末民初著名淺絳彩瓷畫家。他是汪友棠的學生,又是淺絳彩畫派後期重要傳人。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擅長花鳥、人物、山水及四體書法,其彩繪種類包括淺絳彩、粉彩、墨彩、金彩、帖花、刷花、珊瑚紅地描金、珊瑚紅地粉彩等。所繪作品,底款多署“映蓮軒造”,其藝不在程門、王少維諸人之下。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這件名曰“花香”的仙槎款筆筒,高12釐米,寬6.5釐米。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一面用粉彩繪製鳥語花香圖景,另一面題“花香”並署名,書畫一體。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二層臺式外撇圈足,器底為玉璧底,有礬紅“映蓮軒造”款,小品雅趣也。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美品大賞4:雨岑款花鳥四方筆筒


劉雨岑是民國珠山八友之一,擅長陶瓷粉彩花鳥,善於“捕捉自然界裡永恆的一剎那時空,把真、善、美凝結成畫”。同時還注重在文學、詩詞、書法方面的修養。早期作品兼工帶寫,清麗韶秀;中期作品注重寫意,畫面簡練。田漢曾贊其為:“南枝如雪馥雄關,又在先生筆底看。何止珠山留勁腕,早傳春色滿人間”。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這件雨岑款的花鳥四方筆筒,高12釐米,寬6.5釐米。畫面構思精巧,筆法寫意,花鳥筆墨纖秀工緻,格調清新雅緻,有任伯年遺風。所配詩詞筆法精妙,深得大家風範。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看正面,繪一隻禽鳥立於梅花之上,隨賦唐崔道融的《梅花》詩曰“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看背面,乃一隻燕子隨飄飛的柳枝搖曳生姿,並賦唐雍裕之《蘆花》詩曰“夾岸復連沙,枝枝搖浪花”。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所繪花葉稀處補枝,密處綴英,葉子的深淺、濃淡、枯溼等,生動變化、韻味無窮。禽鳥的用筆精緻,顧盼生姿、惟妙惟肖,茸毛的質感強烈。技法上運用“水點桃花”,輕拂丹青、韻味無窮。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所謂一方頂十圓,這件四方筆筒造型挺拔峻峭,底足平整規範,堪稱書畫雙絕,是劉雨岑代表作之一,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一件筆筒,或方或圓,它的靈魂,都是柔軟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閒話“筆筒”,心之所居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