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老中醫總結哪裡有病,一看就知道

如果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你就能照顧好生活中80%的事。

文章分享者簡介:韓瑞丹,全國高級康復理療師,艾灸師

1 哪裡有病一看就知道

頭暈、頭昏早晨醒來後頭暈、頭昏,可能出現了頸椎骨質增生或血黏度高等疾病。

心慌飢餓感凌晨4-5點鐘醒來有強烈的心慌飢餓感,且疲乏無力,直到吃早餐後不舒適的感覺才逐漸消失,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傾向。

清晨浮腫如果在起床活動20分鐘之後還不徹底消失,則提示可能有腎病或心臟病。

棕色尿液提示肝臟可能出現問題。

口臭可能是胃或肝出現了問題或是牙周病引起。

口中有氨味要格外注意腎臟的健康。

眼瞼蒼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鐵性貧血。

眼角出現模糊的灰環說明心臟可能有問題,中年男性應馬上與醫生聯繫。

臉色潮紅可能與心臟病或高血壓有關。

噁心想吐除去懷孕的原因,若每天早上都如此,可能是慢性胃炎。

舌面白而呈毛茸狀態提示免疫系統功能嚴重失調或身體出現了某種癌變白。

老中醫總結哪裡有病,一看就知道


眼睛痛除去用眼疲勞的原因外,看書看報時眼睛劇痛就要小心青光眼了。

手發抖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病。

吃油膩食物後上腹疼痛,並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膽疾病。

食慾亢進,體重卻減輕可能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沒有食慾,見到油膩就噁心,易疲勞可能是患了肝炎。

飯後總是出現反酸、腹脹或腹痛等症提示積食了,要多吃新鮮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好消化。

爬樓梯時心慌、胸悶提示心臟功能較弱。

指尖比指節更粗大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肺部疾病。

指甲生長緩慢,沒有光澤且變黃變厚提示淋巴系統出了毛病。

手背靜脈突出隨著年齡增加,會有此現象,但也有心臟病的可能。

手掌泛紅肝臟出現問題時,因荷爾蒙失調,手掌會發紅。

手掌潮溼過度興奮或緊張時手掌會出汗,若常如此則可能是甲狀腺異常。

背痛除了肌肉痛,也可能是脊椎或內臟有了毛病。

伸懶腰時腰痛多為坐姿不良。

單純頭暈若不是因為工作單調,請檢查一下甲狀腺。

洗澡時頭髮容易脫落提示頭髮養分不足或是荷爾蒙分泌異常。

黑痣變大或新長出痣當心皮膚癌的侵襲。

皮膚上出現非摩擦所致的紅斑有可能是肝病的前兆。

打鼾情況十分嚴重則提示可能鼻子或呼吸道出了問題。

磨牙如果每天晚上都磨牙,牙齒一定出了問題。

必須高枕頭才能入睡提示心臟功能弱.經常因腳抽筋而驚醒提示可能是缺鈣或動脈硬化。

2

1、 頭冷痛,天熱也得戴帽子,患者頭部特別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為虛症,灸百會穴上星穴。

2、 頭冷痛,前額痛,受寒時疼痛加重,頭部畏風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辯氣味,天熱時症狀消失,病因為氣虛血瘀,灸百會穴,上星穴,撥揉風府風池穴。

3、 頭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無力,病因為心理壓力過大,休息不到位,點揉後溪穴3分鐘,後溪為督脈之會穴,上通頭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4、 偏頭痛,為少陽膽經循環不良,取小腿外側,陽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撥法,(瀉法)

5、 酒後頭痛,點搡率谷穴,盧息穴,百會穴,撥揉後頭斜方肌起止點心,淺拿肩井穴。

老中醫總結哪裡有病,一看就知道


6、 視物不清,好象被雲霧庶住,病因為肝虛引起的症狀,點揉太沖穴300次。

7、 聲音嘶啞,病因為感冒咳嗽起因咽痛,捉拿法,強刺激大椎穴,定喘穴,天突穴用捏揉法。手三里用擦法。

8、 落枕,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風府穴強刺激。

9、 背痛,直取大椎穴旁開5分處,後溪穴,外關穴強刺激。病因為寒凝後背。

10、 急性腰扭傷,直取承山穴雙側上臂扭傷穴,太沖穴強刺激.活動腰部。

11、腰痛環腰一週,帶脈痛,直取膽經足臨泣穴,外關穴強刺激,活動腰部。

12、腰脹,眼脹,口苦,不想飲食,睡眠不好,病為帶脈病,合併肝膽症狀,直取足臨泣穴強刺激。

13 腎虛性腰痛,腰俞穴配太溪穴,一手上一手下,共同點揉。

14、 岔氣,直取肝經的太沖穴,患者張口,強刺激呼出聲來。

15、 臀部疼痛,直取脾經的五俞穴,病因為脾經所主之症。

16 小腿脹痛,直取合谷穴,病因為六腑之症,寒瘀大腸。

17、 雙腿無力,腿足發麻,無力,不能正常行走,取三陰交穴後1寸(奇穴)

18、大腿股四頭肌麻木,炙太淵穴,病因為肺所主之症。配放血法。

19 小腿轉筋,取膀胱經委中穴,承山穴,刮痧法,病因為寒瘀腓腸肌療。

老中醫總結哪裡有病,一看就知道


20、足根痛,走路足根不能著地,病因為生殖系統寒症,內外踝關節下面揉法拍法。

21、感冒初期,流鼻涕,全頭刮痧,點揉合谷穴,風府風池穴。

22、 腹瀉,病因為受寒引起腹瀉,大便如水,一天幾次,體溫正常,隔鹽炙,神闕穴,神效。

23、 腹瀉,食物中毒,足部反射療法。腎、腎上腺、腹腔神經叢,脾胃,結腸,肝膽反射區,加補糖水鹽水。

24、 夜尿多,腎虛,刮捏手小指,炙或點揉夜尿點。(小指末節中間)

25、 痛經,點揉崑崙穴,太溪穴,撥揉踝後大筋,病因寒瘀肝脾、任衝脈。

26、手指麻木,病為風寒瘀阻手指經絡,炙少商穴外關穴。

27、手腕以下至手指稍麻木,病因為風寒如表絡,炙太淵穴,全肘以下至指稍刮痧。

28、肩周炎,手臂不能上抬,取條口穴,承山穴,強刺激,病因為寒入陽蹺脈。

29、肩周炎,人老體衰,筋脈失養,致使肩關節運動障礙,刮痧活血肩周,點揉強刺激天宗穴3分鐘。

30、打隔,因暴飲暴食造成隔肌驚攣,取足反射區腦垂體,胃食道,胸膈反射區。

31、打隔,病因為交感神經興奮,造成食道收縮性反應,點揉足大趾腹中間腦垂體反應區,強刺激。

32、肝瘀氣滯,症狀胸肋脹,食不下,取脾經絡穴大包穴,胃經的不容穴期門穴,章門穴拿揉手法,消食化氣。

老中醫總結哪裡有病,一看就知道


33、胃痛,直取胃經的衝陽穴,歷兌穴,強刺激,足部胃反射區,腹腔神經叢用補法。

34、腸鳴腹脹,炙內踝下照海穴,配足部反射區腹腔神經叢,脾、腎、肝、膽、結腸反射區。

35、胸痛,呼氣吸氣都痛,病因為生氣所發,氣會膻中,患者腹臥強口撥揉法強刺激承山穴至崑崙至太溪穴,患者痛時喊出聲音來。

36、少兒突發性腹脹、腹痛,病因為脾胃不合,拇指指甲旁1分處放血一滴。(少商穴相對,指甲外側)

37、小兒發熱,足部反射區療法,腎上腺,腹腔神經叢,結腸區揉法,全足搓捏,以雙足雙手出汗為度。多喝溫開水.

38、大便困難,病因為長期用瀉藥,致使直腸神經叢麻痺,啄法使腰骶部發熱,點揉承山穴,支溝穴,足部直腸,結腸反射區及腹腔神經叢腦垂體反射區。

39、便秘,點揉腕後心經神門穴至有便意,然後再排便,可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病因為心腎不交,致使腎的司主二陰功能減弱。

40、便秘,病因為老年陰液虧損,體液從表皮膚散失過多,肺所主功能失調,大腸與肺表裡不合,刮痧療法,重點刮手食指雙側,配肺經大腸經五輸穴。

41、旅途便意,點壓手掌中心,胃腸腎反射區。

42、暈車,強刺激點揉風池穴特效。

43、鼻出血,雙手中指相鉤,加壓5秒鐘,兒童多見。

44、眼乾,症狀眼乾無淚,強刺激攢竹穴,睛明穴,迎香穴風府穴,流淚為止。

45、氣閉耳聾,病因感冒引起,取撲參穴,強刺激,特效。

46、隆閉,症狀為小便點滴不暢或不通,取足反射區下腹部,腹腔神經叢,腎及腎上腺,加強前列腺,生殖腺反射區。

47、老年前列腺病,臍下中極穴,會陰穴,常按摩有特效。

48、突發性疝氣,強刺激足反射區腹股溝3分鐘,太沖穴1分鐘。

49、心腦循環不好,子午流注調理方法,中午11點至1點時點揉通裡穴,神門穴,晚7點至9點揉曲澤穴,郗門穴,內關穴,大陵穴,拿揉腋窩淋巴。

50、防中風,全頭刮痧保健,重點刮百會、太陽、風府、風池穴,加刮手腕至指稍,足踝至趾稍,每天保健15分鐘。

51、頭痛

症狀:頭部某點疼痛,類似脈搏跳動。做事沒精神,思維遲鈍。

方法:偏頭痛,多半有氣鬱積在心。在同側找到痛點,用拇指輕揉,疼痛處多有結節,可揉開。也可揉搓外關穴治療。

老中醫總結哪裡有病,一看就知道


52、胃酸

症狀:吃飯不規律,導致胃不舒服,很餓卻不想吃,胃酸較多。

方法:取坐姿,全掌用力摩擦大腿正上面,由大腿根到膝蓋部位的肌肉。反覆摩擦3分鐘。以打嗝為佳,這部位許多穴位可調節胃的功能。

53、乳腺增生

症狀:大多年輕白領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方法:可敲打經絡,尤其是“膽經”。用指節由大腿外側腰下方,一直敲打到小腿外腳踝上方。每天不定時敲打3分鐘。

54、便秘

症狀:大便乾燥,排便不暢,會造成小腹贅肉、膚色不均。

方法:用“推腹法”可治。臨睡前用兩手指肚從心窩推到肚臍,再從兩側從上往下推。,每晚五分鐘。嚴重者可於起床前再推一次。

55、時差混亂

症狀:白天犯困,效率極低,越晚越精神。晚上無法入睡,熬到凌晨;早上起不來。

方法:“金雞獨立”能靜心,身心俱調。抬一足直立,站穩後閉眼睛。每天堅持練習幾分鐘,一週後,“時差”就倒過來了。

⊙特別申明: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本平臺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提醒:本平臺分享出來的方劑、配穴建議、養生方案等僅供同道參考和交流,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患者就醫辯證診治,網絡推斷不會太精確。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動力。精彩給您的朋友,幫助並影響更多的朋友,讓更多朋友受益!閱後請朋友們關注我的文章,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