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保存茶葉的三個禁忌

要保管好,保持原來的天賦“本色”,除了防止出現茶葉陳化變質的4個外部條件外,在茶葉存放時,還須做到“三忌”,即忌茶葉含水量較多,忌茶葉接觸異味,忌茶葉擠壓。

保存茶葉的三個禁忌

1.忌茶葉含水量較多

茶葉含水量的高低是造成茶葉陳化變質的最主要原因,那麼,怎樣才能控制好茶葉的含水量呢?

試驗表明,在茶葉貯藏過程中,茶葉吸水還潮的快慢,與周圍環境相對溼度的大小有關。如將含水量5.7%的茶葉,在空氣不同溼度的條件下暴露10天后測定,在空氣相對溼度為42%的條件下,茶葉含水量上升到6.5%;在空氣相對溼度為57%的條件下,茶葉含水量上升到8.4%;在空氣相對溼度為90%的條件下,茶葉含水量上升到16.8%。

如果在梅雨季節,把乾燥的茶葉暴露在空氣中,則茶葉含水量每小時可增加1%左右。

所以,要藏好茶,貯器以及貯器周圍的環境必須是乾燥的。否則,即使原來是乾燥的茶葉,也會因周圍環境溼度高而吸溼還潮。

保存茶葉的三個禁忌

其次,需要明確的是茶葉含水量控制在多大範圍內最有利存放呢?

試驗結果表明,保存茶葉的最佳含水量為3~5%。

當茶葉的含水量超過7%以上時,隨著含水量的增加,茶葉變質就相當明顯。因此,要防止茶葉在貯放過程中變質,必須將茶葉乾燥至含水量在7%以內,最好控制在6%以內。

家庭貯藏茶葉,不可能像實驗室一樣有專門的測定儀器,但一般憑觸覺也可大致估量出來:抓取一撮普通茶葉,在手掌中稍加磨擦,如即成碎片,用手一捏,就成粉末,表明茶葉含水量在5%以內,這類茶葉最宜貯藏;如用手指稍用力一搓,茶葉成為粉末,表明含水量在7%以內,這類茶葉也在適宜貯存的範圍;若用手指加力揉搓,只能使茶葉成片末狀,表明茶葉含水量超過10%,這類茶葉一般不宜存放,除非立即進行乾燥處理,否則,不出半月,茶葉就會變色。

以上是指散型茶而言,至於緊壓茶,就很難用觸覺估量水分含量了。

不過,一般說來,緊壓茶通常較難吸水變質,這類茶葉的貯存對含水量的要求沒有散型茶嚴格,只要存放在乾燥的地方就可以了。

保存茶葉的三個禁忌

2.嚴禁茶葉與異味接觸

茶葉有清香之氣,是人們鍾情茶葉的原因之一。

倘若茶葉失去原有的香味,代之以其他異味,甚至是使人厭惡的氣味,那麼,即使其他品質條件再好,人們也是不願飲的。而茶葉又最容易吸收異味,因此,在藏茶時,防止茶葉與異味接觸,同樣也是很重要的。茶葉容易吸收異味,主要是由於茶葉中含有高分子棕櫚酸和萜烯類化合物。

這類物質,生性活潑,廣交異味,即使茶葉裝在普通的茶葉罐內,存放在有香皂、樟腦、油漆、香菸、中草藥等有異味的物質中,茶葉也會很快地吸收這些異味。而且,茶葉不但不能與周圍有異味的東西一同貯藏,而且還要求貯器本身也不能有異味。

如新制的木器傢俱內貯藏茶葉,就會產生木質味,因此,製做貯藏茶葉的木箱、木盒,其木料必須在露天擱置半年以上。又如有異味的茶葉罐、茶葉袋,也必須在消除異味後方可貯藏茶葉。

保存茶葉的三個禁忌

3.防止茶葉擠壓

除緊壓茶和各種碎茶外,茶葉大都是完整的。茶葉成朵不碎,有芽有葉,保持完整,是茶葉品質好的重要標誌。

所以,除特殊需要外的茶葉,即使在加工過程中有碎末產生,也要通過篩選,加以去除。由於茶葉貯藏時要求乾燥,茶葉多數又比較疏鬆,如果受到擠壓,很容易變成碎片,以致使高級茶被人誤會為低級茶,開湯泡飲時,也因碎末多而缺少觀賞價值。因此,貯藏茶葉時採用擠、壓、撳等方式都是不妥的。

圖文部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一片茶葉的故事】為您解答茶葉保存、沖泡、選購等問題,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