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專訪著名書法家吳雪:但求一份“道”與“和”

在吳雪工作室見到他時,他剛寫完友人求的兩幅字,置在牆上晾著墨。初冬午後本是靡靡的光景,窗外萬物慵靜,他的工作室已墨香彌氳。我們賞著那牆上的新字,行書颯颯,讓人抖擻。“每天都要寫,不寫字這一天都缺了什麼。”吳雪笑道。

這可以理解為是藝術家的日常習練,或是書家對筆墨的天生依賴,而我想到吳雪在他的一篇撰文中,尤其提到了書寫的自覺性。“如果一個書者沒有書寫意願,免為其難,能寫出好的作品嗎?……技與藝、藝與道的界限是相關的,主觀意願和文本的認知也是融為一體的。”

專訪著名書法家吳雪:但求一份“道”與“和”

李賀古詩——南園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的天性與本能,以創作為職謀,以藝術為生源,這樣的人是快樂的。

吳雪或許便是這樣的人。

書法與哲學

吳雪出生在安徽亳州,蒙城文廟的藏經閣和紀念“竹林七賢” 之一嵇康的嵇康亭下長大。小時候父親吳雪帶著練字,從自己懵懂信寫到培訓班裡的啟蒙練習,從唐楷漢碑到行草,吳雪的書法天賦昭然而顯,他對這黑白色調間的水墨世界敏感,對他而言,提起毛筆,就找到了精氣與寄託。

這或許與他的出生地有關,那座古老而淵厚的小城被譽為“中國楹聯之鄉”,吳雪自幼的書法記憶,也多與那一幅幅的楹聯相關。“學習書法、寫好書法、發展書法都需要強大的文化底蘊。書法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傳統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展的背景。因此,可以說文化是書法的本質。”故鄉的文化土壤是吳雪的自豪,也助於他對待書法堅毅的執著。

專訪著名書法家吳雪:但求一份“道”與“和”

春詞

18歲,吳雪考入安徽大學政治系。在政治系分專業時,吳雪選擇了哲學。“哲學和我喜歡的藝術看起來不相近,但我覺得,學習書法的人都要適當學點哲學。中國書法追求的中和之美與我們道家和儒家倡導的‘道法自然’是一致的。哲學思想可以幫我們更加平衡這種‘中和’”。

這種對“中和之美”的追求,陪伴吳雪從少年步入中年。無論就讀哲學系,還是參加機關單位工作,書法一直是吳雪表達自我、清明外世的方法之一。多年潛行與錘考之後,他將行書作為藝術創作的重點。

吳雪覺得這與他的性格有關。“我性格比較溫和,也比較喜歡行書的節奏,行書優雅從容。同時我認為當代行書最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也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傾向和趣味。”吳雪的行書,以王羲之為宗,以蘇米為體,兼及明清諸家所長,追求帖與碑的融合,自有一番風格。長久以來,吳雪將“力求守正出新”作為自己的創作目標,他希望自己能用書法,表達出當代人的時代情懷。

時代情懷與浪漫主義

“時代情懷”。這是吳雪藝術創作中的主核氣息。傳統藝術與時代感的結合,是吳雪一直思考的命題。他堅持具有時代主題的創作,近年來先後舉辦了“墨舞雪飛——吳雪書歐陽修滁州詩文作品展”、“翰墨情懷——吳雪書法作品展”、“春天的故事——吳雪書法作品展”、《中國夢——吳雪書法長卷》、《翰墨唐韻——吳雪書王維詩作品集》等展覽和專集,目的是想通過對書法主題的開掘,尋求書法藝術形式的突破。

專訪著名書法家吳雪:但求一份“道”與“和”

梅雪爭春

2013年,吳雪創作長卷《中國夢》,將安徽著名詩人嚴陣的抒情長詩《中國夢》以書法的形式表現出來。“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要為這一偉大夢想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吳雪的《中國夢》被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文聯主席孫家正題詞,中國書協副主席蘇士澍題簽。中國書協專門舉行首發式,並現場向學校、部隊、社區和圖書館捐助了這幅作品。

2015年,以“君子之風”為主題的書法聯展在10月下旬於廣州落幕,吳雪與林陽、曲斌、丘仕坤三位同道書家一起,以丹青抒懷對社會正能量的召喻。“承傳文脈,修養身心,抒發情感,迴歸本體”,這是吳雪對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理解,也是對個人藝術創作的要求。

除了“時代主題”創作,吳雪書法也在耕耘著自己的浪漫主義情懷。

2014年,在出版社邀約下,吳雪的《翰墨唐韻——吳雪書王維詩作品集》出版。選擇王維的詩歌進行書法創作,源於吳雪對王維詩情中那一份本真之美的會心。他花一年時間痴醉於對王維詩歌的咀嚼與再創造中,體味詩人人生中的不同心境,悟尋合適於這些詩歌的書寫方式和書寫語言,不同類型和意境的詩要配以不同的字體、形態、形式等,比如邊塞詩用行草書,山水詩用小行書或行楷書,感懷詩用隸書、楷書或篆書……吳雪在書與詩的相得益彰間,鑽研得酣暢:“詩歌是我心中的真草隸篆,詩歌是我心中無言的詩歌。對於創作者來說,詩意的書寫與書寫的詩意,無疑是一種享受,可謂快意人生。”

讓藝術貼近生活

吳雪在安徽文聯工作已經25個年頭。管理協調類工作細碎繁雜,但吳雪覺得,這與其本人的書法創作並不衝突。不同領域的文藝大家和藝術門類會給藝術創作者不同的啟發與靈感,在吳雪看來,一切都值得學習。但他也認為,安徽文化基礎厚重,目前在安徽文化各領域,能在全國佼佼的傑出者並不多。這是安徽文化發展目前面臨的問題,也是每個藝術家肩扛的擔子。

吳雪看待事物的方式與書法的運作近似,撇捺分明而又貫通圓合。他不把藝術家這一角色“神”化,認為藝術家更應先學會“做人”。

“書法是技、藝、道的綜合,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和修養的體現。一個書家不僅要修技,還要修藝,更重要的是要加強人文修養,加強人格修煉,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所以,一個真正的書法家既是書寫的高手,更應當是人格的楷模,思想的智者。”

專訪著名書法家吳雪:但求一份“道”與“和”

蘇軾榿木卷貼

近年來安徽文聯組織了各種活動,“中國夢·黃山魂”全國山水畫(中國畫)作品展、全國首個農民工主題攝影展、安徽文藝界千名文藝家下基層活動等,既讓藝術家們保持專業高度的創研與展示,又讓藝術與尋常百姓悉心相融,讓藝術更貼近生活。

吳雪鼓勵藝術家多走近生活。“當代藝術層出不窮,人們對藝術的需要千變萬化,但如何緊隨時代,體現時代對於當代書家來說,確實是一個嚴峻的課題。我感覺,走進生活、感受生活、認識生活應當是當代書家的必修課。我們應當對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有所認識、感悟與發現。而當下的問題是對生活的無視和麻木,缺乏生活激情自然就缺乏藝術的創造力。”

吳雪信奉石濤的那句“筆墨當隨時代”:“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風雲激盪、創新變革的時代。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社會變革風起雲湧。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機遇和希望的時代,書法能夠無動於衷,逍遙其外嗎?”

他對安徽書法藝術發展抱有熱望,無論是近幾年安徽書法界的蓬勃生機,還是落奠合肥的“中國書法大廈”的建設,都在預示安徽地域書法發展的更多美好可能:“市場價值等等不是書家創作中應該考慮的問題,更多心力還是要鑽研於筆墨與個人修養中。”吳雪說,“當下很多書家都在積極有效的探索和嘗試,我們已經看到一股熱流在湧動。相信,不久的將來安徽書法、中國書法會更加百花齊放、百舸爭流。”

語畢,夕陽纏稜,吳雪工作室的窗子外有孩子們的運動嬉鬧聲。時間輕綿,我們面前的茶,重新被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