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揭祕柳傳志的醫藥健康帝國:從“不熟悉”到投資超120家企業

揭秘柳傳志的醫藥健康帝國:從“不熟悉”到投資超120家企業

柳傳志選擇了不熟悉的醫藥行業,打造出了一個龐大帝國。


2005年初的一天,任晉生接到了一個來自北京的電話。

“聯想?你們不是賣電腦的嗎?”當聽到聯想希望投資他創辦的先聲藥業時,他感覺對方是在搞笑,隨即就掛斷了電話。

但接連幾天,這個電話一直打過來,跟任晉生談了很多對於醫藥行業的理解以及對先聲藥業的未來籌劃,任晉生有點動心了。

從1993年起步,先聲藥業雖然業績發展不錯,手裡也有幾個核心品種,但未來先聲到底能做多大,任晉升心裡真是沒底。於是他答應對方“去北京談談”。

沒過幾天,任晉生就坐在了聯想集團的會議室裡,坐在他對面的是已經61歲的柳傳志,以及柳傳志身邊剛剛加入聯想2年的趙令歡。柳傳志沒多說什麼,倒是趙副總一直在給任晉升描繪先聲接受聯想投資之後的美妙圖景。

“我們將推動先聲藥業在香港上市。”

當時南京還沒有能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國內上市的倒是有31家,幾乎都是大型國企。柳傳志的聯想有沒有能力讓先聲成為第32家上市公司,任晉生並不知道,但農民出身的本能讓他覺得,自己辛苦創辦了十幾年的公司不能讓對面這個賣電腦的老頭奪去。

所以,雖然那一次趙令歡說得很歡,但談話最終還是不歡而散。談完後,任晉生連飯都沒和柳傳志吃一口。

不過“上市”的念頭一直在任晉升腦海裡徘徊,很快他就冷靜了下來。賣藥起家的任晉生熟知四兩撥千斤的奧秘,公司成立前十年,憑銷售打下了一點基業,開始往製造和研發方向轉型,如今如果有貴人相扶,不僅研發有保障,未來趁勢做大也並非不可期。

任晉生開始主動進攻,承諾所有IPO募集資金將用於新藥研發,並且放低姿態,在5人董事會中只佔1席。同時,在淨利潤超過1億元的情況下,任晉生拿出31%的股份,換來了聯想2.1億元的注資。任晉生只有一個要求:

“先聲藥業要去美國上市。”

揭秘柳傳志的醫藥健康帝國:從“不熟悉”到投資超120家企業

這是柳傳志第一次投資醫藥健康領域。2007年4月20日先聲藥業在紐交所上市時,聯想弘毅投資的退出回報率接近8倍。

1


任晉生苦心經營先聲藥業十幾年,在聯想入股之前已經擁有了多個生產基地,同時成立了新藥研究院,幾款高端仿製藥和新藥在研,加上自己的銷售底子,基本涵蓋了醫藥全產業鏈。更為重要的是,先聲藥業此前一直未有外部資金入股,按現在說法,聯想拿到的是A輪。

這樣的標的可遇而不可求。但在當年醫藥行業整體頹勢的情況下,聯想還有很多這樣的機會,就在先聲藥業發佈招股說明書的時候,柳傳志的目光又投向了另一家藥企。

2007年3月,“三鹿事件”還沒爆發,冀純堂作為石家莊市市長,依然還是全國人大代表。在那年的兩會期間,他有違官場慣例地向媒體放了一個消息:

“市裡將把石藥的國有股權整體轉讓給聯想弘毅。”

這番表態反倒令柳傳志顯得尷尬。放出消息的第二天,正好是聯想控股新業務團隊的媒體見面會,柳傳志身邊沒有了楊元慶、郭為,而是坐著朱立南、陳國棟和趙令歡,一個主打投資的團隊。現場有媒體問起了冀純堂說的話:聯想是否會收購石藥集團?柳傳志並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早在2006年4月19日,弘毅方面就開始接觸石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雙方用了2個半小時,商定好了石藥改制和聯想入股的一系列內容。

石藥集團是石家莊國有企業,由石家莊第一製藥和河北製藥集團等4家企業聯合組成,旗下擁有11個子公司,其中的“中國製藥”(HK1093)是國內醫藥行業首家境外上市公司。河北省國資委一直希望石藥和華北製藥這兩家大型原料藥企業合併,但身為“共和國製藥長子”華北製藥顯然更強勢,兩家企業共性太多,互補很少,即便是國資委下來的領導主持合併,雙方依然沒有能夠形成默契。

2007年5月,石藥集團100%國有股權果不其然掛在了河北省產權交易中心的網上,按淨資產8.39億元計算,轉讓底價為8.4億元。國有資產實現了保值增值。

聯想不出意外地以8.7億元拿到了股權,柳傳志在股權轉讓簽約儀式上說:“我希望把關在籠子裡的老虎放出來,然後給老虎插上翅膀。但這籠子裡的得是真老虎才行。”據說,柳傳志當著河北省委書記、省長說出這番話時,震驚了全場。

揭秘柳傳志的醫藥健康帝國:從“不熟悉”到投資超120家企業

(聯想石藥籤約現場)


柳傳志沒看錯,蔡東晨將石藥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2008年金融危機背景下,石藥集團坐上了中國製藥工業頭把交椅,銷售收入超100億。此後多年,石藥集團一直是國內化藥領域排名前十的企業。


與投資先聲不同,聯想在石藥集團是參與管理的。這與柳傳志的理念相符,即“對於國有企業的投資,必須實現絕對控股權,對民企則可不必絕對控股,因為國企的非市場因素太多”。

先聲、石藥,加上之前沒談成的重慶陪都藥業,柳傳志在短短3年間將投資觸手伸到了IT領域之外,逐步構建起一個龐大的醫藥健康帝國。世人只知聯想收購IBM賣電腦,戰略投資業務包括IT、金融服務、農業與食品等五大板塊,卻往往忽視了“創新消費與服務”板塊中的醫藥健康領域,聯想也是不遺餘力。

2

2003年,弘毅投資還是聯想控股有限公司投資事業部時,柳傳志就已經有了投資醫藥的想法,並進行了多輪調研。2004年4月,弘毅投資成立,柳傳志對趙令歡的要求是“什麼都可以投,就是不能投我熟悉的行業”。

醫藥絕對不是柳傳志熟悉的行業,因此弘毅投資在麥肯錫的幫助下,從最初選擇的99個行業篩出10個,又精選出2個,醫藥依然在其中,另一個是汽配。

柳傳志選擇在2005年前後進入醫藥行業,基於的一個重要判斷是:鄭筱萸時代強推GMP,造成大量製藥企業負債嚴重。另外醫藥行業集中度不高,也是聯想的一個機會。

弘毅投資成立後,一期基金並未投資醫藥行業,而是選擇了中銀集團債務包、江蘇玻璃集團和德農種業。2004年9月,弘毅第二期基金8700萬美元募集完成,高盛、淡馬錫、新鴻基等國際機構開始投入。二期開始,弘毅從先聲藥業開始陸續進入醫藥行業,並逐步作為重點領域之一進行投資。2006年11月弘毅三期5.8億美元募集後,聯想的醫藥版圖已經越鋪越大。

2008年,弘毅首次進入中藥領域,投資廣東康臣藥業;2010年,弘毅投資了雲南滇虹藥業;2010年6月,弘毅投資與君聯資本聯合投資鴻翔一心堂;同年,弘毅還入股了新加坡上市公司柏盛國際……有媒體統計,聯想弘毅投資成立15年來,共投資13個醫藥項目,投資佔比超過50%。值得一提的是,弘毅投資控股的弘和仁愛醫療2017年在香港上市,專業從事醫院的運營和管理。柳傳志親自到場,為弘和仁愛敲鐘。

揭秘柳傳志的醫藥健康帝國:從“不熟悉”到投資超120家企業

聯想控股的另一家專注風投的機構君聯資本也對醫藥醫療領域情有獨鍾。2001年成立的君聯資本在2007年3月首次投資的康龍化成,開始在醫藥醫療行業佈局。君聯在12年的醫藥投資歷程中累計投資企業超過70家,涉足行業細分包括了新藥研發、CRO、基因檢測、生物製藥、醫療服務等,藥明康德、金域醫學、貝瑞基因、信達生物、美中宜和等都是君聯的作品。2015年,君聯正式設立醫療專業基金,至今已募集兩期,一大批醫藥細分行業的龍頭正在成長。

2008年成立的聯想之星則注重於早期投資,2018年底時投資醫療方向共51個項目,生物醫藥15個,燃石醫學、開拓藥業、蘇州派格以及醫藥魔方等都是聯想之星的作品。

揭秘柳傳志的醫藥健康帝國:從“不熟悉”到投資超120家企業

除此之外,柳傳志執掌的聯想控股還直接投資了兩個醫療服務類企業:拜博口腔和上海德濟醫院,其在聯想體系中的級別與君聯、弘毅相同,拜博口腔本身也設立多個投資基金,令人對未來醫療服務是否會成為聯想的轉型方向充滿期待。

相比起聯想給人的“IT企業”印象,以及在金融、地產、IT、農業方面的亮點,聯想的醫藥板塊或許並不引人注目。但聯想多年來在醫藥醫療領域的投資,已經可以看見一個醫藥健康帝國的雛形。

12月18日,柳傳志再次退休。接班人寧旻能否推動聯想醫藥健康帝國繼續壯大,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