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在孩子開始學習生活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定力去學習。所以在日常的學習中,父母都急切地想要去控制孩子們的學習並且嚴格把握住他們的學習生活。

曾經有一位記者採訪了7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位記者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認為在什麼生活階段中學會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知識?”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其中有幾位獲獎者都說出了相同的答案:“在幼兒園”。因為幼兒園是他們最開始有正規渠道去接受社會知識的地點,他們在那裡學會了去養成這些習慣:

1、學會與人分享

2、他人的東西勿亂動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做錯事情要道歉,得到別人的幫助要道謝

5、要愛自己,愛生活,熱愛自然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這些看似很簡單的小事情,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是試問又有多少個人能把它們都養成一種習慣呢?好的習慣是養成的,養成了就變成了自然,自然就會形成了人物的性格。那麼好的習慣就會變成了一個好性格。

養成習慣靠的是孩子們自身的內驅力,不是說父母強迫就能得出來的結果。

那麼什麼是內驅力呢?

內驅力是瑞士的著名哲學家榮格提出的一種心理生物信號。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而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或者緊張狀態下,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

婷婷的媽媽一個人撫養著婷婷,所以她對婷婷的期望高過一切,她什麼都幫婷婷安排好,一切都服務於她的學習成績。

婷婷媽媽每一天都會監督孩子的寫作業情況,剛巧有一週不得不公司出差無法推脫,遠在外省的時候婷婷媽媽還心急如焚擔心婷婷沒有好好的學習和作業,擔心她的成績會在這短短的幾天因為沒有媽媽的督促而放鬆。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但是等婷婷媽媽回來後,發現婷婷的作業質量不僅沒有下降,而是更加的井然有序。

婷婷知道媽媽的擔心,並且告訴媽媽說:“媽媽,因為你之前的督促,讓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你不在,我也能為了自己學習的需要去完成老師分發的作業,認真的學習,並且做到更好。”

那麼怎樣去培養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呢?

1、同理心

當家長在孩子學習迷茫期或者困難期對孩子進行指責的話,這就犯了很大的錯誤。

如果僅僅是因為一時的成績下降,並且不顧原因也不去解決就開始否定孩子的努力,那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家長在這個時候需要做的是擁有同理心去理解他們。多肯定他們的優點多鼓勵他們的價值。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鼓勵永遠都不會錯,家長不能給孩子過多的學習上的幫助,但是可以鼓勵他們去激發對學習的內在興趣。

2、培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什麼是積極性,不用別人去催,只要看到問題就去解決。例如放學後先把作業寫完再去做閒事,看到桌子上沒有收拾好的垃圾就去主動幫忙清理這些。

如果孩子在很多事情面前都需要別人去催促,那就是說明他們內心並沒有要去做這件事情的動力。

那麼這個時候家長所需要做的就是去告訴他們: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和自己有關聯;給孩子一個做事情的動力,就是屬於他們的成就感。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其實很多時候靠說是不夠的,很多時候家長就是孩子們最好的示範對象。

例如當垃圾滿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可能主動的去倒垃圾;當只有媽媽一個人做家務時,爸爸也儘可能的出面幫忙,孩子才不會形成一種“原來家務只是媽媽一個人做,與我無關”這樣的想法,如果反之,孩子則永遠不會主動去做一些事情。

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溫馨的提醒而不是經常性的一種命令,溫暖的話語更能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做。就像出門之前可以看似隨意懂得去問問孩子去看看垃圾桶裡的垃圾是不是滿了,讓他順手幫忙到個垃圾,這樣的隨意才不會讓孩子感到直接的抗拒。

這樣反覆幾次的暗示之後,那我們就可以給孩子一種動力了。我們可以在某一天在孩子出門主動拿起已經堆滿的垃圾的時候大聲的稱讚他們:“哇,你今天沒有被我提醒竟然主動的把垃圾拿出來啦?真的是太棒了,孩子你真是長大啦,可以幫媽媽分擔一點家務了哦。”這就是他們的動力—成就感。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孩子做了對的事,哪怕很小,我們都要給他鼓勵。“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孩子的世界觀很大時候,是受父母的言行舉止去影響的。

成就感才是人性的終極需求,也才是最有效的直接動力。

3、培養興趣愛好

“其實學習本就枯燥,唯有熱愛和喜歡能夠支撐你走下去”。

家長們要帶著孩子多去培養廣泛的興趣,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獨特見解和他們的想法。

很多父母會覺得興趣沒有用,其實興趣才是孩子們最好的推動力。家長不要總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持否定態度,要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多培養他們的全面發展,這樣他們就能把興趣帶進生活中去完成學習的任務。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並不是說孩子的學習與父母沒有關係,而是父母更適合的角色是陪伴和鼓勵,而不是做一個冷冰冰的鞭策者。

父母們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上,能提供什麼幫助呢?

1、陪伴

小麗的媽媽每天上班都很忙, 回到家也沒時間關心小麗的學習情況,所以小麗的媽媽總是隻關心結果,不關心過程。每次只要小麗的考試成績稍微有點下降,媽媽就會很嚴厲的批評,這樣小麗感到很委屈。

如果沒有家長的陪伴,那麼孩子們就會缺少學習的動力,因為很多階段的學習生活中往往孩子是孤獨迷茫的,那麼這個時候就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去找到走出迷霧的方法和道路。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2、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當孩子回家時,第一時間想做的事情就是先好好的休息一會兒放鬆一下腦子再開始去完成作業任務。但如果這時候家長只會把孩子趕去寫作業,然後自己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上,做一個正兒八經的“低頭族”,孩子難免不會被這樣的氣氛感染到,變得也和家長一樣沉默寡言。

此情此景,孩子也不會能夠心甘情願的投入學習中去。

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他選出24名心理健康的志願者,然後隨機抽取一半扮演監獄獄警一半扮演囚犯。

他們真的被“抓”進了模擬監獄之中。剛開始大家都沒有進入角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囚犯”在第二天開始暴動,獄警就開始想辦的鎮壓。漸漸地這些“獄警”開始真的以為囚犯有罪,開始越來越暴力,導致有些囚犯直接在精神上受到創傷。

由此可見,環境氛圍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難免會陷入一種焦慮的死衚衕裡,成績根本得不到提升。從關心到溫馨,孩子需要的就是溫暖的包圍,這樣他們才有足夠的信心與動力學習下去。

闢謠,孩子學習靠強迫?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力才是關鍵

孩子的學習道路永遠都不只是孤獨的,因為他們不僅僅有自己,還有他們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