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要求孩子做什麼都要第一!中國父母的“完美育兒”,孩子更有缺陷

所有父母都有自己理想中的孩子,世界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長很健康,除了這個條件之外,還希望他非常優秀。

然而育兒這件事實際上卻是十分的艱難,父母總是覺得孩子永遠都達不到期望值,但卻從來沒有換懷疑過是不是自身問題。有時甚至會覺得孩子和自己的願望正相反,因此認為自己對孩子的培養很失敗。

要求孩子做什麼都要第一!中國父母的“完美育兒”,孩子更有缺陷

我媽在懷弟弟的時候,也經常想,哎呀,以後等他長大後,一定要學習學習繪畫、音樂,他一定會特別聰明,我要給他所有最好的,給他最好的教育,擁有最好的人生。

這不是說著玩的,是中國父母一種社會現象。父母都希望孩子變得聰明伶俐,所以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對孩子非常嚴格,要求他們在各個方面都做到完美,如果在這過程中有一點點的錯誤,都會遭受父母批評,本來是想要幫助他們從根源上改掉壞習慣,到最後怎麼也沒想到孩子出現了不好影響。

案例

家裡有為小侄女,今年5歲多,很小的年紀。但哥哥他們對她非常嚴格,我在一旁看著就心疼。因為在我小的時候,我並沒有受到這麼嚴格的教育。

小侄女小小年紀就開始學習各種語言,認識很多字,還要會算數,而且才藝也是從小就培養她,琴棋書畫樣樣不少。當然,我們整個家庭都算不上是有錢人家,但算得上小康水平。

平常別人都出去玩,她都是待在家裡學各種東西,而且她每天的作業也不少。所以她每天要承受的學習任務非常多,很多時候我都和哥哥講,沒必要;我說“你可以要求孩子優秀,但不要要求她完美”因為這樣會讓她迷失自己,整天生活的像一個沒有情感的布娃娃。

要求孩子做什麼都要第一!中國父母的“完美育兒”,孩子更有缺陷

話雖然是這樣說,但哥哥從來沒有聽過。侄女也還是一如既往的學習,每天任務超多,還有各種才藝課要上,一到睡覺時間,侄女直接倒床就睡,太累了,根本沒有心思去做其他的事情。

撇開完美這個詞來說,小侄女非常優秀,在同齡年裡面她真的是非常優秀和懂事的。雖然說離完美還相差很多,但在她那樣的年紀已將非常不錯了。

之前有看過和小侄女相似的新聞,裡面的女孩子也十分優秀,讀書期間基本上都是第一名。同樣也是從小就被父母管得比較嚴格,一直都是用“完美主義”來教育她。一直到這位女孩子讀大學,二十幾年沒有斷過。

但是“完美主義”教育出來的孩子,雖然很優秀但也有弊端。子啊大學期間根本沒有人願意和她相處,因為她也會對其他同學嚴格要求。我們都不喜歡被人管著,特別是成年之後,所以沒有人願意和她一起玩。

一般而言,從小就被壓迫的孩子,要不就是一直沒有主見下去,要不就是自己成為“父母當時的模樣。”無論是哪一種影響,對於孩子的童年度是不公平的,還是那句話可以讓她變得優秀,但請不要用“完美主義”來教育她。

要求孩子做什麼都要第一!中國父母的“完美育兒”,孩子更有缺陷

完美主義背後的危害性

1、完美的孩子容易得強迫症

現在各種各樣的培優班拔地而起,其中少不了眾多“完美父母的人幫襯”。做父母並不知道這樣的壓力,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很難得到排解。特別父母把成績看的十分重要,爭奪第一成為了口頭禪,潛移默化到孩子身上之後,時間久了後,他們就會行車個一種壓迫感,會覺得沒有考到第一名是“有罪”。為了達到父母的期望,可能會走很多彎路。

還有會造成孩子緊張、焦慮,主要表現就是在孩子沒有將意見事情做好後,會有各種緊張表現。還有一種是畏縮;只要有一點點做得不好,就會不斷責備自己。

2、完美標準容易傷害孩子自尊心

每一個小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自尊心”這樣的心理。已經開始懂得通過別人的怕評價來判斷自己,所以在這種時候,父母如果經常以對孩子要求太高,會讓他自尊心受損。

他們暫時有難以區分理想成績和實際行為兩者之間的差距,他們不知道自己所要面臨的是什麼,怎麼做。如果一旦有什麼不好的,他們會人為“是我差,我沒用”長期這樣下來自尊心一定會受到傷害。

要求孩子做什麼都要第一!中國父母的“完美育兒”,孩子更有缺陷

父母需要明白

完美主義的外在標誌

完美主義者的心態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們必須要十全十美,分毫都不能差。這種兩端做事風格,很容易會產生落差感覺,如果承受力不好的孩子,也許一時間會接受不了。

完美主義的另一個典型特徵是為了遠大的理想不堪重負。不管做什麼都想要達到一個最好的目的,一旦認定來看,也許真的很難回頭了。父母始終都需要知道“完美主義”只是外在的一個標誌,並不能代表現實中有這樣的人。

要求孩子做什麼都要第一!中國父母的“完美育兒”,孩子更有缺陷

完美主義的父母需要付諸的改變:

1、不要將孩子放與很高的位置上,只要將他們當做一個普通人就可以。

2、要勇於接受自己的不足,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將自己搞的太完美對於孩子而言也是一種挑戰。用輕鬆的語氣和孩子談你自己犯的錯誤,向孩子傳達一個信號:在你的家裡,即便犯錯了,也是安全的。

3、區別對待行為者和行為。孩子犯錯也只是這一件事情錯了,並不代表著全部都是錯的,這樣他太冤了。所以父母也要有同理心,站在孩子角度看事情。

教育孩子不用“完美主義”不僅有利於孩子,其實也利於自己。因為只有不完美的人,工才能不斷的接近完美,才能在過程真正的成長起來。

十全十美是從來都不存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裡面,對完美的追求和對不完美的焦慮,讓人不堪重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