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白鹿原》、《人生》、《平凡的世界》你更喜歡哪個?

silent小胖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這三部作品綜合比較來講,我更喜歡《平凡的世界》,現將三部作品分析如下:

《白鹿原》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創作的長篇小說,由作者歷時六年創作完成。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代末年至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白鹿原》在1997年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該小說是在八十年代“反思文學”創作潮流中創作出的反思新高度的史詩作品,對民族歷史文化反思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生》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的人生主線構成了是故事架構。

2018年,《人生》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該書是在80年代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在城市的場景中展開,當時似乎一切都處於城市的控制之下,甚至鄉下人天生就應該在城裡人面前低人一等。這種強烈的等級觀念、城鄉差異在小說中被強化。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創作的一部全景式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百萬字長篇鉅著。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時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深刻展示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在1991年獲得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該書是在80年代中後期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湧,文學創作形式和技巧求新變異背景下,作者堅持用傳統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手法歷時六年完成的。

以上是漫步雲書對您問題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喜歡請點擊關注。


漫步雲書


這三部小說我最喜歡的是人生。在我上高中的時候就接觸到了人生,他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伴隨著我一直走到現在。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變化過程,高家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抉擇的悲劇,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財貿雙全文物兼備的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後,未能跳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小學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又能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書記高明樓的他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提高了,他有多麼難以現狀呢,當機遇再次降臨到高家人身上時,他義無反顧的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裡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裡人引人注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心情樸實勇敢自信,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裡大顯身手,幹出了一番事業,但是終於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景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態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過眼煙雲。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躁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順著爺爺的一番話,然後一下子撲到了黃土地上。

人生真是變幻莫測,難以預料,誰能有人知道自己今天以後會發生什麼呢,對於高家人的才華我是佩服的,對於高家林工作的這種變遷我是同情的,對個人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對高加林的愛情,我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初戀是美麗初戀也是激情澎湃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非常的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卻真心的愛上了高佳林,這種愛,滋補純真,她那充滿激情,我有實際的做法表白了,他的愛是那麼的強烈,就在高家林離開講臺,時的高家林也是幸福的,他被最俊的姑娘所愛的,但實際上呢,在外的天平能平衡嗎?不能,當高家人重新離開土地都離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平時這天平一下子就傾斜了,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為現代女性的開朗活潑。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家林也進入了一種艱難的抉擇之中,到高加林隱隱的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了下去,他想起來劉巧珍的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來那種無私的溫柔的愛當巧的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那複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但經過反覆考慮後,他終於接受了黃愛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深愛著他的姑娘劉學珍,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家林委婉的對劉全生表達他的這種選擇之後,巧珍沒有任何怨言含淚接受了他,沒有過多的責怪,反而更擔心他了,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流淌著她的無私的讓人感動著,也被劉巧珍的堅強的話的而感動著,他也僅僅是感動而已,我又能說什麼呢,如果說高家林當時選擇了劉曉珍,他又能安於現狀嗎?兩個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便生活到了一起,又有能有共同的語言嗎?這也許這就是人生吧。


蒙山霧凇


《平凡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那代人的悲和喜。每一個人物,真實鮮活,演繹得很到位。

其實,這個世界有的只是最平凡不過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斷艱難前行著地普通的人們。很感謝《平凡的世界》,看著劇中的每一個人物,不由地去反思自己平凡的一生。

這個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文革的餘波仍在社會各個角落震盪,無情摧毀著每個人的生活。圍繞雙水村貧苦的農民(孫玉厚一家)展開敘述,孫家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他們擁有各自的命運。

大姐孫蘭花是一個平凡婦女。嫁給了一個好吃懶做,常不歸家,還帶女人回家的男人。她始終沒想過離婚,因為她愛她的孩子和丈夫。她是現代社會弱女子的縮影。

哥哥孫少安是真正的男子漢。他是家裡的脊樑骨,父親的意外去世讓他必須選擇更加堅強。他和村書記的女兒青梅竹馬,缺因他是貧窮農民的兒子最終沒能走到一起。這種“門當戶對”的現象,現在也很普遍。

弟弟孫少平是我最有感觸的角色。他有著極強的自尊心,即使在好友田潤生面前也不願展露寒酸的一面。為了理想或者說是為了心中那嚮往的卻又不知道真正是什麼東西,他不懈奮鬥著。他在書中使精神遨遊世界各地,看盡世間百態:通過讀書獲得快樂,也使自己的思想更加貼近大地而超越農村。

小妹孫蘭香,懂事好強,美麗大方。她順利考試理想的大學,並且有著一段美好的校園戀情。她的歸宿,是很多貧苦家庭女孩所向往的。最終,通過自身努力,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王二狗影視


我個人比較喜歡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大概也是當代文學裡爭議最大的一部了。

因為別的爭議,大多隻是挑戰了一下大夥的習慣,隨著 人們觀念的開放逐漸淡淡然,比如《廢都》。《平凡的世界》可不然,一方面是主流文學界和大批文藝青年對它一直以來的輕視,一方面在很多已經頗有人生閱歷的成熟人群心目中,它雖然土氣卻厚重無比,揭示了人生真諦,給予我們勇氣,指引我們向前。不聊它還好,聊起來絕對是火星四濺。

個人對它的評價是:寬給分的話,是部傑作,但離名著,差一個筋斗雲。

說這部小說不夠名著份量之前,我是準備好了鍋蓋的。這也不冤,說這書不夠好,隱隱就含著對信徒們價值觀的鄙視,更何況,爭議其實根本沒文學性什麼事兒,一定是不超過10句就吵到階級對立上去。數落到別人頭上還不讓人罵你,你是人民幣啊?

但還是冤,因為有些火力是開錯了炮——很多人以農民自居開罵的時候,其實站錯了隊。

最喜歡這部小說的,往往是第一代由農村到城市的人……隊長別開槍!容我把話說完!

他們是農民嗎?

文學這玩意,雖說不能當飯吃,可花時間看,也總要圖點什麼。它有自己的硬標準:技術,思想,社會影響——最後一項的分我已經給過了,《平凡的世界》上限是《湯姆叔叔的小屋》。如果不是考慮到這一項,由著自己審美我根本不把它算傑作。

技術標準的缺陷,比如匠氣、缺乏創造力、濫用“機械降神”、上帝般對人物的操縱,就不多說了——反正大夥也不是因為文學性開撕的。

真正讓我真正看不上的,是這部小說從頭到尾都沒脫開的桎梏:思想性的庸俗。

說完這句話後,我的罪名大概需要多槍斃一分鐘……其實我還真不是對路遙先生不敬,所謂思想性的庸俗,其實標準還是“名著”,我們遵循甚至引以為傲的“三觀正”,拿到“思想”高度評價的話,其實大多都俗氣無比——你總不能說買大房子找好對象希望父母身體健康多麼富有思想性吧?

我嘴刁,一部文學作品,要麼讓我感受超越平庸的詩意或思想,要麼瞭解沉重冷酷的現實。很遺憾,這部小說裡,無論詩意還是現實,總憋著一股“俺做要城裡人”的勁兒——

誰不是在努力往上爬?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什麼不對?再槍斃一分鐘!

我無用的辯解是:請努力分清“一本書思想性庸俗”和“追求美好生活不對”。這本書,終於還是沒逃開等級意識、尊卑情結,到處是不自覺的男尊女卑、城尊鄉卑、聰明尊愚笨卑。強調一下,雖說寫不代表認同,但以路遙對人物的強大操縱,很難說這些安排不反映他的認識。

女一號田曉霞,是一個代表了作者對女性理想的角色,她是那麼完美,以至於最後作者已經無處安放她,只好把她扔進了洪水裡。金秀向孫少平遞上了情書,讓男主角第2.5次和顧養民做了情敵,作者終於替男主角揚眉吐氣,找回了當年被顧養民搶走女友的恥辱。多年未見男主角的田潤葉,仍然暗戀男主不已,甚至婚後讓丈夫獨守空房多年……

把女性弄成美好的花瓶以及獵物,算不算男尊女卑?

這部書是為農民代言嗎?不,是為聰明人代言。畢業多年後,孫少平偶遇已經陷入小市民生活的昔日同窗侯玉英,拒絕了人家來做客的邀請,還發出感慨:” 少年!少年!那是永遠地逝去了……“然而一年多後,孫少平與社會身份較高的同學聚會時:”中學時代的生活啊,將永遠鮮活地保持在每個人一生的記憶之中;即是我們進入垂暮之年,我們也常常會把記憶的白帆,駛回到那些金色的年月裡……“只是下等人不配留在我們的生活裡罷了,我們是聰明的讀書人!

為什麼這部書裡的“俺要做城裡人”讓人討厭?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卑微,隱含著這樣的邏輯:城裡人就是比鄉下人強!農民中的佼佼者,就應該努力往城裡奔,摒棄自己出身的原罪!“俺要做城裡人”的潛臺詞是“再也不要做土包子”,作者讓主人公認可自己是農民,其實不過是給自己一個安全舒適區,心理上其實是徹底的居高臨下。

而這樣一些價值觀,卻被評價為紮根土地,看不上這部小說被死忠們義憤填膺地罵成忘本不尊重農民,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





盤影


三部小說都是現代文學的扛鼎之作,我都喜歡,但更喜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在八十年代剛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推薦了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好不容易在縣圖書館借到了這本書,如獲至寶捧回了家,寫完作業打開這本書的瞬間就被扉頁的內容介紹吸引了,夜深人靜躲在被窩裡還在閱讀著,毫無倦意,根本停不下來,自己也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跌宕起伏,亦悲亦喜,看到動情之處淚水打溼了枕巾也沒有察覺,彷彿自己和主人公的命運融為了一體,最後是在母親的再三勸誡下才戀戀不捨合上書頁關燈休息。

《平凡的世界》圍繞著黃土高坡農村老漢孫玉厚一家展開的,老一輩辛勤耕種卻無力改變窘迫的生活;書中田福堂、孫玉亭、喬伯年、田福軍等人物的刻畫躍然紙上,極具時代感和使命感,但我更喜歡的還是兩條愛情主線的主人公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倆。哥哥少安和潤葉青梅竹馬的愛情被城市和農村的溝渠分隔了,少安選擇了秀蓮,而潤葉最終嫁給了她不喜歡的李向前;但不得不說命運的奇妙,若不是這樣的選擇,少安也不會遇到賢惠、善良、樸實、也同樣深愛著少安的秀蓮,她的出現似乎只是為了給這個家庭重生的希望,儘管造化弄人,付出得到了回報,秀蓮這個苦命的女人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肺癌成了她最終的歸宿。弟弟少平的愛情之路是在不斷的覺醒中產生的,他與田曉霞因對知識的渴求而結緣,長達數年的分別給了兩個年輕人成長的空間,再次相逢給了他們重新珍惜這份感情的機會,讓他們不顧一切衝破世俗的偏見和束縛,他們相愛了,但這一切太短暫了,兩個年輕人憧憬著美好愛情的時候,卻因為田曉霞的突然死亡而終結。我無數次感慨作者在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上處理的太殘酷!但這就是文學,也是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性。

《平凡的世界》,書如其名,沒有傳奇色彩的跌宕起伏,也沒有武俠小說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更沒有時下愛情小說的纏綿悱惻,甚至連一點華麗矯情的辭藻都沒有,但卻深深融入了你的靈魂。多年後人到中年的我在書城買到了精裝本的《平凡的世界》,打開書頁的那一刻,彷彿黃土高坡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





憂傷的四哥


三部都是很經典的作品,更喜歡的我會選《人生》

這本書是作者路遙先生創作的,“馬雲曾說過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當時這本書引起不少的轟動,所謂好書應該是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吧,當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圖書館看的,深深地被吸引並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我想每個人都是高加林,渴望離開家鄉嚮往大城市的繁華,想通過自己改變命運,在經歷了被村長家的兒子代替自己的教師職位一職如願回到城市打拼,夢想著自己要在這座城市裡大展身手的時候又別同學告發因為關係進的工作單位,從農村回到城市,從城市最後又回到自己的家鄉,在巧珍和高亞萍之間的徘徊,在種種之間的選擇之後彷彿又回到了起點,只不過這樣的插曲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借用這本書開頭的一句話“人生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只有幾步”


一隻獨鶴


我個人可能更喜歡《人生》一些

《人生》這本書語言樸實,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書中的人物似乎都是芸芸眾生的縮影。主人公曆經幾年風平浪靜的教書生涯後突然的變成農民,面對巧珍無藥可救的愛,而他又處於人生低谷,顏面無存,便稀裡糊塗的接受了。不料高加林從後門走入成功後又和昔日同學黃亞萍“重歸於好”,面對擢升的機會,他毅然違背了同巧珍的諾言。人生無常,不可避免的在經歷了風霜之苦,愛情的磨難後,高加林“一覺回到解放前”。巧珍已為人妻,但由於對他難以忘卻的深沉的愛,仍不計前嫌不遺餘力的幫助他。讀完此書,我感受頗多。

高加林對待自己的人生是極其負責的,又是個有進取心的人,但卻在感情方面吃了虧。由於他的感情不專一和想得到的太多,結果不但是徒勞無獲還傷害了別人的心。有句話用來形容他正好:人往往都是這樣的,一個總得遷就另一個,只有那樣,兩個人在一起才能長長久久,始終要有一個人把標準放低些,以便讓另一個人輕而易舉的觸碰到。要不古人為何講究“門當戶對”呢,因為彼此都差不多,相處起來比較輕鬆,生活才得以長久。我想生活中也是,“談笑有鴻儒”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關鍵還要看人家能不能看上你。而普通人在這個社會似乎是不受歡迎的。像高加林這樣將物慾融於感情的人也不少,我們雖都不是君子,但也一定要分清本末。

他不是個“知足常樂”的人,面對亞萍的無理取鬧,他又想到對他百依百順的巧珍,但好馬是不吃回頭草的,人生的逝鴻片羽,我們誰也抓不住。朱光潛曾說:“問心的道德勝於問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勝於理智的生活。”高加林即便是理智地選擇了亞萍但仍沒逃過命運的捉弄,這是否算得上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呢?

從《人生》這簡單的故事中,我們應明白做人的道理。不要為追求城市的燈紅酒綠而喪失了我們本真的心,更應承擔起愛一個人的責任。功名什麼的都不過是過眼雲煙,只有純粹的情感才能隨著時間沉澱。所以莫言說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一個好的家庭。人應活得真實,對一個人的態度不能因他在社會上的地位變化而變化。其次便是學會獨立,今天你多學一門知識,明天就少了有求於人的尷尬。你要是一個人就可以過得很好,也就不會不得已得卑躬屈膝。不要看不起普通人,優秀的人作為先鋒創造世界,美好的世界因普通人的維持秩序而運轉。人是善與惡的混合體,所以好人也會有做壞事的時候,我們應從所提倡的好事中發現事情的悲哀。

有這樣一個故事情節,高明樓雖然人稱“大能人”且家境殷實,但他的兒子們卻不是有活泛思維的人,“二能人”劉立本更是一個兒子也沒有。曾國潘曾說:“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正是因為能人們過分追求幸福和金錢才使下代人的運勢打折,他們的行為在無形中影響著後人的運氣。這看似有些迷信,但不全無道理,我們也能在現實社會中發現這一類人的存在。所以,用本文的話來說,就是正當的追求,也不應通過歪門邪道來實現。



一朵木棉


《平凡的世界》——去年讀完了原著,這是我迄今為止讀過最長的一部小說,最近根據小說體裁改變的電視劇上映了,於是重溫原著情節, 由書及人,似乎也是對我們成長曆程的一種映射,一次心靈洗滌。

全書中,路遙以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七八十年代城鄉社會生活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一群普通的人演繹著悲壯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蒸騰著不平凡的真情。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但它又不是一部普通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作品,它有濃厚的通俗小說的元素,帶給讀者超越一般批判性小說的閱讀快感。像顧養民搶了孫少平初戀女友郝紅梅、顧養民的女友又愛上孫少平,最後結局田福堂的兒子娶了郝紅梅;七八年前周文龍是土皇帝,張有智思想超越時代侷限,七八年後周文龍解放了思想,張有智反而成了被作者批判的官員;在原西時田福軍是馮世寬的手下、處處被馮世寬和苗凱壓制,到黃原後馮世寬成了田福軍的下屬,苗凱反被邊緣化……如此種種人物關係的戲劇性的轉變,都非體制意義上的“優秀小說”可比。再入人物關係的緊湊,最明顯的是階 級 鬥 爭的犧牲品郝紅梅童鞋,最後成了向來不受關注的田潤生童鞋的媳婦,分別影響了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倆生活乃至命運的大能人胡永和、胡永州兄弟倆,是書中政治人物高鳳閣的表兄弟;再比如田福堂大叔就詫異的認識到的——田福堂的女兒愛上了孫少安,而田福軍的女兒又愛上了孫少平;第三部中間接導致孫少平女友田曉霞犧牲的角色吳仲平,是孫少平妹妹孫蘭香的男朋友;當然,最為大家熟知的還是這個最富有象徵性、也代表了作者的悲觀主義生活態度的情節——哥哥孫少安面對田潤葉的示愛,儘管從內心深處愛著潤葉,但又從現實中認識到二人環境的差距,在這裡,很多讀者都覺得少安和潤葉本應是完美的一對, 只是少安深愛著潤葉卻選擇了逃避,於是絕望地來到山西給自己領回個媳婦;弟弟孫少平面對與地委書記的女兒田曉霞的愛情,勇敢的表示一定要去爭取而不必理會結果會怎樣,結果最後最愛的曉霞也在洪水中不幸離去,兄弟倆在坑爹的時代面前,儘管對愛情的態度迥異,卻最終到達了一樣的結局。孫少安在青春的愛情熱浪離開之後,與善良精幹的秀蓮過起了苦難又幸福的日子,當最後孫少安真正意義成為雙水村的“能人”時,秀蓮又因勞累過度肺癌而抱憾離去;而沉浸在愛情中不能自拔的潤葉,也在步入中年時到達了生活更深的層次上,平靜的接受了已經殘廢了的向前;我們的主角,被無數人代入的角色孫少平,在愛的悲劇之後,帶著一道帥氣的傷疤,接受了年輕寡婦惠英嫂,最終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煤礦工人。

路遙為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整部作品中,孫家兄弟個性鮮明,自立自強,敢愛敢恨,最後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改變了孫家的面貌。對比當今時代,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對自己而言,路遙所刻畫的主人公的成長經歷,也給予自己滿滿的正能量,也更能讓自己在前進的路上看清自己。

孫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鬥士

孫少平的一生體現了平凡人生的輝煌意義,他從一名高中畢業生成為一名煤礦工人,其間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貫穿他的思想的主線就是奮鬥不息、堅韌不拔,無論面對何種挫折,他都能平靜接受,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在高中學習期間,他每日吃飯時總是屬於“黑非洲”那幾個人,但他學習刻苦,心懷遠大的理想。在高中畢業時同田曉霞的一次臨別聚會上,他說他絕對不會變成那種什麼“滿嘴說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幾個褡褳,在石圪節上瞅著買個便宜豬娃;為幾根柴禾或者一顆雞蛋和鄰居打得頭破血流,牙也不刷,書都扯著糊了糧食囤……”,田曉霞雖是調侃之言,卻的確說到了孫少平的心理深處,他惟恐他自己會被農村的那種傳統的意識淹沒,而決定離開家鄉到社會上去獨自奮鬥。他坦然面對人生,將勞動看得高於一切,無論是當攬工漢還是當煤礦工人,他都是由於勞動而受到尊重也樹立了他的信心。當他攬工為別人當小工背石頭時,剛剛走出學校的他雖然背上傷痕累累卻沒有叫喊一聲。當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礦的礦工去領工資,卻連當月的生活費都不足用時,他真正地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同時他又具有現代意識,時時不忘學習,能文能武,也使他贏得了愛情,田曉霞不顧忌他的生活環境、工作事業方面與自己的巨大差異而深深地愛上了這個“掏煤的男人”。雖然他和田曉霞的愛情以悲劇結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誠地面對生活。然而他也有自己的侷限性,儘管他一直致力於改變自己內心中作為一個農民的意識渴望超脫現實,但是總難以擺脫行為、思考都受到作為農民的身份限制,但是生活行事中卻總受到身為農民的意識所影響,結局中原本渴望改變現狀、有著遠大抱負,並努力為之奮鬥拼搏的孫少平,曉霞的離去,自己礦下受傷康復後,不知何時起變成了一個安於現狀的煤礦工人,也許作者這樣的安排更能體現“平凡”一詞,從而達到全書的宗旨---平凡!

網上,在平凡的世界貼吧也看到各種關於《平》的討論,少平是對苦難勞動的眷戀:

少平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為什麼去幹純粹的在外人眼裡可能低下的體力勞動呢,並且還表現得不亦樂乎?開始甚至還得掩飾自己知識分子的身份以便能夠“入”這個門檻。這在社會中顯得有些異樣。在我看來,少平的這一舉動,是源自他的農民情節。其次更重要的應該是現實主義在這裡的體現,少平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少平清楚明白體力勞動者生活的艱辛,也知道他們的社會地位。雖然是一個知識分子,但作為一個被農民父親含辛茹苦用汗水澆灌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他對勞動者有著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與尊重,這種尊重既有對勞動本身的尊重,同時也包含了少平對父親,像父親一樣的勞動者的愛與尊重。他對體力勞動的無端渴望正是他對父親的尊重與愛,對勞動熱愛的體現。這種尊重與愛甚至植根於他的骨髓,以至於他必須投身到體力勞動中來讓這種愛得到依靠。他在體力勞動中感受著父親一樣勞動者經歷著的艱辛與堅韌品質,並因為分享了他們的艱辛而感到精神上的快樂。路遙在《平凡的世界》的開卷所說“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體現出的對勞動生活的熱愛,在孫少平身上以一種欲掙脫而不得分離的形式來寄託。

孫少安——負重前行的跋涉者

書中,孫少安是揹負最沉重包袱的人,6歲開始幹農活,13歲輟學幫助父親支撐起風雨飄搖的家,18歲憑藉著“精明強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選為生產隊長,成為雙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護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學業,姐姐一家尚能夠勉強度日。而弟弟孫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闖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後方”就平安無事。

孫少安不僅要同與生俱來的貧苦搏鬥,還要處處提防來自村書記田福堂的算計,出於對孫少安才幹和威望的嫉妒以及“騷情”其女田潤葉的不滿,田福堂多次利用“階級鬥爭”陷孫少安於困境。孫少安就是在這樣來自家庭和政治的“雙重壓力”下頑強抗爭,負重前行,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除了不屈服於命運外,孫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書中表現的重點。無論家庭多麼“爛包”,他從未顯露出對家庭的厭惡和嫌棄,他對全家老少所表現出來的責任感令人起敬,而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將對家庭之愛擴展到對全村村民的愛,這是超出農民狹隘門戶觀念的。從擔當一隊之長到後來招攬村民到自己的磚廠上工,以及慷慨捐資助學可以看到這一點。而他對自己初次創業失敗村民對他的“背叛”更表現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創業成功後仍不計前嫌地幫扶他們,孫少安是作者極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

田曉霞——男性的精神導師 ,貼吧中很多讀者的女神。

田曉霞出身於一個幹部家庭,殷實的家境使她不必像男主人公孫少平那樣為溫飽所困,更重要的是,在這樣一個家庭的薰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內在品質都遠勝於同齡人。孫田兩人初次見面時的田曉霞自信、熱情、主動,而孫少平在這樣一個“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學”面前,變得像“農民一樣笨拙”。孫少平此時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開發,而使這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綻放奪目光芒的,正是田曉霞。 田曉霞在高中時期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看問題往往和社會一般的看法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孫少平“每次和她交談,都能使自己的頭腦多開一扇窗戶”,孫少平已開始自覺接受田曉霞的指教,而田曉霞則慧眼獨具地發現孫少平與眾不同的“氣質”,並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大學後的一段時間田曉霞與孫少平聯繫間斷,當再次在黃原的電影院見到孫少平後她為孫少平的改變而深深吸引,自此兩人關係更加親近。“後來,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加深了。但她(曉霞)和他(少平)在黃原相見之前,這種關係僅僅在同學之外另多了一種友誼的成份。在他們的年齡,這種關係是正常的,只是稍稍有些不平常罷了。”最後兩人相愛,並在黃原的古塔山上模仿《熱尼亞·魯勉採娃》定下了“兩年之約”,大學畢業後曉霞去了省報工作(與去大牙灣煤礦做礦工的孫少平分隔兩地),兩年的異地之戀並沒有減弱她對少平的愛。然而“這個姑娘的冒險精神聞名全報社”,在陝南的洪災中為了救一個落水小女孩“她幾乎什麼也沒想就跳進水中”……在“兩年之約”的前夕戲劇性的發生瞭如《熱尼亞·魯勉採娃》一樣的結局。

可憐可愛擁有無限活力、超脫現實的夢想與愛情,併為之拼搏奮鬥了一生的田曉霞,最終沒能得到自己企盼的幸福

書中穿插了各種交錯複雜的愛情故事:少安的淳樸的農村愛情;少平的浪漫愛情;田潤葉的曲折愛情;金波的草原戀歌愛情;田潤生的超凡脫俗的愛情;真是包羅萬象,各有特色,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感人和心動.最不平凡的真情大概是潤葉和李向前的感人肺腑的愛情經歷:陰差陽錯潤葉和她不愛的李向前完了婚,婚後關係不和,兩地分居,但當李向前因得不到潤葉的愛而酗酒出車禍鋸掉一條腿時,潤葉再也不能無動於衷了,她毅然負起了妻子的責任,去醫院侍奉他,照顧他,他們的愛情從這開始開花結果了.這是一種什麼愛情?我們不難想象,這是一種偉大高尚的愛情,李向前雖然失去了一條腿,但他終於得到了真愛,我們怎能不為之感動和欽佩呢?

人生!是這樣不可預測.沒有用永恆的痛苦,沒有永恆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時是那麼平展,有時又是那麼曲折。

命運總是不如人願。儘管有時候命該如此,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

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

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

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看看《平凡的世界》,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


颺Constantine


各有特長索取

《白鹿原》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創作的長篇小說,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首次出版於1993年。

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1]

1997年,該小說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該小說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話劇、舞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2]2019年9月23日,該小說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人生》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9月23日,該小說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一片葉子的故事


你好,我是久慕說電影,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下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比較喜歡《平凡的世界》一書,這書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的奮鬥精神,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與《人生》、《白鹿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以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少年孫少安為主線,圍繞主人公揹負最沉重包袱,在來自家庭和政治的“雙重壓力”下頑強抗爭,負重前行的故事……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小人物在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讀來令人蕩氣迴腸。這真是一部農村小人物生活的真實寫照,值得我們去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