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論語》開篇3句話,原來是人生的三種大境界

開卷有益,益處何在?

孔夫子告訴我們:“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讀書,為的是提升自己的學識與修養。不是為了在人前賣弄。

《論語》開篇3句話,原來是人生的三種大境界

《論語》,最重要的是要將夫子所言與我們的生活生命結合起來,仔細體會涵養,用生活證悟,用生命踐行。而《論語》開篇第一章就意義重大,啟人深思,值得細細品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開宗明義,給我們指出一條向上之路。人生三條路徑、三種境界,都包含其中。


慎獨的境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生天地之間,由懵懂孩童到所知甚多,全在一個學字。,是每個人不可須臾離開的。

懂得學習,善於學習,奠定了我們一生進步發展的根基。

《論語》開篇3句話,原來是人生的三種大境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會單純吸收現成的知識,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知識再多,也只是兩腳書櫥,與人生無關,與智慧無關。

要將學習與我們的生命發生關係,有益於身心的發展,就必不可少的需要“慎獨”的功夫,慎獨,能使人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

《論語》開篇3句話,原來是人生的三種大境界

君子的境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君子之間的交情不是建立在金錢或利益上的,很純粹。而小人之間的交情猶如甜酒一般,表面甜美實際虛偽。

《論語》開篇3句話,原來是人生的三種大境界

孔子說過,“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論語》開篇3句話,原來是人生的三種大境界

高人的境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在現實生活中,自己的行為一時不被別人理解的情況是會經常發生的。

道德修養較高的人對此或者耐心地加以解釋,或者泰然處之,讓別人慢慢理解。

道德修養差的人則或者沮喪,或者惱怒,但結果總是適得其反。

《論語》開篇3句話,原來是人生的三種大境界

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來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貴為榮耀,並不想真為國家社會做事的,那又何必離開自己父母之國呢?

祖宗都在這裡,一樣可以做事。

換句話說,隨便在哪裡,決不走歪路,而走正路,在任何社會都是一樣比較困難的。

《論語》開篇3句話,原來是人生的三種大境界

和光同塵,就是要含斂光耀,混同塵世,不要標新立異,不要過分張揚自己的特殊之處,融入社會,融入周圍的環境。

從而達到玄妙齊同的境界,所謂:“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