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嘉靖皇帝不喜歡萬曆皇帝朱翊鈞?

腐腐腐腐腐女-


萬曆不被嘉靖所喜歡,其實是被他的父親朱載垕所牽連的。眾所周知,嘉靖皇帝生前特別的信奉道教,有道士告訴他國不可有二主,二龍不能相見,他聽信了道士所言,所以一直不願見朱載垕,以至於萬曆朱翊鈞出生的時候嘉靖也不高興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十七日,朱翊鈞呱呱墜地,降臨到這個人世之中。當時他的父親朱載垕已經是大明的儲君,按理說眾人對於朱翊鈞的到來應該高興才是,卻不曾想大家都在看嘉靖帝的臉色,惴惴難安,甚至都沒有人敢給他取名字,嘉靖帝似乎並不歡迎自己這個小皇孫的到來。

嘉靖一直迷信道教。他的皇長子和皇次子在設為皇儲之後先後去世,倖存下來的第三子朱載垕,第四子朱載圳,而朱載垕也順理成章成了大明的皇儲。可是當時有個道士給嘉靖算了一卦,說二龍不能相見,否則會有災難,所以嘉靖一直謹遵道士所言,除非是死,否則絕對不見自己這個兒子一面,加上朱載垕少年時因其母親杜康妃失寵,又非長子,所以很少得到父愛。嘉靖本來就不太喜歡這個兒子,所以相對疏遠,也就順帶著不待見這個孫子。



歷史即故事


明世宗朱厚熜,不喜歡自己的孫子,即後來的明神宗朱翊鈞,源自於其對長生的追求和玄修的迷信。圖:雙龍戲珠


其一,朱厚熜一立太子,兒子就死於非命,“二龍不相見”

嘉靖十二年,長子出生。朱厚熜興奮之餘馬上立其為太子,誰知不到兩月便夭折。

嘉靖十五年,第二個兒子出生。嘉靖十九年,立為太子。嘉靖三十一年,病逝。


於是朱厚熜身邊的道士告訴他,“二龍不相見”,大龍和小龍走的太近,會互相剋損。朱厚熜對此深信不疑,之後長期不立太子。而這個舉動,使得本該按序成為儲君的裕王朱載垕,即後來的明穆宗,變得非常被動。


而朱厚熜對兒子的態度越發冷漠,能不見就不見,甚至不想聽到兒子的消息,連孫子朱翊鈞出生的消息,都是別人趁著朱厚熜心情好,婉轉地告知。

圖:朱厚熜 像


其二,孫子朱翊鈞的出現,預示著新老交替,陰陽輪迴

對於一心修道,追求長生的朱翊鈞來說,除了所謂的“二龍不相見”的理論,孫子朱翊鈞的出生,也預示著自己長生之道的無望。


自己還是老了,孫子都出生了。這就使得朱厚熜變得更加敏感,甚至反感朱翊鈞的降世。在朱翊鈞五歲之前,朱厚熜甚至都沒給他取過名字,也不許別人提起此事。


這種心理也好理解,對皇權的無限留戀,對長生之道的逐漸懷疑,最後遷怒到朱翊鈞的出生上。


基於以上兩點,所以朱厚熜並不喜歡自己的孫子朱翊鈞。

圖:朱翊鈞 像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朝史暮想


嘉靖皇帝駕崩於1566年,萬曆皇帝朱翊鈞生於1563年。個人感覺,如果是不喜歡,可能是看到第一眼就不喜歡,應該不是經歷過什麼事情才不喜歡。

而且嘉靖信奉“兩龍不可相見”的道教理論,他一般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見,更不要說是自己的孫子了。




我在偷吃松果


明神宗曾經有過一段“悲慘”的童年。由於他的奶奶失寵於他的爺爺嘉靖皇帝,他的老爸裕王朱載垕就很不受嘉靖帝喜歡。當朱翊鈞在裕王府出生的時候,他的皇帝爺爺居然很不高興,結果朱翊鈞長到好幾歲了都沒人敢給他取個名子。但嘉靖皇帝的三個兒子中前二個早早夭折,只有第三子朱載垕倖存下來,所以當嘉靖皇帝死了之後,朱載垕毫無爭議地成為大明王朝的新任繼承者。老爸成了皇帝,兒子自然沒人再敢輕視了,朱翊鈞的地位也才算徹底得到了改變。但朱載垕似乎也遺傳了嘉慶皇帝的某些傳統:幾個兒子中老大老二早早夭拆,位列第三位的朱翊鈞也成了皇位的當然繼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