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東西部扶貧協作】龍頭企業引領產銷精準對接讓“黔貨”賣得更俏

 “賣菜就賣到粵港澳大灣區!”在貴州蔬菜粵港澳大灣區產銷對接專場推介活動上,廣州江楠集團董事長葉燦江力挺“黔菜廣進”。

  “貴州賣菜有專列!”威寧貴美農產品合作社負責人張功平說,以前就開貨車賣白菜,現在,草海開通了農副產品鐵路運輸專列,40多噸大白菜可以一次拉到貴陽賣。

  “現在貴州的蔬菜、水果、中藥材品質都很好,吸引了很多客商。以前交通條件和冷鏈物流落後,讓客商望而止步。”甕安縣金竹壩區村民熊華菊擔心的問題如今得到了解決。目前,金竹村建成了一個集產品交易、物流運輸、保鮮、冷藏的農產品交易中心,大大降低了物流運輸成本,客商絡繹不絕。

  “交易中心建成後,當地的很多農產品可以直接發往上海、廣州等省的市場批發。”熊華菊對農產品的市場產銷充滿了信心。

  ……

  據瞭解,僅在2019年7月至9月期間,貴州省每天銷往上海的農產品超過22噸,銷往廣東市場的農產品超過53噸。

【東西部扶貧協作】龍頭企業引領產銷精準對接讓“黔貨”賣得更俏


  貴陽市農投集團通過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冷鏈物流、加工倉儲、安全溯源、線上線下相融合、配套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優完善市場保供體系,構建惠民利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摸索出一條“建基地帶動貧困戶脫貧,建市場帶動農業產業發展,確保市場農產品穩定供給”的“兩建兩帶一確保”產業扶貧路子。

  “龍頭企業的引領,讓農戶在產銷對接上吃下了定心丸。”貴陽市農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冉斌介紹,近年來,貴陽市通過“農超對接”、實施菜籃子工程等,讓農田直通餐桌,有效縮短了農產品的中間流通環節,農民不僅“種得下”,還要“賣得出”“賣得好”,讓豐收直接轉化為增收。

【東西部扶貧協作】龍頭企業引領產銷精準對接讓“黔貨”賣得更俏


  為精準做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暢通產銷對接機制,按照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市場需求標準,全面補齊貴州農業產業發展短板,開設貴州綠色農產品上海分銷中心,不斷拓寬為上海市場渠道。

  2019年3月27日,貴州省壩區工作領導小組印發《貴州省500畝以上壩區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2019年實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堅持市場導向,抓好產銷對接,推行新型經營主體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發展訂單農業;積極推進農社、農超、農校、農企對接;加強與對口幫扶城市的農產品產銷協作;參加農交會、茶博會、辣博會等展會活動,創新營銷推介模式,拓寬銷售市場渠道,搶佔省內市場,拓展省外市場。

【東西部扶貧協作】龍頭企業引領產銷精準對接讓“黔貨”賣得更俏


  2019年以來,貴州省壩區通過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組建專業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全省已有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77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340個,平均每個壩區有1家龍頭企業、4.8家合作社,壩區生產效益進一步提升。

  “有龍頭企業的引領,更有利於產品瞄準市場。”貴陽市農業農村局一工作人員說,貴州的農產品,想要進入到北京、上海等市民的餐桌,普通農戶很難具備直接應對市場的能力,從貴陽市實施的“農超對接”“農校對接”和“黔貨出山”等來看,採取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讓龍頭企業成為前端聯繫市場、後端聯繫農戶的產業紐帶。同時,在龍頭企業的引領下,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品牌的包裝打造等更加便利,形成群聚效應,推進農產品品牌化,產業規模化發展。

  2019年7月22日,由貴州農村產業革命蔬菜發展領導小組帶隊,省商務廳組織66家企業及各地州市相關部門,赴廣州開展現場推介及貴州蔬菜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對接會。當天7.5噸貴州特色農產品在廣州最大的果蔬批發市場——江南市場進行展示,包括茄子、韭黃、西紅柿等80個品類,吸引千餘名果蔬經銷商交流對接。

【東西部扶貧協作】龍頭企業引領產銷精準對接讓“黔貨”賣得更俏


  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和廣州江楠集團平臺資源,兩地企業就形成市場檔口和貴州基地精準對接工作機制達成共識,並簽訂合作協議。從2019年8月15日起,貴州省將每天向廣州市場輸送53噸農產品。

  2019年11月18日,畢節綠色農產品進京,產銷對接洽談活動吸引了北京市310餘家農產品批發商、龍頭連鎖超市和團餐配送企業參加洽談採購,現場形成50餘份“三白”蔬菜、精品蔬菜、畢節雞蛋、食用菌及調味品採購協議,採購金額達3.9億元。

  據瞭解,貴陽、畢節、黔南州、六盤水、黔東南州、黔西南州等地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保供基地。

【東西部扶貧協作】龍頭企業引領產銷精準對接讓“黔貨”賣得更俏


  目前,產業佈局已覆蓋貴州省29個縣(區)。貴陽農產品物流園設立了88個扶貧專區,已有52個縣入駐,每天銷售貴州本地農產品800餘噸;在惠民生鮮超市設置扶貧專櫃,累計銷售農產品約5.3萬噸,銷售金額4.23億元。預計到2020年,貴陽農投集團投資的產業將在全省帶動貧困人口3.2萬餘人,增收2.8億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