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提起奚美娟,很多人的記憶還停留在2017年播出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她的驚豔亮相。

奚美娟在劇中扮演慈禧太后,雖然戲份極少但卻份量很重,是個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角色。

奚美娟劇中逼真的演技,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她也被稱為史上最貼近慈禧本尊的演員。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作為一個50年代出生、70年代踏入演藝界的演員,奚美娟可以稱得上是妥妥的老戲骨,當年她在上戲和潘虹是同班同學。

和當下的大明星不同,從影40多年來奚美娟為人十分低調,當記者採訪讓她講講自己的故事時,她總是說:

我是個沒故事的人,說不出故事來。在我的人生觀中不希望太刻意去塑造一個什麼形象,一個自然人,正常生活狀態的人,才是有生命力的。演員在生活中需要觀察很多生活,而不是招搖過市的讓別人來觀察你。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除了是國家一級演員,奚美娟更是人大代表、文聯副主席、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諸多的身份加持,讓這個看似柔弱的女人,揹負著不一樣的使命和責任。

然而卸下這些身份和責任,奚美娟也曾是一個妻子、是一個母親,為事業的全力打拼讓她錯失了最佳生育年齡,也因為老來得子後對兒子的寵愛,讓她顧此失彼、婚姻破裂。

是什麼支撐了一個女人做了半生的單親媽媽,又是什麼力量讓她在事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讓我們一起走進奚美娟的世界。

01 原生家庭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奚美娟,1955年出生在上海川沙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

奚美娟的父親,退休前是上海一家市級玩具廠的技術科長,母親則是一位紡織工人。

奚美娟的家裡有5個兄弟姐妹,奚美娟是家中的長女。

在奚美娟的記憶中,父親對她的影響很大。他不僅是一位慈父,而且心靈手巧。

奚美娟的家中,留有一部父親親手改裝的收音機,因為這部收音機的影響,奚美娟從小講了一口比同齡人更流利的普通話。

在流行穿軍裝的年代,父親買來裁剪書和一臺二手的縫紉機,給奚美娟做了一套十分合體的女式軍裝。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奚美娟出演第一部電視劇《兒女情長》,獲得了金鷹獎最佳女配角,主持採訪時問她,是否提前預知會拿這個獎項,奚美娟回答“差不多吧”。父親在家看了直播後,叮囑母親,

“美娟這樣講顯得有些驕傲,回家要告訴她。”

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普通、卻有著良好價值取向的父親,讓奚美娟在做演員這條路上時刻保持警醒和自律,也是父親的細膩、無私、聰慧和對家的責任感,對孩子的愛,讓奚美娟從小沐浴在陽光中成長。

02 成長經歷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奚美娟的外婆家住在上海的後灘,年長的外婆和舅舅生活在一起,住在祖上留下的高牆黛瓦的傳統大宅院裡。奚美娟常常幫母親給外婆家裡送糧票、布票,一走就是幾公里路。

每當母親帶著奚美娟到外婆家小住的時候,外婆不僅教小奚美娟學習傳統的歌謠、教她規矩,還會順應潮流的給她穿黑色雙排扣的列寧裝。

奚美娟從小就愛讀書,她的童年生活是十分清苦的,讀書讓她熬過了很多艱苦歲月。

國內政治運動開始時,奚美娟還只是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那時的語文老師借了很多世界名著給他們看。其中有《德伯家的苔絲》、《安娜·卡列尼娜》,還有浩然的《豔陽天》,以及趙樹理的一些小說等等。

從那時起,奚美娟對文學和藝術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1973年,奚美娟從浦東楊高中學畢業,被分配到楊思公社插隊務農。然而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一個月後命運峰迴路轉。

一天晚飯後,有人來通知她,讓她馬上到縣招待所的食堂,參加上海戲劇學院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聯合招生。

那時的奚美娟聽到這個消息,並沒有特別興奮,她一邊好奇是怎麼回事,一邊和大家稀裡糊塗的,好像是完成一個領導交代的任務一樣,就這樣去了。

上海戲劇學院在廣大工農兵中招收學員,奚美娟被所在的大隊推薦,去考了上戲。

當時被推薦去考試,對奚美娟來說是很意外的事情,奚美娟還在田裡勞動,組織就安排了她去初試,當時她連自己是去考“上海戲劇學院”,還是“上海戲曲學校”都沒搞清楚,因為在上海話裡“戲劇”和“戲曲”的發音差別不大。

奚美娟除了童年時候看過“無聲電影”外,就只看過幾次露天電影。在戲劇學院的層層篩選過後,奚美娟經過了前期的初選,進入了正規嚴格的面試階段。

在面試時,主考官對奚美娟說,“奚美娟,請你做一個小品。什麼叫小品,知道嗎?”當時的奚美娟還是第一次聽說“小品”這個詞,根本不明白老師讓她做什麼。後來老師給她解釋說“小品”就是“生活中發生了一件事情,如實地做出來。”。

在瞭解了老師的要求後,奚美娟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自己插隊生活的場景,奚美娟就表演了一段從生產隊勞動回家,然後把鋤頭上的泥都弄掉,靠在門上,看到水缸裡沒水了,就去打了一桶水回來。

看到她表演到這裡,主考官老師突然喊道:“失火啦。”

面對主管考官這突如其來的打斷,奚美娟完全懵了。但冷靜下來,她只好按照老師給的節奏繼續把小品演下去,因為要救火,她覺得一個水桶還不夠,又拿了一個臉盆跑過去… …就這樣,奚美娟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小品。

考完試以後,奚美娟像完成了上級任務一般一身輕鬆,根本沒在意考試的結果怎樣,這之後,她又一如既往回到插隊的地方繼續幹活。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當年的7月,奚美娟收到了公社的通知,讓她9月1日到上海戲劇學院報到。

奚美娟這才意識到,她要去上大學了。

四年的戲劇學院學習生涯,奚美娟兢兢業業、踏踏實實。

在被這座上海市最高藝術學府選中的那一刻,奚美娟命運的齒輪悄悄開始轉動。

03 做演員,是件幸運的事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奚美娟大學畢業的那年,正是1976年,此時國家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個二十幾歲的有志青年,她同樣是躊躇滿志的。

很多和她同期的演員,一開始因為迫於生計、無奈去做演員,後期都改行做了其他事情。但奚美娟卻堅持了下來,並且一堅持就是40幾年。

這裡不得不提及奚美娟曾經的4年大學時光,4年裡她從一個素人到科班出身,是踏踏實實的學了4年表演的,她沒有虛度過一分一秒。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奚美娟提到“笨鳥先飛”。

主持人問她,是否是班上最刻苦的人。

奚美娟說,那個年代被招進去上戲的人,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藝術世家的背景,大家都特別崇尚“笨鳥先飛”這句話,個個都覺得自己就是那個“笨鳥”,個個都拼了命的學習。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當時戲劇學院有一門晨課,每天早上6點鐘上課,還有專門的老師督促,一直上到吃早飯前才下課,那時候每個人都不會落下上這堂課,大家都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

那個年代裡,學校的教學風氣也特別嚴肅,老師鼓勵學生們要“下生活”,到真正的農村田間去體驗生活,感受人物、觀察生活、觀察別人。曾經,他們全班同學到青島一個農村呆了一個月的時間,每天在那裡,感受一線生活。

奚美娟在戲劇學院接受正統表演學教育的4年中,一方面因為學生們自身良好的拼搏意識、學習精神的推動,一方面因為社會、學校營造的良好教學氛圍的影響,奚美娟充分實現了自我成長。

然而,在那個物質還不豐富的年代裡,儘管人活的沒那麼現實、沒那麼利慾薰心,各種慾望也沒有那麼強烈,但競爭還是有的。可以說,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就會產生各種比較和情緒。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和奚美娟同期,同樣身處上戲表演系的潘虹,只比奚美娟大1歲。

潘虹因為長相出眾,大二就被選中去演電影。

而奚美娟卻不同,她一直對自己的個人形象沒有信心,甚至老師一說到她的長相,她就會臉紅。很長一段時間,奚美娟和自己的自卑心理做著激烈的鬥爭。

潘虹畢業後,因為戲約一直不斷,順理成章的被直接分配到了上影廠。

而1976年21歲的奚美娟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工作。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考中戲的時候是被推薦的,畢業後擇業也是被分配的,看似被命運裹挾著向前走的奚美娟,卻對這樣的安排充滿了感恩。

幾十年後,回顧當時的那段經歷時,奚美娟坦言,是當演員這件事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很好的結合了起來,那是她當時能有的最好的選擇。

80年代,當時的聰明人都下海做生意賺大錢,奚美娟身邊的同學也都因為演了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而成名成角,奚美娟的內心不是沒有掙扎過、不是沒有動搖過,但是在人藝前輩的呵護引領下,奚美娟越來越能看清自己將來要走的路,何去何從從一時的困頓、到得到前人的指點、組織的肯定,讓她變得對做演員這條路更加堅定。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就這樣,奚美娟以自己“不爭不急”的節奏,在話劇的舞臺上耐心的打磨演技、默默耕耘。

1988年,在話劇舞臺上苦苦耕耘12年後,奚美娟憑藉話劇《中國夢》嶄露頭角。

1990年,奚美娟以35歲的高齡,參演了首部電影《假女真情》。35歲首登大熒幕的奚美娟,憑藉高超的演技和自然生動的演繹,一舉拿下了當時第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影后稱號。

然而,奚美娟的這次大熒幕首演比同期的潘虹晚了整整16年;同樣是金雞獎,奚美娟獲此獎也比潘虹晚了8年。

縱觀奚美娟的演員之路,一路走來,可謂是十年磨一劍,大器晚成,但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今天,對於同樣走過半生、年過六旬的奚美娟和潘虹二人來說,榮譽加身的先後次序,已經不再是一個值得拿出來比較的事情。

04 婚姻情感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比起事業發展之路,奚美娟的婚姻路更坎坷。

奚美娟一生只經歷了一次婚姻,她的前夫名叫周野芒,也是演員。

周野芒和奚美娟一樣,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他們因為共同出演話劇《中國夢》而相識相戀。

周野芒,1956年10月出生,也是上海人。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周野芒作為一名演員,他最出名的作品,莫過於在舊版的《水滸傳》中扮演“豹子頭”林沖一角,劇中他的精湛演繹收穫了不少好評。

30歲那年,奚美娟才與周野芒結婚,可以說是晚婚了,但他們這段婚姻持續時間卻不足10年。

剛結婚沒多久,奚美娟就經歷了一次流產,這讓她十分傷心,甚至產生了心理陰影,長時間不敢再有做母親的念頭。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但奚美娟是喜歡孩子的,每當她看到別人家幸福的夫妻抱著孩子在外面嬉戲、玩耍時,她總是心生羨慕。

後來,經過幾年的身體調理,39歲高齡的奚美娟再次鼓起勇氣懷孕。

這次懷孕,她格外小心,最後終於生下了一個兒子。

然而隨著兒子的出生,一方面高齡產子後奚美娟將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另一方面奚美娟的事業也漸入佳境,名氣越來越大,對於同樣是大器晚成的丈夫周野芒來說,多重壓力壓在一起讓他透不過氣來,最終他們的婚姻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亮起了紅燈。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辦理離婚的時候,奚美娟對財產沒有要求過多,但是對於兒子的撫養權她卻當仁不讓。

於是後來,奚美娟一個人撐起整個家,過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單親媽媽生活。

90年代,離婚並不像現在這樣稀疏平常,尤其明顯離婚更是備受關注。

奚美娟平時接受採訪,很少談及自己的感情事。

但為了摒棄外界的猜測、以正視聽,奚美娟罕有的一次坦露心跡,是這樣說的:

我特別不喜歡說感情方面的事,在生活中我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人。我不喜歡說圈子裡的不穩定,好像人們對於演藝圈的注意,都被這種喧譁掩住。我反感這種東西,因為我覺得我是一個正派的人,想好好搞藝術的人,我一直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我覺得感情破裂這種悲劇本身是人類的,也跟社會有關係,由於這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社會往前走,對家庭的衝擊特別大,影響到每一個人。

確實,由於職業的特點,演員可能客觀存在一種很強的動盪感,造成了演員感情上的種種不穩定。

人人都有追求這種感情,你不可能跟一個沒有感情的人生活在一起,雖然他可能是一個不壞的人。每個人都想得到一份好的感情,作為女人,我也是最終要以感情和家庭為歸宿的。

奚美娟離婚後,為了能照顧好兒子,一直單身一個人,也沒有過任何緋聞。在外出拍戲的時候,奚美娟常常隨身帶著和兒子的合照,她的那份愛子之心呼之欲出。

如今奚美娟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是20多歲的大小夥子,很有藝術天份,並曾在國外留學。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而奚美娟的前夫周野芒,離婚後經朋友介紹,與演員王之夏又再婚。

王之夏,1963年出生於北京,曾出演過《青青河邊草》、《新月格格》等瓊瑤作品,是一位十分知性的瓊瑤女郎。

05 奚美娟眼中的“演員使命”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很多人都喜歡奚美娟的表演,對她扮演過的角色過目不忘。

在她所塑造的諸多影視作品中,尤其“母親”的形象最讓人難忘。

她說話時的溫婉親切,讓人感覺她演的就是在我們身邊的、我們最熟悉的、自己的母親。

奚美娟的演技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完全是因為她的真誠。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奚美娟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別人看到,在你塑造的角色裡,有一種文化涵養所賦予的魅力。”

在奚美娟從影44年來,她一直堅定了作演員的初心,她堅持要做好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奚美娟曾說過,自己是一個矛盾的人,既能接受新事物、接受新觀念,甚至有些想法可以走在很前面,但是在生活準則上又很傳統。

奚美娟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大的歷史時代,慶幸自己是社會翻天覆地變化的親歷者。

她說:從業那麼多年,我就覺得必須要熱愛撲面而來的生活,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才能創作出有血有肉、無愧於時代的力作來。文化藝術的功能之一就是推動社會文明進程。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文藝作品如果沒有跟進的話是很失職的。

老戲骨奚美娟與潘虹是大學同學,39歲高齡產子後遭遇婚變至今單身

在有人質疑,老戲骨們嘔心瀝血、精耕細作的拍一部作品,卻不及流量鮮肉所賺的一個零頭時。

奚美娟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經過漫長的職業生涯洗禮,在她看來很多東西是曇花一現的熱鬧,最終會被時間優勝劣汰給出答案,所以何必爭一夕之長短。

在當下這個物質至上的浮躁社會中,我們太缺少、也太需要像奚美娟這樣的老前輩,給我們指路、給我們吃一顆定心丸,用她“不緊不慢”的生活態度,讓我們安靜下來,去尋找自己的初心、踏踏實實的生活、踏踏實實的去做點什麼,為這個社會、為這個時代,盡我們所能,留下點值得傳承的精神。

願已過花甲之年的奚美娟,一如既往的用她的淡定如菊的氣質給我們力量,祝她一切都好。

-END

請關注【素一的人生導圖】,讓我們一起閱讀優秀的人和事,用正能量激勵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