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人到五十,這三種虧儘量少吃,容易自己受苦

“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南懷瑾大師說過,人到五十,就要有這種恬淡安閒的心境,這樣才能過好晚年。

不管我們年輕時為了生計如何奔波,忍了多少苦頭,吃了多少虧,年老之後,為了晚年幸福,就要放下爭強好勝之心。不是讓自己喪失進取之心,而是讓自己少吃虧。

曾國藩說過:“與人爭名、爭利、爭氣,永遠沒有盡頭,有爭就有輸贏,有爭就有痛苦。”所以他晚年主動告老還鄉,拿得起、放得下,無欲則剛,無求則贏,所以安享晚年。

為了容人而吃虧,情有可原;為了爭勝而吃虧,能免則免。做人要懂得:人到五十,這三種虧儘量少吃,容易自己受苦。

一、有苦難言的虧

人到五十,這三種虧儘量少吃,容易自己受苦

“人生最苦的事情,不是遇到困難而痛苦,而是有苦卻說不出口。”——亦舒

凡是我們遇到吃虧的事情,卻不願意主動說出來,往往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

一件事情,明明自己很為難,甚至根本做不到,別人向自己提出了要求,自己卻沒有馬上拒絕別人,怕得罪了別人,或者是怕被人小瞧,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這樣做的後果,是自己一直承受著煎熬,直到最後事情也辦不成,別人反而指責你不盡心盡力,做不到沒有早說,所以這樣撐面子又何必?人到五十,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有苦就說出來,做不到就早攤牌。越早說明白,別人越會理解自己,這樣才能過得輕鬆,避免最後吃虧。

二、掉以輕心的虧

人到五十,這三種虧儘量少吃,容易自己受苦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為老人一生有很豐富的閱歷,所以在年輕人有困難時,可以給人指點迷津。

但是老年人也經常犯經驗主義的錯誤,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所以導致固執己見。

為什麼做事會掉以輕心?就是因為固步自封,理所當然的認為事情會這樣發展,卻沒想到出現了新的變化。

人到五十,要認識到自己的這個缺陷,這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年齡導致的必然規律,我們應該接受這個現實。在自己的經驗之上,多一點慎重,少一點輕忽,就能少吃很多虧,這才能讓自己的經驗轉化為人生智慧。

三、優柔寡斷的虧

人到五十,這三種虧儘量少吃,容易自己受苦

馬雲是一個做事果決的人,想到什麼就馬上去做,所以他能夠取得常人所不能及的成功。他曾經在演講中告誡年輕人:“優柔寡斷,心軟成患。”

一件事發現了機會,卻患得患失,思考各種困難,沒有馬上去實施。結果機會不等人,等別人搶佔先機,自己就會錯過成功的大好機遇,這就是很多人因為優柔寡斷而吃虧的原因。

特別是人到五十,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越來越和善,但是一個人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不然很容易被人利用。

老年人,一是不能心軟,對壞人心軟,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二是不能耳根軟,聽到別人說什麼就輕信,如果自己不加驗證,就很容易吃虧上當。為人處世不要優柔寡斷,這樣才能少吃虧、少受苦。

有苦難言是吃麵子的虧,掉以輕心是吃疏忽的虧,優柔寡斷是吃軟弱的虧。人到五十,這幾點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自己一定要擦亮眼睛,時刻警醒,這樣才能遠離禍患,晚年幸福!

人到五十,這三種虧儘量少吃,容易自己受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