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區塊鏈發票”才是真正電子發票?

“區塊鏈發票”可謂是區塊鏈應用首當其衝的一個突破口。“區塊鏈發票”在深圳發行突破1000萬張的背後,隱含著從金融到各行各業的哪些顛覆性變化?企業該如何面對加速來臨的“上鍊時代”的挑戰?

本期“管理百家”特約觀察家:朱幼平(區塊鏈經濟學者、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管理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2019年10月30日,在世界區塊鏈發展史上都是值得紀念的一天。這一天,深圳市區塊鏈電子發票開票量突破1000萬張,開票金額超70億元。這是繼2018年8月深圳稅務開出了全國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後,又一個里程碑。

票據業務可謂是區塊鏈應用首當其衝的一個突破口。當前,國內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斷鋪開,從金融、政務、產品溯源到數字資產交易、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應用場景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

一年多來,區塊鏈電子發票也被廣泛應用於金融保險、零售商超、酒店餐飲等行業。這表明“區塊鏈+稅務”技術應用前景將越來越廣闊。區塊鏈電子發票到底有哪些好處?區塊鏈會給傳統金融業帶來哪些顛覆?帶著這些疑問,《中外管理》專訪了區塊鏈經濟學者、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管理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朱幼平。

“區塊鏈發票”才是真正電子發票?

朱幼平:區塊鏈經濟學者、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管理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1

區塊鏈將改變現有的財務會計體系!

《中外管理》:相比普通電子發票,區塊鏈電子發票的優勢是什麼?

朱幼平:我認為區塊鏈發票才是真正的電子發票。

以前基於互聯網技術做的電子發票,無論採取什麼加密方法,都極容易被篡改。但區塊鏈正好具有防偽、防篡改特性。它背後是集體共識維護,沒有哪一個技術人員或哪個意志能夠控制所有參與記賬的人。

區塊鏈為什麼能防偽、防篡改?因為它的所有數據是鏈式賬本——從生成、傳送、儲存到使用的全程中都會蓋上時間“戳”,這種數據記錄模式要想增加一個記錄或減去一個記錄,都必須獲得該區塊鏈50%以上參與記賬節點的同意。所以用這種模式做的電子發票,就不可能偽造。也因此,區塊鏈發票才是真正的電子發票。

《中外管理》:除了不可篡改性,區塊鏈電子發票還能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朱幼平:對於企業來說,一方面,原來的賬務發票管理很費成本——要對賬、要核定各種證明,如果說把這些事務都放在區塊鏈上,就省去了各個環節的很多成本,從而提高了企業效率。

“區塊鏈發票”才是真正電子發票?

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用的記賬模式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複式記賬法,如果轉為在區塊鏈的分佈式記賬,會是一個革命的變化。假如一個國家的賬全部用區塊鏈來進行登記、計算、核對,就避免了很多的造假賬的問題。因此可以說,區塊鏈有可能改寫現在的財務會計體系。

現在區塊鏈電子發票沒有大規模地全國推廣普及運用,主要還是習慣問題。一個新事物,要想逐漸普及,舊有的財務體系都要面臨更換,還需要在實踐中反覆試錯、驗證,才能大規模的推廣。並不是說在邏輯上有問題,或技術上還有困難沒克服。

2

未來的金融,都會變成區塊鏈金融

《中外管理》:目前來看,金融是區塊鏈最前端的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的推行應用,對金融業,特別是傳統銀行業可能帶來哪些顛覆?

朱幼平:顛覆這個詞是對的,但有的人不願意用顛覆,但實際上這確實是個顛覆性的影響,因為區塊鏈帶來的是一種“代碼信用”模式。而原來的金融體系是權威信用模式。

無論是美聯儲發行的美元,還是我國政府發行的人民幣,背後都是國家做信用背書,是權威信用。但它在具體實際操作當中,要落實到每個人,因此必然有一些人為因素影響。

而區塊鏈通過鏈式賬本,分佈式存儲傳輸、集體共識維護、非對稱加密、智能合約等一系列的技術集成,創造了一種代碼信用,這種信用不受人為因素影響,更加客觀。所以,未來做擔保,代碼信用也會比權威機構的信用在邏輯上更高級。

當然推進過程中,有一個詞叫“雙信用背書”。即:一個是有權威機構做背書的信用,一個是代碼信用。具體來講,“雙信用背書”就是既有牌照,又有區塊鏈。比如:銀行有經營牌照,同時它用區塊鏈來搭建支付、結算、貿易、貸款等業務。這就是雙信用背書。

“區塊鏈發票”才是真正電子發票?

未來的金融,會變成區塊鏈金融,銀行是區塊鏈銀行,證券是區塊鏈證券。因為用了區塊鏈,再加上牌照,這個雙信用背書對金融機構是一個顛覆性的影響。

通過了區塊鏈的信用增強,對銀行有很多好處。

第一,提高了銀行的效率。比如:銀行的支付結算過去需要幾個月,現在區塊鏈金融可省去了很多的驗證環節,可以幾分鐘完成一筆貸款,支付結算效率極大提高。

第二,節約鉅額成本。比如:現在銀行有櫃檯,有大樓,但是區塊鏈金融條件下,很多工作在“鏈上”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大為降低。

第三,為實體經濟引流資金。通過區塊鏈,可以很容易讓資金引流到實體經濟上。尤其對於科技創新類企業,因為區塊鏈與數字科技是天然的結合。

第四,更好地防範金融風險。在區塊鏈上確認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這就避免了很多人為造假的風險。所以,區塊鏈金融是一個全方位的顛覆性升級。

3

區塊鏈在加劇金融人才的淘汰和分化

《中外管理》:另一方面,區塊鏈應用會對傳統金融人才體系帶來什麼衝擊?比如:哪些崗位面臨消失,又會誕生哪些新崗位?

朱幼平:無論是金融也好,還是別的產業也好,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一些重複、低級的勞動崗位會逐漸萎縮。

但是一些高級、複雜的崗位會增多。比如:銀行的理財導師,高度專業的金融服務崗位,或者你會操控整個軟件系統也行,特別是那種既懂數字技術又懂金融業務的複合型、專家型崗位會增多。

“區塊鏈發票”才是真正電子發票?

總之,區塊鏈也好,人工智能也好,這些技術肯定會把人們從簡單、繁重、操心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讓我們有時間思考,去做一些高精尖、專業的工作。因此,這也促成了我們人才培養結構的轉型升級。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讓自己的知識結構,適應未來的新時代,否則就容易被時代的變化所淘汰。

4

現在的區塊鏈,就是20年前的互聯網

《中外管理》:雖然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但目前似乎真正落地併產生社會效益的項目數量不多。目前仍然缺乏“殺手級”應用,您認為主要問題在哪裡?區塊鏈距離大規模落地還有多遠的距離?

朱幼平:現在因為科技對社會的滲透比較深入,如果快的話,可能三到五年之內就能看到很多區塊鏈應用。而且現在實際上已經有了很多應用,比如:數字版權的保護,身份的認證,產品的溯源等,目前這些應用都開始在呈現它的效果,只是還沒有成為“殺手級”的應用。原因如下。

第一,區塊鏈本身不太成熟,區塊鏈發展多年,現在才剛剛開始進入商用,這是一個技術條件。

第二,區塊鏈最大的應用是在金融領域。但商業模式上現在還沒有很好解決商業邏輯閉環的問題,加上大家沒有感覺到區塊鏈項目帶來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區塊鏈技術類似於20年前的互聯網技術,儘管巨大的潛力可以預期,但實際上,互聯網也是到近些年才發現很多的用處。一個新事物,從理念到最後真正落地、產生價值,需要時間。

但是區塊鏈未來的能量是巨大的,前途非常廣闊。2019年,為什麼中央政治局把區塊鏈當作集體學習的題目,按理說5G才應該是,5G非常熱,但是中央對區塊鏈重視居然超過了5G,足以說明國家意識到了區塊鏈的重要性。

“區塊鏈發票”才是真正電子發票?

5

你的企業適不適合上鍊?有三條標準

《中外管理》:如何判斷一家企業是否真的具備區塊鏈應用能力?

朱幼平:實際上現在不管企業做什麼業務,有兩類事情都需要用到區塊鏈應用。

第一,需要賬務系統來提升管理水平時。比如:員工的績效考核、股東利益分配、原材料資源供應協作等,這方面區塊鏈都可以幫忙。

第二,區塊鏈是金融的底層邏輯,金融業務哪家企業不涉及?存貸款、證券、融資都需要。

區塊鏈是金融技術,又是賬務治理技術,這兩個技術,只要是企業做業務就都需要。當然,現在馬上真正用區塊鏈來改造業務並不簡單,還需要解決一些條件、觀念、費用等問題。

企業是否真的具備“上鍊”能力,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長遠角度講,未來有兩個事情必須“上鍊”肯定錯不了:一個是資產“上鍊”,一個是資產證券化——企業資產先通證化,然後證券化,形成這種業務邏輯。只是在當下,我們國家在“資產上鍊”方面,政策還沒準備好,所以當前做這件事情要慎重。

當前企業是不是適合上鍊,有三條標準。

第一,看企業是不是有大規模的用戶基礎。

第二,看企業是不是有價值比較高的產出。要是產出價值太低,就沒必要上鍊。

第三,區塊鏈本身是個技術,同時又是企業治理邏輯,要看是否能夠把這兩者結合起來。也就是說,企業要看自己是否能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痛點問題,同時用區塊鏈邏輯來提升各方面的業務水平。

“區塊鏈發票”才是真正電子發票?

然後再用傳統模式來衡量企業,比如:團隊能力、業務方向、現有資源條件等,把“上鍊”的三條標準和傳統業務發展水平的標準結合起來,就能判斷企業是否適合來做“鏈改”,做資產上鍊。因此,要根據不同的企業的情況綜合判斷。

6

不要越過政策紅線,未來區塊鏈大有可為

《中外管理》:最後,不得不說,區塊鏈誕生以來,確實一些平臺借“區塊鏈”之名,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您認為該如何促進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

朱幼平:第一,要把中央的講話和“94文件”(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規定結合起來看,就會知道哪些是現在可以做的,哪些是禁止做的事。

第二,首先我們要把區塊鏈的積極作用發揮起來。比如:傳統金融業用區塊鏈來提升自己。其次,用區塊鏈防偽防篡改的特性,去解決各產業技術難點。最後,用區塊鏈治理邏輯,通過記賬的模式、記賬的邏輯來改進企業的績效考核水平、記賬水平,資源協作能力等。

第三,要採用保護創新、防範風險的穿透式監管。例如:參考發達國家的“監管沙盒”模式。

區塊鏈有兩個非常大的特徵,一個是通證經濟,一個是社群經濟。區塊鏈通證經濟和社群經濟是區塊鏈的兩個靈魂。因此,呼籲國家監管政策要有一些調整,特別是在保護創新和防範風險上。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帶來的一些創新性商業模型和應用,應該得到鼓勵,鼓勵創新其實比防範風險要難,但價值也更大。這方面,要有政策研究,做到穿透式監管,這需要政策設計方面要非常的到位。

“區塊鏈發票”才是真正電子發票?

可以參考外國經驗。早在2015年,英國就提出來“監管沙盒”模式,現在英國、美國、新加坡都在用“監管沙盒”,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監管沙盒”是一個“安全空間”,在這個安全空間內,金融科技企業可以測試其金融創新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而不用在相關活動遇到問題時,立即受到通用監管規則的約束。

“監管沙盒”在防範風險的情況下,最大的限度地保護了創新。尤其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在工業時代向數字時代轉型的這樣一個階段,創新是時代的主題,所以保護創新應該是首要任務,而不是覺得有風險,就抑制創新。

當然,如果在政策沒有放開的情況下,我們就必須要嚴格地遵照政策來執行,不要越過紅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