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1月擬發規模突破600億元 短融券漸成券商補血“利器”

2020年開年以來,多家券商密集披露了擬發行短期融資券的相關文件。截至2020年1月16日,1月份券商短融計劃發行規模已達660億元,月度發行規模處於歷史高位。2019年中以來,券商短融規模已超過證券公司債,成為券商債務融資主要工具。

逾600億元“短融大禮包”

數據顯示,截至1月16日,已有21家券商披露了23筆短期融資券的發行計劃,發行規模合計達660億元(未發行債券按計劃發行額算),僅次於2019年10月份697億元的券商短融發行量。

分析人士表示,若無意外,今年1月的券商短融發行規模有望進一步衝高,這還是在有春節假期因素影響的情況下。2020年初券商短融發行力度明顯加大,相形之下,2019年1月僅5家券商發行了110億元短期融資券;環比來看,目前的短融規模已經比2019年12月份505億元的發行量高出30%。

事實上,2019年9月後,券商短融月度發行規模一直保持在500億元以上。2019年6月為緩解部分券商的流動性風險,央行接連提高國泰君安、中信證券等頭部券商的短期融資券餘額上限,通過頭部券商向中小非銀機構傳遞流動性。此後,券商短融規模一路增加。

2020年年初仍延續了這一態勢。此外,2020年初央行曾連續多日停做逆回購,上交所國債逆回購利率於1月9日起集體上行,1月14日資金面到達緊張時刻,GC007飆升至3.25%,非銀機構的流動性比較緊張。券商此時密集發行短期融資券,有助於紓緩資金面。

券商發行短融募集的資金,一般都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而非直接投入到兩融業務。國信證券1月16日披露的發行文件顯示,擬於1月20日起發行40億元短期融資券,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其他符合監管要求的短期資金用途。事實上,根據《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證券公司不得將發行短期融資券募集資金用於股票二級市場投資和為客戶證券交易提供融資等途徑。

佔券商發債規模“半壁江山”

自2005年國泰君安發行首單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以來,券商短融已經歷15年的成長。2006年至2011年間,因市場環境變化,券商短融暫停發行達6年之久,直至2012年才重啟。2013年,券商短融發行量從前一年的531億元陡增至2906億元,2014年更是超過4000億元大關,這一融資方式逐漸成為券商補充資金的一大利器。

2014年之後,券商短融發行規模有所下滑,在2017年降至低點,全年發行量不到400億元。2018年短融發行量回升至千億元級別,2019年則創下歷年發行量新高,達4491億元,這也部分得益於券商短期融資券餘額上限的提高。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短融券已超過證券公司債,成為券商的主要債務融資工具。與普通公司債相比,短融成本更低。2019年6月至今,短融佔券商債券發行規模比重基本都在50%以上。而此前這一現象出現,還是在2012年至2014年間,證券公司債尚未發展成熟之時。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