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核心期刊《銀行家》竟發表10歲學生散文?原來作者系主編之子

近期,一篇發表於核心期刊《冰川凍土》吹捧“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的另類論文,引發輿論熱議。爭議尚未平息,又有一本核心期刊火了。

日前有學者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誌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數十篇。

記者檢索知網發現,王青石2006年首次在《銀行家》發表散文和詩歌時年僅10歲。王松奇還曾在該期刊發表《爸爸的話》,推介兒子新書。

公開信息顯示,《銀行家》是山西省社科院主管、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核心期刊目錄的一本專業刊物。該期刊宣稱“以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為己任,密切關注中國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的進程”,志在成為“聚焦業內發展的鏡頭,瞭解國外動態的窗口,反映中國國情的陣地,總結政策得失的平臺,記錄精彩人生的檔案”。

核心期刊《銀行家》竟發表10歲學生散文?原來作者系主編之子

在知網檢索發現,王松奇、王青石父子已在《銀行家》發表數十篇書法、散文作品。

既然是行業內重要的專業核心期刊,為何大量刊登與期刊定位無關的稿件?

王松奇在2007年第一期的《銀行家》雜誌的《王松奇按語》一文中表示,“在給《銀行家》寫稿子之前,他(其子王青石)已經寫了150多篇作品,其中已有11篇在《中國少年報》《中國少年兒童》雜誌和《中國少年英語報》上發表。”

王松奇認為兒子的作品“文筆清純生動,風格華麗雋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文化休閒》欄目”。

核心期刊《銀行家》竟發表10歲學生散文?原來作者系主編之子

王松奇在文章中稱,兒子王青石在自己主編的《銀行家》發表作品時年僅10歲,還在讀小學五年級。

不過,王松奇也很清楚自己這種做法不妥,曾在文章中自問:在自己主編的雜誌上發表自己兒子的作品算不算是“以權謀私”?

但他經過思考後表示,“我兒子王青石的才氣遠在我之上,他的文章和詩歌是我們這些已略有文名的教授在當年寫不出來,現在更寫不出來。我連續三期甘冒風險刊登我兒子王青石的文章,實際上就是要顯露一種所謂‘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處世姿態和不拘俗套,文章至上的辦刊理念。”

那麼,王青石的文章到底如何呢?閱讀知網檢索的文章可知,雖然“文無定式”,但王松奇對自己兒子文章的評價,恐怕有些言過其實。

核心期刊《銀行家》竟發表10歲學生散文?原來作者系主編之子

王青石發表於《銀行家》的作品《四季之歌》。

作為一份金融領域的核心期刊,《銀行家》的選稿流程如何,這類稿件是如何登上版面的呢?

王松奇回應說,《銀行家》雜誌主要刊登銀行業的實踐業務、前沿問題和國外的一些先進管理經驗等。而其中《文化休閒》欄目主要刊登各種詩歌、書法、繪畫、回憶錄等作品。“所有的稿件都有專門的團隊策劃、審稿。”王松奇說,他認為刊登自己的書法作品和孩子的文章“沒有問題”。

但記者瞭解到,由於有大量的發稿需求,該期刊的版面很緊張,審稿週期需2個月左右。不少業內人士紛紛“吐槽”。他們認為,既然是專業雜誌就應該多刊登學術性、實操性的文章,“核心期刊就應該有核心期刊的樣子”。

核心期刊《銀行家》竟發表10歲學生散文?原來作者系主編之子

《銀行家》全年定價1272元。

和學生對導師與師孃的推崇相似,父親對兒子的喜愛甚至寵愛、偏愛,都可以理解。如果這些文章發在自媒體上,絕對不會有如此大的爭議。

但是,徇私情決不能用公器,將核心期刊當作“自留地”,在自己擔任主編的期刊大量刊發自己和兒子的作品,無疑越過了邊界,擠壓了真正有學術和實踐價值的研究發現的空間,有“以權謀私”的嫌疑。

這種亂作為,恐怕也是一種學術腐敗。

延伸閱讀:

論師孃優美知情人:導師曾非常生氣 現在沒人理睬作者

日前,一篇7年前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社會熱議,作者徐中民在寫作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過程中,闡述論證“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導,是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第一名從事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碩士生,碩士方向為寒區經濟。

與作者在其他論文上有過合作的一名博士告訴瀟湘晨報記者,導師程國棟一開始是不知道這件事情的,知道以後非常生氣。

其回憶,“那是程老師70歲生日的時候,學生搗亂寫的。當時這個文章好像轉發給了很多人,很多人都不當一回事,結果就被期刊編輯不慎發表了。”

“程老師雖然當時是主編,但是很多時候主編是很忙的,一般負責這些事的是常務主編、副主編、責任編輯。當時沒有人首先報告程老師,所以他看到以後非常生氣。”

對於作者徐中民,其評價:“他曾獲評中國權威雜誌《地理學報》創刊85週年100名有影響力人物,學術水平很高的。但是這樣確實不合適,做的有點偏激,他現在已基本上處於一個‘神經病’狀態,沒人理睬。”

徐中民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自己科研思路的轉變源自2004年導師的一次指導,經過導師指引登頂泰山後,他“理解了向上和向下的不對稱,徹底搞清了發展和配置的區別”,隨後開始動筆寫作系列文章。

他表示,不理解他的研究框架的人不應該謾罵,“科研需要想象的張力” “科研是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對此,中科院回應,該文確實與期刊學術定位不符,將成立調查組開展調查。該論文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資助金額為200萬元,論文系該項目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分。

程國棟公開回應,“我2011年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對期刊關心很少。這兩篇文章的發表我事先一無所知,但作為主編事後沒做任何處理,應負重要責任。我已正式向領導申請引咎辭職,辭去主編的職務,並對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誠懇地向廣大讀者道歉!”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新華每日電訊 瀟湘晨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