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信息化才是F35的優勢,具備五代機的雛形!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近日公佈了F35在2019年的生產數據:全年完成交付134架,比年初的計劃多了三架,同時,這也是F35戰鬥機連續數年實現年產量穩步增長。在技術越發成熟和單價越來越低的情況下,F35的建造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的階段。這款戰鬥機目前的訂單數量超過了2000架,不出意外,這將是繼F16之後美國又一款成功的機型。

信息化才是F35的優勢,具備五代機的雛形!


如果現在要選出一款性能最差的四代機,相信大部分會選擇蘇57或F35,原因無非還是“老三樣”:蘇57隱身能力太差,F35機動性差,還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但現在的事實是,在F22已經停產,未來的五代機尚未進入實質性製造階段這中間的最少20年,美國及其小夥伴基本要靠F35去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一個小小的疑問是:如果F35性能果真那麼不堪,為什麼還要裝備數千架F35?是因為沒有別的選擇?當然不是!

信息化才是F35的優勢,具備五代機的雛形!


先來看看F35的性能,超音速巡航確實沒有,最大飛行速度也只有1.6馬赫,速度不快是F35的一個缺點。其次便是機動能力,F35被認為為了協調三個型號的通用性,舍掉一部分機動性,換來了“胖胖”的機身。事實上,這只是F35機身臃腫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F35安裝了太多的信息化系統,就像殲20體型大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需要安裝的信息系統太多,只能做大機身,這也是美空軍認為只有F35和殲20屬於信息化戰鬥機的原因。

信息化才是F35的優勢,具備五代機的雛形!


F35的特點之一就是取消了座艙平顯,換做了具備看哪打哪能力的飛行員頭盔,要知道,座艙平顯目前對大部分戰鬥機來說還屬於先進的標配系統,這就是F35的技術優勢之一,新型飛行員頭盔比平顯更加方便和便於飛行員處理各種信息。此外,F35的座艙有一部兩塊高亮度觸控式液晶面板組成的L3全景式座艙顯示器,這部顯示屏具備4種功能:戰術選擇(智能作戰系統)、機載武器信息、機載系統穩定性信息以及各種傳感器的信息反饋。

信息化才是F35的優勢,具備五代機的雛形!


除了表面能看到的,F35的機身內還裝備了各種信息系統,如分佈式光電孔徑系統、光電瞄準系統等。前者由6套環布機身的光電探測裝置組成,可以實時將360度範圍內的信息影像投送到飛行員頭盔,後者具備紅外搜索,自動探測跟蹤、激光指示、測距等功能!先進的信息系統,可以將整個空中態勢透明化,可以說,F35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要超過F22一大截!除此之外,F35的信息處理能力是F22的數倍,每一架空中的F35都是一個空中信息平臺。

信息化才是F35的優勢,具備五代機的雛形!


如果把F22比喻成自身火力發展到極致的重型裝甲集群,那麼F35就是一支信息化、數字化集群。F22整體看來與三代機無異,除了隱身能力,F22仍然追求更強的動力,更高的機動性,更快的速度,而F35強調的卻是信息化、數字化。美軍對F35的定位不再是完成起飛、探測、攻擊、返回傳統作戰模式的戰機,而是將F35作為整合作戰系統的重要一環。

信息化才是F35的優勢,具備五代機的雛形!


如果F35一對一面對F22、殲20甚至是蘇57,都不具備什麼優勢,但F22和蘇57大部分情況下仍然需要單槍匹馬衝鋒陷陣,而F35卻完全融入了整個作戰體系中,依靠自身的信息化優勢和體系的支撐,將所有的空情信息共享到整個體系的任何一個節點,利用優勢的感知能力成倍提升整體戰力。這樣的一架F35,基本上具備未來五代機的雛形。未來五代戰鬥機,尤其是無人駕駛戰鬥機,依靠的就是信息化系統,F35則為美軍發展下一代空戰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信息化才是F35的優勢,具備五代機的雛形!


除了F35,目前的四代機中還有殲20具備這樣的能力,美軍將殲20歸類為信息化戰鬥機的原因就是殲20具備同樣的態勢感知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這樣的殲20不僅僅是一架空中的戰鬥機,而是空戰體系中重要的節點,不僅要完成空戰任務,還要為整個體系提供信息支持。這也是殲20面對F22和蘇57所具備的巨大優勢!(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