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銀保監會“官宣”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 多路資金將配合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

本報記者 張 歆

1月4日,《證券日報》記者從銀保監會獲悉,銀保監會日前印發《中國銀保監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推動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提出要求和目標。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意見》覆蓋了銀行、保險、信託、金融租賃、資產管理、資本市場等廣泛金融領域,突破單個金融子行業侷限,政策兼具深度、廣度和行業間銜接度。綜觀《意見》全文,有以下特點:一是《意見》與中央關於經濟金融發展的大政方針邏輯貫通;二是《意見》是經濟金融多領域、多角度、多維度的系統集成;三是《意見》是對過往金融政策的繼承創新。

銀保信等多路資金

將提高直接融資參與度

記者注意到,《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金融結構更加優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產品開發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信貸市場、保險市場、信託市場、金融租賃市場和不良資產市場進一步健全完善。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處置,銀行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1月5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優化銀行機構體系方面,應在推動大型銀行下沉服務重心的同時,大力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等中小銀行。在我國,中小銀行與民營和小微企業“門當戶對”,有著天然的相容性。另一方面,在對接民營和小微企業續貸需求的同時,積極破解“首貸難”問題。

在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方面,《意見》提出,優化大中型銀行功能定位,增強地方中小銀行金融服務能力,強化保險機構風險保障功能,積極推動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發展,培育非銀行金融機構特色優勢。

此外,《意見》明確表示,“發揮銀行保險機構在優化融資結構中的重要作用。銀行保險機構要健全與直接融資發展相適應的服務體系,運用多種方式為直接融資提供配套支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有效發揮理財、保險、信託等產品的直接融資功能,培育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鼓勵各類合格投資機構參與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1月5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部分政策導向非常重要,能夠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優化融資結構中承擔更重要作用,同時支持居民財富成為股市的長期資金。”他進一步解釋,該項內容有三方面好處:其一,將會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的資金;其二,為居民財富的長期保值增值提供一個好的途徑;其三,銀行和保險機構在發揮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方面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有資本市場繁榮,才能夠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從而讓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或發債來融資;同時也會形成財富效應,讓居民有更多的財富可以進行消費,這些都有利於我國經濟增長以及轉型。”

近年來首次明確提出

開展員工持股試點

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方面,《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要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嚴格執行房地產金融監管要求,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抑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繼續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化解,依法明確存量債務償債責任,規範支持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配套融資,嚴禁違法違規提供新增融資”。

“引導資金進入資本市場長期投資,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監管態度的冷暖之間,政策對於股市和樓市的不同已經十分明確,存款搬家未來的主要方向將是以股市為主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一家地方銀行零售業務從業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溫彬認為,《意見》從問題金融機構處置、防控影子銀行、房地產、地方債、“殭屍企業”、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等重點領域風險、增強抵禦風險能力等角度,全面部署了防控金融風險的政策措施。

《意見》對於“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深化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引進先進國際專業機構、支持銀行保險機構“走出去”。

董希淼對此表示,“當前,我國金融領域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我國金融機構要做好充分準備,積極適應對外開放的擴大和深化。首先,在開放過程中應該積極學習國外同業先進經驗。其次,在與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中準確定位,發揮比較優勢。中資金融機構對我國情況理解更深、機構網點佈局更全,這些都是外資金融機構短期內難以具備的。最後,面對外資進入時,不應只看到競爭,也要看到合作。如在業務層面,中資金融機構可以利用自身客戶基礎好的優勢,外資金融機構則可以發揮業務模式更加成熟的優勢。”

溫彬則提示,為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保持對外開放競爭能力,《意見》總結推广部分金融機構成功經驗,近年來首次明確提出“依法依規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將為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發展質量和競爭能力開闢新的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