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有人覺得一個手機廠商突破一項新技術後,另外的手機廠商隨後也會實現了這項技術?

Pretend假裝1231365983


因為我們表面看上去是手機廠商在設計手機,但是真正決定著一部手機能否成型的關鍵還是在於供應商,比如要想實現屏下指紋解鎖,就需要相應的零部件感應器的供應商,想要實現更好的攝像頭效果也需要索尼這樣的傳感器供應商等等,所以一部手機的新技術和新功能不是手機廠商一拍腦袋就能實現的,必須要考慮到供應鏈能否實現,而且成本也要合適才行。

蘋果作為手機業界利潤最高的大佬,我們可能感覺得到,每當一部iphone搭載著一堆新技術公佈的時候,其它安卓手機廠商短短几個月內就會跟進,這是因為財大氣粗的蘋果有足夠的現金來購買有關新技術的供應商,由於每一代iphone量大利潤大,供應商完全有動力去給蘋果供貨,哪怕這類新技術的前期成本較高也有利可圖,然而其它品牌的手機廠商就很難有這個實力。

像國內大部分手機廠商都是走薄利多銷的路線,一般不會輕易嘗試新技術,但是類似VIVO率先開發出指紋解鎖功能以後就相當於這個功能的供應鏈已經被打開,供應商也是需要賺錢的,所以隨著零部件成本的降低和產能的加大,屏幕指紋組件也會敞開供應給更多的手機廠商,量越大成本越低,可能幾個月後這項功能就會大範圍普及。


嘟嘟聊數碼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當一家手機廠商推出了某項新技術後,其他手機廠商很快也能推出該技術,這是為何?

  以題主提到的快充技術來說,OPPO先是推出了VOOC閃充技術,並喊出了一句非常響亮的廣告語:充電五分鐘,通話2小時。現在,快充已經成為了手機的標配,哪怕是千元機也有快充。


  在很多人看來,其他手機廠商是模仿OPPO的技術。事實上,OPPO的快充技術,是供應鏈的研發成果,而不是OPPO自己研發的。同樣,諸如vivo的屏下指紋,OPPO和華為也在使用,也是因為屏下指紋同樣是供應鏈的技術成果。

  同樣,蘋果在iPhone X這款手機上引入了Face ID解鎖技術,國產手機廠商很快也推出了臉部識別解鎖。說白了,國產手機廠商之所以能夠推出臉部識別解鎖,也是因為有供應鏈提供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


  眼下,5G牌照已經發放,很多款5G手機年底就會上市。相比3G和4G手機,5G手機最核心的技術是手機芯片,高通、聯發科和三星都能提供5G芯片,國產手機廠商才能做出來5G手機。


  總之,手機行業有一個龐大的供應鏈,負責為手機廠商提供各種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這也是一個行業運作規則。正是因為這樣一個規則的存在,一家手機廠商推出某項新技術後,其他廠商才能很快跟進。


賈敬華


這裡面其實大有文章,可以說是行業內幕,科技“潛規則”☞斜邊詳細為您解說:

創新的源頭與技術革新順序

一項技術一定會有個源頭,也就是首發者。在手機領域,這個首發者角色目前主要由蘋果公司承擔。其他廠商也有部分原始的創新技術。

每年蘋果新機,一定會引發一眾國產廠商模仿其技術。其實蘋果對科研的投入之巨大遠非其他廠商可以比較,所以,模仿就是捷徑。

那有人就會說了,怎麼去模仿?很簡單,買一臺原機,送入實驗室,立馬分析得出技術結果。當然,這樣的行為不被業界承認。

源頭開發者會第一時間發佈新技術,而後使用同類型技術的,大多都是通過分析原型這種方式來實現的。不管是軟硬件方面的新技術,只要有個樣板,都能整出一個換了名字的“新技術”。

部分示例

13年9月iPhone 5s發佈,指紋解鎖第一次用在了手機上,此前沒有指紋解鎖的智能手機。此後,各種指紋解鎖出現在各大廠商的智能手機上,該方案被所有廠商沿用至今。

16年9月,iPhone 7 plus首次採用後置“雙攝”方案,打破了智能手機單攝格局。此前,手機一直都是單攝。此後,多攝層出不窮。

華為海思麒麟CPU的技術革新,一直跟在高通驍龍系CPU的後面(或許很難讓人接受)。

歡迎各位來評論區一起討論。


三更不夜


實際情況,是自行“突破”新技術的手機廠商少,大多不得不買供應商所突破的技術,這是一直以來的狀況。而關鍵的問題,這是不是對“為什麼”的全部回答?不是,不是"隨後″就"實現″的根本癥結。

如果新技術是某一家手機廠商突破的,不會那麼快就有隨後突破的手機廠商,一定是落後以至好久,當然一定是不同的突破,技術不一樣。在當代,新技術的首創者或者原創者的權益不可侵犯,否則就必然付出沉重的代價。

1 為什麼那麼多手機廠商都有5G手機?

因為買來了芯片。

芯片是高通“突破”的。“隨後”就有手機廠商首發,當時可見的1個突出現象是競相示好,目的是拿到首發,接著,拿到首發權的手機廠商就在5G手機發佈會上誇讚芯片如何如何好。

而之後,可見的另一個現象是更多的手機廠商“隨後”買、裝、賣,誇得倒不那麼厲害了。

2 首發供應商芯片的手機廠商是很有實力的嗎?

首發者如果是蘋果、三星,算得上,華為也算得上,就早前而言,在相比之下,最該讓蘋果首發。

即使是當前,其他手機廠商就差多了,但是,卻有幾家沒少首發高通芯片。

3 為什麼高通選擇的首發5G芯片手機廠商沒有華為?

曾經有人事前認為高通會讓華為首發,結果高通真就沒讓。

華為已經自行突破了中高端芯片,做到了自產自銷,在國產手機裡是獨一份,高通不會認為華為有首發的必要,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不用想,就可以知道了。

華為,倒是被網上認為在與高通“爭奪”5G集成芯片首發。

4 為什麼早前華為提出賣麒麟芯片以至5G技術分別給蘋果、美國某一家企業?

是因為,蘋果如果買不到高通芯片就沒轍了——蘋果手機性能肯定不同以往,自己家沒有自行突破;美國5G技術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突破的是相對落後的技術。

當然,華為主要是因為要再次打入美國市場,並改善在全球市場上的不利狀況,何況,還有那麼多長期合作伙伴盼著華為重返,並且執著地為了華為而向美國政府說好話。

5 為什麼率先突破新技術的手機廠商少,特別是突破的新技術也是少的?

覺得,這個問題才應該是題主提問中的核心問題。

既是核心問題,也是根本癥結。

是因為手機廠商創新能力普遍低,這是由於技術積累少,技術積累少源於研發少,而且淺,尤其還主要是停留在應用研究層面,沒有開展前端技術研發,也就不是正向研發,於是,普遍沒有弄明白基礎、底層的東西。

那麼,研發的這種狀況是由於什麼?最早是由於企業創立晚,經濟不強大,只好靠購買別人的,還有主要靠模仿別人的,實現了薄利多銷,後期,經濟實力增長的手機廠商也能投入個數十億元搞研發了,2020年也許會有幾家超百億元研發投入的廠商,如國產手機廠商中的米、O、V,但投入還是不多,不多則根本上是由於經濟實力還不強大。

就是由於投入一直不多,搞出來的突破性新技術不僅一直少,還一直小,更不要說原始創新。

後期經濟實力變得強大的華為,投入則多得多,包括在手機科技研發上,研發出了部分核心技術,國產手機廠商裡卻僅有這麼1家,投入在世界上也居於最前列,所以華為手機才居於全球最前排。

率先突破新技術的手機廠商屬於引領者,國產手機廠商中的引領者還太少。


肇俊武


造成這個情況主要有兩類原因,一類是技術積累,另外一類因為人員流動性。當然還有時二者兼有。


我們把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探索類技術,另一類是實現類技術。

探索類技術指的是解決what的問題,比如說愛迪生用很多材料試驗去做電燈泡,這就是探索類技術,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當愛迪生一旦找到鎢絲後,就變成了探索類技術,解決how的問題。

而其他燈泡廠商,只去研發如何去鎢絲去只要燈泡,自然要容易很多。

當然現在的科技公司面對的情況,比愛迪生要複雜很多,可能是選擇一個算法,一個方法論,一個方案,或幾個的組合。但基本邏輯是一樣的。



人員流動也加強了技術的流通

現在新技術發展很快,一代與一代相隔,本就時間不長。而一項新技術起來,競爭對手迅速高薪挖人,即便挖開的不是核心人員,照貓畫虎做個山寨版也是不難的。

所以把技術能力對齊,或跟的上不難。但要真正把技術做好,還是要考驗公司的硬實力。


所以,其實上述情況並不只是存在於手機行業。哪裡有技術積累,哪裡有人員流動,對上述規則就是適用的。


滄丘先生


感謝您的閱讀!

手機廠商都進行了類似的技術研究,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升降式攝像頭,在vivo推出後不久,細心的網友就發現,小米其實早就申請了升降式攝像頭的專利,這項專利需要通過手按下,然後進行微調,自動化方面,沒有vivo的出色。

無獨有偶,在快充方面,小米率先公佈了100W快充技術後,vivo不久後就公佈了120W快充技術;可能還有更令我們熟悉的,是打孔設計,不管是通孔設計,還是盲孔設計,華為和三星的陸續推出了這種方案,感覺在爭奪第一似的。

我們分析下,為什麼手機廠商會出現,類似於跟風的情況呢?

  • 目前的大品牌廠商都對手機進行了不同的研究,它們都在不斷的進行技術方面的研發,對於它們而言,怎麼帶來更新的技術?怎麼保證不被其他手機廠商取締,都需要通過技術的革新來獲得。

  • 手機廠商之間本身可能將技術進行保密,可是某些技術還是會被洩露,不過專利這一項實際上又進行了保護,這能夠讓各家手機廠商採取不同的行動,來保證相同形式,確實不同技術的研發,類似於數學題結果一樣,解題方式不一樣。

  • 手機市場的競爭激烈,不能符合市場需求,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會被淘汰,目前的四大品牌就是處於這種明爭暗鬥中。

何嘗是跟風,實際是一種你追我趕的形式,說的更透徹一些,是擔憂,是害怕,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趨勢。

LeoGo科技


羅永浩說過都是來自於供應鏈的談什麼創新啊,確實國產手機廠商的很多所謂的創新技術都是來自供應商而已,真正自主研發的技術那可能是少之又少,但是也並不代表幾個國產手機廠商沒有自己的技術和創新思路,至少來看華米OV都有自己的東西,但是大部分技術來都是來源於供應鏈,所以造成一個假象就是很多創新都是雷同的。

現在智能手機同質化太嚴重了,這也就是供應鏈所導致的,就算是有新技術大規模量產和成本控制也是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工廠不一定能夠生產的出來,技術的革新帶來體驗和品質都是倒退的,比如屏下指紋的速度和摺疊屏的質量穩定!

但即便是供應鏈的產品也是有個先後順序的,比如人家藍綠廠就能先拿到屏下指紋,還有升降攝像頭也是領先於對手一年,而且有些供應鏈還是看手機廠商的實力的,不是說你想要別人就會給的,為什麼藍綠廠總會有一定的優先度呢?其實是因為人家自有工廠,製作能力和品控能力以及風險控制能力都要強不少,所以人家能夠先拿到供應鏈的新技術。

當等一項技術穩定之後才會大規模普及以及下探到中低端機上面,這也是一直以來的發展規律,而獨家的技術幾乎是不會普及的。


比如華為的處理器、GPUTurbo、以及影像拍照調校,OPPO的大電流快充等等,雖然說小米的研發薄弱一點,人家也是最早做出全面屏手機的人,創新的ID也是最靠前的。


還有一個就是技術就算你申請了專利不能防止別人做出來,因為很多專利並不是唯一性的,人家也可以繞過你的專利來重新申請,這一點對於國內來說應該是得心應手的,除非是那種特別有技術難度的做不出來,其它一些技術都是可以做到,比如酷派最早的雙卡雙待專利,人家也都可以自己申請啊,蘋果的雙卡雙待專利不就是自己的麼?



最後同質化的手機市場也快走到盡頭了,現在整個手機市場都是下跌狀態,所以手機廠商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創新,不然消費者是不可能買賬的,同質化的手機市場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未來關於創新的東西我們應該會經常看到!


水哥愛搞機


你這說錯了,OPPO突破至後,跟進的是高通和聯發科這類芯片供應商。這才有了讓人覺得,其他廠商也突破了的錯覺,說白了,產業鏈技術升級了。什麼全貼合,指紋識別,屏幕指紋,水滴,穿孔等等這些,都是供應商的技術,並非手機廠商的。攝像頭升級也一樣是供應商的技術。

三星在某些方面比較特殊,它即是手機廠商,也是供應商。所以三星經常會上最新的技術,然後其他廠商跟進。

不過一些獨有技術,才能體現各個手機廠商的差異化。比如OPPO和vivo的升降鏡頭,其他友商就不要吹什麼我也有專利,你倒是用啊,[奸笑]專利轉化成實際產品,要克服很多技術障礙,供應商在技術成熟前,人家就是獨有技術。少在那裡吹牛批,有本事就亮出產品,而不是拿個工廠樣機在哪裡忽悠用戶。


腹黑我兔


蘋果三星就是這樣的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