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教育孩子要"3不慣,2不管",家長這樣做,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如何把握好管教與溺愛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在一期《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這樣談論家長管教孩子的問題:"有些家長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教育孩子要

這說明很多家長掌握不好管教孩子的尺度,有時管教過於嚴厲,導致孩子與父母距離越來越遠,漸漸產生隔閡;有時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把孩子溺愛成了家裡的"小霸王",到了學校也不聽管教,讓家長老師都頭疼不已。

其實,家長可以按照"3不慣,2不管"的方法教育孩子。

1、 孩子能承受的困難不管

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從幼時的不會自己繫鞋帶,到漸漸長大數學題不會做,再到之後的工作上的難題,情感上的問題。家長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孩子方法,慢慢引導孩子,相信孩子會在成長道路上披荊斬棘,長大以後孩子肯定會感謝家長對他的英明教育。

教育孩子要

2、 孩子能做到的事情不管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還是習慣"一手包辦"。孩子上了大學以後不會自己洗衣服,等到放了寒假大包小包的寄回家給媽媽洗。家長從小溺愛孩子,捨不得孩子自己動手,整天跟在孩子後面操心,最終把孩子養成了"巨嬰"。

我以前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天才神童魏永康17歲便進入了中科院進行碩博連讀。但是因為生活不能自理,最終被學校勸退。

在這方面,海清的育兒方法讓眾人羨慕。海清在兒子蛋妞4歲的時候,就讓他幫助自己完成簡單的家務;母子一起逛街、出遊,海清也會拜託蛋妞,幫自己拎一些購物袋、行李。蛋妞小小年紀就成了為母親分擔的"男子漢"。

教育孩子要

1、 不慣"不尊重人"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反映的是整個家庭的教育得當。以禮待人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鄰居是一名小學班主任,前幾天和她聊天,她說:"班裡那麼多學生,我對莉莉印象最深刻。每次碰到莉莉,她總是笑著和我問好,莉莉的家庭教育實在是太好了!"

作為家長,我們從小就要給孩子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如果孩子有不尊重人或者不禮貌的情況一定要認真對待,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

教育孩子要

2、 不慣"觸及原則"

原則是做事的底線,也是立身的根本。

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制定簡單的規則,讓孩子養成規則意識。慢慢交給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不能橫穿馬路,自己做錯了事要承擔後果等等。

3、不慣"隨心所欲"

孩子對新鮮事物總是有著無盡的好奇心,家長可以正確引導,但是不能讓孩子隨心所以,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讓孩子知道,沒有不勞而獲,付出才能有收穫。

教育孩子要

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東西是有原則有規矩的愛,父母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給於他們指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慢慢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當然,教育道路上還會遇到很多困難,面對家長的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推薦一套書《正面管教男孩女孩100招》,通過閱讀這套書相信會給你不一樣的思路。

教育孩子要

每一個男孩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他也應該有屬於他的教育方式。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懂得正面管教之法,一味地打罵、責罵男孩,或是一味驕縱男孩,結果讓男孩走向兩種結果:一種是太過聽話,變得軟弱、膽怯、自卑,另一種是太過叛逆、任性、以自我為中心。本書結合當下流行的"正面管教"的理念,列出了100招正面管教男孩的有效方法,摒棄了傳統的打罵、批評、嬌慣等教育方式,以新的理念幫助父母管教男孩、培養男孩。

教育孩子要

說起女孩,很多父母不由得在心裡漾起柔軟與溫情,情不自禁地對女孩一味嬌寵,幾乎有求必應。不得不說,這樣毫無原則的愛,對女孩而言不是愛,而是害。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自己的女兒更好地成長呢?理智的父母不會無原則地遷就和滿足女孩,而是恩威並濟,給予女兒真正的關愛和指導,與女兒有效溝通,做和善且堅定的教育者。這樣既可以避免因為自己過於嚴苛而給女孩造成傷害,也會因為堅持原則使得女孩能夠有規矩,懂禮儀,感知人情冷暖,對世界心懷感恩。


教育孩子要

好的教育方法成就優秀的孩子,家長可以運用書中的方法,有效的正面對孩子進行教育。

教育孩子要

只要45元就可以購買這一套書,讓家長朋友們在教育道路上不迷茫!

點擊下面的鏈接就可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