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非要打蘇聯,先統一其他地方不可取嗎?

參見赫本大人


拿破崙帝國和希特勒都曾與俄國人打過一仗,而這兩大帝國的掘墓者同樣都是俄國。其實拿破崙和希特勒是近現代歷史上尤其是歐洲的近現代歷史上少有的能夠有絕對實力統一整個歐洲的人物。在他們之前只有一個叫查理曼大帝的人短暫的統一了歐洲隨後便一分為三。有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這兩個人不先統一歐洲其他的地方非得去進攻俄國呢?其實很多時候國家之間的戰爭並不是領導人想怎樣就怎樣的,戰爭的進行和發起實際上很多時候都要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和誘導。



對拿破崙而言,自1789年法國人攻佔巴士底獄並處死了國王,這場大革命時的三權分立和民主憲政的思想真正放到了政治上來。但此後十年,法國國內一片混亂,不斷有政變發生直到1799年拿破崙從埃及回國發動政變建立自己的獨裁統治。但是由於法國大革命期間處死了國王,而在當時整個歐洲都是封建君主的天下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引起了周邊多國的注意,並開始圍攻法國。而已經進行資產階級革命並獲得成功的英國此時也站在了封建君主國家的一邊對法國發動進攻。拿破崙帝國的建立就是在反對歐洲,封建王權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而恰恰拿破崙自己又成為了皇帝。



拿破崙沒能統一歐洲主要是因為它內部,並沒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中央集權制。他毅然將自己的家族內部的人進行分封,在各地的統治根本不穩,但是卻急於建立歐洲霸權統一整個歐洲。在第四次反法同盟失敗之後拿破崙帝國到達了自己的頂峰,拿破崙一開始也確實是想先統一歐洲進攻英國,然後鞏固自己的統治進攻俄國,但是英國當時的海上力量太過強大,並且殖民地也源源不斷地為英國輸血。在戰略層面上時間緊迫,拿破崙無法與英國人耗下去。而且俄國已經參加反法同盟,並且不斷慫恿被拿破崙攻佔的國家國民進行反抗,嚴重危及了拿破崙帝國的統治。



所以1812年拿破崙決定,親自帥60萬大軍入侵沙俄,結果功虧一簣。當然此時的拿破崙帝國還沒有徹底失敗。在被迫逃回法國以後歐洲各國再一次組織反法同盟,在萊比錫之戰中拿破崙被徹底擊敗選擇退位法國投降。而100年之後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最具侵略性的國家是德國和沙俄。在當時很多歐洲國家都認為這兩個國家性質太過相似。而且在一戰之時這兩個國家的領土是接壤的,因為兩者邊境的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他們所瓜分和吞併。沙俄的國土面積可以說是俄國人自成立國家以來領土最為廣泛的時期,然而爆發時月革命之後,蘇聯領土大幅縮水,之間的很多國家隨即獨立。這也造成了蘇聯和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的領土並沒有接壤。



在西方戰場已經打響以後雙方才簽訂共同瓜分協議。各自佔領自己想要的地盤,瓜分東歐。同樣兩者依然存在矛盾,之所以兩者選擇合作,是因為各自要鞏固各自的陣線完成對其他戰場的進攻。說白了,只是先後問題而不存在同盟關係。希特勒也遇到了拿破崙當初所遇到的事情。那就是100年後的歐洲局勢納粹德國佔領了歐洲,然而西部有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得以抵抗希特勒,而在東方蘇聯依然採用100年前沙俄的方式,像納粹德國境內滲透,並且積極備戰。最終的結果不過是希特勒先下手為強,不存在正義與邪惡一說。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兩者簽訂表面上的同盟協定。為了維持表面上的關係,為自己的備戰爭取時間德國還曾向蘇聯提供軍事技術,而蘇聯的工業原料也不斷地運輸到德國境內。



在蘇德戰場沒有爆發之前兩者是事實上的同盟關係。但兩者卻又是典型的同盟不同心。最終東方戰場爆發,蘇德戰場成為二戰最殘酷最慘烈的戰場。蘇德之間鬧掰確實是反法西斯同盟,當時只包括西方國家最樂不可支的事件。如果兩者的同盟即便是不同心的同盟,一直在表面上得以維持那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將很難有好的結果。也正是蘇聯的東方陣線被德軍攻破英國和美國才真正與蘇聯聯手為蘇聯提供大筆物資援助。


世界史圖鑑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拿破崙和希特勒在基本解決了歐洲大陸之後,都面臨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英國問題,一個問題是俄國(蘇聯問題),那麼具體情況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拿破崙鼎盛時代的歐洲

拿破崙是在1812年左右的時候到達了頂峰時期,基本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當然,除了隔海相望的英國。

實際上,他並不是沒有和英國幹過,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海軍徹底擊敗了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自此之後法國對英國徹底喪失了制海權,沒有了制海權,法軍又如何登陸英國作戰呢?

由於長期沒有制海權,所以當拿破崙打遍歐洲無敵手之後,只剩下一個俄國可以進攻了,所以就在1812年進攻了俄國。

德國的情況

可以說二戰爆發後德國的進攻只能用神速來形容。

1939年9月對戰波蘭,一個月就結束了對波蘭的戰爭。在來年與法國的戰爭中,只用了42天就打敗了當時號稱歐洲陸軍第一的法國。

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之前,希特勒面臨的處境也和拿破崙類似,在歐洲就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英國問題,一個是蘇聯(俄國)問題。

對於英國,德國的海軍太弱,根本無法跟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正面對戰,只能用潛艇不停地襲擾英國海軍,切斷英國的海上補給線。至於要搞大規模登陸作戰就是痴心妄想了。

當然,他也不是什麼事都沒做,為了迫使英國投降,德國人實施了“海獅計劃”,對英倫三島進行了持續的轟炸,當時的英國更換了首相,之前實行綏靖政策的張伯倫下臺,換上了態度強硬的丘吉爾,英國在他的帶領下,英勇頑強地抵抗住了德國強大空軍的進攻,使得希特勒實行了兩個多月的海獅計劃最終由於德國空軍損失慘重而被擱置。

也就是說,當時對於德國來說,海軍無法承擔進攻英國的任務,而空軍也不能達到讓英國屈服的目的,所以進攻英國對於德國來說暫時都是不可行的。

唯一能直接進攻的就只有蘇聯了,畢竟陸地和蘇聯相接。

並且,蘇聯其實也打算要進攻德國的,蘇聯計劃在德國和英法都打的精疲力盡的時候出兵進攻德國,就是蘇聯的“大雷雨”計劃,當然,由於法國敗的太快,太出人意料,所以蘇聯當時也在等待進攻德國的時機,或許想等到德國真的登陸英國,然後在英國損失慘重的時候再出兵進攻德國把。

所以德國人就打算先下手為強,就先進攻蘇聯了。

結論

所以,根據以上分析來說,拿破崙和希特勒在進攻俄國(蘇聯)之前,實際上都只剩下了兩個問題,一是英國問題,二是俄國(蘇聯)問題。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其他的能直接打的地方都打下來了。

之所以不進攻英國,是因為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沒有制海權,海軍無法承擔進攻英國的任務,只不過希特勒比拿破崙多了一個選擇就是用空軍的空襲來迫使英國屈服,但是沒能實現。

所以既然英國問題解決不了,就都先解決俄國(蘇聯)問題了。


老威觀史


這個問題讓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想罵人。

雖然兩人在今天的評價完全不同,但都幹了一件在很多人看來愚蠢至極的傻事,那就是大舉進攻蘇聯。而最終的結果是,拿破崙沉默了,希特勒哭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兩人一定要打蘇聯呢?先拿下其他地方不可以嗎?比如英國。

理論上沒有後顧之憂才好全身心拿下俄國,但這樣淺顯的道理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就是參不透呢?

關於這個問題,兩人表示,你才參不透,你全家都參不透。之所以沒有拿下英國就進攻俄國,拿破崙和希特勒也有自己的苦衷,靜夜史認為:

1、英國始終技高一籌

一個陸權帝國最尷尬的地方就在於遇上海洋帝國,而無論拿破崙還是希特勒都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局面。

作為島國,英國自古以來就是海洋強國,甩歐洲大陸國家好幾十條街。而且因為被大海包圍,英國很早就走上了對外擴張,殖民全球的道路,在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成為海上霸主,逐步建立了日不落帝國。

正因為早早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並率先開始工業革命,英國的技術水平在19世紀拿破崙帝國時期是遙遙領先的,這使得拿破崙只能通過禁止他國與英國貿易的方式對英國進行大陸封鎖。而事實證明,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搞法,最後讓拿破崙怨聲載道。

而到納粹德國崛起時,雖然此時的德國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在技術和國力上遙遙領先於英國,但作為大陸帝國,德國的海上力量發展始終差強人意。

和陸軍一杆槍就能馳騁天下不同,海軍的艦艇,空軍的飛機都是燒錢的東西,這是考驗一國綜合國力的東西,而雖然崛起的德法都有財大氣粗的財力,但歷史經驗不是一個大陸國家能隨便學到的,所以即便是鼎盛時期的拿破崙帝國和的抑制第三帝國,都免不了在海上,尤其是英吉利海峽被英國吊打的命運。

作為一個不受他國待見的歐陸強國,無論拿破崙帝國還是德意志第三帝國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擴張領土和收拾不聽話小弟方面,如果遭遇英國這樣的硬骨頭,死磕是最愚蠢的辦法,視而不見才是苟延殘喘之道。

而很明顯,拿破崙和希特勒都學到了,所以他們沒有在崛起的上坡路,就死在死磕英國的不歸路上。

2、俄國始終不值一提

俄國很強嗎?今天的俄國當然令人生畏,但歷史上的俄國除了一眼望不到邊的領土,還真沒什麼讓其他國家害怕的。

雖然俄國的領土廣大,但俄國在歷史上的發展並不迅速。相反,因為巨大領土的拖累,俄國始終無法進行相對徹底的社會變革,農奴制成為俄國蹣跚前行的主要拖累。

加上俄國在歷史上敗多勝少,給了他國“俄羅斯戰鬥力也就那樣”的結論,這增強了征服者的信心。

所以拿破崙才在俄羅斯不肯低頭後,開始大舉遠征俄國。

而希特勒上臺後面臨的蘇聯,已經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化,加上1929年經濟危機後大量西方技術和人才的引進,蘇聯的工業化水平大大提升,綜合國力在1937年達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但蘇聯在30年代開始的大清洗運動,讓整個蘇聯的軍政建設遭遇重大挫折,因為大量軍事人才被處決,蘇軍一線連級指揮員平均學歷只有初中水平,這些情報被希特勒偵知。而最要命的是,在二戰爆發後,蘇聯侵略芬蘭,在蘇芬戰爭中被少得可憐的芬蘭軍隊打得鼻青臉腫,這更讓希特勒對蘇軍不屑一顧。

所以,無論拿破崙還是希特勒,從內心裡並不認為攻打俄國會讓他們萬劫不復,這種錯誤的自信心最終讓他們在沒有徹底解決後患的情況下就貿然開戰,最終的結果就是雞飛蛋打。

不過從拿破崙帝國及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發展軌跡來看,作為一個陸權帝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想要稱霸歐洲,後方應該是俄國而不是英國。且俄國海量的資源和巨大的領土面積是這兩個帝國最需要的寶貴財富,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在他們眼中俄國很強,也要將主要精力放在俄國而不是英國身上。所以,進攻俄國是兩個帝國能成功生存下去的根本要素。

可惜,歷史從來沒有給兩個政治強人更多的眷顧,在拿破崙折戟沙俄後,希特勒的稱霸之夢也徹底被埋葬在俄國的林海雪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非要打蘇聯,先統一其他地方不可取嗎?


我們知道,在歐洲歷史上有兩個幾乎統一歐洲大陸的人物,那就是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人雖然不是同一時期的人,但他們都很有野心,並且差一點統一歐洲大陸,最終都敗在了與俄國(蘇聯)的戰爭中,令人疑惑的是,他們為什麼非要打俄國(蘇聯)呢?先統一其它地方不行嗎?

小編認為,不管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他們都認為俄國(蘇聯)處於重要的軍事地位,地廣人多,資源豐富,並且俄國人也野心勃勃,與英國結盟,對拿破崙和希特勒統一歐洲帶來了威脅。具體原因是:

1、拿破崙非要打蘇聯的原因?

一是俄羅斯的封建制度頑固而強大,拿破崙是新興資本主義政權,兩者勢不兩立,並且俄國是歐洲所有的封建帝國的總後臺。我們知道,俄國的農奴制度直到1861年才開始改革,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而拿破崙是新興資本主義政權,有革命性質,與歐洲大陸國家的君主們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當時的歐洲封建君主制國家建立了反法同盟,而俄國是反法同盟最強大的後援和主力。因此,即使拿破崙不去攻打俄國,俄國也遲早要攻擊法國。所以,先下手為強,拿破崙從戰略上肯定會先打俄國。

二是因為俄國拒絕執行拿破崙的大陸封鎖令。1812年,拿破崙在歐洲大陸獲得了空前的軍事勝利,佔領了幾乎整個意大利、德意志地區,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大敗普魯士,控制了意大利、尼德蘭等地和西班牙北部。為了獲得整個歐洲的霸權,讓當時的法國的死敵、海上帝國英國臣服,法國聯合其他歐洲大國發起了“大陸封鎖”政策,拿破崙對英國實施大陸封鎖令,規定歐洲的任何國家都不允許和英國有任何貿易往來,但俄國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且對法國的擴張存有強烈的戒心,拒絕執行大陸封鎖令,成為歐洲大陸阻止拿破崙實現爭奪世界霸權計劃的中堅力量,俄國的敵對行為招致拿破崙的憤怒,所以,拿破崙要打俄國。

三是因為俄國與英國結盟,反對拿破崙,拿破崙認為,只要俄國被打垮了,英國就會屈服。1812年4月,俄國同瑞典締結盟約,規定雙方共同行動,反對法國。戰爭爆發後,俄英締結了和約,結束同土耳其的戰爭,對俄國來說,和英國這個海上帝國結盟是政治上的巨大勝利。英國作為法國霸權最大的威脅,他不止一次串聯起反法同盟。英國與俄國相勾結,俄國具有顛覆法國的實力,加上英國的金錢和海軍支援,對拿破崙的威脅非常大。而英國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擁有先進的海軍,拿破崙自認為當時還不具備可以與英國抗衡的海軍,所以,拿破崙只能選擇俄國攻打了。拿破崙認為,只要打敗俄國,英國沒有外援就會屈服。

2、希特勒非要打蘇聯的原因?

一是為了獲得蘇聯的資源,消除蘇聯武裝對德國東部的威脅。當時的希特勒以閃電戰的形式,碾壓英法等國,基本上統一了除蘇聯外的歐洲大陸,當隨著戰爭的持續,德國的資源消耗殆盡,並且蘇聯在德國的東部一直集結大量軍隊,對德國來說有一定的威脅。而且蘇聯地域廣闊,資源豐富,擁有石油、煤炭、糧食、工業生產等資源,如果能攻下蘇聯,不但解除威脅,而且能獲得大量的資源,為德國的持續征伐提供良好的後勤補給,所以,希特勒非要打蘇聯。

二是因為德國與日本形成聯盟帝國,攻打蘇聯,可形成兩面夾擊。二戰中,德意日三國是軸心國,當時德國攻打蘇聯,可與日本形成兩面夾擊,非常有利於戰爭,並且對於德國而言,只要佔據蘇聯,就能和侵華的日本形成亞歐一體的地緣戰略,成為亞非歐三洲的軸心聯盟帝國,順勢拿下大洋洲和美洲,稱霸世界簡直指日可待。所以希特勒認為要想稱霸世界,單靠已經佔領的那些個歐洲各國還不夠,能夠拿下蘇聯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一步,所以,希特勒要非打蘇聯不可。

三是因為德國與蘇聯意識形態的敵對,希特勒視蘇聯為眼中釘,必須打掉。當時的蘇聯信奉共產主義,而希特勒則是極端仇視共產主義者,意識形態的敵對,使兩國不可調和矛盾,並且德國和蘇聯一樣,在二戰爆發前後,也都是熱衷於對外擴張的國家,蘇聯通過“東方戰線”在東歐得到了不少的土地,所以希特勒想要稱霸世界,肯定不會放任一個大國在一旁隨時等著撿便宜,必須要除掉以絕後患。所以希特勒非要打蘇聯。

四是因為希特勒自信心膨脹,錯估蘇聯的實力。在攻打英法等國時候,德國以閃電戰碾壓各國,取得了快速勝利,使希特勒自信心極度膨脹,並且當時蘇聯因國內政治鬥爭剛經過大清洗運動,清洗掉了很多將領,他認為蘇軍戰鬥力極差,可以輕易被打敗,並且蘇芬戰爭中蘇軍糟糕的表現更證實了希特勒的猜想。希特勒認為,蘇聯當時並不強大,幾萬芬蘭人就能把他們打的丟盔卸甲,更何況是百戰百勝的德軍呢?所以,希特勒要打蘇聯。

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原因,處於局勢、政治、資源等各方面原因,拿破崙和希特勒在統一歐洲與大陸過程中,都不得不非要打蘇聯。


葛大小姐


簡單來說,俄羅斯從過去到現在,直至可見的將來都被歐洲人認為是對歐洲最大的威脅!其實整個歐洲大陸都以消滅俄羅斯作為終極目標!從這點出發就很好理解兩人為什麼一定要向俄羅斯開戰了!如果石油充足,德國就不會這麼快入侵俄國,日本也會偷襲珍珠港。資源爭奪才是延續戰爭的根本。而俄國的氣候,俄國人的堅韌不怕犧牲。都是拿破崙和希特勒失敗的原因,想大敗俄軍,只能讓俄國解體。

德國和日本一樣,都是領土和人口少的國家去侵略面積超大的國家。太貪心了。想想自己多大點地方卻要佔領蘇聯那22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啊。拿破崙,希特勒之所以沒有統一歐洲,都範了戰略上錯誤,一點,跟英國以海為界,斷決與歐洲大陸聯繫,實行海禁,二點,與俄國邊界以河邊築城,以便精養生息。

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強大都會去打敗征服俄國,俄國就象戰國時的強秦,要想統一歐洲就必須打敗俄國,還有俄國人沒有信用,看看他的發家史就知道了,有機會俄國是吞併歐洲最大的可能,沒有美也許也沒歐洲了。羅馬帝國分裂後,歐洲人一直懷揣著統一的夢想,西、中歐一直處於相對強勢地位,那肯定要去武統以東羅馬繼承人的俄國了。當然他們也要放著俄國強大了反過來去武統中西歐。歐盟現在這麼不待見俄羅斯,如同當年的歐洲天主教地區(西羅馬)不待見東羅馬帝國一樣。

歷史上有三個人是從西面力圖攻克莫斯科的,結果不僅僅功敗垂成,甚至整個國家就此崩潰了,這三個人是希特勒德國,拿破崙法國,還有一個更早的瑞典國王敗給了彼得大帝。只有東方的蒙古人是從莫斯科的後面拿下了俄毛!這樣說吧,納粹進攻蘇聯前,是納粹軍事實力的巔峰,但是希特勒清楚的知道,他們的巔峰維持不了多久。從希特勒上臺的第一天起,他就是個強烈的反蘇反共主意者。俄國在歐洲的地位有點類似中國在亞洲的地位,任何國家需要稱霸,歐亞,都需要打敗俄國中國。如當年的英俄全球爭霸,法國遠征俄羅斯,二戰德國巴巴羅薩計劃,如亞洲中日三次戰爭,中越戰爭,中印戰爭,以及美國和中國在朝鮮的直接對抗。

拿破崙跟希特勒兩次試圖統一歐洲均告失敗,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有英國這個攪屎棍的存在,英國是個島國,遠離歐洲大陸,一個統一的歐洲大陸使其有面臨被孤立的危險,所以他會跳出來,不遺餘力的進行破壞。日本也是,島國攪屎棍,做為鄰居,一個強大的中國總能令其野心不得發作,所以每次他看到中國面臨著強大的契機他都會跳出來搗亂,或是絆你一跤,或是抽冷子打你一記悶棍。中國若想真正富強,就要想辦法把這塊絆腳石搬走,搬不走就掄起大錘砸碎,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拿破崙的戰鬥力更強,幾乎掌控了整個歐洲大陸,又沒有美國的後患,如果攻克英國後再動俄羅斯,勝率大增。可惜英國海軍力量太強了,無論是拿破崙大軍還是希特勒德軍,都受制於英國海軍的強大,以至於功虧一簣!


歷史深度揭秘


一般情況下,先統一其它地方再打蘇聯是合理的,也最符合先弱後強的一般邏輯。

但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蘇聯的工業化已取得很大成績,並導致蘇軍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可以預計,不久的將來會趕上甚至部分超越德軍,加上蘇聯的人力和有資源優勢,這對崛起中的德國即將成為難以戰勝的對手。

此時,由於蘇軍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此時的蘇軍又是比較弱的時候,看似龐大的蘇軍,不單缺乏士兵,更缺乏軍士和軍官,在編的軍士、軍官也普遍不合格,缺訓練、缺經驗、缺知識;部隊大量裝備老化,缺編嚴重;軍事領導思想陳舊、保守,幾乎沒有認識到新軍事革命已經到來;“蘇芬”戰爭的不順利,逐漸讓蘇軍領導層所認識到軍隊的嚴重問題,新的國防委員會委員的上任後,正在全力改革,問題逐步在改善中。

同時期德軍缺正好相反,乘著對法戰爭勝利的餘威,不僅各部隊普遍得到實戰的鍛鍊,士氣正處高峰,看似“戰無不勝”,英國正在為自保而無力它顧,美國孤立思維濃重,對歐洲事務好像不敢興趣。

從旁觀者角度看,毫無疑問此時也是德軍攻蘇的最佳時間段。


探測衛星A


因為地緣政治的原因。



在拿破崙時期,西歐兩強是法國和英國。因為曾經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已經解體。1806年,拿破崙已將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神聖羅馬帝國肢解。


當時,普魯士還沒有崛起,日耳曼民族也還沒有統一。這樣一來,在臨近法國東部的中歐地區,就敞開了一條直通東歐乃至俄羅斯的通道。



英國偏居小島之上,與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這個天塹,加上百年英法戰爭,法國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所以,拿破崙對進攻英國是有忌憚的。


那麼關鍵問題來了,拿破崙為什麼要進攻俄羅斯呢?首先,與英國相比,俄羅斯似乎大而不強,也許啃得動。最重要的是,如果從戰略上考慮,不佔領東歐地區包括遼闊的俄羅斯,拿破崙的皇帝寶座就坐不穩。


長期以來,西歐各國,對於東歐的斯拉夫民族,兼有鄙視與恐懼兩種心態。除了宗教的因素以外,還有地緣政治上的顧慮。


歐洲的幾次大的動盪,都與東邊策馬殺奔而來的異族有密切的關係。從地勢上看,波斯-蒙古高原延伸至高加索,蒙古鐵騎以及突厥雄獅都是利用東西向的季風以及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呼嘯著衝下高原,掩殺歐洲各國的。


為了保障歐洲中西部的安全,毗鄰波斯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俄羅斯廣袤的平原,就成為了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如果能夠控制俄羅斯,就可以有效地遏制“黃禍”的再次蔓延。所以,俄羅斯是拿破崙的必取之地。


1904年,英國地理學家約翰·麥金德,發表了《歷史的地理樞紐》一文。自此,地緣政治學說正式誕生。



這一套大雜燴式的理論,起初在英國反應平平,但卻得到了德國學者卡爾·豪斯霍弗的積極讚賞,稱其為“所有地理學世界觀中最偉大的”。而卡爾·豪斯霍弗的最著名的學生是魯道夫· 赫斯,此人後來成為納粹黨內的二號人物和希特勒的副手。


也許,歷代梟雄的眼光驚人的一致,希特勒也認識到佔領蘇聯的戰略意義。此時歐洲的戰略態勢是英法聯合對抗德國,而蘇聯還處在觀望之中。


這一切,雖然與拿破崙時代不完全一樣,但是很明顯,蘇聯已取代拿破崙時代的俄羅斯,成為了旨在稱霸歐洲乃至稱霸世界的希特勒的一塊心病。不可否認,魯道夫· 赫斯對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決定,施加了重要的影響。



1945年,德國戰敗,卡爾·豪斯霍弗服毒自殺身亡,約翰·麥金德活到了1947年。


1944年,麥金德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曾經為自己辯解:“不管豪斯霍弗引用了些什麼,都是從我四十年前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一次演講中摘錄下來的,它遠遠在有任何納粹政黨之前。”


總之,從拿破崙到希特勒,他們對俄羅斯或者蘇聯的進攻,都先後失敗了。雖然他們相距百多年,但他們看待世界以及歐洲政治格局的視角是一致的。遺憾的是,現今的俄羅斯,仍然還處在西方的重重圍堵之中。這才是最令人們憂慮的。


俚言雜談


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上看,首先是歷史方面。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覆亡,而自詡承其衣缽的恰巧是問題中涉及的三個國家:法蘭西,德意志和俄羅斯。

公元800年查理曼帝國建立,而該帝國的主體就是法蘭克王國,也就是傳承至今的法國。1804年拿破崙一世加冕,自詡為羅馬帝國傳承者的法蘭西帝國自然要拿僭越者開刀。烏爾姆戰役大破反法聯盟,奧茨特里茨戰役擊敗俄普奧聯軍,逼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取消尊號。

1812年拿破崙征服了大半個歐洲之後著既揮師東進,意圖征服俄國重現羅馬帝國的輝煌,可惜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了。

公元962年神聖羅馬帝國建立,雖然被伏爾泰稱為: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不是帝國的國家卻被後輩德國人認同為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所以它的後來者德意志第三帝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先滅法國再攻蘇聯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是宗教衝突,基督教三大分支的代表恰巧也是問題中涉及的三個國家,公元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東西兩支,西方一支自稱羅馬公教,後改稱天主教。東方一支自稱東羅馬帝國正宗基督教,簡稱東正教,至今俄羅斯仍然是世界東正教領袖,牧首之國。1517年德國教士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分裂天主教,新建立的宗教稱為基督教新教,而德國正是其發祥地。1804年教皇庇護七世為拿破崙加冕,此時拿破崙已經以天主教保護者自居,消滅異教徒理所當然。同樣道理,希特勒德國悍然進攻了蘇聯。

再者就是民族矛盾,斯拉夫種族在歐洲其它民族眼中就是低等級族類的代名詞,Slav(斯拉夫)與Slave(奴隸)發音基本一致,而十三世紀蒙古人的西征又大舉改變了俄國人的血緣成分,美國教授歐文說過:剖開每一個俄羅斯人表皮,裡面都是一顆韃靼的靈魂。歷史上匈奴人和蒙古人對歐洲的征伐讓他們記憶猶新,耿耿於懷,所以防範來自於東方的威脅已經深入到他們的民族整體記憶當中,不難想象一但西方民族擁有了強大的戰爭機器並掌握了主動權的話,那麼向東征服就是理所當然的。

最後就是政治經濟原因了,征服者對於巨大的戰爭消耗只能依靠不斷地掠奪來補充,而俄羅斯廣袤的領土,東歐大平原豐富的物產,充沛的礦藏,巨量的人力資源和財富是支撐戰爭的必要條件,征服整個歐洲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具有非凡的意義,所以揮師東進是必然的結果。

要是說還有一點補充的話,那就是滿足征服者的野心了。在拿破崙和希特勒眼中整個歐洲都是囊中之物了,怎麼可以允許俄國人獨善其身。


經歷過七十年代


1812年,拿破崙一世集結軍隊61萬,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這場為了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爆發,史稱“俄法戰爭”。這場戰爭的爆發,其實早有預見。

俄國和法國在早就結下了“樑子”。1806年,普魯士、奧地利、俄國聯軍進攻波蘭,意圖進行瓜分。當時波蘭國王被迫向拿破崙求救。於是,拿破崙兵馬馳援波蘭,在薩克森在霍夫擊敗普魯士軍隊,普軍投降。1807年,法軍在弗裡德蘭將俄軍擊潰。最終,俄、普分別與法國簽定《蒂爾西特和約》。作為戰敗國,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

條約內容: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必須承認法國在普魯士佔領的地方,和拿破崙在那裡所修改的疆界 ,以及拿破崙對伊奧尼亞群島的統治權,同意成立波蘭大公國(這是法國在俄國邊界上的一個進攻基地),並參加對英國的封鎖(即所謂大陸封鎖)。

這條約不但讓俄國丟了領土,更嚴重的,損害了他們的經濟利益。當時他們和英國有很多經濟來往,而且,法國為了發展本國經濟,打壓其它國家優勢產業。

所以,俄法戰爭的爆發,有俄國主動的一面。

拿破崙一直想要建立真正的法蘭西大帝國,要把歐洲一體化,要實現這個目標,這場惡戰總有一天會到來的。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

希特勒比拿破崙野心更大,他是想要征服全世界。要征服全世界,先從征服全歐洲開始。蘇聯是一個巨無霸,只能放在最後一個去啃。

1940年,希特勒要征服英國,實施海獅計劃,但是,遭遇英軍的頑強抵抗,損失慘重。西邊受阻,被迫向東開展新的戰線,於是,就有了蘇德戰爭。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在俄羅斯跌大跟頭,不但成了他們又興轉帥的轉折點,而且損失非常慘重。拿破崙的60萬大軍,回到法國的只有三萬。希特勒直接被反攻,從莫斯科打到柏林,最後他被迫自殺。於是,戰鬥民族的俄羅斯都成了侵略者的禁地。

我是老魚,請關注我,每天和你一起看世界,品歷史,長見識,樹人格。


老魚侃世界


歐洲總面積大約1000萬平方千米,人種主要為白種人,主要信奉基督教。歐洲在面積上和我國差不多。但是自秦始皇統一之後,統一一直都是我國的大趨勢,而歐洲大部分情況下出於四分五裂。歐洲歷史上也曾經幾次完成局部統一,當年的羅馬帝國曾經完成歐洲局部統一,查理帝國也曾經完成局部統一。此後歐洲歷史基本上都是以一種分裂的局勢呈現在世人面前。歐洲最終沒有像古代中國,完成大一統,歐洲最終分裂成為一個個小國家。但是在近現代歐洲歷史上也曾經兩次出現過試圖用武力統一歐洲。一次是拿破崙時期,一次是希特勒時期。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無論是拿破崙戰爭還是二戰,他們所走之路大致相同,都是在進攻俄國的時候失敗,並最終滅亡。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他們非要打俄國。

拿破崙戰爭伴隨著法國大革命而來,拿破崙由正義的衛國戰爭發展為非正義的侵略戰爭。拿破崙先後擊敗第二、三、四、五次反法同盟。法國先後擊敗、控制或者奴役了意大利、普魯士、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等國家。當時歐洲只有三個大國:英國、法國和俄國。如果拿破崙想繼續擴大戰果,進而統一整個歐洲,他必須打敗英國和俄國。其實拿破崙最想打敗的是英國,一旦打敗英國不僅可以建立歐洲霸權,甚至可以建立世界霸權。可惜的是英國和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法國的海軍始終無法打敗英國海軍,越過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國本土。拿破崙也進行過嘗試,最終法國海軍被英國海軍擊敗。無法越過英吉利海峽的拿破崙只得將目標集中在實力相對較弱,而且又在歐洲大陸的龐大俄國。也就是說,拿破崙進攻俄國既在計劃之內,同時也是無奈之舉。如果想統一歐洲,他一定要打敗俄國。如果法軍能越過英吉利海峽,拿破崙一定會先滅了英國。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拿破崙沒能抗住俄國寒冷的冬天,拿破崙遠征俄國失敗。不久,歐洲國家又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擊敗了拿破崙,拿破崙被迫下臺。拿破崙想依靠武力統一歐洲的願望破滅。

二戰時的納粹德國也面臨相同的問題。蘇聯衛國戰爭爆發之前,德國已經基本上佔領了歐洲大陸。整個歐洲就只剩下三個大國:英國、德國和蘇聯。德國同樣面臨一個重要抉擇:先滅掉英國還是先滅掉俄國。當時希特勒和他的智謀團確定了先滅掉英國的策略。希特勒和拿破崙也一樣,他也要突破英吉利海峽。德國的海軍實力遠遠比不上英國,德國海軍也無法突破英國海軍。為了征服英國,希特勒制定了“海獅計劃”。德國的海軍比不上英國,但是德國的空軍要遠遠強過英國。於是希特勒希望用空軍征服英國。可惜事與願違,德國空軍沒有完成征服英國的計劃,“海獅計劃”被無限制擱置。攻擊英國無望的希特勒轉為攻擊蘇聯。希特勒的命運和當年的拿破崙一樣,兵敗莫斯科,最終所建的帝國也隨之覆滅。

那麼拿破崙和希特勒為什麼不統一其他地方以後再進攻俄國呢?原因非常簡單,其他地方不能打或者不需要打。

拿破崙稱霸歐洲之時,大部分歐洲已經納入拿破崙的勢力範圍。當時法國直接控制了法國周邊地區和意大利,控制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被迫同拿破崙結盟,丹麥和挪威也被迫和拿破崙結盟。當時整個歐洲只有英國、俄國和瑞典不在拿破崙的控制下。瑞典非常偏僻而且自然資源也相對睏乏,拿破崙即使把他拿下來也沒有什麼意思。只要拿破崙打敗俄國,瑞典可以傳檄而定。拿破崙最終的想法也是想先打敗英國,可是法國海軍始終打不過英國海軍,也突破不了英國海軍的封鎖。拿破崙打不敗英國的海軍,就無法給英國致命一擊。拿破崙打不敗英國,只得把目標集中在陸地上的俄國。如果拿破崙不打敗俄國也無法建立真正的大陸霸權,所以拿破崙發起了對俄國的遠征。

希特勒面對的問題也和當年的拿破崙差不多。希特勒上臺以後不斷對外擴張。二戰爆發之前,他已經控制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巴爾幹半島、匈牙利,意大利是他的盟友。二戰爆發以後,希特勒又佔領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西班牙也已經建立了法西斯政權,雖然沒有和希特勒結盟,但是暗地裡也在幫助希特勒。葡萄牙早就宣佈為中立,瑞士為永久中立國。瑞典地理位置偏僻也沒有希特勒需要的戰略資源,拿下瑞典只是一句話的問題。當時歐洲能和德國抗衡的只有英國和蘇聯。希特勒也想先佔領英國,然後再進攻蘇聯。可是無論是德國的空軍還是德國的海軍都敗給了英國,希特勒的陸軍又無法展現自己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轉而攻擊蘇聯。而且進攻蘇聯本來就是希特勒的既定目標。

所以不是拿破崙和希特勒不想統一其他地方,而是他們已經把能佔領的基本上都佔領了。只剩下最強大英國和俄國,拿破崙和希特勒又都無法越過英吉利海峽,他們最後只能轉而進攻陸地上的俄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