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人,越優秀,越孤獨

人,越優秀,越孤獨

文 | 江曉白

李白有詩云:“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作家畢淑敏說:“孤獨是屬於獸的一種珍貴屬性,表達的是自信與勇猛。”

如果把人分為“普通人”和“精英”,那麼,承受大孤獨的,一定是“精英”。

孤獨,是強者的標籤,是能人的桂冠。

01

孤獨,是獨來獨往的脾性

周國平說:“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

人生只有短短三萬來天,我們的時間,如果消耗在嬉笑打鬧、吃吃喝喝、人情往來上,那就毫無意義。如果能與孤獨和平相處,就是為自己增值。

錢鍾書夫婦在牛津留學時,為了潛心治學、創作,惜時如金到了“不合群”的地步:

放假時,兩人不出去玩,留在家中讀書;

搭夥的房東一頓飯要消磨兩小時,他們就自己做簡單的食物果腹,把時間空出來練習說法語;

認為為了學位賠掉時間去讀不必要的書不划算,就乾脆放棄;

很多著名大學的講學邀請,他們都拒之門外……

甚至,有權威人士在大年初二登門拜年,對方說完“春節好”,準備跨門而入時,錢鍾書就一把把門堵住,出語送客:“謝謝!謝謝!我很忙,我很忙!”

“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錢鍾書確實做到了。

《夏目友人帳》有一句臺詞:“我必須承認,生命中大部分時光是屬於孤獨的,努力成長是在孤獨裡可以進行的最好的遊戲。”

孤獨,不是孤僻,也不等於寂寞,而是一種高貴優美的狀態。

人,越優秀,越孤獨

越是優秀的人,越能從人群中抽身而出,從喧譁中隱匿,返回到自己的天地,獨對真實的自我。

因為他們明白,人與人就像王國,應該保持寬闊、自然而適度的疆域,如果有必要,甚至還要劃出一箇中立地帶,屏蔽掉那些親疏不一、膚淺至極的人和事。

這種選擇,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合群”的表現,但“距離產生美”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哲人說:“庸人無聊,天才孤獨。”

獨孤,不一定是離群索居、出世獨行,但一定是身處鬧市,卻自得其樂、自我索求。

最熱鬧的地方,沒有最優秀的人,他們主動選擇孤獨,享受孤獨,這是一種優秀的脾性。

02

孤獨,是甘於寂寞的生產力

有位作家說:“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陳果也說:“靈感總是給孤獨者特別多的厚愛。孤獨者的情趣是思想者的情趣,因其寬廣而久遠,因其無限豐富而通達永恆。

孤獨,是一種偉大的生產力。因為它能讓思想者的思想,在孤獨中萌動,在孤獨中醞釀,在孤獨中降生,在孤獨中歷久彌香。

木心在23歲那年,帶著兩大箱書、常穿的衣服鞋子,上了莫干山。

人,越優秀,越孤獨

木心

他在書桌上貼上福樓拜的那句“藝術廣大之極,足以佔據一個人”,就開始了每天早起讀書,晚上寫文章的生活。

山上的生活是清苦的,但即便窗外寒風呼嘯、大雪紛飛,他也絲毫不為動搖。

噬心蠱骨的孤獨,令木心創作出了大量直抵人心的作品。

6年後,木心下山,經過整理才發現,這短短6年時間,他竟創作出了100多篇中短篇小說,以及無數幅水墨山水畫。

作家格拉德維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他們的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他們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6年,遠遠超過了一萬小時,木心的成就,非同一般。

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同樣如此。

從《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1566》,他用了9年;從《大明王朝1566》到《北平無戰事》,他耗時7年。

時間之長,文字之精雕細琢,讓他與高產作家失之交臂,但卻能讓每一部書和劇,引起轟動、瘋狂吸粉。

博洛尼CEO蔡明說:“任何正確的事情都不是簡單的,而難的事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有可能去走,那麼你選這條路,你就註定孤獨。”

優秀的人,因為甘於孤獨,思想被激發,靈魂充滿創意。

他們心境平和,精神不向外求,能在遠離“求新、求奇、求快”的繁蕪世界後,在一方斗室中沉潛下來,於孤然蕭瑟中,抵達最頂端。

人,越優秀,越孤獨

03

孤獨,是獨樹一幟的認知力

《烏合之眾》中寫道:“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我們很多人,為了和別人一樣,為了顯得“不另類”,就放棄了“自我意識”,把自己放逐到群體中,渾渾噩噩度日。

這種辜負自己、葬送自己的行為,是從眾行為,時間一長,也必置自己於平庸。

優秀的人,不會隨大流,只會活得清醒又理智,知道自己要什麼,也能運用自己的能力去達成。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某個村莊盛產石頭,村民們本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心理,就地取材挖掘石頭,然後賣給建築商人,以換取零碎的報酬。

但有個年輕人卻不同,他在下山的路邊支了個攤子,以免費茶水,來交換村民手中有特色的石頭。

村民們覺得這種交換自己不虧,就答應了。而年輕人則把這些收集起來的奇怪石頭,轉賣給了當地園林處做盆景、假山等等,幾乎每一塊石頭,都能賣出一筐石頭的十倍價格。

後來山上的石頭開採得差不多了,以賣石為生的村民,很久沒有進賬了,日子有些艱難。

這個時候,年輕人種的梨成熟了,又大又甜,賣得火熱。引得村民們紛紛跟風種梨樹。

再後來,年輕人不種梨樹了,而是種起了柳樹,因為他發現,村民的蜂擁而上,已經讓梨子供大於求了,山外的客商根本不愁貨源,他們愁的,是把梨子往山外運的柳條框兒。

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裡寫道:“我越是孤獨,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讓我們區別於他人的,是皮囊;但孤獨,讓我們的意志不再蜷縮,不再模糊,而是在“獨樹一幟”中,自我培養、自我要求、自我改造。

優秀的人,不信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而是遵從內心,不人云亦云,不泯然眾人,以思維的超前和獨特,以行動的與眾不同,煉得本事,修成大器。

人,越優秀,越孤獨

04

人,生來孤獨。

但,有的人,從來不抗拒孤獨,而是一邊與孤獨相攜而行,一邊把孤獨當成了完善自己的系統。

他們在獨來獨往中,讓肉身遠離喧囂,以時間投資自己;

他們在享受寂寞中,讓靈魂通達永恆,以成就彰顯自己;

他們在獨特認知中,讓行動快人一步,以智慧創造未來。

這樣的人,註定了與平庸無涉。

叔本華說,要麼孤獨,要麼優秀。

“孤獨”二字拆開來,孤是“王者”,獨是“唯一”。

孤獨,從來不是弱者的哀鳴,而是強者衝鋒的號角。那些世人眼中的“孤獨者”,從來都是命運疆場上的“佼佼者”。


作者:江曉白,碧讀好書籤約作者,自由撰稿人,在清風烈酒裡,執筆慰風塵。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般珍貴!原創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部分圖/攝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