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全面註冊制元年,“雙引擎”加持券商板塊

2020年,新《證券法》實施元年,也是全面註冊制元年。

“通過實施註冊制,印度股市30年間實現6000%的漲幅;推行註冊制IPO企業家數近6000家,退市約有2900家,退市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目前我國的優秀企業數量比印度多,股票擴容空間依然很大。另外,在進入全面註冊制之後,普通散戶會越來越難適應市場,去散戶化或將加速。”暢力資產管理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寶曉輝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註冊制的實施長遠利好中國股市。

與此同時,中國多層次股權市場將迎來加速互通。監管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龍頭券商將直接受益。多重政策引領下,證券公司豐富盈利來源、增強業績穩定性或有望實現。同時,外資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國內證券公司面臨轉型與升級的機遇及挑戰。在政策利好與業績改善“雙引擎”作用下,券商板塊在2020年將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

全面註冊制元年,“雙引擎”加持券商板塊


新證券法施行

投資者添“保護神”

2020年3月1日,新修訂的《證券法》將正式施行,明確了全面推行註冊制,對證券發行制度做了系統的修改完善。因此,對於資本市場而言,2020年具有重要的標杆及里程碑意義。

招商證券非銀分析師鄭積沙認為,本次證券法修訂雖仍未涉及“盤活客戶資產”相關條款,但此前證券會已官方表態,預計將在當前法規體系下進行政策落地,證券公司槓桿倍數提升依然可期。

與此同時,新版《證券法》設立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兩個章節,重點提高證券違法成本,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強化信息披露要求。

安信證券非銀研報顯示,預期退市制度的優化是發展註冊制的必要條件,在新的發展週期中新業務、新產品層出不窮,也帶來更多的業務違規風險,因此需要更嚴格的法律規定加以約束。長期來看,有利於優化上市公司質量,降低A股“殼價值”,為價值投資理念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

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律師厲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新修訂的《證券法》設置“投資者保護”專章、“大幅提高處罰水平”這兩個新變化,意味著投資者權益保護進入2.0版,在加大對證券違法行為懲戒力度的同時,投資者維權正式掀開新篇章。

寶曉輝對記者表示,新修訂《證券法》落地,為資本市場改革的“痛點”提供法律依據。修改後的《證券法》,從多維度為合格投資者的利益保護提供製度支持和規範,包括髮揮投資者保護機構作用、完善訴訟機制和強制分紅,成為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神”。同時意味著資本市場的法制化、市場化進程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也為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厲健認為,新《證券法》第95條規定為中國版集體訴訟預留空間,在立法層面是巨大的進步,但在落地實施過程中仍有諸多變數,人民法院對代表人訴訟的試點是最關鍵的環節。其中規定,“投資者保護機構受五十名以上投資者委託,可以作為代表人參加訴訟”,投資者保護機構可謂肩負使命,面臨重重考驗,諸多方面有待相關監管部門、司法機關出臺細則。

市場改革加速

迎股權融資大年

完善制度建設,是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向前大步發展的重要基石。

2019年,圍繞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發行註冊制,科創板在發行、交易、退市等關鍵制度創新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改進,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展望2020年,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借鑑科創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將獲得更快的加速度。

政策方面,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指出,要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另一方面,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將評估科創板推出後的效果,統籌推進新三板與創業板的改革。隨著改革的深化,科創板的重大改進還有望應用於滬深主板,實現資本市場制度體系的全面更新。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表示:“2020年的中國資本市場,仍將是一個改革的大年,尤其是A股市場,將在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程度等方面迎來大幅提升,亦將直接提升境內外投資者的信心,為中國資本市場和A股的穩定發展打下重要的制度基礎和法律基礎。”

在科創板試點、創業板實施註冊制的同時,新三板分層及轉板機制將有望在2020年正式落地實施,板塊人氣及地位有望同步提高,亦加速多層次股權市場的互聯互通。

董登新進一步表示:“未來的多層次股權市場,將以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四板)為底座,與新三板構成一種互聯互通機制,並與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場內市場資金形成極好的對接機制。尤其是新三板轉板制度實行之後,場內外市場資金聯結將更加通暢有效。這樣一個進退有序、互聯互通的多層次股權市場將會在2020年初見成效,同時也會為A股市場未來的改革與發展奠定基本的方向及發展目標。”

粵開證券分析師彭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表示:“新三板作為多層次市場的重要一環,精選層是新三板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決定下層企業生存。2020年精選層將成為重中之重。精選層質的、估值等因素決定資金關注度,從而更深層次的影響創新層、基礎層企業的交投。預計2020年整體市場交投較2019年會有大幅度提升。”

整體來看,伴隨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進一步提速,證券行業將迎來業績提升利好因素。天風證券非銀研報指出,“新三板深改首輪政策發佈,疊加分拆上市制度落地、再融資和併購重組等政策鬆綁,判斷2020年將是股權融資大年。”

行業整合提速

打造航母級券商

航母級券商概念一出,依託政策紅利,龍頭券商迎來利好。

2019年11月29日,證監會網站在答覆《關於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構建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確保金融安全的提案》時表示,為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將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佈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支持各類國有資本通過認購優先股、普通股、可轉債、次級債等方式注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龍頭券商迎來利好。證監會繼續將券商分類結果作為券商申請增加業務種類、新設營業網點、發行上市等事項的審慎性條件,近期金融債發行牌照、結售匯牌照都優先給予高評級的龍頭券商,風險資本準備下調的資格也給予連續三年分類評價為AA級及以上的龍頭券商。

對此,中信建投證券表示,龍頭券商依託政策紅利,將向國際一流投行的目標邁進,在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中把握話語權,行業集中度上行趨勢明確;中小券商聚焦龍頭券商未能覆蓋的利基市場,向差異化、專業化、精品化發展。

愛建證券非銀研報顯示,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證監會的支持充分利好龍頭券商。龍頭券商直接受益於資本市場改革紅利,業績確定性高,優勢明顯,未來證券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同時,併購整合將成為大勢所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行業整合或將持續提速。

2019年以來,已有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天風證券收購恆泰證券29.99%股權、華創證券收購太平洋證券股權等案例出現,不僅存在大券商併購中小券商的情況,也存在中小券商之間的資產和業務整合。

寶曉輝認為:“2020年至少有15家外資券商將會進入中國市場,這將對監管思路的升級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促進內資券商創新業務發展。同時,伴隨內資券商的併購事件進一步增多,航母級券商有望加速形成。”

外資“鯰魚”入場

本土券商轉型升級

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加快推進,將大力吸引更多境外機構和國際資本的側目。外資加速進入中國市場攻城略地,國內證券公司面臨轉型與升級的機遇及挑戰。

央行行長易綱於2018年4月宣佈的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具體措施和時間表,迄今已基本得到落實:

一是《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落地,合資券商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業務範圍不再單獨設限,瑞銀證券、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和野村東方證券等三家外資控股券商的設立申請獲得核准;二是內地和香港股市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MSCI、富時羅素、標準普爾等國際指數相繼提高A股納入因子,引導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三是中日ETF互通產品設立。

國內證券行業對外開放正在加速推進。證監會已經將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時點提前至2020年,多家外資控股券商已經獲批設立,法國興業銀行、花旗集團均公開表示計劃在中國設立外資獨資券商。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加速已成大勢所趨,包括證券行業在內的開放提速,將會深遠地改變中國金融行業及市場的格局。目前國內券商經營格局較為分散,行業集中度還不夠,區域性券商數量較多,與國外知名投行的差距依然較大。外資券商的加速進入,或將會加速中國證券行業的整合,助其逐漸提高競爭力,帶來示範效應及溢出效應。同時,亦促進行業的整體洗牌,通過國際化來實現深化改革的升級。

外資加速進入證券行業,“鯰魚效應”下倒逼行業轉型升級。

中銀國際證券非銀分析師王維逸表示,證券行業將於2020年12月1日完全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從長期來看,海外頂級投行參與度的提升將帶來兩方面影響:一是將為我國證券行業帶來增量資金,引入更多優秀人才、先進理念與創新業務經驗;二是對國內本土券商來說,有望為我國券商創新與變革之路打開全新視野,併產生“鯰魚效應”,有望倒逼行業轉型升級。同時與外資走進來匹配的是國內券商的走出去,有望培育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優質券商,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

具體業務競爭格局上,財富證券研報預測,短期來看,國內券商傳統通道業務(經紀、投行等)的經營格局並不會發生顯著變化,外資券商更為關注財富管理、FICC(固定收益證券、貨幣及商品期貨)等優勢業務領域的藍海市場。目前,國內券商經紀業務正在進行財富管理轉型,對FICC等創新業務仍處於探索過程中。中長期角度看,資本實力較強的外資券商將憑藉其強大的資本實力、全市場資產配置能力和專業人才隊伍,在創新業務上與國內券商進行直接競爭。

新年“開門紅”

板塊或迎春季行情

整體來看,多項存量和增量改革政策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陸續落地,監管政策將維持寬鬆創新基調,券商業務疆界將持續拓寬,正迎來政策利好與業績雙改善。

2019年初至12月19日,申萬證券指數上漲39%,跑贏上證綜指及滬深300等市場主要指數。分析人士認為,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監管政策鬆綁、降準背景下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是券商板塊2019年跑贏市場的主要原因。

自2019年12月以來,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證券行業正迎來政策利好與業績雙改善。2020年首個交易日,作為“牛市旗手”,券商板塊迎來上漲“開門紅”。

招商證券表示,政策方面,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新週期下,行業政策持續發力,行業新一輪政策驅動創新週期有望重啟。行業龍頭在政策紅利加持下,將會拉大與其他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股價上也將長期享受估值溢價。流動性方面,央行表態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將為證券板塊進攻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券商或迎春季行情。安信證券表示,近期政策利好不斷,風險偏好總體提升,帶動券商股總體上漲。後續政策落地疊加業績兌現有助於堅實地提升券商整體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頭部券商業績確定性更強,長期看估值溢價還未充分體現;中小券商業績彈性大,具有波段性投資機會,需要挖掘其中更具成長性的標的。

(國際金融報記者 王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