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當年俄羅斯為什麼對薩達姆的求助視而不見?你怎麼看?

菩薩我想對你說


前蘇聯強盛時,對於美國在全球的各種擴張和戰爭行為,蘇聯都會給予各種明著或者暗地的支持,但伊拉克戰爭時,對於薩達姆的求助,普京的政府卻視而不見,這是為什麼,普京不是一貫很強硬嗎?

普京立足未穩,俄羅斯百廢待興

2003年時,普京上位剛剛四年,俄羅斯剛剛穩定了一些,經濟也開始正向增長了,此時的俄羅斯,才度過最艱難的時期,還沒有完全穩定,就連普京的總統位置,也還沒有坐熱。

這時間,你讓俄羅斯幫忙應對美國,普京和俄羅斯如何接招?沒辦法接招,當時的俄羅斯,GDP才4千億美元,而美國是11.4萬億美元,差不多是美國的一個零頭,這種情況如何支援伊拉克?誰不知道,現代社會打仗就是打錢,沒錢怎麼能應付得了呢?俄羅斯沒錢,因此,無論是明裡,還是暗裡都支持不了伊拉克。

泥菩薩過河,自身都已經難保了,又怎麼能幫得了別人?

不是普京和俄羅斯政府不願意支持,實在是實力不夠,如果還是強盛期的前蘇聯,那麼求助可能就多少有點用了。

普京提前派人催薩達姆撤離,薩達姆不願意

其實,在伊拉克戰爭前,普京知道自己幫不了伊拉克,但面對美國和伊拉克的情況,普京很清楚,美國是真地要開戰了,只是薩達姆有點樂觀,他沒有想到美國是要把他往死裡整的。


美國總統小布什,為了排除干擾,在發動戰爭前,是和普京通過電話的,普京無比清楚小布什的戰爭決心。

對於小布什承諾“只要離開伊拉克,美國保證其一家安全。”的言論,薩達姆是不太相信的,但此時,普京派人來了,希望薩達姆能逃離,俄羅斯誠邀薩達姆一家到俄羅斯避難。

此時,強硬了一輩子的薩達姆卻堅決拒絕了,因為他對戰爭還抱著一絲僥倖,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拒絕了普京,相當於關閉了那一道能夠活著的大門。

曾經有很多人覺得伊拉克有一戰之力,也許薩達姆也覺得自己的軍隊有一戰之力,只是戰爭打響後,一切不是那樣的,敗得那麼徹底,倒的那麼不堪。

直到此時,薩達姆想起要和美國談判,但美國已經控制了伊拉克,薩達姆哪裡有談判的資格?沒有,一點都沒有。也許,在那一刻,薩達姆後悔了,後悔曾經沒有采納普京的建議,但世上哪裡有後悔藥吃?

被抓了的薩達姆,成為了階下囚,自己的兩個兒子和最疼愛的孫子也被美軍擊斃了。也許,在後來的每一個漫漫長夜,薩達姆都在懊悔中度過。

活著,真好,只是薩達姆沒有了活著的權利。薩達姆沒有帶領人民走向富強之路,在伊拉克戰爭打響時,薩達姆的支持率已經是低得不能再低了,讓民眾從中產生活轉換到貧困生活,讓民眾從安居樂業轉換到隨時都要備戰,這讓很多人都煩透了。

薩達姆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高估了他的支持率,也低估了美國人要把他徹底乾死的決心,於是,災難無法避免。

伊拉克戰爭前,普京和俄羅斯政府邀請薩達姆去俄羅斯避難,薩達姆拒絕了,因為薩達姆要的是真刀實槍的幫助,只是剛剛“大病痊癒”的俄羅斯實在幫不了伊拉克,總不能幫了一個伊拉克,順帶著把俄羅斯再次送入深淵吧!


藍風破曉


俄羅斯對薩達姆求助,不是視而不見,而是有心無力。俄羅斯國家當時很混亂,經濟狀況持續惡化。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不如從前,很難和美國抗衡。更何況,薩達姆非法入侵科威特,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野蠻非法侵略。美國在聯合國授權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十分科學正確,合情合理又合法。如果俄羅斯跳出來,就是自取其辱,作賤並作死自己。只要俄羅斯敢跳出來,美國連同伊拉克一起打。俄羅斯才沒那麼笨,那麼傻,那麼愚蠢。為了一個小小伊拉克,把一個大大俄羅斯搞死,搞沒了,搞亡國滅種。薩達姆和美國直接對抗,太沒頭腦,大腦,沒心計,太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太自不量力了。明知科威特受美國軍事保護,還去野蠻非法侵略,真的活得不耐煩了,不死找死。薩達姆明知大錯特錯,還死不認錯,死不悔改,頑抗到底,真的很笨很蠢,愚昧無知,太自私,太殘忍,太殘酷無情,不得人心,不得善終,沒好結果,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中國美6220


俄羅斯當年為什麼對薩達姆的求助視而不見?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俄羅斯是一個利益至上的國家,薩達姆等美國軍隊打到了家門口再向俄羅斯求救,在這種情況下普京根本就不會搭理他。俄羅斯沒有能力拯救薩達姆,而且拯救薩達姆也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所以當薩達姆最後給普京打來求助電話,普京可能會說:“你說啥?我這信號不好聽不清,你過段時間再打過來吧。”
(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和俄羅斯總統普京)


俄羅斯確實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不過歷史上的俄羅斯可不是一直都非常強大,比如俄羅斯建國之初不過只是一個位於東歐地區的小公國,後來它通過持續的領土擴張才逐步發展到目前這麼大的體量。俄國在沙皇統治時期一度也非常脆弱,因為俄羅斯實現工業革命的時間晚於英法等國,所以它在19世紀中期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中幾乎被英法等西歐工業強國打出心理陰影。

當今俄羅斯憑藉蘇聯時期留下的龐大軍事遺產,它在世界範圍內依然算是一流的政治和軍事大國。俄羅斯是一個具有較強侵略性的國家,不過要說它很喜歡發動戰爭倒是有點言過其實,尤其是當面對比自己更加強大的對手,俄羅斯最後難免還是要認慫。我們平時只是看到俄羅斯政府對西方國家的立場非常強硬,不過這種強硬更多隻是限於言語,要是到了動真格的時候,俄羅斯政府還是會比較忌憚西方那一群國家。
(北約國家軍隊)


美國政府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之後就已經決心要推翻薩達姆政權,面對美國堅定的態度,俄羅斯政府當時除了抗議之外根本不敢有太多其它的行動。況且2003年的俄羅斯剛剛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經濟和政治大混亂中走出來,當時的俄羅斯國力還非常衰弱,它根本無法和強大的美國軍隊相對抗,所以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只能識相地對伊拉克戰爭保持冷眼旁觀的態度。

薩達姆之所以會被美國給推翻,這一定程度上也是他自找的結果,誰讓他在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之後還在一邊拍手叫好呢?即便薩達姆沒有支持基地組織,就他這態度美國也不會輕易放過他。俄羅斯是一個利益至上的國家,救助薩達姆的收益必須大於潛在風險,這樣普京才可能考慮出手給薩達姆提供幫助,然而面對決心要推翻薩達姆的美國軍隊,俄羅斯出手的風險實在太高。
(卡扎菲和薩達姆)


薩達姆和卡扎菲的遭遇還是可以向外界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俄羅斯可不是那種在關鍵時候靠得住的國家。當然,其實當初伊拉克、利比亞跟俄羅斯之間本就是利益之交,所以俄羅斯沒有出手救助薩達姆和卡扎菲,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最後我們再看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行為,因為敘利亞有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僅剩的幾個軍事基地,並且北約國家也沒有直接大規模軍事介入敘利亞內戰,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風險相對比較小而收益比較大,所以普京會出兵拯救巴沙爾政權,總之利益是俄羅斯政策的最主要出發點。


李姓先生


當時,葉利欽鬧事,蘇聯自顧不暇,戈巴喬夫沒有力量管別人家的事

當時俄羅斯並沒有獨立出來呢2991年12月20日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但葉利欽也不會去想別的國家的事


檢檢子


當年的薩達姆求助俄羅斯的事我還真不知道,為什麼被拒絕呢?我倒是覺得有些意思。薩達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覺得他很任性,很衝動,一個不理智的人有誰敢幫助你,幫助了你也不一定會得到他的感恩,反而會惹禍上身。他在位的時候,與伊朗打了八年,又進攻了科威特。

我自己感覺,那個薩達姆有點像呂布。呂布臨死前也向劉備求助,劉備也沒有幫助他。因為之前,劉備曾經幫助過他,將新野讓給他暫住,結果他恩將仇報,奪了劉備的徐州。所以,已經沒有了可信度。


反正我覺得這兩個人很像。兩個人都是在一個方面有過人之處,又都有致命的缺點。所以一樣的下場也不足為奇了。


立春abc


由於伊拉克的存在,對於美國控制中東地區有著一定的阻礙,他們的發展越來越快,引發美國的擔憂,為了避免出現亂子,美國就提前下手,把薩達姆政權給除掉,這樣就能更好去掌控伊拉克局勢,當時的伊拉克,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軍事強國,沒有想到,他們在美國面前竟然是如此不堪一擊,直接就被打垮,薩達姆也沒有想到美國會這麼強大,他靠著自己國家的力量,肯定是無法與美國對抗的,那麼就只能依靠其他的國家。

可當時,世界上能和美國對抗的國家還真沒有幾個,薩達姆倒是比較精明,他就看中了俄羅斯,向俄羅斯求援,希望對方能給自己一些援助,對抗實力強大的美國。薩達姆的選擇沒有問題,首先俄羅斯由於蘇聯的問題,與美國也是處在對立的階段,兩邊關係雖然有所緩和,但根本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其次,從蘇聯時期開始,他們就一直想要在中東地區分一些利益,俄羅斯也繼承了蘇聯的這種政策,希望能獲取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他們也曾發動過對於中東國家的一些戰爭。

要是美國徹底征服了伊拉克,那麼俄羅斯就有可能在中東一無所獲,因此他們是有可能參戰的。不過薩達姆的希望破滅,俄羅斯沒有干涉這場戰爭,美國輕鬆解決了戰鬥。

為何俄羅斯當時對於薩達姆的求援選擇了忽視呢?這3個原因個個扎心!

首先,俄羅斯當時剛剛擺脫了分裂的陰影,國家的發展也不是非常順利,蘇聯當年內部的一通折騰,已經讓國家變得相當虛弱,解體之後,俄羅斯的實力也沒有辦法與當初的蘇聯相比,蘇聯單獨對抗美國都存在著一些困難,更不用說分裂之後的俄羅斯了,在那種情況下,指望俄羅斯能干涉這場戰爭,實在是太不現實了。

其次,薩達姆原本就打算要給美國當小弟,他就沒有指望過要找俄羅斯當盟友,只是美國突然要解決薩達姆,失去了美國的支持,薩達姆才不得不去選擇找俄羅斯,雙方本來就沒有太好的關係,薩達姆也不見得會分給俄羅斯什麼利益,他也是一個牆頭草,俄羅斯幫助了他,沒準第二天他就會翻臉,因此援助他,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俄羅斯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打算要徹底侵吞中東地區。他們確實想要一直髮展自己的地盤不斷向外擴張,可實際上,俄羅斯自身也是有著豐富的資源,他們國內像石油,天然氣這些資源的儲備都是相當豐富的,這些年他們對於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比較成功,順利讓國家擁有了不少的財富。海灣地區的石油確實比較吸引人,可以俄羅斯當時的能力,他們還沒有辦法控制這個地方,他們也非常清楚,蘇聯當初與美國長期對峙,幾乎是什麼地方都要去爭,結果蘇聯先被耗垮。

美國的實力他們很清楚,貿然與美國對峙的話,對自己也不會有太大幫助的。因此俄羅斯沒有理會薩達姆,不過要說他們真的對中東沒有想法,也是不太合理的事情,俄羅斯這些年也一直打算要重返中東,薩達姆死了之後,整個中東也陷入到了戰亂中,各方勢力都有機會去分一些利益,俄羅斯也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他們就利用敘利亞戰爭,打算要重新滲透。

沒有人會嫌棄自己的資源太多,薩達姆也沒有趕上一個好的時候,要是他趕上了現在的俄羅斯,沒準對方會答應幫助他,那時候美國也會有一些警惕,不太可能全面發動戰爭,可惜薩達姆碰上了當初相對弱勢一些的俄羅斯,他也就沒有辦法尋找援軍了,說到底,他自己的外交策略出現了一些問題,自己的失敗也是無法避免的。


御史館


並非見死不救,而是力不從心

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戰爭發生在2003年,那個時候普京剛剛上臺三年,俄羅斯經濟還比較低迷。俄羅斯自獨立以來經濟就一直疲軟,除了賣點軍火,賣點石油以外,真的沒啥別的謀生的手段。

而2003年之前的油價還非常低,不到30美元一桶,當年國內的93號汽油不到3塊錢每升,加100升油也不過30塊錢,不過那時私家車也不多,大多數人只關心饅頭大米的價格,油價的漲跌跟普羅大眾的距離很遠。

扯遠了,由於油價一直低迷,俄羅斯手頭也非常緊,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普京在剛剛上臺時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國內人民生活水平,對外採取戰略收縮政策,儘量避免與美國發生對立。在阿富汗戰爭時,俄羅斯在安理會就對美國出兵投了贊成票。在此說明一下,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美國是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的,所以這場戰爭算是合法的!畢竟要得到安理會的授權肯定要徵得五大國一致同意,五大國都同意的事情就是合法的,別問我為什麼?沒有為什麼!

(當年的普京還是如此的青澀)

又扯遠了,雖然到伊拉克戰爭時俄羅斯國力仍舊比較虛弱,但作為莫斯科在中東的重要的戰略支點,普京絕不會輕易拋棄伊拉克,於是在安理會的表決中俄羅斯否決了美英提出的出兵議案,盡力為薩達姆政權爭取生還的可能。

但如果風真的要走,雲又該怎麼挽留?美國既然決定要攻打伊拉克,那麼俄羅斯也知道是擋不住的,後來美英直接繞過了聯合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不過在對伊拉克開戰之前,美國也曾為和平做出了最後的“努力”,畢竟打仗要花好多錢,能談判解決的問題咱儘量別動手。於是美國請俄羅斯為中間人,向薩達姆發出信號,只要他選擇離開伊拉克,那麼美國將保證他和他家人的安全和財產。

面對美國的邀請,俄方自然也不想大動干戈,普京立即派人前往伊拉克與薩達姆進行接觸。但作為執掌了伊拉克三十多年的大哥,薩達姆絕對不願意接受如此黯然平淡的退場。薩達姆不僅拒絕了美國的建議,反而還怪罪俄羅斯沒有努力給伊拉克說話,這可把普京給得罪了。

眼見薩達姆如此頑固不識大體,俄羅斯也懶得在管這閒事了,於是薩達姆喪失了最後一次可以全身而退的機會。

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起了進攻,在戰爭之前,很多人預測美英聯軍將迎來一場硬仗。

但在美英聯軍的空地一體打擊下,伊拉克軍隊幾乎沒有組織起來任何像樣的抵抗。聯軍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攻克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而薩達姆也沒有像他說的那樣奮起抵抗,而是在巴格達失守後便化妝潛逃了。

(在美英聯軍的打擊下,伊拉克軍隊潰不成軍,基本都是望風而逃)

2003年7月22日,薩達姆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塞在與美軍的槍戰中被擊斃。而薩達姆本人也在同年12月13日伊拉克時間晚上八時(北京時間12月14日凌晨一點),他在家鄉提克里特被美軍抓獲。

薩達姆在被抓獲時並沒有採取任何反抗行動,而是乖乖的束手就擒並表示要與美軍談判,薩達姆認為美國不會要他的性命。但老薩的想法似乎有些過於天真,此時的薩達姆對於美國而言已經沒有多少價值了,於是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伊拉克新政府將薩達姆判處了死刑。

實事求是的講,薩達姆在整個伊拉克戰爭期間的表現都不是非常明智,他既沒有實力與美軍一戰,也沒有勇氣為國捐軀,還把唯一能幫助他的俄羅斯給得罪了。

而以俄羅斯當時的實力,想武力阻止美國是不太可能。就算是換成前蘇聯,也不願意跟美國發生正面衝突。當年在朝鮮半島,蘇聯也只是躲在後面提供武器。當然,美軍也不想跟俄羅斯硬碰硬。2008年俄羅斯和格魯吉亞戰爭爆發後,美國雖然表面上力挺格魯吉亞政府,但同樣沒有作出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總之,美俄都不願意和對方發生交火,例如美俄都派駐了軍隊前往敘利亞,但兩軍都互相“躲著”。

(在敘利亞戰場上的美軍)


千佛山車神


薩達姆是政變上臺,背後有美國的支持,薩達姆做了總統以後,開始是親美的。但是,後來他做了一個決定,徹底與美國鬧掰。他將伊拉克境內的石油完全收歸國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遭到了損失,所以薩達姆這個決定遭到了美國的反對。為了打破這種孤立局面,薩達姆開始倒向了蘇聯,並與蘇聯結盟。沒想到的是,後來蘇聯解體了。雖然,俄羅斯接過了蘇聯的衣缽,但是俄羅斯與薩達姆政權的關係已經疏遠,絕對比不上前蘇聯那種同盟關係。

進入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打了起來,且欠了一屁股債,其中欠科威特的債務高達140億美元。伊拉克為了還債就提高原油價格,而科威特卻提高了石油產量,導致原油價格下跌。其實,兩個國家各懷鬼胎,伊拉克希望油價上漲多賣錢,以此才償還債務。而科威特,當時與伊拉克有領土爭端,壓低油價,迫使伊拉克在邊境爭端中讓步。兩個國家因為石油和領土問題爭了起來,最終導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爆發“海灣戰爭”。美國介入科威特以後,對伊拉克空襲了43天,薩達姆實在撐不住了。最後只好撤出了科威特,戰爭宣告結束。因為,當時蘇聯還在,美國也是見好就收。不過,13年後的伊拉克戰爭,薩達姆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按理說蘇聯解體以後,伊拉克和俄羅斯有同盟關係。但是,當時的俄羅斯國內經濟也很糟糕,國內還面臨車臣叛軍的威脅,根本顧不了伊拉克。如果俄羅斯軍事介入,俄羅斯必須與美國正面衝突,以俄羅斯當時的經濟狀況,很難承受得了的。此外,戰爭開始,美國已經派人到俄羅斯進行遊說,美國答應給俄羅斯一些經濟補償,以換取俄羅斯的不支持態度。當然,俄羅斯也希望,用伊拉克戰爭牽制美國,讓其陷入戰爭的泥沼,對俄羅斯的長遠戰略來說是有利的。所以,俄羅斯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並沒有伸出援手。如果,俄羅斯真的想幫忙,其實可以將薩達姆的命保住,但是俄羅斯只是嘴巴上說,卻沒有付出行動。其實,俄羅斯並不想趟伊拉克的渾水,也只是為了利益罷了。

所以,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找外人幫忙,還不如靠自己。國家真的有難,其實沒有幾個國家可以無條件的幫助,都是為了本身的利益而出手。比如,美國打伊拉克,其實也是為了本國的利益。所以,就找了一個藉口,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薩達姆本來也沒有,美國讓其交出來,也的確交不出來,所以百口莫辯。如果,真的拿出了核武器還好說,美國就沒有利用打伊拉克了,但是拿不出,反而成了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把柄。借用國際上的一句話來說:“強權即真理,勝利即正義”你能奈我何!


謀士說


大家好,我是小葉。我們都知道伊拉克戰爭爆發於2003年,當時美英聯軍繞過聯合國,直接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發動戰爭,這個戰爭外界和多國家都認為為持續數年,美英聯軍即使最後贏得戰爭也會損失慘重,但事實卻讓各國都大跌眼鏡,戰爭開始於2003年的3月,7月薩達姆的兩個兒子就被擊斃,12月薩達姆本人就被活捉。那麼,當年俄羅斯為什麼對薩達姆的求助視而不見?

其實從情理上來看,伊拉克和俄羅斯算是盟國,因為早期的伊拉克強行的將國內石油收歸國有,嚴重的動了英美等國的奶酪,所以當時的伊拉克就和蘇聯建立了十分友好的關係,而伊拉克也因為將石油的權益給收了回來,而實現了國內經濟的大發展,並且有蘇聯這個“大哥”給罩著,美英等國也不敢將薩達姆怎樣,而薩達姆在這一段時間也確實是“膨脹”不少,時常以世界第三強國自居。而蘇聯解體以後,顯然薩達姆政權沒能夠認清敵我的力量對比,依然我行我素,在石油上完全違背美國的石油美元政策,將本國的石油以歐元、美元和日元同時結算,這當然引得美國對其極其不滿,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美國僅以一小罐“洗衣粉”就將薩達姆置之於死地。

被美國大兵活捉的薩達姆

而按照通常的思路,俄羅斯作為蘇聯的最大的繼承者,應該也與薩達姆政權保持了十分好的關係,但是在整個伊拉克戰爭中面對美英兩國的大軍,俄羅斯基本是按兵不動。這其實也要從當時俄羅斯的實際情況來看,當時的俄羅斯普京剛上臺不久,整個俄羅斯可以說還是很偏向西方的,從1996年的科索沃戰爭就可以看出,俄羅斯為了獲得西方國家的認可,算得上是出賣了當時的盟友南聯盟,導致南聯盟被肢解為不同國家。而俄羅斯對薩達姆表現出的漠不關心也可以看作是俄羅斯在對西方國家“表忠心”的一種表現,當然對於當時逐漸看清西方本質的俄羅斯這還不是主要原因。更關鍵的是俄羅斯當時也是有心無力,當時的美國真的是獨霸全球,實力遠超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即使俄羅斯擁有大量繼承自蘇聯的武器,與美國相比除了“大殺器”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當年略顯青澀的普京

如果薩達姆能夠活到今天,我想可能跟現在的敘利亞一樣,如果美國動武,俄羅斯會出手相助,只是當時的俄羅斯是一隻被餓扁了的北極熊,根本不敢和西方硬鋼,只能說時代在變,而歷史只能是歷史了。

以上就是我關於“當年俄羅斯為什麼對薩達姆的求助視而不見?你怎麼看?”的觀點,如果您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看法和見解,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葉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小葉,感謝您的閱讀。


小葉談軍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