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如何避免觀賞魚到家後死亡?新魚入魚缸攻略,做到位可提高存活率

觀賞魚經過長途運輸後到家,魚友立刻迫不及待將其拆開。隨隨便便過了一下水就倒進魚缸裡面。但是第二天起來一看,新魚已經躺在魚缸底部一動不動的了。新魚到家後如何處理對於新手魚友來說還是個問題。稍微有點小插曲,沒弄好就只能等著撈死魚。這幾乎是每個魚友入坑後都經歷過的事情。

其實要避免新魚到家後死掉是很簡單的事情。如果新魚到家死亡了,很可能是你魚缸的條件和新魚所需的條件不符合。經過我多次撈魚,總結出如何調整新魚所需的條件,避免死魚。

新魚到家,必過水!

觀賞魚到家之後要做的事情必然是過水了。當然過水並不是直接舀一些魚缸水直接往袋子裡面倒,那樣的過水方式還不如不過水。正確過水方式是將袋子拆開,一起連袋放入水中,靜置半小時。半小時後加入魚缸的水,加入的水佔原有水的1/4,然後繼續等待。反覆操作兩次後就可以將新魚撈入魚缸,動作記得輕點。不過別把袋子裡面的水一起倒入魚缸,袋子裡的水在觀賞魚運輸途中已經變得很髒了,不建議入缸。

如何避免觀賞魚到家後死亡?新魚入魚缸攻略,做到位可提高存活率


除了這種連袋泡水的方法外,我還發現另外一種新方法。就是用牙籤在袋子底部扎三個小孔,然後連袋子放入水中。這樣魚缸的水就會透過小孔一點一點滲進來,省去了加水的時間。持續一個小時可撈魚。當然這適合袋子中的水較為乾淨,沒有啥髒東西的條件下才可以使用。

觀賞魚到家之後我建議用pH試紙分別測一下魚缸水和袋內水。如果pH值相差一度或者幾乎不相差就可以直接過水。但是如果相差超過兩度就需要使用滴流式過水。用一根小的管子讓水一滴一滴滴入袋子中,如果流量過大可以用夾子夾住管子,減小流量。這樣做就是為了以細微的變化來改變水質,保證對於水質太敏感的魚類不會受到過大的刺激,增加存活率。

能的話可以泡十分鐘黃粉檢疫一下,目的就是為了殺死身上原有的細菌,防止交叉感染,比較保險。黃粉相對來說比較溫和,可以採用。

如何避免觀賞魚到家後死亡?新魚入魚缸攻略,做到位可提高存活率


過水完畢,入住新環境。

注意!新魚入缸時最好先用隔離盒隔離一段時間。因為長時間運輸會導致新魚的身上粘液分泌不正常,會有一股濃重的魚腥味。這時要是不隔離的話魚腥味在水中散開來,缸中原有老魚就會追著散發魚腥味的源頭一直啃,也就是追著新魚咬。因為魚腥味太重,被誤以為是飼料。

環境佈置這方面問題我建議躲避物多一些,讓新魚有個過渡的時間。剛到家的新魚情緒往往很激動,很害怕,稍有動靜就滿缸跑。所以最好多放些躲避物,提供氧氣充足的環境,讓他們緩一緩。當然原缸魚比較好奇的話會去逗新魚,搞不好會讓新魚跳出來,所以要加蓋子。

到家三天內不建議喂東西吃,此時狀態不好的話消化系統自然不怎麼好,如果喂太多容易引發腸胃問題。

不論是什麼魚,只要做對了以上幾點,那成活率肯定是高於80%的,除了有特殊個體,比如病魚,這就需要單獨操作。

如何避免觀賞魚到家後死亡?新魚入魚缸攻略,做到位可提高存活率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

若想了解更多養魚知識,可以在今日頭條搜索欄直接搜索,例如:魚缸水質渾濁怎麼辦?

如何避免觀賞魚到家後死亡?新魚入魚缸攻略,做到位可提高存活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