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維生素D真的是激素嗎?寶寶出生後就每天補充維生素D到兩週歲,會有不好的影響嗎?

悠悠如桑


我記得在孩子出生13天的時候去做聽力複查,醫生說讓孩子半個月後加上維生素D,這應該是幾乎所有大醫院的醫生都會建議的。孩子之所以從出生後就開始添加維生素D是有原因的。

正確認識維生素D

媽媽擔心維生素D是激素,事實上維生素D確實是一種激素,為什麼這樣說呢?

維生素D在身體內運行之後會被送到特定的靶器官,而且由於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可以直接穿過細胞膜和細胞核來完成下游信號的轉導,可以使維生素D的作用最大化的發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維生素的確是一種激素,但是維生素D和身體的其它激素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說維生素D是一種有利的激素,並不是維生素。很多媽媽聽說維生素是激素就覺得有害,激素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激素認識不夠而造成的激素亂用。


缺乏維生素D的危害

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調節體內鈣,磷代謝,容易造成佝僂病維持血鈣和血磷的水平,從而維持牙齒和骨骼正常發育。

容易出現佝僂病

維生素d是調節人體內的鈣平衡,促進鈣和磷吸收代謝,保持骨骼健康,促進骨正常生長的。當維生素d缺乏時,鈣、磷代謝紊亂,使骨內鈣質移入血中,骨質疏鬆,易引起寶寶患佝僂病(缺鈣、軟骨病)引起骨骼畸形等疾病。

在佝僂病初期,寶寶經常會出現精神興奮,容易夜驚,煩躁,多汗,食慾不振,甚至抵抗力下降等。

缺少維生素D容易導致寶寶骨骼發育異常

一旦血液中的鈣水平不夠,就會造成骨骼發育異常,比如方顱,顱骨軟化,肌肉無力,甚至孩子會出現駝背或者學步期走路姿勢異常等情況。


缺少維生素D影響孩子發育遲緩

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可以促進血液中的鈣磷吸收,一旦孩子血液中出現鈣磷代謝異常,就會出現牙齒髮育遲緩,疏鬆,影響孩子正常的身體發育進度,比如個子矮小等。

維生素D如何來補充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標準,嬰幼兒一天攝入維生素D的量在400IU。

母乳寶寶

母乳寶寶每天400IU,如果孩子是純母乳寶寶,每天補充維生素D的量在400IU,尤其是寶寶在一歲之前。一歲之後如果寶寶每天的戶外活動可以達到2小時,或者曬太陽時間超過半小時。比如春夏太陽好的時候,也可以隔上一兩天吃上一次,一直讓孩子吃到2歲。

奶粉寶寶

如果寶寶吃奶粉就要看奶粉中是否添加了維生素D,如果奶粉中已經添加了維生素D,就需要把寶寶的奶量換算成維生素D的含量。

假設:你家寶寶喝奶量為650ML為例子,你喝的奶粉每100ML含維生素D1.2微克,那650ML含維生素D為6.5*1.2=7.8微克,應該不用額外補充了,因為中國營養學會建議適宜攝入量為10微克/天(0-4歲),如果寶寶在1歲內,10微克減去7.8微克,還差2.2微克,1微克=40IU,2.微克就還需要補充88微克。



如果寶寶發大於1週歲,除了奶量還有其他食物攝入,就不需要再去補充,因為食物中和陽光中都能夠補充維生素D。

混合餵養

混合餵養和奶粉餵養一樣,每天計算出混合餵養的奶粉量,然後計算出維生素D的含量,用400IU-奶粉中的維生素D含量就是每天需要額外補充的維生素D含量。

北方寶寶適當比南方寶寶要多補充

有一位朋友是醫生,建議北方的寶寶在3歲前最好補充上維生素D,尤其是冬天的時候,因為孩子維生素D的來源增加,可以隔上兩三天補充一次。

我女兒維生素D吃到了兩歲半,兩歲之後斷斷續續,因為上幼兒園後本身戶外活動不達標,所以媽媽們不用擔心維生素D會補充過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