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王朝》中,康熙既然已經決定把皇位傳給雍正,為什麼不提前把十三阿哥放出來?

勇士224


康熙作為皇帝也同作為一個父親,他對子女的所有決定無非出於兩個目的:1.保護子女。2.保證皇權。我們先從電視劇角度上來看一下,十三皇子的母親是喀爾喀蒙古土謝圖部公主寶日龍梅,看過康熙王朝的網友們肯定對這個姑娘有些印象。也就是說老十三有土謝圖部的血統,他的身份是十分特殊的。


在電視劇之中,十三阿哥不止一次裡應外合奪下軍權,仔細想象十三阿哥的所擁有的能力是不是超出了其他皇子。蒙古土謝圖部的軍隊距離京師十分之近,十三阿哥當年在西北帶兵之時的部下,有很多人進了豐臺大營成為了高級將官,可以說除了九門提督,拱衛京師的軍隊都在十三阿哥的間接掌控之中。

康熙在十三阿哥最好的年華囚禁了他,27歲到37歲(大概是這個年齡),十年的歲月,十三阿哥不知道能立下多少功勳。康熙知道,一個仗義、真性情的十三阿哥,其實在眾多皇子之中是最容易被人摸清楚,也是最容易被人陷害的。一個人如果太容易感情用事的話,反而會被人利用,永遠都處於被動的狀態。

所以康師傅此舉第一就是為了保護十三阿哥,因為無論他在皇子之中選擇誰,對於其他的皇子來說都是最大的一塊絆腳石,肯定是第一個剷除。康熙以這種手段讓十三阿哥遠離是非,並且約束他的粗獷脾氣。至於為什麼一定要囚禁到最後一刻,無非就是怕他給四阿哥搞出什麼亂子來。康熙既然確定了下一任繼承人,保護他也就是在保證大清皇位的順利過渡。他狠心卸了老四的左膀右臂,也麻痺了老八的心,這也是在保護帝國的未來。

其實歷史上康熙帝在一廢太子之前對十三阿哥還是十分寵愛的,清聖祖實錄之中記載,從康熙三十八年到四十七年之間,每一次康熙去塞外行圍的時候都會帶上長子、太子和十三阿哥,其他的皇子之時間斷帶帶著,而非每次都在內。只是很奇怪,在一廢太子之後,十三阿哥就受到了冷落,圈禁是有的,但是並沒有十年之久,而只有一年左右。只是因為這一年,十三阿哥患上了嚴重的風溼,一直影響他後來的身體健康。

仔細摸索小說的情節的話,網友們會對鄔先生在離開雍王府對十三阿哥的最後提點,叫他千萬拒絕鐵帽子王。所以無論是康熙還是雍正,對於老十三都是非常珍惜的,但同時又十分忌憚。


木劍溫不勝


康熙為了將皇位傳給老四胤禛,提前做了五步準備!

第一,就是將老十三軟禁起來!

老十三是位“俠王”,忠實的四爺粉絲,經常給老四衝鋒陷陣。康熙必須把他關起來,不讓他攙和奪嫡的事。這也是為了保護他,大阿哥和太子已經算是廢了,老十三必須保護好,留著給胤禛用。

同時,康熙這麼做,表面上消弱了老四的勢力,讓老四成了“孤王”。沒有老十三在,胤禛少了一個為他“拼命”的人,手裡也無兵可用。這樣,八爺黨自然覺得老四被打壓了。老十三被打壓,釋放出一個假信號:老四一派不行了。

第二,康熙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分化八爺黨勢力。


太子二次被廢以後,正好遇上西北戰敗的事。大家都以為誰能當“大將軍王”,代替皇帝親征西北,誰就會是皇位繼承人。康熙把身為八爺黨的老十四提拔出來,一時間,老十四成了“準儲君”!老八把注意力從老四身上轉移到老十四身上。老十四本來是八爺黨,現在康熙將八爺黨也給分化瓦解了。於是,才有了康熙大壽之時,老八將老十四的送給康熙的壽禮掉包成死鷹的事。

第三,讓老四府邸的奴才年羹堯任陝甘總督,控制老十四的糧草。

老十四能出任大將軍王,有一個交換條件就是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八爺和老十四都想拉攏年羹堯,年羹堯也是“首鼠兩端”,揹著胤禛跟他們勾搭。因此,老八和老十四以為能將年羹堯跟自己拴在一條船上。可惜,鄔思道做媒,讓胤禛娶年羹堯妹妹秋月為側福晉!年羹堯成了胤禛的小舅子,他只能專心支持胤禛。

這樣,老四胤禛即位以後,有年羹堯控制西北的糧草供應。老十四沒有糧草,他也不能帶兵謀反。畢竟,西北本來就缺糧,不可能就地籌集糧草,只能依靠從內地經陝甘轉運糧草。

因此,老十四在康熙暮年被放出去做“大將軍王”,遠離京城。其實,就等於被排除出“繼位人選”。大家設想下,康熙死了,老十四遠在西北,怎麼繼位?就算是康熙遺詔讓他繼位,老八等人也早改了密詔,立自己為皇帝了。總之,康熙不會讓未來儲君遠離京城,這個權利中樞的。

第四,康熙將馬奇,張廷玉等人降職,讓他們不要參與奪嫡之爭。

因為,輔佐錯了皇子,這些官員會被新皇處罰。然而,輔佐對了皇子,這些大臣又容易持功自傲。於是,康熙將他們降級處罰,等待新君登基以後,重新提拔重用。這樣,他們對新君會感恩戴德。

第五,秘密召見隆科多,提拔隆科多為九門提督,掌管京城防務。

康熙用兩道密旨控制住隆科多,讓他如實宣讀傳位詔書,輔佐新君登基。隆科多早就跟舅舅佟國維商量好了,他就等著康熙召見他。佟國維明白,只有康熙欽定的新君,才是“鐵定”能繼位的。所以,讓隆科多將寶全押在康熙身上,全力支持康熙的旨意。

因此,隆科多如實宣佈傳位詔書,擁立胤禛登基。並且,在八爺黨不想向雍正下跪時,隆科多以是否“不想作大清的臣子”威逼八爺、九爺、十爺,讓他們向雍正下跪!雍正順利登基!

康熙覺得,有這五步準備,胤禛就能順利登基。其實,我也覺得有康熙這五步旗,雍正登基一事已經是萬無一失了。

首先,有隆科多出任九門提督,支持雍正登基。九門提督手裡有兩萬餘人馬,控制著京城九門防務。只要隆科多專心支持雍正,就沒有人敢在城內謀反。而且,隆科多確實派兵將京城戒嚴了。

其次,就算是豐臺大營或者西山銳建營的幾萬兵馬被八爺黨控制。但是,老八等人就在京城,都在新皇老四的把控之下。他們敢率兵謀反?開玩笑!他們敢攻打九門,老四就敢先滅了八爺黨全家!

最後,豐臺大營的等士兵也不是二百五,攻打京城,那可是株連九族的死罪。而且,他們將領的家眷都在城內。如果他們在城外謀反,只要雍正一道聖旨下去,隆科多直接就把他們家人帶到城樓上,挨個砍了!

所以,康熙沒有放出老十三,因為真的沒必要。

但是,鄔思道覺得隆科多態度不明,於是,想到了用被圈禁的老十三控制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

首先,鄔思道這麼做,主要是不知道隆科多的態度。所以,請老十三出面控制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這樣,有這兩處兵馬在手,如果遇到危險,還能有兵反擊。

其次,當鄔思道知道胤禛繼位以後,依然讓老十三出馬,應該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傷,怕老八武力謀反。不過,我真的覺得,老八已經不敢謀反了。隆科多把控九門,豐臺大營的兵就進不來!除非強攻!但是,那是謀反!他們敢?!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這正說明了康熙的老謀深算。如果提前把老十三放出來,那麼傻子都會知道,康熙將要傳位於四阿哥胤禛。如此一來,早就蠢蠢欲動的八阿哥會不會提前謀反呢?別忘了,八阿哥手裡可是握著豐臺大營呢。

有人可能會說,康熙活著,八阿哥敢輕舉妄動嗎?

那麼我就要問了:豐臺大營的主帥是八爺黨,這件事康熙可能不知道嗎?當然不可能。那麼,康熙臨死前為何不直接換掉他呢?

不敢換啊。一旦更換豐臺大營的主帥,八阿哥立刻就會知道自己奪嫡無望,那麼他極有可能拼個魚死網破。

康熙怕八阿哥嗎?當然不怕。但是,他不想多事。因為八阿哥不但手裡有豐臺大營的兵權,而且籠絡了一大批朝臣,在朝廷中的勢力極大。一旦八阿哥造反,事情會很麻煩。雍正繼位後,為何要暫時重用老八,而不是立即報復他。也是這個原因。並不是怕他,而是不願意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但康熙並非沒有安排。他在保證不打草驚蛇的情況下,已經做了最好的安排。其中,最有力的一招便是籠絡住了九門提督隆科多,讓他效忠於新皇帝——也就是雍正。

有了九門提督的鼎力支持,即便豐臺大營有什麼異動,新皇帝也能頂得住。畢竟,九門提督把進京的城門一關,豐臺大營要想攻進內城,並不是那麼容易。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地進京勤王的兵馬就會趕到,那時候,豐臺大營必敗無疑。

況且,只要大內侍衛和九門提督握在新皇帝手裡,八阿哥他們就會被看住,不可能有機會去豐臺大營調兵。如果豐臺大營和八阿哥事先有約定,他們到了時辰後自動起兵,那麼八阿哥也會被囚禁,最終只能是雞飛蛋打,一無所獲。

更何況,康熙給雍正留下了釋放十三爺,並且爭奪豐臺大營的利器——金牌令箭。有一個細節是這樣的:康熙把盛放金牌令箭的盒子放在了最顯眼的地方,而且沒有上鎖。所以,雍正能夠讓張五哥立即拿著金牌令箭去釋放十三爺。

有了金牌令箭,再加上十三爺以往在清軍中的巨大影響力,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也就順理成章了。一旦把豐臺大營捏在了自己手中,雍正的皇位也就穩了。八阿哥已經沒了造反的籌碼,即便心中不服,也只好順從雍正了。


趣談國史


很多人對這件事有疑問,既然康熙想要讓老四做皇帝,那為什麼一直沒有釋放被囚禁的十三爺呢?因為當時誰都知道,老十三就是老四最得力的助手。如果想要讓老四登基的更加穩固一些,那一定要讓老十三出馬擺平豐臺大營的人馬才行。所以康熙為什麼沒有釋放老十三呢?江湖小曉生認為有以下幾點不可思議的理由。

第一,康熙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動用豐臺大營的人馬了。

在康熙看來,他已經為雍正鋪好了所有的路,在雍正登基之前,他將九門提督的職位給了隆科多,並且撤掉了八爺黨最忠實的守護者佟國維,其實就是在為雍正登基保駕護航。而這個時候的雍正其實並不需要豐臺大營的人馬相助,只要九門的人馬都歸他掌管,那他就不怕登基的時候不穩定。而老八即使掌握了豐臺大營的兵權,想要跟九門的人馬對抗,那其實風險是非常大的。首先避免不了是一場惡戰,其次老八這明擺著就是造反了,後果十分惡劣。以他的聰明才智,絕對不會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所以豐臺大營的人馬,根本就不需要去動,關鍵的九門守住了就好。

第二,康熙提前釋放老十三,只會給雍正增加難度。

康熙如果活著的時候釋放老十三,那麼立刻就會給老八他們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這登基的鐵定就是老四了。這個消息在康熙確定繼承人之前被老八他們察覺的話,對雍正最不利。試想一下,太子胤礽在位的時候,明擺著就是帝國的繼承人,可是你們可以看看他的下場如何,八個阿哥都想拉他下馬。康熙為了保護好雍正,自然是在他登基之前,都不會說出這個秘密,而且要藏得很深,只有這樣他才能保證雍正可以百分之百地坐穩皇帝的位置。釋放老十三表面上對老四是好事,因為多了一個幫手,其實是一種麻煩。這會使得所有炮火都對準了沒有登基的雍正。而在這之前,康熙已經佈置好了一局棋,分化了八爺黨內部,讓老十四成為八爺黨的後起之秀,使得八爺跟老十四之前發生鬥爭。

第三,康熙壓根就沒有打算讓雍正登基。

這跟前兩種說法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前面都是支持雍正是康熙指定的繼承人,而現在江湖小曉生要說的是,康熙有可能沒有想那麼多,就是希望老十四來做皇帝。甚至連隆科多,都是康熙留給老十四的。只不過隆科多被雍正收買了,所以關鍵時刻拿出了假遺詔。他不釋放老十三,顯然就是為了讓老四掣肘,再同時把老四和老八的所有差事都撤了,其實也是在釋放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新主子要登基了,你們都要靠邊站。當然了,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比較小,因為雍正必須要完成很多不可能的事情。比如說要收買隆科多,要篡改遺詔,甚至要讓康熙在臨死前,開不了口!


江湖小曉生


記得《雍正王朝》有一幕,康熙和張五哥在雪中散步,康熙問:“朕的兒子誰最好?”張五哥回答說,“十三阿哥最好”。康熙是有點開心又有點意外,開心是他心中也特別喜歡十三阿哥,意外是目前十三阿哥被圈禁,張五哥竟然敢於說十三阿哥最好。康熙又問“因為他救過你?”張五哥承認了,但同時也表示“我說十三爺好,並不單單因為他救過自己,而是十三爺心懷坦蕩,為人仗義!從來不暗中算計人!”

張五哥一番肺腑之言,讓康熙內心深為受用。竟然答應張五哥的請求,特地釋放十三阿哥。

其實這是十三阿哥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以後受到牽連被圈禁。當時是十四阿哥抓住機會誣陷太子起兵謀反,剛好十三阿哥因當晚與太子在一起,也因此受到了牽連,最終太子被廢,十三阿哥也被關押。

而在太子第二次被廢,胤祥又被以“暗殺鄭春華”“血洗江夏鎮”為由被第二次圈禁,這一圈禁就是十年。把一個生龍活虎的“俠王”變成了一個病秧子。

在“死鷹事件”時,眾皇子呈獻禮物,其中四爺胤禛替十三阿哥呈獻壽禮,而十三爺準備的是用鮮血寫的《孝經》,康熙神色黯然,眼角明顯有淚花的痕跡……

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十三爺其實是康熙最為喜歡的兒子,正是因為對十三爺的喜歡,就必須要保護他,避免在“九龍奪嫡”中遭受損傷,更要為自己的繼承人留下一個得力助手。



圈禁十三爺其實更多的是欲加之罪!因為太子被廢,“九龍奪嫡”勢必水深火熱,而十三爺的性格註定是難以應對各種爾虞我詐的暗算陷害,所以康熙要保他,就必須讓他置身事外,那就先把他軟禁,一方面保護他免受陷害,另一方面也是打磨一下他的性格。

經過十年的軟禁,十三爺的確改變了很多,更加成熟老練!而這個過程中康熙未曾釋放,直到雍正登基才釋放!

第一,康熙要保護他的繼承人。

康熙的繼承人他內心早就想好了,就是四爺胤禛,雖然八爺賬面實力更強,但從第一次太子被廢,推舉新太子,八爺結黨營私被捅開以後,其實康熙就對八爺深為忌憚,並且很是厭惡他的舉動。所以康熙內心是認可低調務實並且不爭不搶的四爺胤禛。而胤禛與十三爺胤祥關係最為親密,如果康熙提前釋放胤祥,就意味著增加了四爺胤禛的砝碼,一旦這樣,那麼胤禛就被推在臺前,而八爺黨肯定要群起而攻之,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就很難想象。

第二,康熙也是保護十三爺胤祥。

越是關鍵時刻,越是要冷靜,而十三爺本就是俠肝義膽,雷厲風行的人物,如果他出來了勢必就引發各種混亂也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會引發八爺黨對他的攻擊,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那麼十三爺也極有可能受到八爺黨的傷害。這也是康熙不願看到的。

第三,胤禛釋放會讓他更加忠誠於新皇帝。

被關押了十年,一旦被釋放胤祥內心肯定還是很激動的,而誰放的註定會讓他內心對其更為感激,就肯定會為其賣命。當然,這也是康熙玩的一個手段,他留給胤禛去辦這件事,隨後十三爺肯定會對雍正感激涕零,也會對其忠心耿耿。而且十三爺胤祥這的確如此,不斷順利讓胤禛上位,而且在雍正朝多次化解危機,成為雍正皇帝最為依賴的力量。

康熙看的更遠,他不斷政治頭腦一流,而且對人心的把握更深,所以康熙的每一步棋都是高深莫測,而事後又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而圈禁胤祥這一步棋,有私心,更以大局為重。



可以說,胤祥為雍正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正是這樣,才得到雍正皇帝的最大認可,封為“鐵帽子王”,世襲罔替。

當然,我認為他對十三爺的認同不僅僅體現在封王這一方面,而是在十三爺因疲勞過度而亡以後,讓其恢復本名“胤祥”,而其他的都是“允”字,這是雍正內心真正的把他當做兄弟,而非君臣,這層關係有且只有胤祥一人。

這份榮耀是胤祥應得的,他不僅俠肝義膽,得到眾多人士的欽佩,他更是把江山社稷放在心頭,替雍正分擔更多,最終九十二年陽壽折了一半,最終四十二歲都英年早逝,因為十三爺著實是夜以繼日的操勞,也是生生累垮了,最終操勞而死。

幸虧康熙皇帝把他圈禁起來,給雍正留下一個極為重要的助手,沒有胤祥的輔佐,雍正更是舉步維艱,危機四伏。

胤祥正如張五哥所言,他不是做太子的合適人選,但是他是最適合的輔佐之才,故而康熙把他留到最後,最後也是盡顯他的能力。




忠肝義膽嶽老三


康熙決定把皇位傳給雍正的話,就更加不能提前把十三阿哥放出來。

從老四和老十三的關係角度來說,如果提前放出來,那十三阿哥重獲自由的恩人是康熙。如果等康熙死了,雍正放出來,那十三阿哥的恩人就是雍正。知恩圖報,老十三才會全力以赴支持老四接班。

這個做法古代早有先例。

當年李世民選了李治做太子,怕老將李勣不服李治,特地把李勣從朝廷宰相貶到外面做疊州都督。史書記載了李世民把李勣貶官以後對李治說的話:“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李勣對李世民的手腕心知肚明,收到命令後連家都不回,連夜趕往疊州。果然,李治即位後,再度把李勣提升為宰相。

當然,後人看來老十三對老四絕對忠心耿耿,康熙是多次一舉,但康熙畢竟不能未卜先知,只能靠政治手腕去控制後面的事態發展。

第二,康熙把老十三關起來,老四這一黨就會顯得勢單力孤。其他人也不會把他當成巨大的威脅來對付老四,保證了老四自己能夠平穩地繼位。

老四沒了老十三,就沒法結黨來威脅康熙自己的位置,這一點也算是個因素。不要覺得我是在危言聳聽,在古代皇帝和繼承人的關係是很微妙的。皇帝既要給接班人鋪路,又要防著接班人實力太強把自己架空,康熙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

【一入歷史深似海,從此醍醐遠紅塵。荊人夜雨,80後,《體壇電競》主編。我的電競類賬號:夜雨憂笛。】


荊人夜雨


康熙為什麼不提前把十三阿哥放出來,因為康熙也得留一手,以防備雍正實力過大後提前上位。對於晚年的康熙來說,他最大的心病,就是害怕兒子搶班奪權,自己被迫提前退休。雖然說,康熙希望能夠平穩的把皇位傳給自己的接班人,但前提必須在自己死後。

所以,在康熙晚年的時候,他就時常表現得患得患失。一方面,他希望自己的接班人能夠發展自己的勢力,這樣在自己去世後,接班人才能夠有實力快速坐穩皇位。但另一方面,當接班人的勢力發展到足夠大時,他又會各種擔心和害怕。

因為,對於朝廷文武大臣來說,一邊是風華正茂的接班人,一邊是垂垂老矣的老皇帝,換做是誰,都會開始有意無意朝著接班人靠攏,如果此時接班人本身又擁有強大的軍政實力,這個時候他再和朝廷中的這些大臣關係曖昧、不清不楚,康熙心裡就會很沒有安全感。



在這種背景下,康熙自然害怕接班人會在大家的擁護下直接提前上位,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實在發生得太多,所以他必須做好防範,必要是甚至不惜先下手為強,這也是太子胤礽先後兩次被廢的原因。

後來,康熙不再立太子,而是讓兒子們相互制約,於是就逐漸形成四阿哥和八阿哥這兩大利益集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康熙希望看到的,因為兩大利益集團相互制衡,康熙居中協調,對他維持他的權力明顯最有利。

在這個過程中,十三阿哥胤祥是堅定的選擇站在雍正這邊,替他衝鋒陷陣。大家也知道,在康熙的所有兒子當中,十三阿哥和雍正的關係從小就是最好的,算的上是雍正的鐵桿嫡系。與此同時,十三阿哥本身也是康熙非常看重的一個兒子。

當時的十三阿哥,不僅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能文能詩,書畫俱佳,還完美繼承了滿洲人的傳統技藝,騎馬射箭樣樣精通。史書上曾有記載:“胤祥精於騎射,發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獵,一隻猛虎突出林間,他神色不動,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見者無不佩服他的神勇。”



也正因為此,在太子被廢之前,胤祥是康熙最看重的兒子,也是最重點培養的對象。據說,當年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裡,必將胤祥帶往。而八阿哥的老師何焯在給家人的信中,也提到十三阿哥為皇帝所鍾愛者,前途無量。

在康熙的重點培養下,十三阿哥很快成為朝廷裡一股強大的勢力,尤其是他軍中擁有很高的威信,也正因為此,但康熙看著他積極為四阿哥出頭時,就直接將他給圈進起來,否則四阿哥和八阿哥兩派的力量就很難保持平衡。

後來,等到康熙確定把皇位傳給雍正時,他就更不敢把十三阿哥放出來,因為憑當時雍正的實力,在康熙死後已經足以坐穩皇位,如果此時把十三阿哥放出來,雍正絕對是如虎添翼,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面對蠢蠢欲動的八阿哥,很容易產生動手火併的念頭,或者直接逼康熙退位,免得夜長夢多,反正他們有足夠的實力。

但是,如果不把十三阿哥放出來,雍正雖然比八阿哥佔據優勢,但這個優勢並不具備壓倒性,如果康熙和八阿哥聯手,雍正肯定沒有絲毫勝算。在這種背景下,雍正肯定會盡可能的維持現狀,總而言之,萬事一個忍字。因為,此時雍正已經是法理上的繼承人,只要他不出錯,等熬到康熙去世,他就是贏家,所以沒有必要冒險一搏。


我是趙帥鍋


在《雍正王朝》中,“九王奪嫡”發展到最後,可以說是驚心動魄,康熙帝既然早已屬意四阿哥胤禛,卻為何不提前將老四的堅定支持者,在軍中聲望極高的十三阿哥胤祥放出來呢?其實仔細分析整個事件,就不難發現康熙的良苦用心。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為了保護四阿哥胤禛

在《雍正王朝》中,其實康熙在臨死之前已經告訴了胤禛原因,我們先來看看康熙是怎麼評價胤祥的,“十三阿哥嘛,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義,可是他嫉惡如仇,不會權變”,之後又說,“朕圈禁了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時衝動,闖下大禍,結果把你給牽連進去”。

當時“九王奪嫡”已經發展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八爺黨可以說是已經瘋狂了,如果把老十三放出來,以他的性格,恐怕很快就會被八爺黨迫害,甚至會牽連到老四,這是康熙不願意看到的。因此,他沒有放出老十三,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保護他,也是為了保護老四。

避免胤禛重蹈太子覆轍

太子胤礽兩次被廢,雖然有自己的原因,但不能否認,與其成為“眾矢之的”,被其他阿哥針對和迫害也有極大關係。這一點康熙自然也明白,這也是他雖然屬意老四,但卻一直沒有公佈新太子人選的原因,他寧願讓老四提心吊膽,也不願意讓他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老四雖然被康熙定為了繼承人,但由於他的正直,朝中大臣大多都不親近他,他在朝中的勢力是遠不如老八的。老十三和老四則是明顯的一派,如果提前將老十三放出來,等於是在告訴眾人,我已經認定老四是繼承人了。這將會導致老四再次成為大家攻擊的目標,很難說這種局面下,老四會不會重蹈太子的覆轍。

康熙已經準備好了應對之法

有了以上兩點,可見胤祥被提前放出來已經是弊大於利了,但是康熙同樣不希望在權力交接過程中發生意外,所以在不放出胤祥的前提下,他做了其他方面的準備,用來保證權力的順利交接。這裡有兩個關鍵人物,一個是隆科多,另一個就是張五哥。

隆科多的位置極為重要,身為九門提督的他不僅手中有兵,而且擔負著守護內城安全的作用。因此,康熙提前召見了隆科多,也用兩封詔書來徹底壓制住了隆科多,不僅避免了他被老八所用,同時使其成為了老四繼位的一大助力。


另一個人就是張五哥,張五哥曾經受恩於老四和老十三,所以更加親近這兩人,不可能為老八所用。作為最後一直侍立在旁的侍衛,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掌握”著金牌令”,而老四能夠成功放出老十三,老十三之所以能夠順利掌控軍隊,金牌令箭的作用極為重要。


香茗史館


《雍正王朝》這部劇多年後依舊被奉為經典,就是因為其中還有很多值得推敲和回味的劇情,很多時候是越品越有味道。

既然康熙早已決心傳位於四阿哥胤禛,那為什麼不放出在軍中頗有威望的十三阿哥,來保證雍正順利登基呢?

其實在康熙看來,雍正登基已經萬無一失。

我們來重頭捋一下思路。

康熙為什麼圈禁老十三

按照康熙臨死前的說法,是因為十三阿哥俠肝義膽,嫉惡如仇,不適合紛繁的權力鬥爭,怕他魯莽做出一些事連累四阿哥胤禛。

不得不佩服康熙的帝王心術,可憐老十三被囚禁這麼多年,好好的“俠王”變成了“藥罐子”。

在康熙看來,即使沒有老十三雍正也能順利繼位

康熙對於雍正順利繼位,做了完全準備。

首先,任命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一方面將其調離京城這個權力核心。另一方面利用十四阿哥的高升,迷惑“八爺黨”,讓他們看不清自己的真實意圖。同時升任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兵權在握,自己也有了奪嫡的想法,從而分裂“八爺黨”。

其次,恩威並施完全控制了隆科多,讓其成為雍正繼位最為可靠的後盾。

最後,留下了張五哥這個內應,別小看這個人,作為康熙貼身侍衛,雍正正是憑藉張五哥才拿到了“金牌令箭”。

其實有了以上幾點,八阿哥他們已經掀不起風浪,隆科多掌握京城所有防務,完全可以保雍正順利繼位,在雍正繼位後,豐臺大營的勤王也就變成了謀反。恐怕沒人願意從叛。

為什麼不提前釋放十三阿哥

這恐怕是康熙最精妙的一招,誰都知道老十三是四阿哥的死黨,如果提前釋放了十三阿哥,就等於將繼承人公之於眾,難保八阿哥他們不會提前防範,這是康熙放的“煙霧彈”。


同時將釋放十三阿哥的機會留給雍正,是讓他作為新君施恩於十三阿哥,被雍正親手釋放的十三阿哥必能成為雍正的左膀右臂。

綜合以上,康熙已經做了周密的佈局,保證在十三阿哥沒有釋放的前提下也能讓四阿哥順利登基,而沒有釋放十三阿哥也迷惑了八爺黨,讓新君的懸念延續到了最後。


一點點歷史


太子胤礽二次被廢之後,一同圈禁了老十三胤祥,卻是一種表面合情合理,內裡極有深意的安排。

表面上,太子被廢,太子的黨羽理應一同捕獲,查辦,老四胤禛,老十三胤祥都是太子一黨,如果絲毫不查辦,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老四深諳政治之道,基本沒有理由辦他,但老十三是性情中人,查辦他,一來表明朝廷懲辦太子的決心,二來也能平復朝堂上非太子一黨的判斷和心情。這一招雖苦,卻是勢在必行的。



內裡就是繼位人的問題。太子胤礽二次被廢,透露出好幾個信息,首要的就是繼位人肯定要從胤礽之外的皇子中選出了,這點已經板上釘釘。這裡面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繼位人已經選定,不拿出來說,是保護他。為什麼說已經選定?


因為康熙是少有的聖君,做事一定會想周全。太子胤礽二次被廢,萬劫不復,康熙又不明立太子,要是他突然出了什麼問題,或是駕崩,或是不能履行皇帝職責,大清的局面由誰來頂?所以,太子胤礽被廢就意味著新的繼位人已經內定,只是不把他捅出來而已。

通過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康熙深深知道,他的這些兒子們都太有本事了,無事都能攪起三層浪,為了皇位更是不惜一切代價,哪管國家是否好壞。即便有了對九王奪嫡諸多的防禦,也還是保不準哪天繼位人又被打倒,到時候可怎麼辦?再選一個?如果秘密立儲都保不住繼位人,再選也是徒勞,局面就很可能失控!



對於康熙這樣有控住欲的人來說,任何局面都不能失控,即便是因為兒子們也不可以!胤祥表面上是太子黨,可誰都清楚他和胤禛的關係,面對這樣一個做事只考慮性情,不顧大局的人,康熙是又喜愛有擔憂,如果老八他們設套,這胤祥還真的不一定防的住!


胤祥掉套裡還是小事,要是把胤禛也帶了進去,這就算是完全失控了。康熙絕不能讓這種事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胤祥圈禁,這算是為胤禛順利登基做的事情之一,配合與其他康熙所做的安排,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了,但是一旦放了胤祥,那康熙做的其他安排也就白做了,怎麼能為了提前放胤祥而壞了所有的安排和胤禛的登基?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