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悟學.第三十篇》

《悟學.第三十篇》

悟學.十八子20200105子

論語.為政第二.新解讀(一)

《為政第二》共二十四章。闡述了孔子關於治國理政,學習與思考,君子與修身,知與知人,孝等五方面的儒家思想。

關於治國理政,有以下五章,接下來逐一釋之。

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四書集註譯:孔子說:"用德行來治理國政,如同北極星處在自己的位置上而眾多的星辰拱衛它。"

2•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四書集註譯:孔子說:"用政令來教導,用刑法來整治,民眾苟免刑罰但缺乏廉恥;用德行來教導,用禮儀來整治,民眾有廉恥而且敬服。"

更多釋義:

鄭注:"六德,謂智、仁、聖、義、中、和,格來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 引郭象雲:政者,立常制以正民者也。刑者,興法闢以割物者也。制有常則可矯,法闢興則可避。可避則違情而苟免,可矯則去性而從制。從制外正而心內未服,人懷苟免則無恥於物,其於化不亦薄乎?故曰"民免而無恥也"。德者,得其性者也。禮者,體其情者也。情有所恥而性有所本,得其性則本至,體其情則知至。知恥則無刑而自齊,本至則無制而自正,是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朱熹《論語集註》:"道,猶引導,謂先之也。政,謂法制禁令也。齊,所以一之也。道之而不從者,有刑以一之也。免而無恥,謂苟免刑罰,而無所羞愧,蓋雖不敢為惡,而為惡之心未嘗忘也。禮,謂制度品節也。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則民固有所觀感而興起矣,而其淺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禮以一之,則民恥於不善,而又有以至於善也。"一說,格,正也。書曰:"格其非心。"

換句通俗的話解讀: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眾口服心不服。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眾心服口服。

2•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四書集註譯:魯哀公問道:"怎樣做才能使民眾服從?"孔子說:"將正直者置於邪惡者之上,民眾就服從了;將邪惡者置於正直者之上,民眾就不服從了。"

更多釋義:

史記孔子世家:"魯哀公問政。對曰:「政在選臣。」季康子問政。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枉者直。」"

《四書反身錄》曰:舉錯(措)當與不當,關國家治亂、世運否泰。當則君子進而小人退,眾正盈朝,撥亂反治,世運自泰。否則,小人進而君子退,群小用事,釀治為亂,世運日否。諸葛武侯有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言言痛切,可作此章翼注,人君當揭座右。

2•20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四書集註譯:季康子問:"使民眾恭敬、忠誠並努力,怎樣做呢?"孔子說:"用莊重來對待他們,他們就恭敬;孝順長者、愛撫幼小,他們就忠誠;舉用善者而教誨無能的人,他們就努力了。"

更多釋義:

【唐以前古注】皇疏 引江熙雲:"言民法上而行也。上孝慈,民亦孝慈。孝於其親,乃能忠於君。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也。"

朱熹《論語集註》:莊,謂容貌端嚴也。臨民以莊,則民敬於己。孝於親,慈於眾,則民忠於己。善者舉之而不能者教之,則民有所勸而樂於為善。

包曰:"莊,嚴也。君臨民以嚴,則民敬其上。君能上孝於親,下慈於民,則民忠矣。舉用善人而教不能者,則民勸勉。"

又"莊",指自重、威嚴。是一種精神力量,一種不怒而威的氣場,一種令人折服的內在氣質。“莊”的基礎是智慧仁德。

本章為《論語》中季康子第一次問政於孔子,關於季康子問政,在論語中還有兩次。"

第二次,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第三次,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第一次季康子問政講勸,實際上是要對民眾施行硬法,強迫下面民眾服從,並不要求自己要帶頭做表率。第三次問政則講殺,反應出季康子偏好強迫壓制,嚴刑峻法。

孟子.離婁篇:"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上位者一旦習慣於強迫,習慣於嚴刑峻法,很容易失德,失德則失民心,失民心則失天下。

為政以德才是正道,孔子希望季康子要己身正,要己身善,要行德之風。正所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子欲善,而民善矣"。

2•2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四書集註譯: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麼不去治理國政?"孔子說:"【尚書】說:「孝是什麼?孝敬父母,友于兄弟。」把這孝悌的道理施於政事,也就是從事政治;又要怎樣才能算是為政呢?

……

民眾好效法上位者,所以當權者(領導)一定要做好自己,以身作則,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強調領導者(管理者)要自身要正,示範引領,並“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則員工心服口服。公司治理首在用人,“舉直錯諸枉,則枉者直。”提拔選用正直的人做領導(管理者),則民服。眾正盈朝,撥亂反治,國家,企業興隆之道也。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賬號,看《悟學》系列之第三十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