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王朝》康熙駕崩,雍正叫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帶話鄔思道“依計行事”是什麼意思?

青燈問史



胤禛對奪嫡勢在必得,自信滿滿,認為康熙傳位給自己的跡象很明顯,但又由於老八胤禩集團的強大,又使得胤禛不得不做了最壞的打算。當然,胤禛與鄔思道已經就繼位的細節進行過多次討論,所以下定決心非奪位成功不可,不然,讓老八胤祀繼位,等待老四胤禛的就是萬箭穿心。


康熙駕崩當夜,胤禛被接到宮裡準備繼承皇位,胤禛立馬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找鄔思道,讓鄔思道“依計行事”,可以看出,胤禛對後續安排已經有了很充足的準備。


依計行事,那到底“計”是什麼呢?這還頭說起。



古代皇帝保證皇權最有力的方法就是把兵權牢牢控制住。而環顧京城,曾經身為領侍衛內大臣的胤禛,也只能靠過去的關係控制住皇宮裡的千把人。但是京城附近最重要的兩大武裝部隊,一是九門提督隆科多控制的武裝,二是京城附近的豐臺大營。這兩支武裝力量分別有兩三萬人馬,而且都是精銳之師。


誰能控制住這兩隻武裝力量,誰就能穩操勝券的繼承皇位。即便不是康熙欽定的繼承人,只要能控制住這幾萬人,皇位就唾手可得的。對於這點,胤禛和胤祀都很清楚。


康熙在生前也做出過一定安排,其中讓與所有皇子沒有瓜葛的隆科多升任九門提督最為重要,並且還讓張廷玉用兩道恩威並施的聖旨制約住隆科多,讓隆科多能把康熙的旨意貫徹到底,可見康熙的用心良苦。


當然,隆科多在當九門提督前,佟國維早就交代過隆科多,康熙中意的可能人選,即便不是胤禛,也肯定不會是老八胤祀。對於這一點,隆科多是清楚的。但是作為騎牆派的隆科多,能不能在康熙駕崩後把康熙的遺詔公開公正的拿出來,這一點還真的沒人敢確定。畢竟老八胤祀的實力太強,且與朝中大臣關係複雜,也怕影響到隆科多中途反水。



而豐臺大營的控制權,則在老八胤祀的心腹成文運手中,老八也肯定交代過成文運,除了自己的命令和聖旨,其他一概不聽。或許老八心裡盤算,如果康熙不是傳位給自己,那就只能靠豐臺大營去逼迫隆科多配合自己,讓自己繼位。


顯然,老八胤祀的優勢在逐漸增強,而老四胤禛呢?


說實話,在京城中,除了鄔思道和被康熙圈禁長達十年的老十三胤祥外,還真的沒有人幫他。所以在康熙駕崩前幾天,一向穩重的胤禛自知實力有限居然慌了神,冒險去宗人府見胤祥,問他在軍隊裡有沒有可用的心腹幫自己。畢竟胤祥在軍隊系統裡是神一般的人物,擁有巨大號召力,就光在豐臺大營裡,就有很多中上層軍官是胤祥一手提拔的,他們也感謝胤祥的知遇之恩,可惜胤祥被康熙囚禁了。


可見,胤祥對胤禛能不能順利繼位是多麼重要,因此,這個“依計行事”就是讓張五哥見完鄔思道後,再拿著代表象徵皇帝的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了老十三胤祥,讓老十三胤祥再拿著金牌令箭一個人去豐臺大營,接管兵權。



在《雍正王朝》中我們看到,成文運對於老十三的到來還是非常吃驚和抗拒的,但是在老十三胤祥的個人魅力和金牌令箭下,將士們殺死了成文運,控制住了豐臺大營,也為胤禛成功繼位打下了基礎。


當然,隆科多在選擇胤禛還是胤祀時,也算識時務,宣讀了康熙的旨意:胤禛繼位。隆科多這一次算是賭對了。而沒有豐臺大營支持的胤祀,即便想發動政變,亂中取勝,也沒有了本錢。


不過有一點還是耐人尋味,就是胤禛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找鄔思道。為什麼胤禛不讓張五哥直接拿金牌令箭去釋放老十三胤祥,而是繞了一個圈去找過鄔思道再去釋放胤祥呢?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其實這就是鄔思道為了明哲保身選擇的退路,鄔思道必須要知道胤禛能不能順利繼位,不管繼位與否,鄔思道都要做出相應的對策,這也是他們事先商量好的。況且鄔思道知道,胤禛繼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胤禛繼位的同時,也是自己掉腦袋的時候,必須要想一個萬全之策,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五路兵馬迷魂陣。


對此,你覺得胤祥不放出來,胤禛能靠著隆科多繼位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這裡的“依計行事”到底是什麼計?一直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我們不妨來分析分析。

老十四帶來天石被老八掉包成死鷹後,康熙不僅沒有追究,反而對朝廷上下的能員幹吏進行了罷免。鄔思道分析得對,康熙要駕崩了,只指著誰就要被推上皇位。

這時候,只怕只有那個大將軍王還手握重兵,可是遠在大西北,沒有手機,所以對皇城裡的情況完全兩眼一抹黑。

另一個則是新晉的大員,九門提督隆科多,康熙將自己死後政權的平穩交接完全押在了這個人身上。另無所事事十幾年的隆科多感恩戴德,比如會為康熙所用。

老八集團不是不知道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於是一方面想拉攏隆科多,一方面想通過豐臺大營的成文運在後面為自己打氣。可以想象,老八集團給成文運的許諾一定非同小可。

可是隆科多在他六叔的指點下,採取了笑臉相迎,誰也不得罪的辦法,與皇子們周旋,這讓老八集團猜不透,不知道隆科多的政治立場。那麼老八集團最大的本,就只有成文運了?

不止如此。第二次廢舉太子的情形大家仍然歷歷在目,朝廷一邊倒的局勢顯然是有利於八爺黨的。康熙雖然狠狠敲打了他們一下,但是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多大的改變。

所以,八爺集團還有一張牌,就是滿朝傾向於自己的官員,他們此時雖然做不了什麼具體事,但是有件事卻做起來很容易,就是搗蛋。很多情況就是這樣,坐在那裡貌似無所事事的人,永遠不能給你什麼,但是搗亂卻很有心得。

這些局勢對於孤臣胤禛都是莫大的阻礙,他的本錢是什麼?

一是老康熙的支持。康熙已經決定將皇位傳給他了。只要不出什麼亂子,他就是鐵穩的皇帝。

二是隆科多的保駕護航。這個九門提督在此時,還是心向康熙的,所以他不會生變。

除了這兩條幹貨,再沒有其他。有人說,有這兩條就足夠了。那倒不一定,沒有軍隊,沒有百官的支持,雍正是否坐得穩,還真是個問題。

可是此時他一直信賴的老十三胤詳還在宗人府圈禁著呢,沒有他,似乎門外豐臺大營的軍隊就難以掌握,那可比九門的兵多處很多很多。

如果成文運起亂,攻擊九門,朝內的皇子們再一起鬨,說不準會鬧出什麼天大的事。這就是雍正即位那一刻最為關心的事。

這也是鄔思道最為關心的事情。可以想象,雍正在前往暢春園的時候,和鄔思道顯然為這個事,不知道擬了多少個方案。因為此時豐臺大營的成文運,估計除了十三爺胤詳,沒有人能架得住了。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九門才是關鍵。不,當時的豐臺大營才是關鍵中的關鍵。成文運的作用只有一個,讓天下大亂。

亂字,不是八爺黨最需要的嗎?

金牌令箭只有皇帝可以發出,這是規定。胤禛焉能不知。如果胤禛此時忘記了這茬,那就真難說了。所以,胤禛快步抹著眼淚的要拿到金牌令箭,讓張五哥前去找鄔思道,並帶話說“依計行事”。

什麼是依計行事?就是要十三爺趕緊拿著金牌令箭趕往豐臺大營,奪取成文運的軍權,穩定軍隊。有人說,那怎麼不讓張五哥直接到宗人府放十三爺出來,繞這麼大哥圈兒先到雍王府才到宗人府去?這確實是個問題。

這大概是鄔思道後來的計中計的基礎。鄔思道明白,雍正要是即位後一定會對自己不利,但是首先必須知道胤禛是否即位成功,才能有後面調動五路兵馬,既為新皇帝保駕護航,又為保全自己。如果張五哥徑直去了宗人府,鄔思道如何知道胤禛是否即位呢?

故,可以猜測,在此之前,鄔思道就和胤禛已經商量好,先必須要鄔思道知曉,才好作出進一步的決策。而鄔思道也利用這個計劃,加了個計上計,使雍正不敢把自己怎麼樣。

胤禛是上了鄔思道的當,但是人家有理啊,也奈何不得。


青燈問史


《雍正王朝》這部劇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喜歡說半截話,演半截戲,所以才給了大家分析的餘地和想象的空間。

就拿雍正叫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讓鄔思道“依計行事”的事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電視劇中康熙駕崩當晚,胤禛在府中接到皇帝召見的聖旨,有些慌亂,不知道該怎麼辦好,鄔思道告訴胤禛“一定要去”。因為康熙皇帝很有可能已經不行了,如果胤禛不去,即使留下遺詔傳位給他,他不去,可能會被八爺胤禩將遺詔給改了。

為了以防萬一,鄔思道讓胤禛留下了“欽差關防大印”,準備時機不對就用“欽差大印”將十三阿哥救出來,讓十三阿哥帶兵去救胤禛。

然後下一幕胤禛已經來到了暢春園外面,由張五哥領進了康熙皇帝的寢宮。

中間並沒有交代所謂的“計”是什麼計。

但是依照劇情我們不難看出,所謂的“計”就是康熙將大位傳給胤禛後的安排。

1、康熙傳位給胤禛,胤禛取得皇帝的“金牌令箭”。

2、胤禛派張五哥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告訴他胤禛已經是當今皇上。

3、用“金牌令箭“將胤祥放出來,並由胤祥憑”金牌令箭”取得豐臺大營的控制權,派兵到暢春園穩定局勢。

這就是胤禛所謂的“依計行事”。


逝去即歷史


這個“依計行事”中的“計”究竟是什麼計?我們可以來看一下。

為了能夠順利奪嫡,一向裝作毫不在意的冷麵王胤禛最後也是拼了。他冒著天大的風險闖進宗人府去見老十三胤祥,告訴他皇阿瑪可能快要不行了,然後拿著鄔思道提供給他的軍官名冊,名冊上的人都是當年跟著胤祥摸爬滾打過的舊部。他毫不隱晦自己的來意,問道:“你看看,這裡哪些人可用?”



經過十年圈禁的胤祥此時已不再熱血,但卻多了幾分冷靜。只見他拿著筆勾勾畫畫,說這些可用,那些不行,有的時間長了,也不知道可靠不可靠。最後他得出一個悲觀的結論:如果皇阿瑪要是放我出去,一切都好辦。

但問題是,沒有康熙的旨意,胤祥是走不出宗人府的。所以,這個“依計行事”中的“計”最核心的一步就是,放胤祥出宗人府去接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



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局面尚未明朗,胤禛又被康熙突然撤了差,老八胤禩又掌握了豐臺大營的兵權,而關鍵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又不知道是誰的人。可以說,在京畿一帶,胤禛手裡沒有任何可供調用的兵馬。雖說鄔思道已基本斷言康熙會傳位給胤禛,但除非胤祥能出來接管兵權,否則胤禛根本沒有任何把握順利繼位。

在這種情況下,當康熙大限將至時,胤禛竟然心亂如麻到不敢進宮,因為外面等著接他進宮的是步軍統領衙門的人,他懷疑隆科多早已歸順了老八。鄔思道提醒他,你不進宮,到時候八爺改了詔書,你是奉詔還是不奉詔?為了穩定軍心,鄔思道連忙找胤禛要走了他的欽差關防大印,說申時以後如沒有消息,他就用這顆大印赦了十三爺出來救人。



那麼,十三爺胤祥出來以後幹嘛呢?第一是要接管豐臺大營,第二就是迅速調集兵力向暢春園靠攏,逼迫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至少保持中立,第三就是無論傳位詔書如何,都會以強大兵力作為後盾,擁胤禛繼位成功。

這大概就是“依計行事”中的那個“計”吧。幸好康熙替他的後繼者胤禛謀劃好了大半,首先策反了隆科多,其次留下張五哥全程跟隨胤禛,並預留了金牌令箭以備其使用,這才令胤祥走出宗人府,並在第一時間取代了成文運,接管了豐臺大營的兵權。


達摩說


雍正出府之前和鄔先生商議,要是哪個時間段內不回來,就拿關防大印放出十三爺,去奪取豐臺大營,並領軍回來救應。張五哥拿的金牌就是證明雍正已經成功了,現在行使皇帝特權,用金牌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