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在後人的印象當中,特別是憑據《元史》所載,元順帝被刻畫成完全的昏庸君主,無能失道,荒誕放任,殘民以逞。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元順帝至正通寶

那麼,這樣一個末世皇帝,為什麼有很濃厚的漢文化情愫呢?

對於這個現象和問題,後世的人們有一些猜測,甚至有人認為元順帝是宋朝皇帝之子,所以才苦心孤詣,鼎力護持漢人。

當然,這樣的說法雖然是出自於對元順帝的認可,但基本屬於一廂情願,荒誕不經。

而且,我們這裡按照習慣所說的元順帝實際名字叫“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蒙語的意思很直接,就是“鐵鍋”。

這隻鐵鍋卻身世不凡。10歲的時候,元順帝被搞政變的元文宗流放到廣西等地,元至順四年,也就是公元1333年,做為被毒死的元明宗的長子,駕崩的元寧宗的長兄,13歲的元順帝被太后接回,於上都繼位,成為元朝第十一位皇帝。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幼年元順帝

元順帝的青少年時期,也是坎坷顛沛,身世浮沉。

流放其間,他寓居寺院之內,向寺院的長老悉心學習過一些漢文化的經典讀物,內心仰慕漢文化的博大璀璨。

即位之初,十三歲的少年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也只能是眼看著伯顏跋扈,燕帖木兒家族專權,以前種種悽苦、波折的生活使得這個少年皇帝無形當中能夠變得極具忍耐性,勇於向強大的對手妥協,而且,小小年紀的元順帝,結束了苦難與悲痛,對於生活本身,則更加熱愛。

比如,我們很多人都熟知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喜歡做木匠活兒,可是,要說把這類匠做手工鑽研到極處的皇帝,還真得說就是元順帝一人。

元順帝經常親自動手,並且先計算好比例,設計好結構,接下來,用真材實料,開始製作房屋模型。

而最為有名的是元順帝親手製作的龍船,這艘船,可不是簡單的模型,它需要24名壯漢同時操作才能夠駕馭得了。這艘龍船下水之時,引得圍觀者眾多,大家驚奇的發現,船隻隨走隨停其間,龍頭、龍尾等部位會相應的擺動。

元順帝甚至親手為宮內製作報時裝置,而且,以最普通的水為動力,大都城內的百姓時而就稱呼他為“魯班天子”。

當時的元朝統治者對於中原文化時有牴觸,而元順帝的童年與少年時期就受過良好的漢學教育,而且其文化造詣相當高。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早年的佛寺生活,使得他親近佛教,喜歡主持佛教的各種活動。對於朝廷之上,漢人大臣舉辦的經筵講學,元順帝更是樂於去傾聽參與,甚至元順帝堅持推薦漢人賀惟一擔任御史大夫,繼而,再升左丞相。

在整個蒙元時期,元順帝的漢文化水準,已經具有相當造詣;專門有挑選的儒學名士每日陪

他學習、宣講經史子集,而且“寫大字,操琴彈古調”,尤其精通書法和繪畫。

當元順帝去太廟祭祀的時候,他自己決定著漢式冕服,並全程用漢禮樂制度。

說清楚了這隻“鐵鍋”的來龍去脈,讓我們再拂去歷史的塵埃,直面這個人,這段事。

終於,面對枝蔓橫陳,根莖透地,氣焰彌天的丞相伯顏,長大了的“鐵鍋”勿須再忍,當然,這隻有著惻隱之心的“鐵鍋”不想趕盡殺絕,他只是把伯顏趕出了京城,離開了自己的視野之內。

曾經不可一世的伯顏丞相被遷往嶺南,病死之前他終於明白,他打不破“鐵鍋”,幾十個兼任的職務,曾經萬丈氣焰,“巴圖魯”的盛名都輕如鴻毛,煙消雲散了。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伯顏死後,元順帝明顯地感覺到,元朝的氣運已經氣息奄奄,可是,他還是不甘心,還想再盡力試試。

協助他平定了時局的脫脫被任命為丞相,這君臣二人大刀闊斧的對元朝的時局進行了改革;對朝廷的頹廢貪墨現象極力整治。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元丞相 脫脫

在伯顏執政期間,對馬匹飼養有著苛刻的規定,這一次,元順帝與脫脫乾脆開放了馬禁。

最大的一件事是恢復了科舉考試,這使得元朝的讀書人大喜過望,紛紛奔走相告,當時的翰林學士,北宋歐陽修的後人歐陽玄激動的賦詩一首;

“至正賓興郡國賢,威儀重見甲寅前。杏園花發當三月,桂苑香銷又七年。豹隱山中文澤霧,鵬搏海上翼垂天。明時禮樂須奇俊,莫道儒生自聖顛。”

在大力的開始整飭吏治同時,元順帝著人編修遼、宋、金三史,並且公開宣佈實行儒治,這些舉措,使得元末的朝廷,一度出現了極大的光亮。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可是,整個元朝的基礎已經風化傾頹,大小官吏腐敗至極,正所謂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了。

元至正四年,即公元1344年,黃河決口、瘟疫爆發,紅巾等農民軍四方蜂擁而起,元順帝與脫脫這對搭檔君臣也竟然發生猜忌,以致脫脫被政敵害死。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元順帝漢服娛樂圖

脫脫死後,元順帝性情大變,開始肆行歡娛,聲色犬馬,雙休秘練,大興土木。可是,都城之外,起義軍的旗號已經是如火如荼,而且,時間到了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已經自稱皇帝,國號大明,此時的明軍,已經勢不可擋。

對於元順帝來說,他熟知歷史,所以,對於元朝的命運他也可以算是未卜先知,以至於早早的做好了逃亡的打算。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元順帝時錢幣

早年間,元順帝流放的第一個地點就是高麗,順帝也娶過高麗女子為姬妾,另外,高麗屬於元朝附屬國,正因為如此,元順帝於至正二十九年派人去高麗,直接派過去木匠人員,讓他們先行建造宮室,以備將來避難所用。

可是,明軍的軍事進攻簡直是迅雷不及掩耳,這邊宮室尚且未曾有眉目呢,明軍已然攻克大都,同時,高麗方面一見情形如此,也馬上就換了態度,這樣一來,元順帝再也不能做這個打算了。

當在明軍的凌厲攻勢之下,元順帝決定放棄大都,君臣出逃上都之時。這時候,有朝臣苦勸,要求堅守不退,對於形勢已經有所估計的元順帝一聲長嘆;

“今日豈可復作徽、欽!”。是啊,正因為對於局勢的發展,他已經洞若觀火,所以,當明白蒙元的昌盛之時已經就一去不返的時候,元順帝絕不肯坐待束手就擒,或者負隅頑抗,自取其敗。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明洪武元年八月,明軍攻入元大都,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倉惶逃出元都城大都,標誌著這大一統封建國家蒙元王朝的結束。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按照計劃元順帝逃到了上都,之後,他多次與臣僚們商議,並且詳細的制訂出了一套反擊明軍的計劃。

這計劃分為:1調兵,詔高麗王以傾朝之兵前來助戰;2選將,封王寶寶為齊王,與之金印;3再封也速為梁王,加太保銜。

眾多的臣僚們也都提出了建議,但是,事情做起來就不容易了,一個環節停滯住,其它就通盤不靈,整個計劃就不得不擱置。

此後,無論與明軍接仗勝負,對大局已經無補了。竭盡全力,再也挽救不回整個戰局。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明朝討元大軍

而對於這位元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也很欣賞,更是恭敬有加,甚至親自安排人去北方沙漠找尋元順帝,請他回來,答應會很妥善的安置他。

見到明朝皇帝的特使,元順帝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寫下一首詩,請使者帶回,以酬答明朝皇帝的探問。

詩文如下;

《答明主》

“金陵使者渡江來,萬里風煙一道開。王氣有時還自息,聖恩無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臺。”

朱元璋對於這位元朝皇帝十分客氣,是否是因為其當年對五姓漢人的惻隱之心所打動,這已經不能確定,亦無從說起了。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元順帝病逝於應昌。機敏過人的元順帝與其他元朝皇帝一樣,生前就囑咐手下,嚴格按照蒙古葬制穩妥行事,也就是施行秘葬,以至於後人對於元順帝的歸宿之地也是遍尋無跡。


也說元順帝其人其事

元順帝在漠北

但是,得知元順帝死訊之後,明朝給這位元朝皇帝所上尊號為“順帝”,蓋取“知順天命,退避而去”之意,而蒙古汗號則為“烏哈篤汗”,其意為“明智的”意思。

這些文字與意蘊,對於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這隻鐵鍋來說,也還算恰當和中肯,因為,無論是當世亦或現在,百姓或者史家,都對元順帝懷有深深的好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