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再見,不夠好的2019!2020年,必須是突破的一年

(文章原創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2019年,你的表現有達到預期嗎?”朋友問我。

一聽到這個問題,我腦袋馬上就垂了下來。


沒有,我對自己很失望……

我已經受夠了新年計劃總是以失敗告終,受夠了失敗後把上一年的計劃稍微改改,又作為下一年的計劃。

問題出在哪裡呢?我覺得首先是我沒做好全年規劃。

那有沒有那種失敗率特別低的全年規劃呢?有沒有人可以做到所得皆所願,滿意地度過一年?我執行計劃、實現目標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阻礙和問題,有沒有人已經成功解決了呢?

還真有,我找到了一本書,《規劃最好的一年》,副標題是“今年必須是突破的一年”。讀完之後我才發現,我以前的新年計劃,根本沒臉叫“新年計劃”。

作者邁克爾·海亞特曾是美國最大的出版社托馬斯·納爾遜出版公司董事會主席、CEO,他開設的“5天即達最棒的一年”課程以及開發的“五步新年規劃法”,影響和改變了千萬美國年輕人。

接下來,五步新年規劃法,送給無力改變現狀的你。


01

第一步:相信可能

再見,不夠好的2019!2020年,必須是突破的一年

看到第一步的時候,我剛開始心裡有點不以為然:切,又來了,我想學的是實操技巧和乾貨,又給我灌雞湯!

但真不是,“相信可能”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自我設限就是包括我自己在內很多人的最大問題。

在個人發展上能高歌猛進的人,都是那些敢想敢做的人。明明可能實現的目標,想都不敢想,就關閉了可能性。

期待決定結果,結果決定現實,你的期待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的現實。不相信自己能實現的目標,根本就不可能被定出來,更不用說全力以赴,竭盡全力地朝那個方向去努力了。

作者說的沒錯:“懷疑是毒藥”。

自我設限的觀念有三種層次和類型:

第一種是對世界存在自我設限觀念。

比如“公眾號的紅利期已經過了,現在進場已經沒機會了”、比如“這兩年市場不景氣,不適合創業或者啟動新業務”。

第二種是對他人存在自我設限掛念。

比如“我暗戀的那個人,TA是不會喜歡我的,我沒機會的”


“我崇拜的那個牛人,是不會理睬我這種小蝦米,更不會浪費來幫助和指導我這樣的人”


“我老闆和上司日理萬機,怎麼可能有時間和我談我的職業發展?”。

其實都不過是自我設限罷了,你覺得做不到的事,永遠都有人在做並做到。

第三種是對自己設限,這是最致命的。

對自己的設限,大多數人共有的兩種自我設限觀念是:沒能力、沒資源。

很多人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境遇。

比如“我是個容易放棄的人,我向來有始無終”,前幾天我發起一個知識星球“小墨的日記圈”,帶領大家一起寫日記,有人就說,我很想參加,我也知道寫日記的好處很多,但是我覺得自己沒有毅力能堅持下來,所以我還是算了吧。

比如“雖然我並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是我沒辦法,因為我沒有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

其實無論現在處於什麼環境,我們都有能力追求更好的未來。這不是雞湯,我們的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大的多,因為人是可以成長的,任何能力都是可以習得的。

還有人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資源去達成目標。

這就是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區別最大的地方了,窮人思維總是有資源再去想做什麼事,而富人思維則是先想做什麼事,再去找資源。

作者有句話非常經典:“如果你現在已經具備實現目標的一切資源,那麼你的目標可能太小了。”

自我設限觀念的可怕之處在哪裡呢?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是我們的底層代碼,一旦我們相信它,它們就會限制我們的自由和行動力。

拿我自己來說,我覺得自己就會寫文章,很多自媒體作者稱自己為“創業者”的時候,我連想都不敢想,因為我覺得我做不了創業者應該做的註冊公司、搭建團隊、談合作、項目管理這些事。然後我就真的把這些事劃為跟我無關的事。

那怎麼升級自我觀念,打破自我設限呢?

簡單來說就是:識別、記錄、反思、重構修正或擯棄、重新定義自己。

識別,識別的是這些觀念的來源。

我們的很多自我設限性掛念是來自以前經歷過的失敗或挫折,挫折重複出現就會出現最壞的假設。

有的自我設限可能僅僅來自某個人的一句話,比如語文老師說你寫作沒天賦,你就認為自己不適合寫作,可能只是別人說了一句話“你太醜了”,就沒有信心去做短視頻。

還有的自我設限觀念來自新聞報道和社交媒體,新聞報道有一種負面傾向,讓我們對環境悲觀,社交媒體又有一種積極傾向,因為大家都是把自己的高光時刻發不出來,所以好像每個人都工作充實、假期快樂、朋友滿座、孩子可愛,相形之下,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個loser。

記錄,是把自我設限觀念記錄下來,是為了自我覺察,如果不把一種觀念寫下來,你可能不會發現自己正在受它的矇蔽。

反思,是誠實地評估自我設限觀念。

重構、修正或摒棄自我設限思維時,你可能需要和自己進行一場辯論,因為很多自我設限觀念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為它們包含了一部分真理。

比如,“我是二本畢業,所以找不到好工作”類似這樣的自我設限觀念會扭曲一個人的視野,讓他看不到周圍的機會。這個觀念可以重構成:“我雖然是二本畢業,但很多二本畢業的人也發展得很好,學校不能決定一切。但我的起點確實比名校畢業生低,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重新定義自己,是用新的自我開放性觀念重新看待生活,然後重新出發。

重新定義自己的一個要點是改變自己的“核心敘事”,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會形成一個版本的訴述,你如何來講自己的故事,非常重要。因為核心敘事有種種關於世界,關於他人,關於自己的觀念在裡面。

《能力陷阱》這本書裡有個領導者,一直把自己看做一個非常關心他人的人,這個自我認知來自她犧牲自己去照顧自己的大家庭的經歷。這個故事將她的形象限制為一個友好的、忠誠的團隊成員以及和平保衛者,而不是一個能承擔大型任務的果敢的領導者。

所以在導師的指導下,她挖掘出了人生的另一個關鍵時刻,非常年輕時,離開家在世界各地旅遊了18個月。這個故事裡的勇氣,讓她開始覺得自己有能力帶領團隊去開拓進取。

要學會去選擇性地講述那些對你產生影響的故事,視情況,修改自己的核心敘事是前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請不要覺得這個環節沒用而略過,請放下傲慢和偏見,認真和自己對話,梳理出那些你深信不疑而牢牢困住的自我設限觀念,然後想辦法掙脫它們加在你身上的鎖鏈,重新出發。


02

第二步:總結過去

再見,不夠好的2019!2020年,必須是突破的一年

對於過去,很多人的想法是:都過去了,就翻篇不提了吧,過去就讓它過去,新年新的開始。

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好好總結過去,才能更好地塑造未來。很多人發現自己這一年其實上一年的重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從來沒有總結好過去。忽視過去,囫圇而過,不好的行為會重現。

作者做了一個比喻,非常形象:“我們把過去綁在身上,就像拖著一輛載滿破舊傢俱的拖車,因為我們太過受制於過去,所以才不能充分地考慮未來。”

所以年終覆盤很重要,覆盤的主要目的是:回顧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生以及探討改進的辦法。

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步驟一,陳述理想結果。

理想結果可以是上一年的明確計劃,也可以是夢想,希望,沒有說出來的期待。問自己,你再過去的一年,有什麼計劃、夢想以及明確的目標?

思考上一年的理想可能會引起強烈不適和痛苦,因為你可能面臨著目標失敗,人際衝突,健康變壞、經濟拮据等一系列問題,但是不要去迴避它。

步驟二,承認實際結果。

問自己幾個問題:

在過去一年中,什麼事讓你感到最自豪?

有什麼事是你一年前做不到,但現在可以做到的?

在過去一年,你有什麼失意或遺憾?

你有沒有經歷過你覺得自己應該受到認可卻沒有得到認可的時刻?比如應該升職加薪,應該拿獎,應該拿到offer等。

步驟三,從經驗中學習。

從經歷中提煉經驗和教訓,這非常重要。

比如我2019年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就是:

像寫作、閱讀、健身這些事,比起某幾天猛做很多事,每天做一點,形成習慣,成果更顯著,習慣比爆發更有力量;

手機上癮在自我管理中是萬惡之源,會導致熬夜、賴床、拖延、不專注等一系列問題,必須戒除重度依賴。

休息是充電,休息不是偷懶,要克服休息=偷懶的錯誤觀念,學會主動休息,心無愧疚地休息。

如果不總結經驗教訓,我們可能無意識地重複上一年的錯誤。

步驟四,調整行為。

總結過去說到底是為了改進現狀,最終都要落腳到行為和接下來的行動,否則人是沒辦法進化和迭代的。

在總結過去的過程中,不要害怕去面對自己的遺憾。什麼人會遺憾?毫無希望的人,是不會有遺憾的。有希望的人才會遺憾,改進的機會越大,遺憾越強烈。遺憾的感覺揮之不去,是因為內心在吶喊著“我本可以”。

面對自己的遺憾,是為了讓遺憾成為改變現狀的動力,而不是為了自我審判和自我攻擊。


03

第三步:設計未來

再見,不夠好的2019!2020年,必須是突破的一年

很多人做全年規劃,一般就直接跳到這一步了,設計未來就是制定目標。

為什麼要制定目標呢?

因為根據研究,光寫下目標這個動作,就能讓一個人的水準提高40%。

寫下目標有什麼作用呢?

寫下目標,你得現有目標吧,所以寫下目標首先會逼著你去思考內心真正的渴求。

其次,實現目標的過程,一定會有阻礙,寫下目標可以提升你的決心。

第三,寫下目標,定期反思,可以激勵行動。

第四,寫下目標可以幫助你篩選機會。

一個人越成功,機會就越氾濫成災,這些新機會會讓你注意力分散、偏離正軌。這時候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對照自己的目標來篩選機會,避免“新奇事物干擾綜合徵”。

第五,寫下目標可以幫你跟蹤進度。

在努力的過程中看不到進步,是一種煎熬。目標就像里程碑,你可以對照著看到自己走了多遠,以及還有多少路要走。

但是制定目標是一個技術活兒,很多人目標執行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目標制定得不好。大家都聽說過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明確、可衡量、行動導向、現實性、時限性,作者的目標制定方法是數碼SMART原則的升級版,SMARTER目標原則,設定得當的目標滿足以下7個原則:

原則一,明確性。

模糊的目標,無法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就算有努力的意願,也很難找到努力的方向。

什麼叫明確的目標?“學習攝影”,這個目標就不明確,“學完某個系統的攝影課程”才是明確的目標;“開始跑步”,這個目標不明確,“每天早上去公園跑5公里,”,這個目標才明確。

原則二,可衡量性。

目標應該有一個內置的標準,你可以用這個內置標準來要求自己。

可衡量性體現兩方面:首先,你要能夠判斷目標是否已經實現;其次,你還要能夠判斷目標的進度。實現目標的樂趣,有一半就在於不斷見證自己的進步。

“多看書”,不是有效的目標。因為你沒辦法判斷是否實現目標,你今年一共就看了2本書,明年看5本書,就算多看了嗎?還是你準備每週看一本,看52本?

只是“多看書”,你也沒辦法判斷目標的進度,比如當年半年時間過去,你一共看了6本書,如果你的目標是一年看12本書,那你的目標就達成50%,如果你的目標是“多看書”,目標進度就無法追蹤。

你必須有個內置的標準。

原則三,可行性。

行動是目標最根本的內容,可行性要求的是制定目標時明確主要行動。

一個技巧就是制定目標的時候,少用“更”、“多”等副詞,多用明確的動詞。

“更新公眾號更有規律”,可行性不高,“每週寫三篇文章”才是高可行性目標。


“更注重健康”,可行性不高,“每週去健身房2次,每晚23點之前睡覺”才是高可行性目標。

明確主要行動,就是說清楚到底要做什麼,不能描述一種抽象的狀態。

原則四,風險性。

SMART原則裡的R是realistic,現實性,而SMARTER裡的R卻是risk,風險性。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概念叫“風險厭惡”。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最開始進行有關風險厭惡的研究,他發現:“我們往往更傾向於規避損失,而不是取得收益,人們對失敗的厭惡遠遠強於對成功的渴望。”

每個人的風險偏好程度是不同的,有一本書叫《富豪的心理》,對45位富豪進行研究之後,發現他們都是有一個共同特點:風險偏好者。

基於現實性定的目標太保守了,一開始就關注現實性,很可能把目標定得太低。這不是讓你定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是目標應該有一定的難度,才能激發潛能。一味追求安全,我們可能會出發風險規避的本能,錯失原本應該屬於我們的成就。

請在舒適區之外設立目標。

原則五,定時性。

定時性帶來緊迫感。

我們的目標有兩種,一種是習慣型目標,一種是成就型目標。

“2020年,我要讀100本書”,這是“成就型目標”;

“2020年,我每天睡前要讀50頁書”,這是“習慣型目標”;

“2020年,我要瘦到90斤”,這是“成就型目標”;

“2020年,我要每天跑步5公里”,這是“習慣型目標”;

成就型目標關注的是一次性的成就,有明確的截止日期和KPI;習慣型目標針對的是持續的、規律的活動,規定的是開始日期和頻率;

所以成就型目標的定時性體現在截止日期,習慣型目標的定事性體現在開始日期和頻率。

“我要寫小說”,這是一個沒有定時性的目標,可以十年後完成,也可以二十年後完成。


“2020年年底,我要寫出我的第一本小說”,有了截止日期,就有了緊迫感。

原則六,激勵性。

你的目標要能夠喚起你的激情,能讓你感到興奮嗎?如果不能,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就找不到堅持下去的動力。

新年目標不能是你不想做的事,因為不想做就是失敗的前兆。要深入挖掘自己的內在動機。

我大學剛畢業的兩三年,每年都把學英語作為目標,可是我發現我根本就不想學英語,對於學英語這件事一點激情都沒有。我每次設定的目標,都會以失敗告終。

原則七,相關性。

相關性指的是你的目標要和實際生活保持統一性。

拿我學英語來說,畢業之前要考試,要用四六級證書來找工作,畢業之後,我發現我的工作、生活以及未來規劃完全沒有用得上英語的場合,學英語對我來說是一個和我生活沒有相關性的目標。最終我決定放棄這個目標。

目標必須和當前的生活和未來的規劃息息相關,我的問題就出在,大學的目標已經不適應新的人生階段了。

最後要注意目標不要太多,最好不要超過7-10個,很多時候我們失敗是因為多個目標疊加導致目標無法實現。


04

第四步:找到動力

再見,不夠好的2019!2020年,必須是突破的一年

目標列好了,大部分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執行了。不要著急,還要花點時間挖掘一下內在動機。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步驟。

動機有兩種:自主動機和外部動機。自主動機來源於我們的希望、價值和野心,外部動機來自社會期待、朋友、老闆等因素的影響。外部動機遠不及自主動機來的長久和強勁。

去做那些並非迫於外部壓力不得不做,而是的確對你意義重大的事情。

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給每個目標做動機列表,把你做這件事的動機全部列出來,然後進行排序,找出最重要的三個動機,識別最為強烈的動機。

它們就是你的初心。

如果你寫出來的動機很微弱,根本無法讓你產生激情,你可能需要反思一下,這件事真的要做嗎?

找到動機之後,如何防止自己迷失呢?

利用軟件或日曆追蹤進度;衡量所得,珍視每個小成就;加入或組建團體,和夥伴一起,都是很好的辦法。


05

第五步:付諸實踐

再見,不夠好的2019!2020年,必須是突破的一年

最後我們終於到了執行階段,如何執行才能初心不忘,如何執行更有可能實現目標?

第一,原則上,設立目標從舒適區之外開始考慮,執行目標從舒適區開始,第一步的難度要足夠低。

制定完目標之後,非常容易出現的情況是拖延、遲遲不開始行動,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知道自己要啃的是一塊硬骨頭。

應對方法很簡單,先寫下實現目標首先要做的幾件事,第一步的難度要足夠低。

比如作者在書的最後給了幾個目標模板,其中一個是參加四月底舉行的一場搖滾半馬。

實現目標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下載針對初次參加半程馬拉松的訓練計劃;查找當地的跑步組織,加入訓練,尤其是週末的長跑訓練;購買《跑超馬的人》和《天生就會跑》兩本書激勵自己。

萬事開頭難,一開始做,就會漸入佳境。

要避免過度準備,不要把幻想、調查、計劃、制定計劃變成變相的拖延。永遠都沒準備好的結果就是每一年都把上一年的計劃稍微改改作為新一年的計劃。

第二,要學會尋求幫助。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記住兩句話:

不管是什麼目標,都會有人知道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

無論什麼問題,一定有人已經成功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戒除手機上癮,我以前以為這是我做不到的事,我克服不了我的心癮。直到我看了《如何戒掉壞習慣》這本書,有人已經研究出來一整套用來戒除壞習慣的方法,我最終用這套方法把每天的手機使用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內。

學會尋求幫助,成長這件事,不能閉門造車、閉關鎖國。

第三,不斷優化執行策略。

有一個常見的錯誤是死守策略。目標是不變的,但是達成目標的方法和策略卻不止一種。目標不可以改變,策略卻可以變通。很多時候,你根本無需放棄目標,只需調整策略。

拿存錢來說,很多人控制不了購物慾,那可以卸載淘寶,等到需要買必需的東西的時候再下載,多一個下載和登錄的動作,就可以消滅很多購物慾;很多人先消費後存錢,稍不注意就月光了,其實可以設置自動強制存款,自動化地存款,交出控制器同時節省心力。

再拿我戒除手機上癮來說,我嘗試過的策略有:卸載了所有具有娛樂吸引力的所有軟件、工作時間關機、拿出視線之外,但是還是偶然破戒導致使用超時。

所以我又增加一個策略,就是在朋友圈發起公開監督和懲罰,如果在工作日屏幕使用時間超過3小時,我就罰款,給某個點讚的朋友私發幾百塊紅包。這個新策略在我心裡豎起一道紅線,從此之後,我幾乎沒破過戒。

制定策略的時候,有一個技巧:預測干擾和誘惑,預置回應。

說得簡單來說,就是要預測可能出現的干擾和誘惑,提前想好應對策略。

比如,你制定了每天寫日記的目標,那生病了怎麼辦?旅行了怎麼辦?工作特別忙怎麼辦?提前想好的應對策略可以是:用語音輸入來寫日記或者只寫一句話日記。

分清楚目標和策略,不要死守策略。

第四,安排定期目標回顧。

這一點非常重要。目標回顧有三種:每日回顧,每週回顧,季度回顧,不同的回顧方法和重點是不同的。

每日回顧做什麼呢?

每天瀏覽一遍目標列表,聽起來很麻煩,其實每次只要一分鐘就夠了。

用每日三大事,建立年度目標與每日目標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三大事,每天至少做一件有助於實現長期目標的事。

每週回顧做什麼?

第一,我們前面不是做過每個目標的動機列表嗎?回顧動機,不忘初心。

第二,每週回顧都是一次微型的覆盤:總結進步,列出得失,總計本週的經驗教訓,思考改進辦法。

第三,通過每週回顧,對下週的任務形成大概印象,規劃下週,最後形成每週三大事。

季度回顧做什麼?

《規劃最好的一年》建議最好把一年的目標分配到各個季度中,避免因為遙遠的截止日期而造成態度閒散。按季度設定目標,意味著每三個月就要進行一次深度回顧。

步驟和“五步新年規劃法”是一樣的。

季度回顧之後,你有五個選擇:

①慶祝勝利

當你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時,一定要安排慶功,輕視慶祝是貶低自己的努力。目標越大,在漫長過程中對小成就的慶祝越關鍵。

②重新開始

之前的策略不奏效,可以優化和調整策略之後重新開始。死守無效的策略,不靠巧勁,全靠自控力和意志力是愚蠢的。

③修改目標

每個人做計劃的時候知識和經驗都是有限的,可能設定了不合理的目標,或者生活中出現了無法預測的情況。比如你突然失業了,修改目標是完全正常的。

④刪除目標

刪除目標是不犯法的,沒有人會因為你刪除一個目標而把你拷進警察局,當換一個目標不再具有相關性和激勵性,你可以刪除它。

有時候刪除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我刪除了學習英語的目標,我感到如釋重負,因為不再因為失敗而沮喪和自我攻擊了。

⑤替換目標

你可以用新產生的目標或者之前遺漏的目標替代被刪除的目標。


規劃是基礎,行動才是關鍵,好的策略可以讓我們更聰明地行動,更快更好地實現目標。

這就是“五步新年規劃法”:相信可能→總結過去→設計未來→找到動力→付諸實踐。

請至少給自己的一天的時間,關掉手機,推掉社交,誠實地梳理過去的一年,然後認真地規劃接下來的一年。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跨年方式。

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勇氣和力量,毫不畏懼地對過去、對未來、對自己說:

再見,不夠好的2019!2020年,必須是突破的一年!


(文章原創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書還是親自讀的好,別人的終究是二手的

再見,不夠好的2019!2020年,必須是突破的一年


- The End-



李小墨

職業讀書人,暢銷書《請停止無效社交》作者;前海南特區報記者;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每天更新隨筆日記。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